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亚杰

2020-03-02 00:43: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历史背景

(一)社会背景

作为中立国科学研究提供了安定的环境 自20年代开始的研究使理论的形成水到渠成

(二)哲学背景

康德哲学

认识产生于主客体的相互作用

结构主义的方法论

一个文化意义透过各种实践、现象与活动的相互联

系(结构)被表达出来

(三)自然科学背景

生物学的“渐成论”

生物的发展是个体基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 逻辑学

“运算”作为认知结构的基本元素

数学的“控制论”

认知发展的平衡化调节机制

(四)心理学背景

机能主义心理学

心理是有机体适应环境的产物

完形心理学派

心理活动和结构的整体性

精神分析

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二、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一)[瑞士]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 生

平及主要著作

《儿童的语言和思维》(1923)

《儿童的判断和推理》(1928)

《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

《智慧心理学》(1947)

《发生认识论导论》(1950)

《发生认识论原理》(1970)

(二)发生认识论原理

1、研究对象、研究任务

儿童(7-12岁),即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儿童发展心理学

知识的心理起源;认识(知识)结构;知识建构的心理机制

2、主要内容

智慧的本质就是有机体与环境的平衡认识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3研究方法——临床法

研究者和儿童在半自然交往中向儿童提出一些活动任务,让他们看一些实物或向他们提出一些特定问题,从而收集资料的方法

主要特点:采用参与观察的方式进行;研究少数人;用丰富的小实验;安排合理灵活的谈话;不采用标准的测验评价行为;不限制被试的反应,从其自发性反应中推理分析心理历程

三、新皮亚杰学派的特点

(一)新皮亚杰学派的形成 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把信息加工观点和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结合起来而形成的研究儿童认知发展的心理学流派。主要代表有:帕斯克尔-里欧、费雪、哈尔佛德、凯斯、德米脱尔

(二)新皮亚杰学派的主要特点 着重探讨儿童认知发展中的非普遍性特征、个别差异问题 扭转认知发展的认识论的研究取向,进一步转向发展心理学的研究轨道 使认知转换机制的研究更加具体化:中心计算空间(M)理论、复杂技能理论 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 儿童心理发展可分为几个具有质的差异的连续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前一阶段的结构是形成后一阶段结构的基础,前一阶段的行为模式总是整合到下一阶段,并为后者所取代 各阶段具有一定程度的交叉重叠 各阶段和特定的年龄相联系,但不是由年龄决定,可能提前或延迟,但先后次序不变 影响心理发展的因素 成熟:有机体的成长尤其是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发展 物理环境:影响个体发展的主体认知与自然因素 社会环境:影响个体心理发展的社会因素,包括社会生活、社会传递、文化教育、语言信息等平衡化(主动认知):心理的成长向着更加复杂和更加稳定的组织水平前进的过程 认识结构的四个基本概念 图式(格局、基模、架构):主体动作的认知结构,是认识事物的基本模式 同化:主体将外界的刺激有效的整合于已有的图式之中,有三种形式:再生、再认、概括 顺应:主体改造已有的图式以适应新的情境平衡:由同化和顺应过程均衡所导致的主体结构同客体结构之间的某种相对稳定的适应状态 M=e+k M:中心计算空间 e:有关如何解决问题的一般知识的处理能力,在M空间的占据量相同 K:有关解决问题及其具体步骤的知识的能力,随儿童的年龄增加占据量增加

皮亚杰认知理论

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

《重读先哲——皮亚杰》有感

《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读后感

幼儿园皮亚杰教学工作总结

皮亚杰认知发展论

学习皮亚杰游戏理论心得体会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

皮亚杰儿童游戏教学课堂

皮亚杰 的认知发展观 教案

《皮亚杰.doc》
皮亚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相关推荐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