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让生活更美好

2020-03-03 15:14:0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德育让生活更美好 大家好!我叫×××,是×××的一名品德老师。提起品德,大家都有自己的认识,我们通过探索对品德的理解是:品德课堂是德育的主课堂。课堂是学生学习发生的地方,品德课通过课堂解决学生的德育问题。因此品德课是德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德智体美劳”的五字教育方针“德”在第一位,教育部小学课程设置标准也把品德排在第一位了,所以我们要有课程自信。在我们学校,品德学科是一个有12名专职老师组成的教研组。我们是这样开展工作的:周一:读书教研,阅读的书籍有《人民教育》《小学德育》《教育时报》《龚雄飞与学本教学》《小学生发展知识》间周进行主题教研和小组备课。周三:主题教研:开展说课、赛课、磨课、研究课,听评课等活动,或就某一个话题:如何教学生打扫卫生、禁毒教育等进行共同研讨。集体备课:同级段的老师共同研讨近两周的课。

每位品德老师认真践行学校,“每个孩子都不同,每个孩子都重要,每个孩子都能带来变化”,“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让学生站在课堂的正中央”等办学理念和教育理念。

在学校教学改革的引领下,我们品德学科也开展了一些工作,和大家进行交流。

首先是制定了学科价值与师生发展,其次进行了课堂再造,最后形成了品德教师素养提升考核方案。

一、制定“学科价值与师生发展”

品德学科的学科本质是什么?有什么价值呢?通过研讨和学习知道了: 1.学科价值 ⑴学科是什么

一二年级是《品德与生活》,是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

三至六年级是《品德与社会》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

对学生有什么价值呢?⑵育人价值:《品德与生活》,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品德与社会》以学生社会生活为基础,注重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道德判断和行为选择能力,发展学生主动适应社会、积极参与社会的能力。

⑶社会价值:道德对一个人来说是第一位的,因此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从国际来看,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和创新意识的方向发展;从国内看,具有良好的公民素质越来越成为人的内在需求。

通过了解学科价值,我们对品德学科的了解更深入了,如果说其他8门学科以教材知识为主,那么品德是唯一一门把教材当成一种资源,更多的资源来自学生的生活,主要通过课堂解决学生实际德育问题,并最终作用于学生生活的学科。

2.品德学科素养

品德学科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呢?通过研读品德课标,我们梳理出了学科素养:《品德与生活》学科素养: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品德与社会》学科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具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3.品德教师应具备的素养

要想让学生有更好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养的不断提高,我们找出了品德教师具备的5个专业素养:

在我们梳理教师专业素养时,当时学生核心素养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所以我们梳理出的不是教师核心素养,而是教师专业素养。

发展目标

我们根据学生的品德学科素养,梳理出了学生的发展目标,根据教师的专业素养梳理出了教师的发展目标。

二、2016“课堂再造”年

学科价值清晰了,要落实在课堂上,才能实现它的价值。我校从2009年9月,构建了“主体多元·合作探究”教学模式。我们在“主体多元·合作探究”的基础上,开始 “课堂再造”,品德课该怎么再造呢?我们通过对多元智能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如何正确认识学生的主体性、《龚雄飞与学本教学》等资料进行深入学习,发现我们的课堂存在有模式,唯模式,效率不高、评价不到位现象,我们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在听课、评课、磨课的基础上,不断的学习和研讨后,进一步明晰了课堂再造首先是人的再造,领悟到要关注人,其次是关系的再造,就是要有融洽的师生、生生关系。我们在“课堂再造”中的收获有:

(一)精准设计学习目标,以主问题的方式直击“核心地带”。

怎样实现学习目标呢?要通过设计主问题来达成,什么是主问题呢?主问题=教学活动的重点和难点+思维的引爆点。每节课的主问题有时候会有好几个,它们之间的关系有:并列、因果、递进 。下面我以一节课为例:五年级上册《笑对成长中的烦恼》一课,我们在研课标,读教材了解编者意图的前提下,精准设计学习目标:1.知道人人都有烦恼,能勇敢战胜烦恼;2.能用学到的应对烦恼的方法,解决其他烦恼。学习重点:知道人人都有烦恼,能勇敢战胜烦恼;学习难点:能用学到的应对烦恼的方法,解决其他烦恼。本课依据学习目标设计了三个递进关系的主问题:1.“认真阅读课本第13页西门子的故事,你从中得到的启

