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心得体会2

2020-03-03 14:10:1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心得体会

2018年8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给中央美术学院周令钊等8位老教授回信,对他们长期以来不改初心、心系祖国接班人培养予以充分肯定,并就做好美育工作,弘扬中华美育精神提出殷切期望。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情真意切、立意高远、内涵丰富、催人奋进,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美育工作的高度重视和对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亲切关怀,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推进新时代美育改革发展,大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作为语文教师,在课堂中渗透美育教育不容忽视,必须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发现美、重视感悟美,课堂上有亮点,让学生长久保持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新课程改革后,课本更注重也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教材有意分模块设置,并附有梳理探究、表达交流、名著导读,旨在保持学生学习文学的趣味。每一单元第一课精读,老师要注重审美趣味性鉴赏,课堂教学设置有高潮、有亮点,保持学生学习语文的高度积极性。例如在诗词单元,赏析柳永的《雨霖铃》时使用多媒体教学,让学生把自己已有的审美体验同自然、社会、历史、

1 音乐美术结合起来。表达交流时优美的语言组织总会给大家带来成就感和愉悦的心理体验。教学时还可以穿插音乐背景甚至是动画效果来唱。从阅读到鉴赏无不包含美育因素,学生中会有越来越多的同学爱上诗词,学习诗词会从被动变到主动。在各种风格的审美体验中,他们增长了学识才干,积累了相关意象及鉴赏技能。高度的激情会引导他们自主去鉴赏相关内容或体裁的一些作品。

二、由浅入深,引导学生思考感悟,激发学习语文潜能,提高语言运用能力,获得审美成就感。

一是注意挖掘于教材内容相关的美育因素。

新教材选修课设置的很好,如《语言文字的应用》一改过去模块训练的单调训练,注入了时代气息,注入了相关幽默笑话及趣味故事。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从其他角度再选几个例子,课前预习的和课中列举的例子结合起来,既让学生保持一种兴趣心理,又能认识到各种知识的实用性和审美趣味性。不知不觉中,让学生摒弃不良习惯,见贤思齐,加强了积累,提高了审美趣味和语言表达水平。

二是加强阅读教学,让学生在阅读中丰富情感,充实精神,完善人格。

我们不妨多借鉴古人的教育方法--多阅读,“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做法很好, 阅读鉴赏入于眼,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多方面感知,从而形成主体思维,披文入情,神游其中,

2 增进理解,把自己带进诗文的情境中去体味、领会、琢磨,可以毫无障碍地接受诗文内容的感染熏陶,陶醉其中。

三、增强教学的计划性、系统性,将美育渗透于智育、德育之中。

教师常与学生沟通交流,多鼓励督促学生。蔡元培曾说:“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 我们更要用美的事物去浸润青少年的心灵,使他们不断地、长久地被美的情感所陶醉、所滋养,从而“将情感善的美的方面尽量发挥,把那恶的丑的方面渐渐压伏淘汰下去”,以实现情感教育的目的,同时提高审美情趣,增长见识。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表现美。美无处不在:首先,大自然给我们提供了创造美、捕捉美的广阔天地。其次,要引导学生善于从社会生活中发现美。引导学生把眼光投向大千世界,通过观察,炼就一双“火眼金睛”,从各种内容不同的错综复杂的社会生活中去发现美。让他们在社会生活中发现美的事业、美的风尚、美的构思,在社会中发现美的精神、美的气质、美的人格。

3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贵州教师的回信心得体会

习近平给大学生村官回信

习近平回信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回信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回信精神心得体会

习近平回信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给国测一大队老队员回信》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贵州教师的回信心得体会1

习近平给北京大学学生的回信

《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心得体会2.doc》
学习《习近平给中央美院老教授回信》心得体会2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