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酒店评估案例

2020-03-03 08:01:3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内容摘要

A酒店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9月21日,注册资本500万元,实收资本500万元,经营范围:住宿、浴室、制售中餐、歌舞、KTV、茶座、烟(含雪茄烟)零售,建筑材料、化工产品(除化学危险品),装饰装潢材料销售;橡塑制品,轻质墙体材料生产、销售,目前仅从事住宿、浴室、制售中餐、歌舞、KTV、茶座等经营活动,所处地段为市区繁华地段,土地等级为一等,其涉及的地方税种主要有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印花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等,税收征收方式为查帐征收。A酒店有限公司在该市大改革、大开发、大开放的浪潮中,优质服务,诚信经营,规模和效益不断扩大,其缴纳的地方税收也呈现出逐年增长的态势。2007年5月,该市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按照市地税局的统一部署,对辖区内饮食服务行业的企业纳税人实施专项评估,通过此次评估规范了该行业的税收秩序,促进了整个行业税收征管质量的提升,也为有效开展其他行业的纳税评估提供了成功的范例。评估人员在对A酒店有限公司实施评估分析过程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疑点问题较多,随将其列为重点评估对象进行重点评估,通过宏观经济指标、微观经济指标、财务管理指标和纳税评估指标对A酒店有限公司的纳税情况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评估分析,最终使A酒店有限公司所存在的疑点问题得以确认或消除。

二、案情介绍

(一)全面分析 突出重点

1、行业评估背景 建市十年来,该市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近年多项经济指标在全省持续领跑,但该市饮食服务行业的税收贡献率明显偏低。尤其是市地税局近期的调查报告揭示,2006年度全市地税系统查帐征收所得税的饮食服务企业亏损面高达66.67%,而全市国税局系统查帐征收所得税的饮食服务企业亏损面只有12.32%,另外,市直相关部门发布的有关宏观经济指标信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市地税系统的饮食服务行业税收征管存在一定的问题,因此,市局要求各地务必认真有效地开展该行业纳税评估工作,有条件的地方要成立专门的机构,安排专门的人员开展纳税评估,特别要加强对零税负、负税负和长亏不倒户的企业所得税评估和管理,确保税收申报准确及时。

2、重点评估对象的确定

2007年5月份,该市市地方税务局第三税务分局将纳税评估中反映出的“异常分值”大于50的纳税人确定为重点评估对象,A酒店有限公司由于2006年度的“营业成本率”、“营业利润率”、“管理费用率”、“管理费用变动率”、“所得税贡献率”等指标与市局发布的饮食服务行业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相比差异较大,“异常分值”高达165。A酒店有限公司主要数据指标如下: 内容

项目 2006年

A酒店有限公司 纳税评估指标 “预警值” 2006年 同行业平均值

营业成本率 47.12% 41% 42.09% 营业利润率 -61.79% 9% 2.30% 管理费用率 82.52% 25% 26.86% 营业费用率 25.52% 16% 16.12% 管理费用变动率 209.37% 7% 9.03% 营业费用变动率 187.92% 6% 7.93% 所得税贡献率 0 3% 1.36% 综合税负率 5.94% 8% 6.62%

由于A酒店有限公司在纳税申报方面的异常情况较多,尤其是管理费用、营业费用的变动情况十分明显,其变动率指标值均达到了纳税评估指标“预警值”的三十倍,也远远高于同行业的平均值,报经分局领导批准,将其作为重点评估对象,实施重点评估,并在人财物方面给予充分保障。

3、收集内外数据

内部信息数据:一是征管系统2.0数据(包括申报征收信息数据、发票购销存信息数据、税费鉴定信息数据、房产税、土地税和车船税税源信息数据等)。二是电子申报信息数据(包括申报税费数据、财务报表信息数据等)。三是纸质资料信息数据(包括税务登记信息数据、纳税申报表信息数据、财务报表信息数据、税源调查信息数据等)。 外部信息数据:主要是市地税局发布的相关信息数据、饮食服务业国地税共管户的交换信息数据,特别是其营业收入、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的信息,同时,还收集了当地物价、统计等部门发布的相关经济信息数据。

