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专题研究方案

2020-03-03 15:26:5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班主任特色班集体建设的实践与研究》

专题研究方案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本课题提出基于以下背景:一是目前我国正处在市场经济转型的时期,文化多元,社会生活纷繁复杂,独生子女占绝大多数,单亲家庭子女逐渐增多的现实,给班级管理尤其是班主任的专业素养带来新的挑战。二是反思我们的德育尤其是班集体建设和班主任工作,还处在较为落后的状态,普遍表现为束缚型、说教型,维持型和放羊式的管理,很少有真正适合学生成长的班级管理方式的创新,因而很难适应变化了的社会。三是学校不仅仅是一个读书的地方,作为学生主要的成长空间、发展空间,学校的环境(包括班级的环境)应该是学生们特别向往的地方。一个好的班集体能够给孩子一生带来影响,一个具有个人魅力和丰富经验的班主任老师常常令学生终身难忘。此外,在新课程背景下,对于培养富有个性和灵气、生动活泼的学生群体的育人总目标也给班级管理提出许多新的课题。

二、课题的界定

班主任专业素养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在精神境界、职业道德、专业知识技能、身心状态等多方面的专业素质。整个社会应树立班主任专业化观念,创新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养模式,完善终身教育的班主任自我发展机制,以寻求班主任专业化的合理途径。

特色班集体特色班集体具有开放的构成要素,(1)在精神层面,班级文化初现端倪,有积极向上的班风。(2)在管理层面,民主、平等、和谐,自主管理、自我发展。(3)在形象构成方面,班级呈现生机和活力,富有创造力。我们所期待的特色班集体是指在新课程背景下,在班主任引领下自主管理、自我发展,既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团结协作、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勤奋好学、勇于实践和创新的良好习惯,又能使个体得到充分发展、班级文化特色彰显的班集体。

课题的界定班主任专业素养与特色班集体建设研究就是通过打造一支专业素养高的班主任教师队伍,努力创建一批新时期特色鲜明、个性张扬的班集体,探索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与班集体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创新多元立体的班主任培养模式,完善终身教育的班主任自我发展机制,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成长。

三、课题研究的意义

当前我国中小学德育存在的首要问题是实效性差,缺少魅力,很难真正打动学生的心灵。德育实效性,是所有德育工作者的一块心病,也是所有社会人士抨击德育的焦点。的确,在德育工作中,我们常常遇到德育现状与客观环境变化不相适应的矛盾,可以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远远达不到人们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甚至走入了“人人喊打”的死胡同。其深层原因是教师的德育观念陈旧,对德育对象的新变化缺乏敏感,对新形势下的德育如何操作缺少方法上的调整和适应。一句话,德育工作不能与时惧进,缺乏德育创新。因此,要从根本上提高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命活力,必须重新认识学校德育的功能、价值,必须从新的视角重新理解和把握德育的新理念,必须一切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寻找学校德育工作的突破口。通过本课题研究可以为学校德育管理、班集体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班主任是班级的灵魂,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体,是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的落脚点。一个好班主任,能够带出一个好班级,一所学校拥有一支优秀的班主任队伍,也就有了建设一流的现代化学校的中坚力量。

四、研究的目标、内容、原则、方法

研究目标:

以特色班集体的创建活动为载体,探索出打造班级文化、创建特色班集体的新路,逐步完善班级考核机制,建立比较完整的特色班集体的建设方法和途径。通过实验,努力创设适合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成长空间,营造积极向上、勤奋进取、乐于创新的学习氛围,初步形成具有明显特色的班级文化。

研究内容:

“特色班集体”是指班集体除了具有一般班集体共同的特征外,还要在建设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特的、比较稳定的班级风格或班级风貌。我们将探讨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用二到三年时间探索出打造班级文化、创建特色班集体的新路,并逐步完善班级考核机制,建立比较完整的特色班集体的评选办法和评比标准。把开展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与引领班主任走向专业化之路紧密结合,促使班主任不断反思其教育观念,不断研究其教育行为,不断提高其教育艺术,最终实现班主任队伍专业化的目标。

特色班集体创建还要研究以下内容:

1、特色班集体的外显特征:独特的班集体理念、独特的班集体氛围、独特的班集体活动、独特的班集体制度、独特的班集体管理。

2、特色班集体创建的前提条件:一是所创办的特色要和德育的根本目标相吻合。二是本地以及学校的文化和历史因素。三是班级学生的爱好和水平层次以及年龄特征。四是班主任教师自身的个性和特长。

研究原则:

1、发展性原则:课题着眼于教师的发展,特别着眼于学生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努力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班级文化和成长空间。

2、实践性原则:以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为基础开展课题研究,在活动中,有目的地为儿童创建适合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氛围、空间,形成独具特色的班级文化。

研究方法:

本研究将综合运用行动研究、叙事研究、案例研究等多种教育科研的方法和文献查阅、调查、测量、观察等课题研究中最常用的技术。

一是行动研究,将通过大量的教学实践进行广泛的探索,积累丰富的班主任培训、考核资料和班集体建设、评价资料。

二是叙事研究,广泛开展班主任日记、班主任笔记、学生记事的记录,使这些记录日常化,建立班主任月例会制度。

三是案例研究,收集整理各种班级管理的案例,分析、调整、归纳,特别将通过实验班的探索,点面结合,整体推进,每学期进行班主任论坛、班主任工作经验交流,探索班主任专业素养与特色班集体创建之间的内在联系。

五、预期目标和成果

(一)、预期目标:

1、组织教师围绕课题,参加案例评比和论文评比活动;及时总结经验成果,撰写论文和教学反思。

2、发挥集体智慧,加强集体研究和讨论,精心设计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方案,培养出优秀班集体再带动其他班级。

3、采用激励机制,

对教科研工作的优秀者,对教科研卓有成效的教师落实奖励措施,更好地调动教师参与教科研的激情。

(二)、预期成果

有质量的班主任日志、活动案例、反思和研究论文,反映研究水平的研究报告和其它一些研究的实物资料。主要有:《新时期班主任专业素养概略》、《班主任专业化成长之路》、《特色班集体建设案例集》等专著、专集以及实验过程资料展示、特色班集体创建活动实物成果展示等。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1、准备阶段:(2014年1月——2014年5月)选题、讨论并制定、完善、填写课题申请书;制定总课题实验方案,召开开题会,并制定子课题实验方案。

2、中期实施阶段:(2014年6月——2015年7月)分阶段制定阶段实验计划;积累资料,形成中期成果;动态管理实验方案的实施,及时发现问题并调整实验步骤。

3、后期总结阶段:(2015年8月——2015年12月)全面总结研究成果,撰写研究报告,展示研究成果。

七、主要参考文献:

1、陆玲花.建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中队文化.班主任,2004,(5).

2、沈永铭.教会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班主任,2004,(5).

3、占玉芳,杨勤学.班集体建设三部曲.班主任之友,2001.

4、李炳南,陈家麟.谈班级活动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2004.

5、姚灶华.“学校文化”的认识与实践.浙江教育科学,2005,(1).

6、程振东.浅谈班集体建设.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1.

7、《班级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8、《教育学》.

执笔人:王荣

王荣生

王崔荣

王荣生语录

培训总结(王荣)

王荣涛工作总结

王志荣演讲稿

工作总结王世荣

王荣政府工作报告学习心得

王荣生评课

读王荣生有感

《王荣专题研究方案.doc》
王荣专题研究方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