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充分备课

2020-03-03 21:17:2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谈充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充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有效备课能加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计划性。备课是教师自我提高的有效途径。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大教育家孔子说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教师备课的好坏,直间影响着整堂课的效果,有备而来,有备无患,不上无准备之课,进课堂要做到胸有成竹。许多成功的案例都表明,越是准备充分越是能够预设好,也越是能够生成好。反之,越是仓促、草率、过于自信或不负责任,越是不能很好地预设和生成。因此,预设和生成都要从充分备课开始。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浅谈一下充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一、充分解读教材,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教材是众多教育工作者智慧的结晶,是服务于教学的静止的文本。教师用教材教学时,如何才能充分发挥这静止文本的服务功能呢?教师可以分以下三步走。

第一步,备课前首先认真解读教材的意图,了解教材编排了哪些知识点,弄清教材的知识结构,并理解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强调系统性,坚持局部与整体的统一。明确目的性,坚持三维目标的统一。

加强针对性,坚持教法与学法的统一 。然后开始备课时,给学生创设合适的学习情境,以学为主,适当整合教材中的资源,与现实生活联系,遵循语文教学自身的规律,遵循学生认知发展规律,从整体上把握小学阶段语文学科各年段的教学目标,从而实现“全语文”的教学。

第二步,备课时要深入钻研教材,要将教材中的每个教学目标读“透”,抓住重难点。

第三步,备课时教师要认真解读教材中的习题,努力将习题读“活”,注意立足知识基础,推陈出新,充分挖掘习题的发展功能,使练习的过程不再是机械演练的过程,而是智慧发展的过程。

下面就我个人的经历谈一谈“没有充分备课的结果”。例如:本学期,我校进行教学调研活动,9月份开始,先调研我班三年级。语、数、英三科老师要上一节公开课。这可怎么办呢?还没有课件。我心里暗暗着急。终于电子课件有了。9月21日,我学会了使用。但时间紧,23日就要开课。我准备上第6课:《新型电影》。我自己认为备课备得很充分,但上过我准备写说课时发现教学难点(了解球幕电影的特点:有声有色、有香味、十分逼真)没把握好。虽然,电子课件中的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没写出来,课件上的ppt在第二课时展现出来。但我们要用一双慧眼去挖掘出来。我当时教时,设计了一个提问环节: 师:自读课文,边读边思:新型电影“新”在哪里? 师:请同桌交流。

生:是半球形的,像一只碗反扣在地面上、、、、、、师:这是电影院的造型、、、、、、生:造型新。

师:对呀。说后板书。还有什么新呀?

另一个学生:这电影不仅有声有色,而且还有香味呢! 师:这是电影的放映、、、、、、另一个学生:放映新。

师:板书。(没强调放映新的内容。在备课之前,应设计一个朗读环节。通过各种形式朗读。也可以举一个自己在世博会美国馆曾看过的这场新型电影,当时影剧中的情景在下雨,顿时台下发出了惊叫声:下雨了!我和我的侄女不由自主地撑起了雨伞。还可以通过对比:找生谈谈自己看过的电影和本课的小林、丁丁看的有什么不同。如果备课时,设计了这些环节,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体会。还使课堂变得生机勃勃。老师上课时就能做到轻松自如,学生也能学得不亦乐乎!“没有充分备课的结果”真是令人不堪设想。

二、关注学情,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备课的根本是备学生,这在于学生是教师“教”的学习者。备课是教师为了协助和促进学生凭借教材进行学习活动而展开的。备课前教师必须熟悉学生,并深入地了解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备课时必须心中有学生,从学生出发,从学生现有的体验水平、理想、情感、态度现状出发,分析文本,制定多维目标,然后依据目标预设几种有助于学生学习的思路,竟可能多的将学生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情况预设到,为课堂生成奠定基础。

三、三维目标预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每堂课备课的时候,我们都要制定教学目标。一节课,必须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没有目标的教学是低效和不可思议的。因此,所谓预设,首先就是对教学目标的预设。

我们对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进行预设的时候,往往只注重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教学的重要目标,但不是唯一目标。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实现课程和教学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和教学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我们预设教学目标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在确定了一节课的三维目标后,在下面制定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三维目标的落实。

