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院安防工程

2020-03-03 09:50: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博物馆安防工程

**博物馆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的公开的永久机构,他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环境见证物当作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由此可以得出博物院安防的基本特点——保存并展出重要物件,开放给公众。**博物馆是一个既开放又需要严格保护的场所,对于它的公共开放区域,既要考虑到展品的防盗、防破坏,又要从大安全的理念起到观众秩序的监视和疏导作用,还考虑到安防设备包括门禁读卡器、各种探测器、音频采集头等的美观、隐蔽性。而观众正常出入参观行为不能导致误报率的上升。

**博物馆的开馆、闭馆,布展、撤展,不同的业务工作都会对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防卫方式提出不同的要求。博物馆的安防重在于文物展品的安全保证。其防范的范围涵盖了馆内外所有在博物院内的一切人员。特别是开放时段的文物安全更是重中之重,在文物点交、布展中对展品的防护也极其繁复。这对安防系统报警的准确性、监控的有效性、覆盖率都是要考虑全面而周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博物馆每次布展展览陈列的布局多会不同,展柜的摆放将直接关系到报警系统和视频监控的范围和效果,甚至常常必须重新布置报警点和摄像点的位置以及对应联动关系。所以为适应陈列设计功能布局重新调整的特点,安防设置的布点位置和安防系统的线缆应留有一定的调整性与冗余度。 **博物馆有各类藏品多达42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以上文物1062件,博物馆所收藏保护的文物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所有展品都具有不可再生性,很多藏品都是孤品,其遗留数量的特殊性决定了展品的自身价值不可限量。所以不只政府等相关部分对博物馆建设格外重视,一些不法之徒也打着博物馆展品的主意。从近些年发案的情况来看,犯罪的形式已由随机性的个人行为向有预谋、有组织性集团犯罪方向发展。文物被盗,大多与保护措施存在漏洞有关,** 工程安防系统不仅要防范严密,同时还要为打击违法犯罪创造条件。必须针对违法分子狡猾、诡秘、预谋、冒险、不择手段、伺机突发作案、难以预测的特点,运用技防、人防、物防“三防合一”,达到防外盗、防內盗、防内外勾结作案、防潜伏作案、防智能化作案、防暴力抢劫作案等,而且博物馆的安防需求有别于其它领域,如何针对文博安防的具体需求,制订切实有效的安防体系就成为文物保护的关键之一。

有鉴于此,我国针对文物博物馆系统先后颁布了GA27—9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 GA27—2002《文物系统博物馆风险等级和安全防护级别的规定》和GB/1-16571—1996《文物系统博物馆安全防范工程设计规范》,其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的加强我国文化遗产的保护。《规定》中要求:为保障馆藏文物的安全,在规定的期限内,凡没有安装报警设施的单位,不得展出文物:没有达标的单位,不得展出三级以上文物,文物库房不得存放三级以上文物:不具备安全保管条件单位的三级以上文物,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物主管部门指定安全达标的单位代为保管:对拒不执行规定,造成文物被盗或破坏的,依据《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的规定》追究有关领导责任。该标准中还规定了文物系统博物馆及其藏品、藏品部位风险等级的划分、防护级别的确定、安全防范系统技术的管理要求。**博物馆安全防范体系应该是一个综合系统,它包括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一套稳定可靠的技术防范设备,一套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一批克尽职守的保安队伍,缺一不可。如果一个博物院安装了很多摄像机和报警探测器,发生了盗窃案件,防盗报警系统报警了,摄像机也看见了,但没有抓到人,也不能说这是一个好系统。一般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都是有备而来,经过周密的策划。而博物院的保安人员则是无备防范,而且盗窃基本都发生在晚上,值班人员突然接到报警,发现盗窃后会手忙脚乱,往往会延误宝贵的处理时间,所以。**博物馆安全防范系统分为人员防范,实体防范(包括围墙、通道、门、窗、展柜),技术防范是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根据国内外多次发生的博物馆盗窃案例,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首先会多次踩点,然后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盗窃与撤离方案,一般犯罪份子盗窃博物馆从进入到撤离时间都很短,有的就是利用高速度,不管你有什么安防设备,砸窗破门拿了文物就跑,等值班人员发现后通知警卫人员,警卫人员穿了衣服拿了钥匙出动,犯罪份子已经跑了。有的犯罪份子是利用自己对报警产品的了解,实施技术盗窃,破坏报警系统,所以说实体防范的目的,是阻挡及迟延犯罪份子做案时间的有效手段,而防盗报警与音视频复合系统应该在犯罪份子实施盗窃前发现问题,并组织抓捕,这样才能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由于博物馆空间特点的复杂性,要求整个安防系统的报警响应速度必须足够快,否则将导致严重后果,例如报警某个报警被触发,却无法通过视频追踪到入侵者。**博物馆要求报警显示响应时间为2秒以下,录像联动响应时间4秒以下。

