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 歌 与 德 育

2020-03-03 14:50: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唱 红 歌 促 德 育

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 李琳

[摘要] 青少年是国家未来的建设者,是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中国的前途与民族命运。艺术教育是新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德育的重要载体,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艺术教师应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本课程的优势,有机地渗透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关键词] 德育教育 爱国主义 民族自豪感

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思想教育是教育的一个永恒主题,是关系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头等大事,是培养青少年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理想情操教育的核心内容,是新世纪实施人才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中心工作之一。作为世界上任何一个有国籍的人,每个公民都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是任何时期任何爱国者必须具备的情感。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对外交流合作的加快,网络的广泛使用,许多外来品质低劣的文化产品的侵蚀着我们的青少年,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增强他们建设祖国的自信心在新时代的教育中也显得尤为重要。

1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的大教育家孔子就说过“凡音者,生于人心者也;乐者,通伦理者也。是故,知声而不知音者,禽兽是也;知音而不知乐者,众庶是也。唯君子为能知乐。是故,审声以知音,审音 以知乐,审乐以知政,而治道备矣。是故,不知声者不可与言音,不知音者不可与言乐。知乐,则几于知礼矣。礼乐皆得,谓之有德。德者得也。”(礼记-乐记)他主张通过音乐艺术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他们的人格。因此,作为一名艺术教育工作者,我也非常注重通过音乐艺术来加强青少年的德育教育。经过长期的实践,我发现“唱红歌”对于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情感的培养有着非常好的作用。

一、把握教材内容,进行正面教育。

“红歌”,是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产生和流传的红色革命歌曲。作为我国红色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不仅是火热的斗争实践的真实写照,具有鲜明的革命情感和地域特色;而且植根于中华大地,深受人民群众喜爱,体现出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深厚的美学意蕴和广泛的社会教育功能。

现在随着信息的多元化,青少年从不同途径接受越来越多的东西,其中良莠不齐纷繁复杂。其中就包括唱什么歌的问题。现在选秀活动非常火爆,有很多人盼望一夜成名、一夜巨富,浮躁的时代难出佳作,没有好的校园歌曲。当我们听着幼儿园小朋友唱着《要嫁就嫁灰太狼》、小学生唱着《狼爱上羊》、中学生唱

2 着《披着羊皮的狼》、高中生什么都唱不是爱就是忧伤时,我们不禁对这些祖国的未来心存担忧。然而当红歌那整齐、嘹亮的歌声从教室里传出时,我们看到的却是一张张奋发向上、热情洋溢的阳光笑脸。这难道不是红歌的魅力吗?

在我校的红歌音乐教材中,所有作品都具有浓厚的时代信息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它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民族自豪感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而这种“引导”需要我们教师去正面进行教育,就像列宁所说的“这种意识只能从外面灌进去”。所以,音乐教师就应该充分利用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教育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如在教唱歌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教师可把介绍作者(聂耳)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一个教学引子,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进他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

二、深刻理解歌曲内容,以情激情。

教会学生唱一首歌并不难,重要的是如何使歌词的感情充分地表达出来,使学生在声情并茂的演唱中心灵受到滋润。因此,教唱一首歌之前,教师首先要对作品进行深刻的理解,应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感情特征、情感处理、表现手段等。提问式的进行分析,如这首歌曲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应该用怎样的速度和力度来演唱?用怎样的语气或是动作来表现歌曲的情感?总之,只有在课前做好充分的理解和准备,教师才能在课堂上通过生动的诱导,使学生在情感上有所触发。

1、叙述故事情境法。达尔克洛兹有句名言“对音乐的理解,与其说是一种智力过程,不如说是一种情感的过程”。给学生讲一段动人的故事,引导叙述情感上的共鸣,做到未有曲调先有情。如教唱歌曲《地道战》时,学生边听音乐,教师边讲冀中抗日根据地军民开展的丰富多彩的战争史实故事。用故事情境打动学生,然后引导学生对歌词进行分析,理解每段歌词的感情处理。这样,使学生激起了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学唱中能够有感情地歌唱。

2、配乐朗诵激情法。配乐朗诵激情法是一种创设意境,以想象为主的教学法,目的在于启发学生思维,发挥想象,使学生加深对音乐形象的感受。例如,教唱歌曲《保卫黄河》时,将学生分成两部分,让一部分学生闭上眼睛,在一段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乐曲中,朗诵能力好的一部分学生朗诵“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学生的思维顿时被优美的语言和乐声调动起来了,仿佛身临其境的感觉,带着对作品意境的整体印象,学生迅速学会了歌曲,并感受到了歌曲中的内涵。

三、渗透情感因素,培养高尚情操。

在教学中,根据音乐学科的情感特点,以“情”为纽带,达到以情育人的目的。情感是人们对某种事物的爱憎、好恶的态度,它对道德行为起着巨大的调节作用。列宁在强调情感的意义中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未来的向往、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音乐欣赏中,要引发学生在情感

4 上产生共鸣,在共鸣中陶冶性情,在陶冶中形成品格乃至意志。在音乐欣赏中,要让学生“动情”教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境,形成情感氛围,让学生“触景生情”。

例如,在教唱歌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时,向学生讲述此歌曲的创作过程:这首歌曲的词曲作者叫美丽其格,是一个蒙古农奴的女儿,是新社会才使她改变当牛做马的命运,并走进中央音乐学院进修。试想,她怀着怎样的心情写这首歌的?在辽阔的草原上,幸福而自由的翻身农奴一边挥动鞭儿,一边用草原牧民特有的长调唱起这首歌„„此刻,再让学生唱一遍:“蓝蓝的天上白云飘,白云下面马儿跑„„”此时,歌声显得高亢悠远,情意绵绵。这样,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的缕缕情丝与美好的歌声一道流进了学生的心田。因此,只有当学生进入音乐的情境中,歌声才真挚动人,才具有生命力。

又如,教唱歌曲《我们多么幸福》一歌时,通过新旧社会的对比,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新中国给我们带来了甜蜜的生活,我们在生活温暖的怀抱里学习、成长是多么的幸福!让同学们带着由衷的自豪,用甜美的歌声来歌唱今天幸福的学习生活。这样学生们一个个动情入景,锭开了笑容。最后,让学生懂得要好好珍惜今天幸福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长大回报祖国。

红歌铿锵有力,催人振奋。唱红歌、赏红歌的过程,其实就是在轻松愉快的过程中默默接受红色精神洗礼的过程,激发青少

5 年内心深处对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文化追求。新时期,我们被红色感召着,红歌一如风里飘扬的那面旗帜,招唤着我们做红色心灵的生活者、德育教育的工程师!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

红歌与素质搅匀

红歌与素质搅匀

红歌赏析

红歌心得

《红 歌 与 德 育.doc》
红 歌 与 德 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