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系毕业设计)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2020-03-03 03:50: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乌兰察布职业学院经济管理系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学生姓名: ×××××× 学

号: ××××××

业:

×××××× 年

级:

×××××× 指导教师: ××××××

2012年05月20日 三个月的顶岗实习就要结束了,这期间我在×××中学实习,该中学装备了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现场评估系统、校园广播系统、闭路电视传输系统,使校园教学设施和管理网络化,实现了教学手段的与时俱进。实习期间,我重点关注了中学生的上网问题,对中学生上网情况调查如下。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情况

1.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时间长,家长、教师上网经验不足

互联网信息量大、互动性强、沟通便利,因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广大中学生的青睐。调查显示,93.5%的中学生表示对网络感兴趣,并有11.4%的中学生认为“很长时间不上网是令人难以忍受的”。休息日和节假日是中学生们上网的高峰时段。 与孩子们相比,家长和教师们则大为逊色。25.2%的家长表示不了解网络为何物,没上过网的高达49.2%,只有12.7%的家长经常上网。大部分教师的上网时间少、上网经验也不足。

1.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

对于课余时间里在校上网条件表示满意的中学生只有19.4%,不满意率达59.2%。24.9%的中学生在学校里学会了上网技巧,而38.3%的中学生则认为学校并没有把必要的网络技巧教给他们。同时,不少教师对于学校的网络资源现状,特别是现有资源的利用率表示不满。据教师们反映,校园网络设施和多媒体教学设备主要用于展示课件与开公开课,而未能充分运用于平时备课和课堂教学,更不能充分满足学生们在校上网的需求。

1.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对于子女上网,27%的家长持赞成的态度,反对的只有15.9%,大部分家长则顺其自然,但近半数的家长表示希望子女将来能从事网络工作。高达九成的家长认为,网络最大的好处是“能使子女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并掌握好电脑操作技巧”;同时,29.5%的家长还觉得网络能促进子女的学习兴趣,11%的家长认为“网络没有任何好处和作用”。58.5%的家长表示,最不能接受的事是孩子上网会

1 浪费时间、耽误学业。显然多数家长内心十分矛盾:既希望自己的子女能享受网络的好处,更怕因迷恋网络而荒废学业、影响前途。此外,令家长们深感十分焦虑的事还有:浏览网络上的淫秽、反动、暴力等不良信息,产生畸形网恋,痴迷于网络游戏等等。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2.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2.1.1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全球意识,强化民族责任感

透过国际互联网网络的窗口,中学生可以关注“家事、国事、天下事”,使他们视野空前开阔起来。小到身边日常生活的点滴,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命运,甚至全人类的发展,都可以从互联网找到答案或启发联想。互联网使中学生的全球意识得以增强,适应了中国加入WTO的新形势,对于中学生今后走入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显然是大有好处的。

2.1.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网络资源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中学生们进行探究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需要。网络资源包括大量的历史、人文、科技、新闻等各方面信息。网络的应用,帮助中学生了解更多的未知领域,掌握大量的数据信息,因此,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成长,拓宽了视野。

2.1.3网络有助于扩大中学生交往范围,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网络上,电子邮件、OICQ、聊天室、BBS等把天涯海角、素不相识的人拉近到“零距离”,在相互咨询、交谈、讨论、倾诉、请教的过程中,极大地满足了中学生们旺盛的表达欲、表现欲和社交欲。这对于舒解压力,保持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有一定的好处。中学生可以借助虚拟空间,广泛开展对外交流。互联网无限多样的发展机会,能够促进青少年的个性培养。可以说,网络的出现为青少年的交流、创新、娱乐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2 2.1.4中学生上网,促进他们的学业。

互联网有大量的学习资源,特别是英语、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互联网不仅提供静态的知识,也提供动态的知识,甚至提供互动答疑。充分利用好网络资源和信息技术,可以促进中学生的学业。互联网信息量大、交流速度快,已成为青少年寻求知识的重要手段。互联网进一步拓展了当今中学生的学业空间。

2.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2.2.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中学生自我保护意识和防范侵害的能力相对薄弱,难以逃脱网络诱惑。适合中学生身心特点的健康网络阵地有限。目前开设的中学生专门网站,由于经费、人员、技术和体制的限制,其内容、形式等方面还与中学生实际需求存在差距,加之宣传和引导力度不够,尚不能真正发挥主导作用。一些渲染色情、暴力、反动的网站,成为毒害中学生身心健康的潜在威胁。由于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时期,中学生很容易遭受“网络垃圾”的侵害。网络不良文化弱化了中学生的道德意识,甚至诱发中学生犯罪问题发生。

2.2.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迷恋网络对中学生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产生网络病症问题。中学生长期上网,会造成视力下降,身心过度疲劳,再加上部分上网场所环境条件差,严重影响了他们身心健康,进而对他们的学业产生冲击。

2.2.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问题严重

调查显示,6.7%的中学生坦言自己有过“网恋”行为(实际比例可能会更高)。网恋中存在许多情感陷阱,中学生往往是受害者。由于网络是虚拟世界,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辨别能力不强,所以,网恋、网上交友等本身就潜伏着极大危险性。