示是什么?” 2.“我们怎样做才能战胜烦恼呢?试着找出战胜烦恼的方法。”3.“结合自己应对烦恼的方法,帮助课本第14页的“我”解决烦恼”。看到这三个主问题,第一个是学生通过自己学习就能解决的,第

二、三是本课的重难点,在突破重难点时,就需要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具体该怎么做呢?下面就是我们的第二个收获

(二)在“自学”“互学”“展学”时给予学生思维支架。 自学:先学后教——自主学习

互学:合作讨论——合作学习

展学:展示提升——展评学习

3.评学。通过评学使评价实现多主体之间的互动,达到师生、生生间的互相启发思维,使课堂更生动。

评学指的是展学中的评学,上课展学机会有限,而评学机会多,当展示小组上台展示时,其他小组就成了倾听小组,当这组展示完毕,倾听小组可以根据发言进行质疑,补充,反对等评价,评价时不能“你的声音真大”等表面的评价,要能针对发言内容进行深层次的评价。达到生生互动的效应,激活课堂。

除此之外,我们还总结出了

(一)探讨出品德课堂设计的两种思维方式 品德课的内容大部分离学生的生活很近,还有一小部分离他们生活较远,我们在摸索中有两种倾向:当遇到离学生的生活很近的课型时,我们就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生活经验,并创设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活动;如果课型离学生的生活较远,就可以放权给学生,请有兴趣爱好的同学针对某一个话题自己收集资料、制作课件来进行课堂展示,并进行课堂交流和评价。

在讲一年级的《亲亲一家人》时,老师让孩子带全家福,并讲讲全家人相亲相爱的故事。

例如在教《民居揽胜》一课时,考虑到许昌地处中原,最常见的是楼房平房。教材上呈现的有雪房子,蒙古包,吊脚楼等,怎么办呢?相信学生,请他们以小组为单位选主题,自己搜集资料并展示。当然这样的课并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做得更多,要搜集本课涉及的所有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课堂上给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另外还要达成情感目标。在学生展示结束后,老师提出:各地为什么会出现风格迥异的民居,学生总结出跟当地的历史、文化、地理、气候有密切的联系,这之间渗透着劳动人民的智慧。

(二)关注课堂评价

评价不是把学生分成369等,而是积极促进学生的发展。课堂上,我们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答案,怎样给出合适的评价,是我们一直探讨的话题。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有三种做法:1.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学生勤

奋的更勤奋,自信的更自信;2.充分发挥学校小印章的作用,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3.利用米学网对学生进行评价,促进家校共同培养学生。

当然总的来说,课堂改革真正的关键不是“手中有法”,而是“眼里有人”、“心中有爱”。

三、2017,“教师素养提升考核方案”

2017年,我们总结课堂再造时,发现我们的课堂离“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真表达”还有一定的距离,要想解决这些难题,只有教师素养的提高。《小学教师专业标准》具有普适性,我们品德学科教师需要关注哪些呢?我们根据《小学教师专业标准》《龚雄飞与学本教学》《中国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对品德学科的理解,我们梳理出了小学品德教师专业标准,为了提高品德教师整体素质,形成了“品德教师素养提升考核方案”,利用三年从: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三个方面,全面提升。

其中专业理念与师德,我们力求品德教师必须具备过硬的政治素养,向学生传达正确的价值观,传递积极、向上、健康的人生态度;专业知识要求品德教师要了解品德与规则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等知识,并形成知识体系;经过学习研讨,我们进行了梳理与提炼,形成了我们独有七项专业能力:

1.沟通能力:(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品德课更多的资源是来自学生的生活,所以了解学情应该是第一位的。) 2.创设情境,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能力:德育是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课程,发现学生中的德育问题,并开发成课程:1.我们一直说学生是校园的主人,作为主人就应该走遍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品德老师就联系史志办,为我们提供帮助,开展了《我爱我的学校》参观活动,通过一张纸植物名片了解知识,学习邵逸夫热心公益,高玉宝勤奋写作的故事,这项活动也是对校园文化的传承。2.不践踏草坪,这些大部分同学都能做到,还是有一部分同学却屡禁不止,品德老师就创设现实的体验场:带领学生参观校园的草坪进行比较,并就:绿篱要围上栅栏吗,进行辩论,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争论中进行道德内化。