给学生一滴水,教师不只要有一桶水,而且要有一泉活水。在科学日益发达信息化的今天,教师要不断补充知识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要在不断的学习中形成自己的东西。

四、理清教学思路,明确教学流程,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一节课,从导入,到学生探讨、思考,再到教师总结,到学生练习。流程是相当重要的,如果教学思路不清晰,教学流程不明确,就会造成教学的混乱,轻则浪费课堂时间,重则影响课堂秩序,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所以在上一节课之前,一定要理清思路,由浅入深,层层导入,根据每节课的题材不同,选择不同的教学模式。每一个步骤,一定要清晰明了,一个环节有一个环节的目的,所为教师一定要清楚,设置这个环节的目的何在,这个环节,学生要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样的一种状态,在备课时都应该有一个前期的预测,同时也要考虑好不同的情况,以及不同情况下的应对方法。这样,才能使一节课流畅而有节奏,有序、紧张,从而达到有效的目的。 下面请再看看我“充分备课的结果”。11月20日下午,我所任教的三年级要举行家长半日开放活动,教导主任让我准备一节展示课。(因为我还记着培训时,青浦区的徐玉兰老师指导过:对文本的解读:

1、读者的身份,

2、学生的身份,

3、教师的身份,把“教材”当“学材”,把“教案”当“学案”。)我就尝试这种方法。星期六,我来到学校,静下心来,把24课仔仔细细地读了三遍,了解本单元及本课目标,电子课件浏览了几遍:第一课时的内容太少,第二课时的内容太单调。我又摸索,把两课时的合并成一课时,又从网上借鉴。补的补,删的删,理清了思路,开始真正备课。

24、《一座铜像》是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 这个单元体现的价值情感观是:了解世界各地风情,开阔眼界,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赞美劳动人民的智慧、勤劳和勇敢。这一课中的主人翁是于连,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这一目标的达成,我设计了找生分节读文,并思考以下几个问题:

1、于连在广场上玩,他当时闻到了什么?看到什么?

2、情况十分危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3、他想出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针对上面这3个问题,请你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找生回答,师板书)

于连在玩中发现这一切,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孩子?

媒体出示句子:

小于连急忙跑过去,只见一条又长又粗的导火线,在干涸的深沟里“滋滋”地燃烧着。

他沿着深沟往前跑,发现导火线连着市政府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沟又窄又深,人下不去。用水浇灭导火线上的火花吧,打水的地方太远了。喊人吧,来不及了。 读出情况的危急

他想了什么办法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小于连急中生智,用自己的小便把导火线上的火花浇灭了。

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 (找生答)

你认为这个方法好在哪里? 媒体出示小结归纳:

学习了课文以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找生答)

因为于连勇敢、机智地拯救了全城的老百姓,人们为他塑造铜像,就是歌颂小英雄,热爱祖国的优秀品质。

教学的第一个和第三个目标:

1、认识生字9个“铜、塑、侵、药、迸、库、屹、览、瞻”。用自己熟悉的方法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语的意思。

3、能照样子写词语。能照样子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我采用了由浅入深,层层导入,从字到词,再到词语的理解,接着到说句子、照样子写词语的练习。第二个目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我设计了生生对读、师生配合读。我又设计了拓展认识:

八女投江纪念雕塑、神州五号胜利返回纪念雕塑。我还精心设计了课堂练习作业:照样子写词语。(先让生做,再展示学生作业,并找生诊断。)

那天,教室后面坐着三十多位家长,三十多位学生,不仅学生听得专心致志,学得一丝不苟,而且家长也听得全神贯注。课后,我认为自己这节课上得比上次调研上得那节好,校长也表扬了我。我很开心,心里像喝了蜜一样甜。我尝到了充分备课给我带来的乐趣。我现在会信心十足地说:“充分备课,是有效教学的前奏。”

充分必要条件.7.3

认真履行职责充分发挥作用

节约用水 充分开发利用水资源

备课

备课

强化六种意识 充分发挥作用

教育要充分尊重儿童

浅谈证据的确实充分

充分用好银行抵销权

充分发挥优势强化企业服务

《浅谈充分备课.doc》
浅谈充分备课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