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2020-03-02 01:07:1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课堂教学实录

五年级语文下册《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

新民镇新塘小学执教者:陈成娟执教时间:2011年5月4日

师:同学们请回忆一下,从上一节课我们知道了课文讲了哪几位亲人?

生:大娘、小金花、大嫂。

师:这节课你还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她们都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生2:我想知道她们为志愿军战士付出了什么代价? 生3:志愿军为什么把她们称为亲人?

讲亲人

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找那些事例,好好研究研究,并把读懂的地方用“——”画出,不懂的地方打上“?”读完了,大家就来讲亲人,你喜欢讲谁就讲谁,把自己的想法、理解讲出来,讲得有感情,讲得大家都认同,这样才会赢得掌声。那就开始吧!

学生读课文,找事例,教师巡视。

学生自由讲,教师相机指导点拨:

生1:我想讲小金花,小金花救出老王而失去妈妈。(师板书:救老王失去妈妈)

生2:为什么小金花的妈妈牺牲了她都不哭,但志愿离开时她却哭了?

师:现在采访。

生:因为她把悲痛化为对敌人的仇恨,所以小金花没有哭,志愿军离开时,她落泪了是因为她把志愿军看成最亲的人,对志愿军那依依惜别的深情。

师:谁还想讲?

生1:“噩耗“是什么意思?

生2:“噩耗”就是不好的消息。

师:那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消息?

3、在课文中指的是妈妈死亡的消息。

4、“同归于尽”是什么意思?

生5:“同归于尽”指一齐走向死亡,共同毁灭。

师:课文中指谁跟谁同归于尽?

生6:在课文中是指妈妈跟敌人同归于尽。

生7:我发现了最后一句是反问句。我不会把它改成陈述句。生8:

教师指导读,比较用法。

师:你们都讲得好,继续,谁来讲讲?

生1:我来讲大娘,大娘为志愿军洗补衣服,几夜没合眼,为志愿军送打糕,昏倒在路旁,救伤员失去小孙孙。

师板书:洗补衣服几夜不眠

送打糕昏道路旁

救伤员失去孙孙

生2:我们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拼了三天三夜,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陈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这一部分特别令我感动。(学生抓住重点词,有感情地读)

生3:老师,我不理解“雪中送炭”。

生4:“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

师:课文中指谁在什么情况下给谁送去什么?

生5:大娘冒着生命危险给空着肚子在陈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志愿军送打糕。

生6:令我最感动的句子是:我们还记得,我们的一个伤员在您家里休养,敌机来了,您丢下自己的小孙孙,把伤员背进了防空洞;当您再回去抢救小孙孙的时候,房子已经炸平了。您为我们失去了唯一的亲人。(指导有感情朗读)

师:一丢一背反映了大娘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这种情谊就是怎样的?

众生:比山还高,比海还深。

齐读最后一句话,指名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师:还要来讲谁的吗?

生:我们清楚地记得,那是1952年的春天,金达莱花开满山野的时候,您知道我们缺少蔬菜,就挎着篮子上山挖野菜。„„伤好以后,您只能靠着双拐走路了。这段话令我很感动。(师指

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谁用小标题概括地说?

生说,师板书:挖野菜失去双腿

师:这段落话为什么令你感动?你体会到什么?

生1:我体会到大嫂勇敢,为了志愿军不顾自己的生命危险。生2:我体会到大嫂对志愿军的深情厚谊。 (师板书:深情厚谊)

生3:我也找到一句反问句,我能把它改为陈述句。 师:还有不懂的吗?

生1:我不明白朝鲜人民为什么要这样帮助志愿军。 生2:因为志愿军为了保卫朝鲜,帮助他们打仗。 生3:因为志愿军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

生4:我还不明白志愿军为什么把那里的土地称为亲爱的土地?

师:谁帮助他解决这个问题?

生5:因为志愿在朝鲜的土地上洒过鲜血。

师总结:刚才大家具体讲地讲,那能不能概括地来讲? 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师:难道仅仅是这三位吗?

生:不,还有很多朝鲜人民。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师:通过刚才你们具体地讲,概括地讲,我们感受到他们不是亲人。其实刚才文中讲的几件事情只是点滴的,8年的抗战中有多少这样的故事,我们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火车就要开动了,我们的千言万语只能化作心中的送别。现在给同学们一个机会,一起来“诵亲人”。 师:下面就用你们的朗读,用你们的体会来跟你喜欢的亲人告别吧!(交流)

师:谁愿意和大娘告别?可是大娘不听啊,我们只好请求她,谁来?大娘停不下脚步,我们只好恳求她,更深情地读,大娘还是不听啊,我们只好哀求她,我们的大娘还是不肯回去,最后我们只好命令她,是呀,我们75岁的大娘不走,我们只好请求、恳求、哀求、命令她。现在,你想怎么和大娘送别就怎么读吧!

师:从他们的送别中我们感受到他们不是亲人,。 所以他们在分手时说:,火车开动了说:火车远去了他们仍呼喊着说:。

师:再见了,亲人,亲人只好这样分别。分手时,想离别的话语大家只好异口同声地发出最后的呼喊,那是课文的最后三个自然段。现在,我们一起“别亲人”。请志愿军们和朝鲜人民道别吧!(齐读后三处自然段)这是我们对朝鲜人民

的送别,朝鲜人民也会对我们说:“再见了,亲人!再见了,亲爱的战士!列车呀,请慢一点儿开,让我们再看一眼中国的亲人,请你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停留片刻,就这样,这边是志愿军,这边是朝鲜人民,分别读,读一句,接一句。

师:火车启动了,这时朝鲜人民和志愿军发出同样的声音:再见了,„„(声音逐渐减弱)

师:历史手车轮过,但我们永远记住,再见了。 教师布置作业

1、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习作(师:你喜欢谁?想对他说什么?把你想说的话写下来。

《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 公开课

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版]

窦桂梅《再见了亲人》课堂实录

《再见了亲人》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教案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实录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doc》
《再见了,亲人》第二课时课堂实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