一、人员防范

人员防范主要是安全保卫机构的设置,安全保卫制度的建设,安全保卫人员的配置与管理等方面,这里不做详细说明。

二、实体防范

实体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基础,实体防范包含围墙、通道、门、窗、展柜的防护。**博物馆安防工程从外到内建立起纵深的防护体系,最外层警戒线由室外周界报警系统、围墙、栅栏组成,防止无关人员从外部非法入侵博物馆防护区域,第二道防线为建筑内、外周边包括通道、出入口、门窗等,防止无关人员非法进入博物馆建筑内部,第三道防线是对博物馆内各个防护区的监控防卫,包括展厅陈列室、信息中心、财务室等重要部位;最内层的是藏品及专用库房或专用柜、藏品修复室、安防监控中心等禁区的防护;再加上对文物展品特定目标的专门目标保护。针对以上几种不同情况,分别使用周界报警系统、门禁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空间入侵报警和展柜报警等技术手段进行监控、探测等防护。同时对视频监控系统和音频监控系统,除了日常监控和报警复核外,并保存视音频证据,以便日后检索追溯。博物馆应该在不影响美观的前提下,尽可能把围墙、门、窗、展柜做的坚固,让犯罪份子实施盗窃进不来拿不走或者很难实施。展柜的玻璃最好加装防暴膜或者采用加胶玻璃。中央控制室的实体防护也非常重要。

三、技术防范

博物馆安防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每一个功能模块都可以独立的工作,发挥各自的功能。但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些子系统之间缺少有效的联动机制。例如,当报警子系统检测到有火灾时,是否会联动门禁系统,自动打开所有门,是否可以自动联动消防系统。或者当某一个位置的报警探测器发生报警,系统是否可以马上锁定周围的监控区域,从各个角度封锁盗窃分子的逃跑路线,并同时联动公安系统等等。如果能建立起这种联动机制,博物院安防系统将可以更加快速、准确的处理相应危急事件,减少人民财产损失。技术防范是安全防范的必不可少的辅助手段,那就是犯罪份子来了我们要能够知道,为抓捕盗窃博物馆的犯罪份子提供第一手资料。技术防范(主要包括防盗报警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声音复核系统、出入口控制系统、专用通讯系统、供电及防雷等)。

