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2020-03-03 06:19: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陈鹤琴的“活教育”观

郑人学

“活教育”思想是陈鹤琴先生于1940年在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时提出,经过7年的教学实践建立的一个教育理论体系。这个理论包括:目的论、课程论和方法论,以及17条教学原则和13条训育原则。它既是陈鹤琴长期教育实践的概括和总结,又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是中西文化与教育思想融合的产物。

陈鹤琴(1892一1982)是我国现代教育史上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幼几教育专家。探究他的“活教育”理论及其创建过程,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都有很大的启发。

一、“活教育”理论在陈鹤琴教育思想体系中的地位

陈鹤琴一生在教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而“活教育”理论是其中最具亮色的部分。留美五年后的陈鹤琴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任教,从此,他开始了儿童心理和幼儿教育的实验研究。从1920年起,他以长子一鸣为对象,进行儿童心理发展的观察和实验,共808天。他把研究成果与西方儿童心理学研究成果相比照,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一书。50年代初,陈鹤琴结合教学完成了《儿童心理学》讲稿,进一步系统地论述了儿童从新生到成长的整个过程所产生的一切变化、。正是由一于他对儿童身心发展进行了镇密的研究,因而为我国儿童教育科学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二、什么是活的教育?

陈鹤琴认为要了解儿童心理,认识儿童,才能谈到教育儿童,这是“活的教育”,而不是死的教育。简单的说,活的教育就是“不是死的教育”。书本主义的教育就是死的教育。我们要活的教育,教材是活的,方法是活的,课本也是活的。我们一起为儿童谋福利。尽量利用儿童的手、脑、口、耳、眼睛,打破只用儿都听,眼睛看,而不用口说话,用脑子想事的教育。

要教育好儿童,要使我们的教育是活的,不是死的,必定要懂得儿童心理。引证中国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描写中国现在教育的情形时的两句警语: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我们把它改为: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活教育与死教育的区别

活教育的特征:

1.一切设施、一切活动以儿童为中心的主体,学校里一切活动差不多都是儿童的活动。 2.教育的目的在培养做人的态度,养成优良的习惯,发现内在的兴趣,获得求知的方法,训练人生的基本技能。

3.一切教学,集中在做,做中学,做中教,做中求进步。 4.分组学习,共同研讨 5.以爱以德来感化儿童。

6.儿童自订法则来管理自己。

7.课程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编订的,教材也是根据儿童的心理和社会的需要来选定的,所以课程是有伸缩性,教材是有活动性而可随时更改的。

8.儿童天真烂漫,活泼可爱,工作时很静很忙,游戏时很起劲很高兴。 9.师生共同生活,教学相长。

10.学校是社会的中心,师生集中力量,改造环境,服务社会。

三、活教育的目的论

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1940年提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人之所以异于其他的动物,就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动物。自有人类以来,人都是过着社会的生活的,人不能离开社会而独立。人必定在人与人之间相互发生关系,怎么使这个关系正确而完好的建立起来,以通过这个关系参与共同生活,通力合作控制自然,改进社会,使个人及全人类得到幸福,便是一个做人的问题。所以活教育要讲做人,应当努力来学习如何做人,如何求得社会的进步,人类的发展。

做人的人,是广义的,一般的人。人生存在世界上,由于自然的及认为的环境的不同,人又有了以世界为范围的世界人和以国家为范围的国家人。我们生在中国,是一个中国人,做一个中国人应当与其他国家的人有所不同。活教育不是要人受苦难,它要求做现代中国人,现代中国人必须具备以下几个条件:

1.要有健全的身体。身体不健康,对于个人来讲是一种不幸,对于国家和社会来讲是一种损失。

2.要有创造的能力。中国人的创造力由于受到近代数百年的科举束缚而缺乏创造力。现在要培养这种能力,要从儿童时期开始。儿童生来就有创造欲,我们只要善为诱导启发,可以事半功倍。要养成这种能力,可以加以适当的训练:一要有劳动的身手,活教育主张“做”的,做就是需要劳动,要从做中学,做中求创造;二要有科学的头脑,用科学的方法去做,这样手脑并用,才能创造。 3.要有服务的精神。我们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便要为国家服务,为全人类服务,为真理服务。我们要从小培养儿童的服务精神,要指导儿童去帮助别人。

