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2020-03-03 05:25: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库车县乌尊镇中学

2011-12-1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摘要:随着中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速度的加快、互联网的普及,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竞争日趋激烈。未来社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未来社会需要“复合型人才”。对少数民族来说,“复合型人才”是指既牢固掌握少数民族语言、了解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又熟练地掌握了汉语,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又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人。而这种“复合型人才”只有在双语教育体系中才能培养出来。自治区一些中小学校虽然在学校发展规划中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实践,但仍面临着大量复杂而艰巨的工作。有些是认识上的问题,有些是措施上的问题。因此只有通过深入的学习思考,认真分析研究,首先解决认识和理论问题,双语教学才能沿着健康有序的道路发展。

本人从事教学工作以来,在教学过程中遇到过很多的问题,也积累了不少的经验,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探讨,希望大家在互动中能够学习进步,并促进教学的发展。双语教学一直是新疆各中小学教学工作的重点,我主要说明我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改进的措施与大家一起探讨。

关键词:双语教学 汉语 主要问题 改进措施

我国是一个多种民族语言、多方言的国家,汉语不仅是汉民族共同语,也是国家通用语。随着经济大变革,商品大流通,人员大流动,民族地区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少数民族要走向世界,必先走向全国,而走向全国,必须通过语言关。新疆是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哈萨克、蒙古等少数民族都拥有本民族的语言和文字。以前,新疆很多地方的汉族孩子和少数民族孩子在不同的学校上学,许多少数民族学生只会本民族语言,不会汉语,这种现象阻碍了这些少数民族接受高等教育、就业、融入现代化社会以至国际社会。并且学习国家通用语有利于增进各民族之间的交流,维护国家的统一,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因素,学习国家通用语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为此,国家制定了双语教育计划。双语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依赖于本族语言的天然条件,进一步学好使用第二语言,促进个人以至整个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双语教学是实现沟通的桥梁,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各民族间的交流与互动、沟通与信任,让每个孩子都拥有平等的机会学习和掌握先进文化与科学知识。所以,双语教育是民族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双语教育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双语教学是我国整个西部地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们新疆来讲,它是教育的基础部分。深入研究双语教育问题有利于促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有利于民族教育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首先我简要地介绍我的双语教学。我是刚刚步入教学岗位的年轻的大学生,来到农村双语教学岗位感觉很新鲜,同时也感到责任的重大,因为农村的学校教学条件有限,师资力量不够,学生的基础很差,对我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我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来面对这个繁重而又艰巨的任务。

通过一年多时间的教学工作,我已经学会了如何在教学中应用自己的能力,并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教学工作给我带来了快乐同时也有很多苦恼,这些都是积累的宝贵经验,希望和大家交流能共同进步。

对我的教学工作我总结了一些不足的方面和改进的措施,下面和大家一起探讨。 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双语教学师资紧缺,双语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亟待提高。双语师资的缺乏,双语教学能力和水平不高已成为制约我区全面推进双语教学的瓶颈,提高双语师资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是现阶段我区双语教学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

二、学生对汉字的掌握不牢固,很多学生记不住汉字。主要表现在平时的作业中很多学生爱写错别字、多音字,碰上看拼音写汉字的题,往往都是错别字,要不然就写不出来,但如果给汉字注音则问题不大,说明学生对汉字的字形记忆较困难,对拼音容易记忆。

三、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说汉语的机会很少,除了在课堂上回答老师问题时说汉语,平时基本不说。这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环境决定了没有太多说汉语的机会,大多数在乡下的民族学生平时接触不到说汉语的人,从小习惯了用维语交流,如果刻意让学生说汉语也不现实,所以很多学生在校时能说几句汉语,回家了基本不会说了。

四、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是很强烈,多数学生表现出不在乎。主要的原因我认为有些学生的汉语基础水平差,一开始就没有学会简单的语句,到了高年级随着汉语词汇量和句型的增加越来越感觉学习汉语困难多,又没办法解决,于是就表现出干脆不学。

五、教师在教学中存在语言障碍,表现在汉族教师用汉语教学,汉语基础差的民族学生基本听不懂,而汉族教师不会说维语只能照顾汉语基础好的学生,对于差生也很无奈。这里主要是简单的汉语都听不懂的学生,讲课时教师无法用维语进行解释,想教会这些学生很困难。

