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猫鸭鹅

2020-03-02 11:13: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伙伴——1 猫和狗·鸭和鹅

8.伙

[板块说明] 这一板块以“伙伴”为主题,由三篇课文和一个表达《小熊过桥》组成。《猫和狗·鸭和鹅》是一首儿童诗,《小山羊和小熊》是一篇童话故事,《朋友》是一则小故事,三篇课文虽然体裁不同,但是或通过人物表现的对比,或从反面入手,都是围绕“伙伴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这一个话题展开,揭示了同一个道理:朋友之间要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团结友爱。而一旦成为朋友,就要珍视友情,为友情担负责任,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围,不能撇下朋友不管。

学习这一板块的课文,要在认识每课生字、会写要求写的字的同时,读懂课文说了什么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能抓住主要的句子想象其中所描绘的情景或画面,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还可以通过续编故事、与故事中的人物或身边的朋友对话等方式,学习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习每篇课文的时候都要关注本板块的主题:“伙伴”,思考同一个问题:“伙伴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本组课文选择“伙伴”为主题,用意在于将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尽可能多地纳入到话题中来,使人际交往的范围最大化,因此,在首篇课文《猫和狗·鸭和鹅》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这个话题,先在学生心里打下烙印,并不急于得出结论;《小山羊和小熊》一课的教学,要进一步引发学生的思考,基本形成统一的观点;最后在《朋友》一课中对本组课文进行总结,加深对这个主题的理解,最终能够懂得:只有善待身边的每一个人,与人和睦相处,真心换真心,才能在生活中收获真正的友谊,交到更多的朋友。而一旦成为朋友,就要珍视友情,能够互相帮助,互相关心,互相宽容,团结友爱。当朋友遇到困难和危险的时候要想尽办法帮助解围,不能撇下朋友不管。

8—1 猫和狗·鸭和鹅

教材分析 1.文本解读

这首儿歌是本册教材中出现的第四首儿童诗,节奏更加明快、整齐,朗朗上口,富有童趣。这首儿歌共分两小节,上节主要写了小花猫和小花狗在一起不和睦,总是看到对方的不足,不能彼此宽容,因此心情也不愉快;下节主要写了小白鸭和小白鹅却能像兄弟般相处,因此每天都快快乐乐。通过伙伴之间交往结果的对比,潜移默化地感到,小伙伴在一起要多看别人的优点,才能与他人合作,大家才能做好朋友。

整首诗格调清新、活泼,语言浅显易懂,接近口语,适合儿童的欣赏口味。比如“狗说猫儿个子小,猫说狗儿脸太瘦”,一读就懂,但形象生动,容易产生画面联想;“鸭摆尾巴,鹅摇头,扑通扑通跳下河”一句,既描写了动物的典型形象,又用象声词增加了语言的动感,也是这首诗中较为精彩的句段。

这首儿歌上下两小节采用相同的句式和结构,营造出和谐的音律,适合按“四二”节拍来读,表现出欢快愉悦的基调,有利于形成学生的语感。上小节押“ou”韵,不仅

与“狗”字的音韵统一,也与这小节的内容统一,读起来感到心情不那么开朗;下小节押“e”韵,因为“鹅”字而转换,但因为是“开口呼”的音,能表达出一种愉悦的心情,因此与下小节的内容更为统一。可见作者在表情达意方面注意了诗歌的内容与诗歌的节奏和韵律的完美结合,心思缜密,匠心独运。 2.教学价值

本课教材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首儿歌,一幅插图,一张识字表和写字表,还有3道课后练习题。

本篇课文处于全册教材第8组的首篇,具有统领整个板块的作用。相对后两篇的故事而言,这首儿歌内容浅显,更富有幽默感,是儿童最喜闻乐见的文本形式,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一个板块的首篇,首先通过这首儿歌的学习了解本板块的核心话题,关注这个问题是主要的,应该把引导学生产生问题意识,开始思考“伙伴之间应该怎样相处”放在首位。

这首儿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训练朗读的好材料,在学生已经读过一些儿歌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的读,比如拍手读、手舞足蹈地读、边读边做动作等,达到熟读成诵,读出儿歌中重点语句的含义,以此达到让儿童喜欢阅读,喜欢语文的目的。

本课的插图妙趣横生,与儿歌内容精确吻合,着力刻画了小猫和小狗争吵时生气的表情,与“狗说猫儿个子小,猫说狗儿脸太瘦”这一句相配;也着力描绘了小白鸭和小白鹅一齐唱歌时的开心的样子,与“鸭摆尾巴,鹅摇头,扑通扑通跳下河,好像弟弟和哥哥”这一句相配。因此,充分使用插图,通过观察插图中的人物表情,想象诗句的意思,从而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是本课教材设计中的主要特色,也是课后“游戏”设计的意图。

