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2020-03-02 12:28: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设计

§1 电子系统设计基础知识

电子系统通常由四部分组成,输入电路,变换、控制运算电路,输出电路和电源。

图1 电子系统框图

输入电路接收被测或被控对象的有关信息,经变换放大、运算,把结果送给输出电路,输出电路把送来的结果经输出电路处理后去驱动执行机构。电源是供给各部分必需的电压和电流。

l、电子系统设计步骤 (1)方案设计

根据设计任务书给定的技术指标和条件,设计出完整的电路。在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准备好实验文件,它包括:

A、画出主要单元电路、数据通路、输入、输出及重要控制信号的概貌框图。 B、画出构成电路的详细电路图。 C、简要说明系统的工作原理。 (2)方案试验

对所定的设计方案进行装调实验。对一个仅从理论上设计出来的电路往往是不成熟的,可能存在许多问题,必须通过装调试验。发现实验现象与设计要求不相符的地方,通过分析、试验,找出解决的方法,来不断改善原设计方案,甚至修改原方案。 (3)工艺设计

完成制作实验样机所必需的文件资料,包括整机结构设计和印刷电路板设计。 (4)样机制作和调试

在修改和完善方案设计、工艺设计的基础上,完成样机外壳和构架的加工、元器件的焊接和组装、整机调试和指标测试等工作。最终制作出符合指标要求的性能样机。 (5)总结鉴定

考核样机是否全面达到给定技术指标要求,能否长期可靠地工作。同时写出设计总结报告、只有通过鉴定后方可投入试生产。

由上述设计步骤可以看出,电子系统的设计最终是要制作出生产样机或定型产品。整个过程是较复杂的。由于学时数有限和设备条件的限制,我们只能选择方案设计、方案试验和写总结报告三个环节作为训练重点。

2、设计的基本方法

(1) 根据技术指标和系统功能要求,把复杂的电路系统分解成若干个独立的功能单元。每个单元可由若干个集成电路或分立元件来完成。分解的单元不宜太多,以免造成单元间连接错误。但也不能太少,造成一个单元太复杂,一旦出故障难以查找。 (2) 根据所划分单元的功能,选择合适的电路和器件来完成所需的功能,因此,要求设计者不仅应具备电路方面的知识,还要熟悉各类器件的性能和特点。

(3) 完成各单元电路间的相互连接。对逻辑电路,在时序上应协调一致。对模拟电路,相位关系应相符。相邻单元间,在电气性能上应匹配,以保证各部分均能正常工作。

由于集成电路的迅速发展,许多单元功能电路已由生产器件的厂家完成。因此,我们在设计时,搞清总体方案对各部分电路的要求之后,就可选择合适的集成电路。尽量少用分立元件。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器件的数量,还可提高电路的可靠性,降低成本。

一个电路系统设计的好坏,首先是看是否达到技术指标要求,能否长期可靠地工作。第二,是否经济实用,容易制作,使用、维修方便。故要设计一个比较理想实用的电路,设计者除必需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很强的想象力外,还必需熟悉各种器件的功能和性能。

3、实验文件的标准格式

本课程着重训练学生在方案设计、方案试验和撰写总结报告三方面的能力,故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要求学生完成三个文件,即方案设计报告、方案试验预习报告和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对方案设计报告、必须按下述要求画出框图和电路图:

(1) 比较简单的框图,一般由几个方框组成。复杂些的电路,一般由十几个方框组成。通常所有的框图画在一张纸上。始当庞大的电路,可附加各单元电路的方框图。所画的框图不必太详细,但也不能过于含糊.关键是要反映出电路系统的主要单元电路、数据通路,输入和输出,以及控制点的设想。

(2)框图要清晰地表示出信息的流向。 (3)每个方框不必指出功能决中所包含的器件。 (4)所有连线必须清晰、整齐。 (5)所有器件符号均采用国际(或国家)标准符号。

方案试验报告包括:调试方法和步骤;指标测量内容和方法;所用仪器设备;记录测量结果的表格等。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任务要求;方案特点;框图组成及其工作原理;单元电路的设计计算;总电路图;调试方法和步骤;实验结果(包括各点的数据、波形和指标测量值);结果分析;改进意见和心得体会等。

