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上台背景探究

2020-03-03 20:18:4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希特勒上台背景探究

在中外学术界对魏玛共和国灭亡与希特勒上台原因的研究中,人们一般都强调魏玛宪法二元制中总统权力的作用。但为何兴登堡总统权力难以制约,又是什么力量将希特勒推上总理的宝座。本文拟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际上,希特勒上台之际,由于经济危机,旧势力的拆台,魏玛议会民主制处于解体阶段。德国从形式上的是一个总统半独裁制共和国。1930年3月27日魏玛共和国最后一届在联合内阁米勒内阁垮台之后,议会民主制出现了严重危机,“国会无力组成一个有决断能力的内阁”,其组阁权力临时转移到总统手中。德国从此由议会制内阁进入“不受国会严格约束”的“总统制内阁”时期。此后历届内阁总理均由总统亲自任命。尽管它“不再完全符合宪法最初的意向,然而它却始终基于宪法的规定”,属于宪法规定的使国家摆脱“紧急状态”的范围。(1) 所以,兴登堡总统事实上已经无法制约。

根据魏玛宪法规定,国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构,由“普遍、平等”选举产生的党派代表议员组成;联邦议院由各邦政府代表组成,有权对国会提出的法律提出抗辩;内阁是国会的执行机构,由国人地多数党派按选举比例组成;总统是共和国的代表和国家元首,掌有很大权力,由公民直接选举产生;最高法庭是国家的最高司法机构,确保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国家,司法和法官保持独立。威廉·夏伊勒在他的《第三帝国的兴亡》写道“从纸面上来说,20 世纪所曾经见过的这种文件中最自由和最民主的一个,结构之严密几乎到了完善的程度,其中不乏设想巧妙、令人钦佩的条文,看来似乎足以保证一种几乎完善无疵的民主制度的实行。内阁制政府是取法英国和法国的,拥有实权的民选总统仿效美国,人民复决制则借镜瑞士。实行构思严密、办法复杂的比例代表制和选票名单制,是为了防止选票的浪费,并且使得人数不多的少数派也有权利在议会中享有席位。”

然而,比例代表制助长了小党的生存和发展,推动了纳粹党的发展壮大,另外, 总统是共和国的代表和国家元首,宪法赋予总统紧急处分权也导致希特勒纳粹独裁有机可乘。

但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国家进入紧急状态,魏玛议会民主制处于解体阶段。但如果连共和国的成立都完全是个偶然的事件时,这个前提就几乎必然发生了。 1918 年11月9日,德皇威廉二世宣布退位,逃亡国外,君主政体宣告废除。出于对左翼社会党人罗莎·卢森堡和卡尔·李卜克内西宣布苏维埃共和国的恐惧,社会民主党领导人菲利普·谢德曼在未经讨论下,自作主张在柏林先于左翼社会党宣告成立共和国。值得一提的是,担任临时总统的埃伯特还是一名保皇党人。他有一次曾经说过,对社会革命,“我恨之入骨”。

这种态度葬送了共和国。也注定了魏玛共和国是一个软弱的政权。

共和国的最重大错误就是没有进行社会革命,没有清除及压制在社会力量上处于上层容克军官团,共和国临时总统埃伯特甚至还为兴登堡乐意当任德军总司令而高兴。结果,“封建容克地主和其他上层阶级,控制着大工业卡特尔的巨头,旧王朝的高级官员,尤其是军官阶层和参谋总部的人员,这批不会老老实实接受民主制度的强大势力”(威廉·夏伊勒语)与官僚系统中、司法系统中、警察系

统中没有清除的封建势力相勾结,不断地对民主制度发难。直接导致后来共和国

进入混乱状态,不得不赋予总统紧急处分权,实行总统制内阁。

与此同时,临时总统埃伯特为获取军队的支持,答应“结束无政府状态,镇

压布尔什维主义,按原有传统维持陆军”。

于是,“德国军队得救了,但是共和国却在诞生的头一天就没有救了。将军

们,除了格罗纳自己是光荣的例外和其他少数人以外,是决不会向共和国效忠的。

最后,他们在兴登堡率领下,把共和国出卖给了纳粹党人”。—— 《第三帝国

的兴亡》

首先,明确一点。就是希特勒是利用魏玛议会民主制危机上台的,议会民主

制的形式仍然存在。在1930年月份的选举中,纳粹党所得的选票增加到了

6409600张,取得了国会中107个席位。这样它就从国会中位居第九的最小党一

跃而为第二大党,也就是说,希特勒首先是靠蛊惑群众上台的。

在《我的奋斗》中,希特勒透露了他的宣传鼓动的秘诀:“每一种宣传都必

须满足的首要条件,就是有计划的片面态度。„„宣传决不能对真相进行客观调

查„„宣传只能陈述事实中对自己有利的方面。”——“对一个民族的绝大多数

人„„支配思想和行为的是情绪,而不是清醒的理智。不过这种情绪并不是„„

高度分化的,情绪只有消极的和积极的两个极端:要么是爱,要么是恨。„„”