课后练习“读一读”中的4个词语,有3个是读作“轻声”的词语:朋友、哥哥、尾巴。轻声词语学生在《我们学拼音》板块的第6课中已经接触过,在这里要继续学习轻声词语的读法。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的11个生字,读准字音,了解字义;认识新学的3个部首和1个笔画“横钩”,会写本课的6个字,做到工整、间架结构合理。

2.继续学习读作轻声的词语,知道“朋友、哥哥、尾巴”等词语的读法;了解“一起”和“齐”在本课的意思相近。

3.能看图想象诗句的意思,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表演课文。

4.能读懂课文的大概内容,感受与小伙伴友好相处的快乐,知道与伙伴在一起要能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少看别人的不足。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友”字的字理识字课件; 2.要求会认的字的卡片; 3.本课人物的图片或头饰。

(二)教学思路

本课是“在阅读中识字”的课型,要以读促识,以识助读,将识字与阅读有机结合,把握识字的音、形、义的不同重点,先在阅读中随文识字,音与义分开教学;再在阅读后集中写字,分散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学时可以以阅读的过程为纵线,把识字作为横向上的教学点,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学习识字方法。

1.随文识字,突出重点

本课要求会认的字有11个。其中“它、朋、齐、尾、巴”原本都是象形字,除“尾”字之外,其余的字在汉字演变的过程中变化较大,从字形上已基本不能看出这个字的本义与今义;“友、哥”是会意字,其中,“友”字在教材中给出了字理图,说明这个字适合用字形与字义的联系来帮助记忆它的字义;“狗、起、做、扑”是形声字,是最容易掌握的汉字。这些汉字中,“做”是平舌音,“友、巴”在“朋友、尾巴”的词语当中一般读成轻声,是字音教学的重点;其中“它、朋、友、齐、巴”加上以前认识的“们”字是要求会写的字,是字形教学的重点,通过这些字的学习,还要认识3个部首:宝盖儿、单人旁和月字旁;“朋友、尾巴”以词语的形式出现,“一起”和“齐”在本课中都有“一块儿”的意思,“扑通”的“扑”在这里是象声词,都要在课文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并加以比较,是字义教学的重点。还有一点不能忽视,“猫和狗”是反犬旁,“鸭和鹅”是鸟字旁,而且在前边已经认识的带有鸟字旁的汉字还有“鸽、鸥、莺”等,在本课的学习中要加以归纳总结,渗透形声字的识字方法与规律。因此,本课的汉字教学可以按如下思路进行:

在课题中学习“狗”字,了解带有“反犬旁”的字一般表示兽类,进而总结带有“鸟字旁”的字基本都是鸟类的名称。

在初读课文时反复认字,通过读生字卡片首先熟记汉字的读音,再通过朗读课文巩固汉字的读音。重点结合语境“发现”需要特殊强调的字音,即要读成轻声的尾巴的“巴”和哥哥的“哥”,而“朋友”这个词在“它们不做好朋友”这句话里可以不读作轻声,但是单独读“朋友”这个词时可以读作轻声。在此可以完成课后练习题“读一读”,及时总结字音教学的重点。

本课要认的字与词语和课文的联系比较紧密,都可以在语境中了解字义。“朋友”和“尾巴”词义浅显,只需要根据字形的特点想象字义即可;“一起”和“齐”要在课文中比较着学习,在学习“白鸭白鹅齐唱歌”这一句时,要有意让学生找一找,“这句话中的齐字与前边哪个词语的意思差不多?”以便了解二者意思的相近;“它们”的“它”要让学生知道用来指示动物,只要在此处让学生联系上面一句话找一找,“它们”在这里主要指谁?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做”字要通过组词,了解“除了做朋友之外,这个做字还可以与哪些词语用在一起”,比如:做事、做工、做家务等;“扑”字先要在句子中知道在这里表示声音,用作象声词,然后根据“提手旁”的特点扩充词语,比如扑打、扑空、扑救来了解字的本义;“哥”字要与“唱歌”的“歌”字比较区别,可以编成歌诀记忆:“唱歌张大口,欠字做部首;哥哥两个可,一个背一个。” 2.图文结合,读出韵味

可以用图做线索来展开课文:先呈现猫和狗的图片,在学习第一小节时提示观察它们的表情和动作,一边表演一边读一边想象,读出童趣,读出兴趣;在学习第二小节时再呈现鸭和鹅的图片,通过比较感受它们的愉快,读出感情,读出不同。整首诗都要注意把握节奏,要有一定的速度,把握欢快、诙谐的基调。 3.抓住要害,感悟主题