1、防盗报警系统作为**博物馆安防系统的最为核心的系统,完全独立运行,采用大型独立总线、有线、无线混合型入侵报警系统,系统采用主干线采用总线结构,干线或支线分支支持中继,且中继支持多个级联工作方式。系统主要包括报警主机、前端探测器、控制器、通讯和软件等部分,总线采用独立的双总线结构,以保证通信可靠。①、周界报警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一道防线应该是周界报警、它能够为值班人员最早发现目标提供依据,为围捕行动提供宝贵的处理时间,报警方面,在周界上采用红外、激光、微波等报警探测手段,在室内采用红外微波双鉴移动探测器、手动报警按钮,在展柜采用多维驻波报警器检测展柜的开闭情况。除视频报警外这些产品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发生报警后控制系统只能显示某地段报警,并不能说明是误报还是实报?是动物还是人?是有人从里向外还是由外向里触发的报警?要想确认必须辅以摄像机复核,但上述系统也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如果在雨天、雾天或夜间、摄像机复核将不能完全发挥其作用,而反映不出现场的实际情况。红外对射报警探测器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周界报警产品,红外激光对射探测器。还一个就是误报警问题,如一个空塑料袋被风吹起、树枝的摇摆、大型的飞鸟及小动物经过红外对射区域都会引起报警。视频报警是一种较新的周界报警产品,它对大面积的院落、通道及围墙有较好的防护报警作用,但价格较高,使用视频报警系统一定要考虑,夜视问题,保证夜间现场有辅助灯光或红外光源。周界安防系统建设的目标是在博物院周界,配合实体围栏、绿篱和建筑物周界安防体系,结合本院建筑外围特征建设可根据需要布防和撤防的二道报警防护带,即:集周界防入侵和藏品馆建筑防护与一体的;具有探测、阻止、复核功能的智能化安防体系。系统通过平台和接口实现全天候(第二道安全防线为闭馆时间段)、全天候实时监控和防范人员跨越围栏、破坏围栏、掘地入侵、视频复合、声光呵止、靠近藏品、攀爬及破坏藏品馆建筑等防入侵功能,同时还能实现围栏的大范围自动跟踪等高级功能,系统总体性能满足无漏报、低误报,响应时间小于2秒,系统在保证性能稳定、功能完整的同时保障技术领先。②、通道报警通道报警是指防护区域内的门、窗、走道、院落,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二道防线,它主要采用的产品有存在式探测器、幕帘式探测器、红外栅栏、门磁开关、振动探测器、室外探测器等。如果是古建筑门窗晃动较利害的位置最好不要采用门磁开关。③、空间报警室内空间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第三道防线,目前广泛使用的产品有多源被动红外探测器、双技术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玻璃破碎探测器、视频报警等产品,安装室内空间报警探测器没有标准的安装要求,都是因地而宜,但每个房间应该采用多种探测手段(原规定是使用三种以上技术),探测器的安装位置最好让探测器的探测方向能够横向切割人员走动的方向,离门窗较近的地方应该考虑采用防遮挡探测器。微波探测器的灵敏度较高,并具有穿透玻璃、木材等非金属材料的功能,可以隐蔽安装避开犯罪份子的踩点,提高抗技术盗窃的能力,也可以将微波探测器对准窗外,当周界报警使用,但目前国产的微波探测器误报率较高。衡量一个探测器的质量非常简单,不用看各种指标和品牌只要用衣服将头和手蒙上,超低速从探测器前走过,如果探测器能够报警,那么这个探测器就可用,否则这个探测器就不能用。④、展柜报警展柜报警是防盗报警系统的最后一道防线,目前采用的有驻波探测器、存在式探测器、压力传感器、移位传感器等,中小型展柜采用进口的驻波探测器效果较好,大型展柜采用存在式探测器效果较好。对于没有展柜的文物,如名画、雕塑等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采用图象报警或红外栅栏,没有条件的单位也可以采用断线报警或压力报警。⑤、报警控制系统报警控制系统是防盗报警系统的心脏,衡量一个报警控制系统的标准是反映时间(按规定博物馆的报警反映时间不能大于2秒),系统越大反映时间越长,如果报警点大于1000个点,能做到2秒以下的系统很少。100个点以下的系统,只要能够通过公安部检测中心检测的产品都应该没有什么问题。为了防止技术盗窃,有条件的博物馆应该采用具有多种传送功能的产品,如有线与无线相结合、有线与网络相结合、网络与电话相结合等方式。如果一个博物馆发生盗窃案件,能否保住国家财产,关键的问题是时间,一是尽早发现目标,二是尽可能的缩短报警复合时间,这就需要报警控制系统有一个很好的控制平台,如果发生报警,报警点的位置、报警地区的图像、声音要同时切过来,如果报警地区没有照明,系统还应该能够自动将灯光打开,为值班人员提供最直接的判断资料,这样就能够大大的缩短报警确认时间。由于**博物馆是由多幢建筑组成,但离安防控制中心最远的弱电间也不超过350M。因此采用报警主机全部集中在安防控制中心,根据接入每个弱电间的前端探测器数量进行总线划分,原则上每幢的弱电间垂直共用单独的总线,系统设置了13台报警主机,设计系统的总容量为3224个防区。

2、视频安防监控系统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有三种作用,一个作用是报警时进行图像复合,一个作用是纪录,为以后的查询与检索事件的发生经过提供图像资料,另一个作用是管理,白天开馆时掌握博物院内的观众的参观情况,发现问题时便于指挥与调度。最好是开放地区全覆盖,但有一条要保证摄像机夜间能够观察到现场的图像,** 工程采用红外灯或红外一体化摄像机。但是采用红外一体化摄像机要考虑到,摄像机的寿命要比红外灯的寿命长。产品的后期服务很重要。声音复合是安全防范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也是报警复合的一种手段,由于闭路电视监控系统耗电量大,如果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或供电系统被人为破坏,备电系统将很难保证闭路电视监控系统的用电,由于声音复合系统耗电量小,当供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同样能够保障报警后的复合。现在的安防系统主要以视频监控为主,通过管理人员查看显示大屏上的图像来发现紧急事件,这对系统和管理人员的要求过高。一方面,工作人员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大屏幕,长时间保持这种状态非常容易疲劳。另一方面,现在博物馆越建越大,监控点数越来越多,不可能将所有的监控点都同时显示在大屏幕上。这些条件制约监控系统改变被动防御的地位,变被动为主动预防。视频监控系统要求具备报警联动高级录像功能,根据报警时刻进行预录像和续录像,便于值班员掌握报警发生前和发生后的视频信息。在重要出入口、楼梯、通道尽头、通道拐角等位置,设置在线巡更点,定时或由全馆操作员手动点击开始并监视巡更流程,巡更活动应能联动灯光、空间报警点的撤布防。**博物馆 工程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全数字分布式网络监控系统是完全基于数字视频技术和网络传输技术的视频监控系统。系统将传统的视频、音频及控制信号数字化,以IP包的形式在网络上传输,实现了集中监控、集中管理。系统前端采用模拟摄像机和高清摄像机相结合的方式,所有模拟摄像机通过分布在楼层各处的弱电间进行数字编码压缩,分别连接进入安防中心机房进行本地数字视频存储;所有IP高清摄像机则通过弱电间直接连接进入安防控制中心机房进行本地数字视频存储。位于艺术馆的安防控制中心作为主监控中心,通过网络交换设备对所有前端视频信号进入切换、控制,并对视频录像资料进行调用观看。三个区域控制室则通过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客户端接入系统以实现对所负责区域的前端视频信号进行切换、控制,并对视频录像资料进行调用观看。该系统主要由前端摄像机、网络解码器、网络视频存储设备、工作站、智能控制键盘、视频管理服务器以及网络交换机等组成。未确保视频安防监控系统的网络安全和网络宽带,提供给使用者一个高质量的图像质量和畅通的使用平台特建立一套独立的安防系统专用网络。