另一方面,希特勒大力寻求大工业卡特尔的巨头的资助,并与各类旧势力展

开合作。在《第三帝国的兴亡》里,这一名单包括伊·格·法本公司这家化学

工业大卡特尔的主要董事,汉堡—美洲航运公司、康蒂橡胶工业、科隆大工业家

奥托·沃尔夫、在扶植希特勒上台的最后活动中将起关键作用的科隆银行家库

特·冯·施罗德男爵、一些主要银行(其中有德意志银行、商业私营银行、德累

斯顿银行、德意志信贷公司)以及德意志的一家最大保险公司联盟保险公司。凭

着一笔又一笔的大额捐款,希特勒建立了他的党卫队,冲锋队及各级党组织。(2)

在希特勒内阁中与各类旧势力展开合作体现的相当明显。

“内阁实行右派联合政府这种政治格局,是当时德国金融垄断资本、容克地

主和权势集团代表人物事先计划和安排的结果,是他们与希特勒的民社党在权力

分配问题上互相争斗和妥协的结果。1930至1932年期间,德国出现了严重的经

济和政治危机,内阁更送频繁,社会动荡不安,严重地损害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在政局不稳的情况下,金融垄断资本中的反动势力急需寻找一个既能采取坚决行

动对付危机,又能在国内取得群众支持、维持其统治地位的政府。而希特勒的民

社党在与金融垄断资本和大地主勾结过程中,一方面表明了为其利益服务的决

心,另一方面又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民社党在1932年成为国会第一大党,拥

有100多万党员和1/3德国选民,希特勒成了德国最有力量的政治领袖。但是,

民社党从未获得选民多数,尚未强大到足以通过议会手段夺取政权的程度。因此,

1932年11月6日德国垄断资本巨头上书总统兴登堡,提出让民社党‘参与政府

并在其中占主导地位’,领导一个‘总统制内阁’。在这种情况下,统治阶级可

以向希特勒的民社党提供一定程度的权力手段,民社党可以向统治阶级提供所需

要的群众基础。双方出于相互利用和需要的目的,暂时达成了政治交易。”(3)

最后,希特勒还要向军官团们获取支持。在魏玛共和国时期,陆军在冯·西

克特将军的领导下是一支独立的反共和力量,它决定着共和国的最终走向。

在凡尔赛和约中,德国陆军被限制在10万以下,并且不得拥有坦克或重型

火炮,取消德军总参谋部的设置。为了限制接受军事训练的人数,废除义

务兵役制,士官士兵的役期延长到12年、军官25年。

而希特勒向他们保证,将停止执行凡尔赛和约,并进行扩军备战,并解散冲

锋队,维持国防军的独立地位。将军们相信了。

既有强大的群众基础,又获得德国金融垄断资本、容克地主和权势集团与

军队的强有力支持,希特勒的上台组阁就水到渠成了。

综上所述,希特勒上台利用了统治阶级事实上反对共和国民主制度的心理

与活动,骗过统治阶级与其合作。所以,希特勒上台不仅仅是兴登堡总统权力或

希特勒的蛊惑,而是整个德国资产阶级软弱并且依附于容克地主与军官团的必然

后果。

注 释:

(1) 恩斯特·弗里森哈恩:《论魏玛宪法的合法性与失败》(Ernst Friesenhahn,

Zur Legitimation und zum Scheitern der Weimarer Recichsverfaung.In,Karl Dietrich Erdmann,

Hagen Schulze (Hrg,Weimar.Selbstpreisgabe einer Demokratie),杜塞尔多夫德罗斯特出版

社1984年版,第87页。

(2)《第三帝国的兴亡》威廉·夏伊勒

(3)《希特勒上台至德国法西斯政权的全面确立》邸 文

希特勒

希特勒

希特勒演讲稿

希特勒名言

希特勒之谜

希特勒02

评希特勒

希特勒演讲稿

希特勒名言

希特勒名言

《希特勒上台背景探究.doc》
希特勒上台背景探究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