3.创设有效适宜活动的能力: (品德课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如果能把生活和课程结合起来,才能更好的指导他们的生活。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金色的秋天》单元时,如果按照课时安排,老师这一单元讲完时,已经是没有了秋天的景象,再让学生说秋天的美景、收获,就只能是想象了,老师智慧地把整个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先是调整了课程时间,又和班级“家长教师委员会结合”,利用周末走进农场,让孩子真正在大自然中去找秋天、感受秋天。学生感叹原来黄豆是长在这里的,从这里收获出来的。看学生一张张可爱的笑脸,就知道孩子有多喜欢这样的课了,

2.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学做消费者”,共三课:首先认识各种各样的购物场所,接着是学做消费者,并学习购买商品的经验,最后一课时“天天3.15”

知道怎样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只是讲讲说说,孩子不会有亲身体会,也不能获得交易的体验,还考虑到现在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家人会给他买很多的书籍和玩具等物品,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些东西成了无用又不舍得扔的东西,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开展了“商品交易会”让学生明白放在家里没用的东西也可以通过交换,获得自己需要的东西就,因而变得有价值。上课时还发生了一个故事:有一个学生忘带东西了,就拿了自己的跳绳去交换,结果没有人愿意和他换,伤心的哭了起来,当大家得知情况后,另一个学生主动拿自己的东西和他交换,带跳绳的孩子非常感动,也很内疚,表示以后老师再布置什么任务了,一定会记住的,当问及主动交换的男生为什么那么做时,他说不想看到同学伤心。只有真实的生活才能促成道德情感的生成。) 4.讲(创编)故事的能力(爱听故事是小学生的天性,在课堂上如果老师能够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或教学需要,以故事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会更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达成学习目标。所以,会讲故事能根据情境创编故事也成为品德老师的一项不可缺少的专业能力)。

5.创设学案的能力:品德课堂是开放性的,通过了解学情,发现学生实际需求而创设学案,解决学生实际需求。教案: “侧重于老师教”;学案:“侧重于学生的学”。“以学定教”的教学关系: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民主主义教育观。

6.建构“主体多元 合作探究”课堂能力

(通过课堂模式的灵活运用,使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人,教师的让位,使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得到进一步落实,也凸显了“真自主、真合作、真探究、真表达”的实践。)

7.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创设情境,营造体验场,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和感受。

具体实施

有了方案,具体怎么落得呢?

我们以专业能力为主线,把专业知识横贯在每个学期当中。

教研组内进行能力认领,本学期能力认领的老师带领大家进行业务学习,其他老师进行知识的梳理,建立题库,形成了横竖交叉网格型管理。

每学期以一至两项专业能力、专业知识的达成为主,以求知识与能力并重。 考核方式:分散+集中;笔试+面试

分散与笔试:知识和部分能力的考核:与平时的教研和磨课(赛课、研究课)相结合;集中考试与面试:期末

面试的形式:1.说课;2.微课;3.创设情境;4.创编故事;5.现场答辩。 本学期我们对教师沟通能力和创设情境,解决学生实际需求的能力,进行多次学习和研讨,并进行了小学生发展知识的考核。每个人既是考核人,又是被考

核者。

纵观我们的改革,从关注学科,学科能给学生带来什么,到深入课堂,最后通过教师素养提升考核方案的实施,这就是我们的改革探索,请大家批评指正。 道德与法治的实践

本学期,《道德与法治》就要全面铺开,我们会继续在以德治国的前提下,加强规则意识、法律意识,依法治国,加强遵纪守法意识,最近热播的《将改革进行到底》中提到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让我们感到自己肩负的责任,课改,我们一直在路上,一直在努力!

——让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

让生活更美好

鲜花让生活更美好

微笑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机器人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德育让生活更美好.doc》
德育让生活更美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