3、声音复核系统声音复核系统作为安全防范系统中技术防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系统前端在重要的展厅、库房及库房周围的走道内共布设了音频探测器187个,能在其探测的覆盖范围内,清晰地听到现场内的话音,人走动、撬、挖、凿、锯时发出的声音。值班人员通过对现场声音的监听、分析,可对现场情况进行判断,对报警事件进行复核,声音复核系统主要由音频探测器、音频矩阵、功放、调音台、音箱及软件平台等部分组成,该系统独立运行。系统在楼层弱电间将现场采集的音频信号分为2路,一路通过弱电间内视频监控系统的音视频编码器将音频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接入安防控制中心的磁盘阵列存储不少于30天,同时通过与对应的摄像机接入同一台编码器可实现音视频的同步;一路通过音视频矩阵实现实时监听并通过后台管理工作站分析声强高低,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能联动报警、视频、灯光一起工作,为博物院安防系统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声音复核系统实时监测监控区域内各类活动所发出的声音信息,方便值班人员对现场报警事件复核判断。要求隐蔽性好,一般音频采集头设置在天花板上,而一般的博物馆的天花板都比较高,这就对音频采集头的定向性、灵敏度提出了较高要求。

4、出入口控制系统(含门禁管理、电子巡查系统)**博物馆 工程出入口控制系统功能主要包括:门禁管理、考勤管理、巡更管理、消费管理、图书馆借阅、服务设施租赁等。出入口控制系统有两种解释,一种是观众的出入控制,一种是内部人员的出入控制。**博物馆 是一个大型综合性涉密建筑,进出人员流动性较大,身份复杂,所以为了方便管理,各子系统全部采用TCP/IP协议通过设备网进行统一管理,采用统一数据库模式,实现真正地一卡通功能,门禁控制系统,是加强博物馆安全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因为门禁控制系统具有纪录和查询功能,可以做到进出自动记录,一旦发生事故,能凭记录追查责任人,,并可对库房、展厅等重要部位进行时间设定,如进入库房必须两个人同时进入同时读卡,库门才能打开,下班后所有卡片都不能够使用等管理措施,这样对防止内盗能够启到一定的作用。门禁管理方面,要求门禁系统具有双门互锁、区域防反传、双人规则、人群计数、人数限制等功能:防胁迫功能,当持卡人被逼迫使用键盘密码时,可以使用胁迫码隐蔽报警:访客管理功能,可以登记访客,给访客发放具备特定权限的访客卡,持此卡可以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打开特定的门。如果发生盗窃案件,警卫人员使用卡片进入发案地区要比使用钥匙快的多。在**库区设置了防尾随门。按照门禁读卡器安装位置编写编码表对门禁控制器及读卡器进行编号,并正确设置每个读卡器的地址填写调试记录器。