3 2.2.4上网场所管理局面依然严峻,产生诸多问题。

受利益驱使,部分网吧经营业户违规经营。目前网吧经营竞争激烈,致使一些业户出于营利目的,不顾法律和道德,投青少年好奇心,专搞不正当竞争。二是对网络的监管不够规范有序。目前,通信、公安、文化和工商在对网吧的管理上,还不够和谐一致,证照不全的网吧还大量存在。防范措施和监管制度仍滞后于网络技术的发展。由于种种原因,网吧经营管理问题依然严重,给中学生健康上网造成了诸多问题。

三、对策与建议

网络环境对中学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许多机遇。中央提出,对于信息网络化问题,我们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加强管理、趋利避害、为我所用,努力在全球信息网络化的发展中,占据主动地位。这是我们进行网络德育工作的指导思想。

3.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第一、通过宣传和学习,使全体德育工作者转换观念,统一思想认识,抛弃“网络有害论”,消除“网络恐慌症”,充分认识到网络德育的重要性和网络在中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重新定位学校德育的目标,把青中学生的道德成熟度作为网络德育的首要目标,着力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价值观、判断力和自制力。

第三,重新设计学校德育的内容,在原有德育内容的基础上突出价值观教育,增强识别评价和选择道德信息的能力;注重道德意志力的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行为实践统一起来;开设网络德育课程,强化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和网络责任感。

第四,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拓展德育的时间和空间。

4 3.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其一,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讲座和考核,使各级教育管理者、德育工作者以及全体教师掌握网络基本知识、技能,并熟悉网络德育的运作方式和手段,学会常见的德育课件开发工具(如flash)。在讲求实效的前提下,改进和充实目前实施的“×××市中小学教师计算机考核”的方式与内容,如增加教师利用网络开展道德工作的考核内容。

其二,选拔并培训一批思想政治素质高,网上沟通技巧好,具有丰富的网络经验和技能的专兼职网络德育工作者,由他们提供在线指导,帮助上网中学生解决各种心理、思想、学习等问题;同时,注意在网上收集整理有代表性的德育问题,向有关职能部门反馈,以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

3.3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一是加强以理想信念为主题的思想品质教育,用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筑起心灵的“长城”,抵制网上各种不良思潮和有害信息的侵蚀。

二是加强中学生网络行为教育和安全教育。制定“×××市中学生网络行为规范”,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

三是各校可以组织中学生统一浏览思想品德教育的主题主页,向他们推荐国内外诸多优秀网站,把中学生们的上网热情转化为自觉学习先进文化、陶冶高尚情操的动力。

3.4政府、社会齐心协力,净化网络环境。

政府重视,加强联合执法,形成规范管理合力。政府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出台操作性强的互联网管理规章制度。对现有网吧市场组织公安、文化、工商等相关部门集中开展整治,狠抓相关制度的落实,严格依法办事,形成整治合力,对不按规定经营的网吧坚决查处,直至取缔,将其全方位纳入管理,切实规范网吧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治工作有深度、有力度,不半途而废。 要尽快建设一批公益性的上网服务场所,为青少年提供健康有益的“绿色”网上空间。

5 结束语

在信息化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提高,互联网的普及,使每个人接触网络不可避免,中学生进入网络世界也是客观的、必然的。我们要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对上网场所的管理,对中学生上网给以科学的引导,使他们在充分享受网络带来便利的同时,树立科学的上网观念,促进他们健康成长。

6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一、中学生及其家长对网络的态度和相关情况..................................................................1 1.1中学生上网率极高、时间长,家长、教师上网经验不足 ......................................1 1.2多数中学生对在校上网的条件不满意 ..................................................................1 1.3多数家长既赞成子女上网,又担心子女上网影响学业 ..........................................1

二、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影响 ..........................................................................................2 2.1网络环境对中学生的积极影响 .............................................................................2 2.1.1互联网有助于中学生形成全球意识,强化民族责任感 ...............................2 2.1.2互联网为中学生学习提供了有利条件,拓宽了他们的视野。 .....................2 2.1.3网络有助于扩大中学生交往范围,促进心理的健康发展。 ........................2 2.1.4中学生上网,促进他们的学业。 ...............................................................3 2.2网络对中学生的负面影响 ....................................................................................3 2.2.1网上信息垃圾使中学生深受其害 ...............................................................3 2.2.2中学生迷恋网络对学业产生冲击。 ...........................................................3 2.2.3网上聊天引发网恋问题严重 ......................................................................3 2.2.4上网场所管理局面依然严峻,产生诸多问题。 ..........................................4

三、对策与建议 ...............................................................................................................4 3.1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学校网络德育工作的开展 ....................................................4 3.2培养网络德育队伍,增强网络德育力量 ...............................................................5 3.3加强对中学生网络道德和网络行为规范教育,自觉筑起心灵的“长城” ..............5 3.4政府、社会齐心协力,净化网络环境。 ...............................................................5 结束语 .............................................................................................................................6

中学生上网社会调查报告

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经管系毕业设计)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doc》
(经管系毕业设计)关于中学生上网的社会调查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