4.要有合作的态度。三个和尚没水吃的故事是对我们中国人做事态度的极大讽刺。中国社会的落后,缺乏合作是其中一个原因,因此,谈做人,做现代人,首先要培养这种合作的精神。

5.要有世界眼光。有世界眼光就是要对世界有正确的看法,必须了解世界的事事物物,大自然是怎样在运动,大社会是怎样在发展着。活教育主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以宇宙为学校,才能有世界的眼光,才能做一个世界人。活教育必定要培养儿童具备以上五个做人的先决条件。

活教育不但要求做中国人,而且要求做世界人。中国是世界的一环,不能脱离世界关系而孤立自存;生在今日世界的一个中国人,除了过国家的生活外,同时还要过世界的生活。因此活教育要求进一步做世界人,做现代世界人。“爱国家,爱世界,爱真理”:

我们是中国人,要过中国的国家生活,这种生活要受国家保障的,失去了国家,便是去了国家生活的内容。爱国家,就是要爱我们国家的光荣历史、国家的前途和人民,从而担负起历史任务,使国家进步繁荣。

要做世界人,就要爱全世界的人类,人类是站在真理一面的人类。我们爱这大多数站在真理一面的人,应该了解他们与他们联合一起共同为世界的光明前途而献出我们的力量,以实现我们“世界大同”的人类最高的理想。这里是我们爱国家爱人类的依据。真理是客观的,是我们的知识与客观的世界事物符合的一致,使千万人所向往的,因此,它是我们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的最高准则。要爱真理,要认识真理,我们必须养成求真的态度,因为它是维护真理的权威。

综上所述,活教育的目的论就是在于做人、做中国人、做世界人。即在于培养具有“爱国家、爱人类、爱真理”的“人”、“中国人”、“世界人”。

四、活教育”理论的现实意义:

活教育思想是五四以后在中国出现的一种教育改革理论。

鲁迅曾说:“没有拿来的,人不能自成为新人。没有拿来的,文艺不能自成为新文艺”,近代中国教育家陈鹤琴正是这样的“拿来主义”的实践者。他和陶行知一起从西方“拿来”充满新时代气息的教育思想,结合中国的教育实际,使之“翻了个半个跟斗”,从而形成中国近代改造旧教育和指导中国新教育的“生活教育”和“活教育”理论。目前,如何改变积重难返的应试教育?以什么样的教育理论来支撑教育改革?陈鹤琴创立的“活教育”理论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活教育”理论的出发点和归宿就是“教活书,活教书,教书活;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他要求把僵化死板、压抑学生主动性的教育变为前进的、自动的、有生气的教育,即要求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市场、面向学生。这样的教育才有生气,学校才有活力,学生才有生机。就此看来,“活教育”似乎天然就反对“应试教育”。“活教育”目的论中的“做人,做现代中国人,做现代 世界人”是个动态的概念,它要求学校培养出既与时俱进,又热爱祖国,具有现代素质的人才。

“五指活动”、“整个教学法”对当今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提供了思路。“活教育”的“活动性原则”和“做中教,做中学”的教学方法论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动性的理论范式。“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能使教育面向全体学生的原则真正得到落实。总之,“只要学校教育中存在着僵死的、空洞的形式主义,陈鹤琴批判传统学校教育的观点必将具有生命力。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后感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笔记

陈鹤琴《家庭教育》读书报告

读陈鹤琴《家庭教育》有感

陈鹤琴

陈鹤琴

陈鹤琴早期教育理论[推荐]

读书心得――陈鹤琴之家庭教育.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doc》
陈鹤琴的家庭教育理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