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2020-03-02 08:34:2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设计艺术学院 09级工业设计一班 邢莹莹 15823036324

抱着一颗新奇的心走进大学的那一年,学校的图书馆成为我最感激的地方。我难以想象,但是成千上万的书汇聚在一起,汇成了 一片蔚蓝美丽的书海,徜徉其中,我心生升好。

当一个人获得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他会感到满足。而当一个人突然被喜欢的东西淹没的时候,我想他会满足的一塌糊涂吧。就像那时的我,面对着一排排规整的书籍,竟不知从哪儿读起了呵。那么多的书仿佛排成了一条长长的队伍,我在队伍面前像个欣喜的孩子手足无措。

借着不知如何选择,也借好奇,想着可以借此多了解一些咱们中华的文化根基——哲学。也因着机缘巧合,我正巧看到一本刚刚归还的书,就是这本小小的书,让我看到了思想如此浩淼的境界。

之前也读过《西方哲学史》,虽然也对一些西方哲学家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同时也感到了一种孤独感,因为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的起源毕竟不同,加之生活环境、行为方式也大相径庭,对西方哲学思维的模式与表达方式略感生涩,且无法与自己的生活产生一定的共鸣。直到读《中国哲学简史》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只有我们自己东西才能让我们不孤独,因为那是我们现代文化的根源,是我们的精神源头。所以,我总感觉《中国哲学简史》有一股亲切的味道,散发着与我们的身体一样的味道,备感舒心。我想,那就是归属感吧。

对《中国哲学简史》的作者冯友兰,以下我就尊称为冯老吧,因

为在这本书里,他语言幽默风趣,有时精巧干练,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实在不是一般学者能为的,特别是对哲学这般学问的诠释。能写出这样平易近人的文字的人让我怎能不想调皮的叫一声冯老呢!

冯老在《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中阐述了他对哲学的理解,他认为“哲学就是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是“反思的反思”。我想,现实生活中也许还有人会对自身行为和生活进行反思,但是对反思再进行反思的人也许就不多见了,大家都很“忙”。而对中国哲学的理解并不能仅将其作为定语理解,还要将其与西方哲学进行比较。将两者之间的差异性缩小至哲学家身上也会有完整的体现。冯老认为中国的哲学家“的哲学本身就是他们的传记”,他们以身载道,遵照自己的信念生活,以自己的哲学观修养自己,他们更多的追求是对人生的思考。而西方哲学相对来说理性成分多一点,他们对“人”进行诠释,对物质与意识追根究源,寻求真理。同样的,在东西方哲学家的表达方式上也有很大的区别。中国的哲学家善以喻证,有些事儿他就是不能给你个准儿,如若给你个准儿那答案就不准了。这般让人无奈、神秘的学问,也大概就只能算是中国哲学史了。

下面我就《中国哲学简史》的内容来谈谈吧,鄙陋之处,还请有识之士见谅。

儒家学派中国哲学史上的第一大哲学体系,因为儒学自汉武帝时代被重用起就成为封建时期的正统国学,儒学的发展不容小觑。

在研习了本章教义后我觉得很十惭愧。儒学的核心为“仁、义”二字,“仁”取德行之意不为过,可是在“义”字上的理解就太浅薄

了。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此中“义”并不单单是指道义,而是“应该”的意思,君子做事不是因为那是道义的事而做,而是因为那是应该做的事。由此可知,这“应该”二字可比“道义”涵盖的范围大多了,这不就是孔老夫子的高明之处了。如今儒学的教育机构孔子学院已经遍布全球,但是身在孔学发源地的我们,对儒学究竟了解多少,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儒学的忠、恕之道自不必多做解释,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四个叠词就足以概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如何做的问题了。

而令我心生感动的是儒家的大同思想: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是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弃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出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不闭,是谓大同。这一段文字收录于《礼记﹒礼运》之中。虽然大同思想只能归于理想或者说是梦想,但是千百年来,这美好的心愿一定在每一个诵读它的人的心中。而这区区几行字的阐述,勾勒了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图景,无怪乎古往今来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的抱着一腔热血,为成就这一跨越千年的梦想而努力着。

不仅是儒家,百家争鸣的春秋,纵横的许多流派也被冯老详尽的记在了《中国哲学简史》中。如道家、墨家、阴阳家、纵横家、名家等诸多流派。

如果儒家之士是文人的话,那么道家之士即为隐士。若说起隐士,

必然会让我想到陶渊明,而要说到陶渊明就不能忘记那首《饮酒》中“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悠然情怀,我以为这正是道家意境的写照,而最后那一句“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就将道家的禅意一语道破。

道家流派,最广为人知的是老子与庄子,但是在道家思想上,还有一个人也不得不提,他就是——杨朱。,他的最基本的思想是:“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真是一个让我用“瞠目结舌”也不足以形容的人。文中曰:“有一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

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轻物重生之士也。”我读完之后真是诧异呀,觉得他颇有“举世独立”之感,就好像大家都在赞美美好的德行,都在追求仁义,致力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志士之为,他倒好,毫不隐晦的说出自己为人的最本质的缺陷——怕死,因为这样,所以就自私一点吧,一毛也不给。这就奇怪了?怎么会有人那么傻,就那么心甘情愿的毫无畏惧的站出来让众人批驳呢?照杨朱的说法,就是就算拔一毛也利不了国家,所以不拔也罢。这个说法从现实上来说也确实有道理,以一人之力改变国家确实也虚妄,可是你不能连一点舍己为国的想法也没有吧?可是人家就是那么坦诚,那么------现实,你有什么办法呢?当然杨朱还有其他的一些理由,由于相隔时间太长也记不清了。但是,总的来说,我倒是蛮欣赏他的,逆水行舟需要的不仅是勇气,还要有潇洒的心胸。而且,一个人能坦白若此,也真是算的上可爱了,不是吗?

对于墨家,“兼相爱,交相利”时期核心,但是,从个人角度来

说,还是不甚喜欢墨家学说,墨子曰;“上同而下不比。”意思是说,“永远同意上面的,切莫依照下面的。”故墨子证出:国家必须是集权主义,君主的权威必须是绝对的。虽然冯老说他这样的理论是基于当时混乱的局势而产生的,但总感觉有有失人道主义之嫌。

而在众名家之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名家——重名不重实的流派。虽然我并不尊崇其道义,但我却乐于在其中体会它诡辩的聪明机敏。如公孙龙的白马非马之说,真是让我乐不可支。(若有钟情于名家之士,请原谅在下的无赖之举)一日,公孙龙骑马过关,官吏说“马不准过”,公孙龙曰:“我骑的是白马,白马非马。”然后就连人带马一起过去了,我当时看完之后,我就想晕了。但是公孙龙有自己的道理啊,而且他的理由还不少(共四条,此处仅就第一条进行阐述),可以用三段论进行论述:

因为

“白”是一种颜色

“马”是一种动物

“白马”就是一种颜色加动物

所以:“白马”不等于“马”,马不可过,白马可过

看完这个理由之后,我想也没想,就直接晕过去了------

所以《中国哲学简史》不光在内容上非常丰富,语言文字上幽默隽永,思想维度也非常宽广,再加上风趣的故事,是本好书哦。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简史后有感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读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有感[优秀]

读《中国简史》有感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杨乐新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doc》
读《中国哲学简史》有感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