4、指标选择与分析 (1)初步比较与分析

2007年初市地税局、市统计局发布的有关信息显示,2006年我市饮食服务业入库税收同比增长29.5%,2006年全市实现饮食服务业收入额13.09亿元,同比增长22.7%。参照上述信息数据,可以测算出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应纳税额和营业收入。相关测算与分析数据如下表:

所属期间 相关指标 2005年(实际) 2006年(测算) 2006年(申报) 2006年实际与测算差额

营业收入 5990130.98 7349890.71 6186789.50 1163101.21 应纳税额 471708.30 610862.24 339362.61 271499.63 从以上初步分析得出的数据信息,我们不难判断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有少计收入、多转成本、虚列费用的嫌疑。 (2)进一步比较和分析

评估人员根据指标间的相互关联性,选用了部分指标对该公司2004-2006年度损益表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比较和分析:

所属期 相关指标 2004年 2005年 2006年 2005年 变动率 2006年 变动率

营业收入 4792110.18 5990130.98 6186789.50 25.00% 3.28% 营业成本 1974349.39 2539815.53 2914925.26 28.64% 14.77% 营业税金及附加 258773.95 325264.11 339362.61 25.69% 4.33% 营业利润 345767.78 372466.19 -3821779.87 30.89% -218.73% 管理费用 1634093.2 2036151.08 5105127.47 32.73% 150.72% 营业费用 576824.07 713424.64 1633153.01 40.40% 104.37% 利润总额 348669.98 372916.19 -3823225.87 6.95% -1125.22% 应纳税所得额 397116.01 443770.26 -3820625.87 11.75% -960.95% 缴纳企业所得税 131048.28 146444.19 0 11.75% -100% 营业成本率 41.20% 42.40% 47.12% 1.20% 4.72% 营业利润率 7.22% 6.22% -61.77% -1.00% -67.99% 管理费用率 34.10% 33.99% 82.52% -0.11% 48.52% 营业费用率 12.04% 11.91% 26.40% -0.13% 14.49% 所得税贡献率 2.73% 2.45% 0 -0.28% -2.45% 综合税负率 8.66% 8.29% 5.94% -0.35% -2.80%

经深入分析发现,影响A酒店有限公司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个三方面:一是营业成本;二是管理费用;三是营业费用。2006年度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总额占总成本费用的96%,且与200

4、2005年度相比变动幅度异常,2006年收入总额与2005年相比仅增长3.28%,而成本增长14.77%,管理费用增长150.72%,营业费用增长104.37%,成本费用的高速增长,并没有给该公司带来丰厚的利润,而是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严重亏损,亏损额高达-3823225.87元,企业所得税年度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3820625.87元,综合税负率也由2004年度、2005年度的8.66%、8.29%下降到5.94%。按照2004年度、2005年度所得税贡献率的平均值计算,该公司2006年度应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160237.84元[(2.73%+2.45%)÷2×6186789.50],按照2006年度同行业平均所得税贡献率计算,该公司2006年度应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84140.33元(6186789.50×1.36%),由此判断,该公司2006年度存在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疑点,也进一步印证了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有多转成本、虚列费用的可能性。

根据日常征管和稽查信息交换、国地税信息交换所掌握的情况来看,饮食服务企业在收入上做手脚的诸多方法中,最为常见的是:将未开发票的收入转入账外账,所取得的款项在体外循环,在平时办理纳税申报时,只就开具发票的收入申报纳税。评估人员查询了征管信息系统2006年度A酒店有限公司有关数据,查询结果显示,该公司申报的营业收入与开具发票的总金额是相符的,均为6186789.50元,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该公司很可能患上其他纳税人易患的“疾病”-隐匿收入,也预示着该公司存在少计收入的疑点。 (3)再次比较和分析