§2设计课题

1.题目:改通用示波器为简易逻辑分析仪

一、示波器工作原理

1.组成

通用示波器通常由显示器件(阴极射线管)、垂直放大器、触发器或同步电路、时基、水平放大器、门控放大器、电源等组成,其框图如下所示。

图9 示波器方框图

2.工作原理

被测信号经垂直放大器后加到示波器的垂直(Y轴)的偏转系统,使电子射线的垂直偏转距离正比于输入信号的瞬时值。在示波管的水平(X轴)偏转系统上加以随时间线性变化的信号;使电子射线在水平偏转正比于时间,那么再示波管的屏幕上就得到输入信号的时间波形。由于水平偏转系统所加线性变化的信号不可能无限增长, 荧光屏的尺寸也有限,故实际线性变化的信号(扫描信号)是一锯齿波,这样就能使输入信号的时间波形在荧光屏上反复出现。当锯齿波的重复周期等于输入信号周期(或输入信号周期的整数倍)时,每次重复出现的波形正好完全重合(同步)就可看到稳定的波形。 3.双踪示波器:

对于双踪示波器,则是由一个电子开关来控制Y轴偏移电压,使其在第一个扫描周用内接通第一路信号,在第二个扫描周期接通第二路信号(在两个扫描周期可以加入不同的偏移电压),交替进行。这样在屏幕上就可同时看到两个波形。如上图所示。实际上示波器是分时工作。

4.示波器功能扩展

根据上述原理,若要示波器能够同时观察多个波形。只需在每个波形加入Y轴放大器(垂直放大器)的同时加一偏移电压,然后调节扫描周明便能得到稳定的多个波形。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功能扩展框图如下。

图11 示波器观察多个波形功能扩展框图

对逻辑电路只有“0”、“l”两个状态。在示波器上要显示出“0”、“l”逻辑字符,可根据显示李沙育图形的原理,将两个频率相同,并有一定相位差(60°~ 90°)的正弦波,分别加到Y轴和X轴输入端,示波器就可显示字符“0”;若只有Y轴加信号,X轴不加信号,就可显示字符“1”。若在Y轴和X轴加(或不加)信号的同时加上一定的偏移电压,就可把“0”、“1”字符显示在荧光屏的不同位置上。示波器显示逻辑字符功能扩展框图见图12。

图12 示波器显示逻辑字符功能扩展框图

根据上述原理就可将通用示波器改为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

二、技术指标(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

1.输入、输出信号与TTL集成电路电平相容 2.输人信号:输入信号最高频率≤l00KHZ A、可同时输入四个被测信号。 B、外时钟信号。

3、输出信号;

A、送至示波器Y轴输人端信号幅度;

“逻辑”状态≥0.2VP-P “波形”状态≥0.3VP-P

B、送至示波器X轴输入端或外触发输入端信号幅度:

至X轴输入端信号幅度≥0.1VP-P 至外触发输入端信号幅度≥3VP-P C、内时钟信号输出:约100KHZ. D、“8421”编码信号输出。

4、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与示波器配合使用;

A、可显示≤16组由“0”、“1”字符组成的被测信号逻辑值 B、可显示四个被测信号的逻辑波形

5、电源电压:+5V

三、具体设计内容:

1、根据技术指标要求,设计计算

A、正弦波振荡器。 B、时钟脉冲振荡器;

2、设计整机电路,画出框图和总电路图

3、在实验板上接插电路,并进行单元电路和整机调试。

调试完成后,要写出详细总结报告,包括:调试步骤、调试结果、晶体管工作状态、原器件明细表、使用方法(例举组合逻辑电路动态测试和时序电路测试的使用方法)等。

四、器材和元件:

建议选用如下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分立元件来完成方案设计。

1、六反相器

74LS04 74LS93 74LS153 3DG

6、3DK2

2、2-8进制计数器

4、晶体三极管

五、仪器和设备:

1、双踪示波器。

2、三用表。

3、直流稳压电源。

4、接插板。

六、参考文献;

l、模拟电子技术基础

2、数字电子技术基础

江晓安

主编 江晓安

主编

3、双4选l数据选择器

5、电阻器、电容器、电位器

七、简易数字逻辑分析仪参考电路

八、集成电路引脚,逻辑图及功能

高频电子线路收音机课程设计

电子线路CAD。。课程设计报告

626高频电子线路课程设计任务书

4、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总结

通信电子线路课程设计晶体振荡器设计

高频电子线路Matlab仿真实验课程设计要求

电子线路工作计划

电子线路实习心得体会

电子线路CAD实验报告

电子线路实验总结报告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doc》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