5、专用通讯系统数字无线、总线有线对讲系统是为了解决博物院保安人员高效工作和特殊情况下移动通讯的需求而设立的对讲系统。系统在配备400台无线对讲机外,还在各展厅、库房、重要部位、各控制点之间,安装总线49有线对讲系统作为无线对讲系统的辅助系统。实时通信应是及时的、通畅无阻的、保障指挥调度的进行。整个无线对讲系统由主机、通信电缆、耦合/分配器及吸顶天线组成。系统保障了信号的均匀分布,并实现了整个场馆无干扰的100mW的低辐功率控制,对室外的信号泄漏低于标准要求的500米以内。在安防中心放置主机,通过耦合/分配器和通信电缆连通各个场馆内外的无线对讲覆盖天线,达到无线对讲无死角全覆盖功能。在室内区域采用室内天线共计33个,来实现室内区域的信号覆盖,室外安装一套全向室外天线,每套天线覆盖区域互相垃圾,从而室内到室外各个区域实现信号的无缝隙覆盖。总线有线对讲系统采用全部总线方式,在展厅、库区和其他重要区域设置有线对讲装置49个,确保紧急情况下的人身和文物的安全。系统具有双向选择通话功能。一旦出现紧急情况时,需要保证中心控制室与各展厅、库房、传达室、警卫室、保卫处和馆长实时通信应畅通无阻的保障指挥调度的进行。总线有线对讲系统主要由一级主机、二级主机和分机等连接线路组成,** 工程有数字化及老大殿、历史馆、特展馆、非遗馆和民国馆所组成,现场分为三个安防分控中心,并设一个总管理中心。三个区域控制室内各设置一台一级控制主机通过线路链接各区域内前端的对讲分机。在总控中心放置一台二级控制主机通过线路链接各区域控制室的一级控制主机。

4、供电系统及防雷供电系统的稳定与安全程度决定技术防范设备是否能够正常工作,对博物馆安防系统进行设计时,首先要考虑进入到控制室的供电线路不易被人为破坏,前端设备的供电最好直接由控制室供电,防盗报警系统及声音复合系统应该考虑8-10小时的蓄电池备电。防雷是保证技术防范设备的能够正常工作的附属设备,首先博物馆的控制室供电系统要考虑电源防雷,室外摄像机要考虑视频、电源、数据的防雷,古建博物馆所有的信号传送都要考虑配置防雷设备。

对于博物馆安防系统,主要面临的危险来自人为偷盗和火灾,因此如何有效预防这些事件,发生后如何及时处理就成了系统的重心。目前大多数的安防系统还不能和公安系统、消防系统有效联动,形成预案相应机制。对于博物馆这样的单位,有可能延迟一分钟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安防系统与公安、消防等系统进行有效联动,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博物馆安防监控系统目前还处于一个相对落后的阶段,甚至部分博物馆的监控系统,几乎只是摆设而已,完全不能满足系统建设的期望,更不会对提高安保工作效率起到促进和改良作用,安防系统本质上只是一个被动防御系统,难以主动预防。因此,作为博物馆的安防系统应该是一个高清晰、多功能、智能化、联动报警、高灵敏的多系统结合的综合系统。

**博物馆因为面积大,使用功能多,往往需要分成若干区域进行管理,同时为保证系统运行数据的安全,并记录不同值班员的值班操作情况,系统设置不同的操作等级和控制权限,并通过生物特征识别(例如指纹)和独立的密码信息进行登录。实现多级系统管理员设置,以满足博物馆实现多区域、多级管理的需要。不同区域的值班员仅具备本区域管理功能,例如对本区域报警事件的确认、门状态的查看等,全馆值班员具备对全馆所有区域进行管理的权限。一般在白天开馆时,全馆值班员在中央控制室查看各区域管理情况,仅处理特定等级以上的报警事件,晚上闭馆后全部管理可由中央控制室接管。

值班员对安防集成管理平台的使用,以总图——分图模式的电子地图应用为主。首先,按照管理区域和管理类型(门禁管理、报警管理),将全馆所有安防点用不同的电子地图组织起来,例如一区域门禁管理地图、二区域展柜报警管理地图,并设置对应视频监控点和音频监控点,值班员可以在地图上进行报警确认、视频查看、门的手动开闭等操作;其次,在全馆总图上设置各分图链接点,某分图上的报警会导致总图上此分图对应链接点状态变化,提醒值班员点击进入这张分图进行详细查看和管理,特定级别的报警将直接联动弹出对应地图。平台应具备基本的预案管理功能,一旦有入侵报警时,自动执行预先设定的联动规则,例如显示入侵部位、弹出对应视频图像、打开对应音频通道;发生火灾报警时,应该能启动相应区域的摄像机进行火灾情况的监视和复核,联动对应通道的门锁打开或关闭。同时,平台应显示可能的对策或处警预案,例如拨通馆领导、武警、公安接警中心电话,打开或关闭建筑出入口及停车场出入口。

安防工程企划书

安防工程验收报告

安防工程验收报告

安防工程企业

安防工程分包合同

安防工程个人年终总结

安防监控工程合同

安防监控工程合同书

安防监控工程合同

安防监控工程合同范本

《博物院安防工程.doc》
博物院安防工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