针对上述评估分析所反映出的疑点,评估人员将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的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作为评估分析的重点深入开展评估分析。2006年度A酒店有限公司收入、成本、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分月统计表如下(单位万元): 所属期 财务指标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营业收入 76 28 21 31 50 42 49 56 51 69 67 78 营业成本 36 12 10 15 24 20 23 26 24 33 32 36 管理费用 20 11 12 61 57 29 25 30 29 41 39 156 营业费用 8 5 6 39 31 9 9 11 10 11 11 13 营业成本率 47% 43% 48% 48% 48% 48% 47% 46% 47% 48% 48% 46% 管理费用率 26% 39% 57% 197% 114% 69% 51% 54% 57% 59% 58% 200% 营业费用率 11% 18% 29% 126% 62% 21% 18% 20% 20% 16% 16% 17% 根据上表分析不难得出如下结论:该公司2006年度营业成本变动相对正常,相关异常指标的时间段集中在4月、5月和12月,同时,6-11月的管理费用与1-3月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这些时期的会计信息数据是我们下一步评估工作应把握的重中之重。

评估人员在对该公司2006年报表数据进行比较分析时,还发现该公司2006年12月“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余额由年初的6597436.48元增加到26664107.96元,净增加20066671.48元,其中,4月份净增加5016667.87元、12月份净增加15050003.61元,其他月份无增加或减少的情况。根据会计记账规则,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该公司2006年12月份固定资产增加必定会导致其他会计科目数额的变化,评估人员对会计报表相关的科目余额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该公司2006年度“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变动极为异常。2006年度资产负债表的部分项目数据统计如下: 相关指标

所属期 固定资产原价 累计折旧 其他应付款

2005年12月 6597436.48 2137638.54 2460761.35 1月 6597436.48 2191849.02 3198989.76 2月 6597436.48 2246059.50 3678838.22 3月 6597436.48 2300269.98 5524970.74 4月 11614104.35 2354480.46 6600791.69 5月 11614104.35 2460947.90 5544783.77 6月 11614104.35 2567415.34 5488775.85 7月 11614104.35 2673882.78 5376760.02 8月 11614104.35 2780350.22 4620752.10 9月 11614104.35 2886817.66 4158676.89 10月 11614104.35 2993285.10 4574544.58 11月 11614104.35 3099752.54 3940058.46 12月 26664107.96 4229984.65 13399053.30

评估人员通过分析发现,该公司2006年度期初、期未余额相比,除了固定资产、其他应付款科目余额变化异常外(累计折旧余额变化由固定资产变化所致及,未分配利润和所有者权益余额变化是由当年亏损所致),其余会计科目变化较为正常,由此可以分析得出,该公司2006年12月“固定资产”增加15050003.61元的对方会计科目应是“其他应付款”,因此其他应付款科目应作为核查的重要方面,一方面核查有关发生额的真实性;另一方面核查有无应税收入隐匿其中。 评估人员在对该公司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表及其附表分析发现,该公司年度所计提的折旧均计入“管理费用”科目,全年累计计提折旧2092346.11元,详细情况见下表: 相关项目

资产类别 本期计提折旧摊销的资产平均原值 计入管理费用的折旧额 税前扣除的折旧额 本期纳税调整增加额

房屋建筑物 17909746.47 1286826.95 1286826.95 0 机器设备 6955000.00 574611.83 574611.83 0 电子设备运输工具 1799361.49 230907.33 230907.33 0 合计 26664107.96 2092346.11 2092346.11 0 2006年12月份管理费用异常变动,主要是由于固定资产-房屋增加计提折旧造成的,12月份发生的管理费用,其中计提的折旧额占了72.31%[(4229984.65-3099752.54)÷1563001.29]。

税收管理经验告诉我们,固定资产-房屋的增加一定会带来房产税的增长,也时常会带来土地税和印花税等税收的增长,针对固定资产-房屋的增加这一情况,评估人员又对该公司2004-2006年度申报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和印花税的申报缴纳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数据如下表: 相关指标

