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2020-03-03 22:00:21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教育究竟怎么改?教育究竟怎么评?

近来,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扭转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启动。我国将用一套全新的“绿色评价”体系为中小学校“全面体检”。我校组织了老师们学习了教育部的《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以及刘涛局长在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动员会上的讲话。在老师们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

所谓“绿色评价”,包括《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试行)》所提出的学生品德发展水平、学业发展水平、身心发展水平、兴趣特长养成、学业负担状况等5个方面20个关键性指标,目的是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我国中小学教育将进入“绿色GDP”时代。

教育评价是引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手段,是教育综合改革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当前的教育评价领域,单纯以学生学业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带来了学生学业负担加重、综合素质及身心健康被忽视、创新能力缺乏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长期以来,教育评价唯“学业分数”是瞻,使一些人认为“评价”、“考试”是与素质教育相反的词语,甚至认为唯有去除评价,教育才会健康发展。其实,问题出在教育评价并不科学。《意见》的出台,便是要自觉地引导评价去发挥积极的导向作用,其重要意义在于明确了教育评价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方面的重要作用。

正是为了推进落实素质教育,树立正确全面的教育质量观,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从教育评价的角度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做出了规定,旨在将品德、心理健康、兴趣特长以及学业负担等指标充分纳入教育质量的评价体系中来,发挥教育评价的导向作用,落实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可以说,教育评价改革是教育综合改革的抓手。

一般而言,关注教育评价,实则是对教育目标达成的关注。教育活动的结果,在教育活动开始之前,就以目标的形式存在于设计者的头脑里,引导着教育活动的全过程,教育目标既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也是归宿。

换言之,不关注评价,就是不关注教育目标是否实现,就是对教育目标的漠不关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意见》将评价改革作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作为教育活动的内在组成部分,教育评价与教育活动的其他环节一样,对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负有重要责任、起着重要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它还引导着教育活动其他环节的方向、内容和过程。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社会、知识爆炸、全球竞争、人口增长、经济危机、环境问题,这些都成为了21世纪的关键词。人类正在迈向甚至已经步入了“第三次工业革命”时代,这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传统的生活、工作与思维方式。

面对时代的挑战,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早已意识到,不断提升教育质量是必然对策。要提升教育质量首先要明确教育质量的内涵和指标。例如,2013年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美国著名智库机构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发布了名为《向普及学习迈进——每个孩子应该学什么》的研究报告,从身体健康、社会情绪、文化艺术、文字沟通、学习方法与认知、数字与数学、科学与技术这7个维度,建构了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应该达成的学习指标体系。

这表明,重新审视和思考我们的中小学教育质量不仅响应了时代号召,也顺应了国际趋势。

事实上,我国的教育方针一直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也强调要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倾向于单纯以学生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为标准,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制约了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的教育质量观需要更新。

关于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也存在一些争议。有人说,学生的道德水平没法评,学生的艺术素养没法评,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没法评……不仅如此,我国的评价方法和技术也很落后。

确实,学生发展的方方面面,有一部分较难评价和量化,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学生的身体机能、健康状况都容易量化,为什么学校没有像重视学生的学业成绩一样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关键还在于认识和观念。

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改革的关键首先是理念,其次才是技术和方法。我们如何评价教育质量,本质上与我们拥有什么样的儿童观、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密切相关。如果全社会认为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那么即使引进最先进的评测方法,也无法实现评价改革的目标。因此,只有充分认识中小学教育的价值何在,并达成共识,才能形成评价改革的基础。

此次改革关乎我国能否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优秀拔尖人才,能否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优势。为了实现改革目标,必须把握好两个“关键”。

第一个“关键”解决的是方向问题,就是要在全社会范围内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改变以往狭隘的“分数是一切”的导向。第二个“关键”解决的是方法问题,就是要坚持运用科学规范的评价方式,改变过去传统的“考试是唯一”的做法。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首先要有全面质量的意识。在此基础上,要有促进发展的意识。无论是针对学生个体的评价,还是针对学校的评价,都要以促进发展为根本目标,以发展的眼光看待现阶段的质量问题。只要不断提高,不断发展,就是高质量。改变单纯强调结果不关注发展变化的做法。关注学生能否意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自我激励,不断进步;关注学校能否通过自我诊断,实现自我改进。

还要有质量多元的意识,即强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擅长之处,绝对不能以千篇一律的标准去衡量他们。同样,每所学校按照自己的办学目标,也应该各有特色,各有优势。因而,应建立不同的质量标准,要用多元化的质量观衡量多样化的教育。只有充分尊重个性,才能为社会培养出不同类型的人才。

从一个学校教育实践者的视角来看,《意见》为学校未来的改革与发展提出了明确的导向,提供了改革、探索的衡量准绳。

从这一评价框架提供的关键性指标来看,中小学需要做的还有许多方面,包括进一步提升学生基于数字平台的学习与创新能力,在学生兴趣培养、潜能开发上加强大中小学的衔接,进一步推进中小学的特色办学与高中的多样化发展,等等。许多难题需要在未来的改革与探索中加以解决,促进学校的内涵发展。

关于《意见》的落实,不仅需要外评的激励、督导的推动,更需要内评的突破、内涵的建设。按照《意见》的要求,领会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指标框架的精神,不仅仅是校长的事情,也是广大中小学校全体教职工的事情。学校既要端正办学思想与办学方向,也要推动全体教职工更新观念,改变对中小学教育质量观的片面认识,真正让“综合”、“个性”、“潜能”、“信念”、“创新”等关键词在脑海里扎根。不仅要通过学校的内涵建设来提升教育质量,而且要通过学校观念、行动的变化来影响家庭、社会的固有看法,使社会、家长认清中小学教育质量的突破方向,与学校形成教育合力,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健康发展。

山雨欲来风满楼,树欲静而风不止,作为一个学校,虽然从表面上看,在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方面,还没有任何的信息,作为一个教师,不可能用个人的力量推动改革的脚步,唯有做好准备,尽管我已工作多年,但还将工作多年,老牛已知夕阳晚 不待扬鞭自奋蹄!

既是园丁,就要辛勤耕耘,培育花朵 既是蜡烛,就要燃烧自己,奉献青春

既是石子,就要铺成大道,成为学生腾飞的奠基石!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心得体会 (李瑶)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心得体1

石家庄市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施方案(推荐)

法中小学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学习《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素质评价方案》

泸州市国家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实验方案

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学习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内容心得体会

《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doc》
中小学教育质量改革学习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