10月14日政治学习内容:

2020-03-03 06:40:0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0月14日政治学习内容:

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旗帜问题至关紧要。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理论基础。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对于我们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强大的精神动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改革发展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这对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践表明,形势越是复杂,社会越是多样化,就越需要在根本问题上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搞清楚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不断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动力。我们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才能真正发挥马克思主义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巨大作用。这就要求我们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就是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揭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本质和规律,使之成为具有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只有在与实践的结合中、在指导实践发展的同时而又不断发展自身中,才能真正实现。对我们这样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马克思主义一定不能丢,永远不能丢,丢了就失去党魂、丧失根本,但这绝不是要我们死抱着马克思主义的片言只语或个别结论不放。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离开本国实际和时代发展来谈坚持马克思主义,到头来必然要葬送马克思主义。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必须始终坚持重在建设,妥善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问题。要旗帜鲜明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动摇,不能缺位、不能含糊,有力抵制各种错误思想的影响。同时要坚持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努力在多元中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在最大限度扩大共识上取得最佳社会效果。

正确区分学术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和政治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在什么范围发生就在什么范围解决,无论处理什么问题,都要有利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要加强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自觉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密切关注社会思想动态和文化发展趋势,着力提高驾驭意识形态复杂局面、引导社会思潮的能力,提高建设大众媒体、引导社会舆论的能力。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由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点和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决定的

诞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划时代的科学理论。它坚持工人阶级阶级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是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曲折的探索而作出的历史抉择。自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我国许多有识之士不断地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把各种各样的思想、主义都拿来试过,却无一成功。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人民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人民自从找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革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期。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来观察中国的命运,终于找到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取得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在中国革命时期,我们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同样要坚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这是因为,我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通过中国共产党)、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作为工人阶级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在文化领域必须居于统治地位。在先进文化建设中,马克思主义是管总的。我们要把握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根本的是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头脑。因此,我们党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实行政治、思想、组织领导,在文化领域中理所当然要用马克思主义去统领文化建设。

改革开放是我国新时期的鲜明特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仅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结合在一起,而且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结合在一起。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性质,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作为这种经济关系和政治关系在上层建筑上的反映,只能是马克思主义,而不能是任何其它意识形态在社会和国家生活中处于支配地位,必须反对指导思想上的多元化。

我们党执政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形成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

基本经验正在一步一步地深入人心,成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同时也要看到,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扩大,随着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就业方式的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许多新变化。此外,敌对势力“西化”、“分化”我国的图谋依然存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情况相当复杂。例如,有人主张我国要实行全盘西化,认为只有现代西方文化才能成为中国现代文化,企图排斥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还有人主张指导思想也要搞多元化,等等。面对社会经济关系的新变化,面对思想文化建设上的挑战,迫切要求我们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支柱,就等于没有灵魂,就会失去凝聚力和生命力。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一个系统的体系。在当代中国,它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为核心,以优秀的民族精神为主要内容的有机统一体。马克思主义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指导,是振奋民族精神的力量源泉。我们有了这面旗帜,就有了精神支柱。今天,我们党拥有六千多万党员,我们国家是拥有十三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从事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这样的历史伟业,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全党、教育干部和人民,巩固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果动摇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我们的事业就会因为没有正确的理论基础和思想灵魂而迷失方向。因此,能否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关系到党和国家工作的全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的实现。我们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使全党全国人民更好地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

自从《共产党宣言》发表160多年来,社会发生了剧烈而又深刻的变化。面临新情况新任务,迫切要求我们党的思想理论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正确处理好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系。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江泽民同志强调要做到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一是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是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坚持勇于追求真理和探索真理的革命精神。这两个“坚定不移、不能含糊”,是检验我们是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的试金石。

之所以要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不动摇,是因为它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的强大理论武器。尽管当今世界上的情况有很多新变化,但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并没有越出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所揭示的基本规律。当然,我们也要看到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马克思主义100多年之所以保持着勃勃生机,是因为它始终与时代发展进程相一致,不断根据实践经验作出新的理论概括。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因此,我们既要防止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背弃,又要反对教条主义。只有发展马克思主义,才是最好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只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才能不断地从胜利走向胜利。

我们党非常重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并一贯富于理论创新。80多年来,我们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把马列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胡锦涛同志强调:“马克思主义只有同本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才能更好发挥指导实践的作用。”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三、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的时代,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尖锐复杂,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打牢马克思主义主心骨,是我们团结和凝聚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发展的根本保证。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马克思主义是朴实的道理,是人民群众所需要、为人民群众服务的理论。但在实际生活中,常有人说,马克思主义理论很深奥,不容易理解和把握。这是因为,我们的理论工作,在通俗化、大众化方面,还做得

远远不够。马克思主义通俗化、大众化,绝不仅仅是改变语言表达方式的问题,而是关系到能否充分发挥理论指导作用的问题。列宁曾经说:“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最高限度的通俗化。”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一本《大众哲学》,让许多进步青年,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要义,成为坚定的革命者;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编写系列通俗理论读物,为人们释疑解惑,加深了干部群众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领会和认同,增强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深入人心,使科学真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历史和现实表明,核心价值体系是一个社会的方向盘和稳定器。如果没有这个最核心的东西,社会就会失去共同的思想基础,导致人心涣散、社会混乱。近代中国之所以长期陷入一盘散沙的局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凝聚全民族的共同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之所以能形成全民族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强大力量,就是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这个强大精神动力。当代中国,实现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振兴,任重道远,马克思主义的强大引领作用须臾不可或缺。要通过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不断增强马克思主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号召力和影响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实践,也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好坚持和实践。要通过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不断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进一步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的认识,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进一步深化对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认识,不断增强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自觉性坚定性。

回望20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给黑暗的中国带来光明,给贫穷落后的中国带来富强的希望,给涌动改革春潮的中国注入强大活力。面向21世纪,我们必将在马克思主义指引下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是历史的昭示,人民的选择,实践的呼唤,是

我们永远不可动摇的坚定信念。

10月19日政治学习内容

9月14日政治学习自学内容一

教师政治学习内容学习时间10月

10月政治学习

10月政治学习

学习周记(二)10月14日

政治学习内容

政治学习内容

政治学习内容

政治学习内容

《10月14日政治学习内容:.doc》
10月14日政治学习内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