六、学生的汉语发音很不标准,主要表现在汉语拼音读法错误,音调不准。由于学生平时生活中不接触说汉语的人,至于音调是否准确,学生也不能确定,只能凭多数学生的读音为标准,这样长期形成了习惯,显得说普通话不标准。

七、学生上课纪律很乱,个别学生不爱学习。主要表现在个别班级学生人数过多,平时小声说话整个教室也会很吵。有些学生汉语很差,上课什么都听不懂,于是就思想不能集中上课打闹玩东西。 面对存在的问题我认为可采取的措施:

一、加大双语师资的培养力度

大力培养具有双语能力的专业师资是顺利开展双语教学并取得一定效果的关键。新疆的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在不断地完善和壮大,但是在双语教学推进过程中最大的困难还是双语师资的质量、数量和水平问题。我区的双语教学要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首要的问题是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问题。在目前条件下,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要从源头上抓起,加强少数民族教师教育,使师范院校成为培养合格双语教育师资队伍的重要基地。其次,对现有少数民族双语师资队伍进行学科教学能力和汉语授课能力培训,使之尽快适应少数民族双语教育发展的要求。此外,有关教育行政部门要继续鼓励并提供资助,提供政策保障。

二、针对学生对汉字的记忆不牢靠,我认为采取的主要办法是,加强生字练习,多写汉字,在记忆中教会学生采用字形记忆法,如“语”字可以教给学生采用左右结构记忆出汉字的字形。平时组织学生多听写汉字,多听多写。

三、针对学生说汉语的机会很少,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鼓励学生在平时日常交际中用汉语交流,同学之间可以多应用汉语。教师和学生平时交流时也用汉语。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针对性的增加学生主动表达的机会,多说多练,让学生养成说汉语用汉语交流的好习惯,这样以来,学生的汉语口语表达会有很大的进步。

四、针对学生对学习汉语的兴趣不够,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方法有,在课堂教学中,兴趣是最好的教师,让孩子们对学习产生兴趣,从枯燥的教学模式中走出来,从那种教师给学生布置学习任务,我要你学,学生被动地学习,被动地接受而转变为学生自己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感受求知的乐趣,感受获得知识的成就感和欢乐。双语教学尤其如此,采用激发兴趣的方式导入课程,例如上课时给学生出字谜,让学生猜出来,这样就主动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汉字的积极性。

五、针对汉族教师只能用汉语教学不会说维语,造成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听不懂老师讲课的内容,我认为可以采取的办法有,在上课时,可以采用汉族教师和民族教师一起上课,对于学生听不懂的内容,民族老师翻译给学生,让学生理解意思。这样可以照顾到汉语基础差的学生,同时也可以帮助教学。

六、针对学生的汉语发音不标准,我认为采取的主要方法是:在教学中重视汉字拼音的练习,多让学生读课文,如果条件满足,可以用录音机教学,让学生听标准的汉字发音,平时休息时间可以放汉语广播,让学生逐渐掌握汉字发音的规律,养成好的习惯。

七、针对课堂纪律乱,个别学生极不爱学习,我认为可以采用的措施有:加强学生纪律意识,平时严格要求学生,让学生逐渐养成上课不说话,不吵闹的习惯,平时多给学生做思想工作,让学生慢慢意识到,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是可耻的行为,安静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

总之,双语教学与研究改革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更多的双语教师的不懈努力和投入。我们希望双语教师和教学研究工作者同心协力,立足于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我校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法等问题进一步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尽力推动我校双语教学,使之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然而我认为随着更多的少数民族家长为了子女的前途,择校观念开始更新,他们为自己的孩子选择了一条从小学开始接受汉文化教育的道路;更多的少数民族学生会逐渐开始对汉语学习产生浓厚兴趣,他们会懂得,只有学好汉语,才能了解、接受更多的信息和科技文化。双语教学既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少数民族自身发展的需求,正如阿乌艾佐夫所说:“懂得两种语言能扩大人的视野,他就像升腾天际的雄鹰一样目光远大,把那无边的天际都清晰地收入眼底。”

提高教学质量之我见

教学质量提高之我见

提高少数民族教学质量工作总结

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措施

浅谈如何提高双语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双语化学教学质量

提高农村小学教学质量之我见

提高农村中学语文教学质量之我见

少数民族双语教学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doc》
提高少数民族“双语”教学质量之我见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