在对重点句子的多种形式的比较朗读中,引发学生思考:“伙伴之间应该像谁和谁那样相处?”初步感知伙伴之间要友好和睦相处的板块主题。 4.课后写字,集中指导

在完成阅读之后,先复习所认的字,可以补充一些带有生字的词语换语境巩固识字。之后观察要写的字的不同结构特点,教师示范一个,学生认真写一个,再观察不足在哪,

然后纠正问题,再写一个,做到写字时“眼到、心到、手到”。

指导完写字,要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写一写”的练习,在应用中掌握汉字的字形,巩固识字效果。

此外,本课在识字教学方面也可采用集中识字、字族识字等方法,侧重揭示汉字规律,提高识字效率和趣味。下面列举两个教学案例: 案例一

本册教材中先后出现了“爸”“把”“吧”等带有“巴”字边的生字,在本课教学中,可以采用字族识字法,用“巴”字带出上述汉字,加以区分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引导学生编“巴”字歌:

巴加父字读作爸,我有一个好爸爸。 巴加提手读作把,我把鲜花献妈妈。 巴加口旁读作吧,我们都去登山吧! 巴加草头读作芭,雨打芭蕉沙沙沙。 巴加竹头读作笆,篱笆开满喇叭花。 巴加爪字读作爬,爬山观景乐哈哈。 案例二

字谜识字既有趣又高效,但要巧妙设计教学环节。本课在教学生字时,可以设计一场猜字谜闯关比赛,巧妙地把汉字的形与义有机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第一关:先出示一个字谜抢答,再出示下一个字谜分小组研究答案。 有头没尾。(友) 拆前补后。(扑)

2.第二关:分四组各猜一个字谜,比比看哪一组最快最准。 双月把友交。(朋) 走自己的路。(起)

古人靠反文,事情能办成。(做)

日字倒在地上头,接根长尾带弯钩。(巴)

3.第三关:猜字谜,说儿歌,记住字义最要紧。 可上可下,老二喊老大。(哥) 尸下一撮毛,鸟兽身后瞧。(尾)

宝盖底下匕首到,万物选来作代表;记住指人莫要用,人的代表当另找。(它) 反犬只会一句,汪汪让人注意;欢迎客人临门,不让小偷进去。(狗)

(三)课时安排与内容分配 1.课时安排:2课时。

2.内容分配:识字与阅读放在第一课时;写字与形近字比较,复现汉字、扩充词语放在第二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识字不要平均使用力量

本课的识字教学之初,仍然要坚持识字基础调查,在学生首次朗读课文时,教师要注意掌握学生对生字认识的程度,及时调整教学重点和难点。要注意字音的字(做、友等),要在黑板上注明拼音,其余的生字可以不用注音;要重点了解字义的字(一起、齐等),要让学生在课文中画一画,读一读,还要通过游戏或课件凸显出来,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指导写字之前,一定要学生先自己观察,再看教师示范,然后再写,养成

良好的写字习惯。 相关资料 1.间隔号

这首儿歌的题目当中的实心圆点是“间隔号”,一般用来表示外国人或某些少数民族人名内各部分的分界,也用来表示书名与篇(章、卷)名或朝代与人名之间的分界。用在本课的题目中并不是常规的用法,在这里主要用来隔开两组小动物的名称,表示二者之间是并列的关系。教学时只需要指出它的作用就行,不必讲解名称与用法。 2.生字资料

它,甲骨文像头朝下的蛇,现在是代词,专指人以外的事物。

齐,甲骨文像谷物吐穗上面平齐形。()草书楷化为部件字。

哥,从二可。“可”有“乐”的意思,二可即快乐的歌声,是“歌”字的古字,现在假借为哥哥。(字谜:可上可下,老二喊老大。)

朋,本为象形字,甲骨文就像两串贝连在一起的形象()。“朋”字本为“贝”的数量称谓,五贝为一串,两串为一朋,因一朋为两串,所以可以引申为“朋友”义。

友,是个会意字。甲骨文()是两只右手靠在一起,就像现在的旧友重逢,二人都伸出右手,紧紧相握,表示友谊。“友”字的本义就是“朋友”。

尾,甲骨文是面朝左的一个人,屁股上长了一条大尾巴。实际上“尾”字是个象形字,特别是“毛”更像尾形。“尾”字的本义就是“尾巴”。

猫和狗鸭和鹅教学反思

《猫和狗、鸭和鹅》教学设计

猫狗

猫、狗、鸟

狗猫鼠

狗·猫·鼠

猫狗之间

狗猫鼠读后感

狗和猫[推荐]

《狗·猫·鼠》分析

《狗猫鸭鹅.doc》
狗猫鸭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