所属期 房产税 城镇土地使用税 印花税 2004年 24021.84 2573.32 110.50 2005月 24021.84 2573.32 182.10 2006年 24021.84 2573.32 179.10 由以上分析得出,该公司固定资产-房屋的增加并没有带来房产税、土地税、印花税等税收的增长,同时,征管信息系统税源数据以及2006年税源调查信息数据显示其计税土地面积为2573.32平方米,年税额1元/平方米,计税房产原值为2859742.86元,年税率为1.2%,与其申报的信息数据相符,征管信息系统也没有其变更房产、土地的相关信息。 通过上述数据分析,评估人员认为该公司存在以下新的疑点:一是如果该公司是在12月购置了15050003.61元的房产,为什么在当月计提折旧,因为财务会计制度规定,当月新增的固定资产是不准计提折旧的。当月计提的折旧额为1023764.67元[(4229984.65-3099752.54)-(3099752.54 -2993285.10)],达到了固定资产原值的6.80%(1023764.67÷15050003.61×100%),按照税法规定房屋折旧的最短年限为20年计算,月折旧额只占房产原值的0.4%左右,存在多计提折旧的疑点;二是若是补提以前期间应提未提的折旧,那为什么没有申报缴纳房产税,存在少申报缴纳房产税的疑点;三是土地使用税税源信息数据显示,该公司实际占有的土地为2573.32平方米,在原有土地上新建1500多万元房屋的可能性较小,该公司应当有新购土地的情况,但该公司申报的土地使用税税额没有变化,据此认为该公司存在少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疑点;四是无论是购买的房产,还是由其他单位承建的项目,按照国家房地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都是要签订合同的,若是购买的,商品房买卖合同要缴纳7525.00元(15050003.61×5/10000)的印花税,若是由建筑公司承建的,建筑安装合同要缴纳4515.00元(15050003.61×3/10000)的印花税,显然该公司又存在未按规定申报缴纳印花税的疑点问题。这些严重违反会计核算原则和税收征管常规的现象让人百思不得其解,也进一步增加了该公司2006年度虚列费用的可能性。 另外,凡有财务管理常识和经验的人都知道,企业一个投资决策的实施必然会有资金的筹集活动,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固定资产原价”项目的余额净增加20066671.48元,评估人员认为数额如此巨大的投资与该公司的实力不相符合,因为该公司的注册本与实收资本,在成立以来并没有发生变化,同时,通过资产负债表的分析也未发现该公司有金融机构借款的痕迹,那么该公司投资固定资产项目的资金是来源于非金融机构呢?还是来源自于民间的个人?若是来自于个人借款,在正常情况下应有相应借款利息的支付,那么在该公司的纳税申报记录中就会有代扣代缴纳个人所得税-股息、利息、红利的缴税记录,经查询征管信息系统发现,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个人所得税均为零申报,由此,该公司又浮现了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疑点。 (4)横向分析和比较

最后,为了使下一步的评估约谈工作更为主动和有效,我们选择了在同等地段、经营面积和经营项目相近,且内部管理较为规范、纳税信誉较好的B(所得税地税局管理)、C(所得税国税局管理)公司作为样本与A酒店有限公司进行分析和比较。

企业名称

相关指标 2006年度

A酒店有限公司 B公司 C公司

营业收入 6186789.50 9554858.3 8175902.98 营业成本 2914925.26 3827676.23 3372559.98 营业税金及附加 339362.61 525516.15 435285.01 营业利润 -3821779.87 644632.52 500010.73 管理费用 5105127.47 3257251.19 2855025.32 营业费用 1633153.01 1253597.41 982743.52 财务费用 16001.02 23092.4 15139.21 利润总额 -3823225.87 613058.82 494402.67 应纳税所得额 -3820625.87 686625.87 521283.2 缴纳企业所得税 0 226586.54 172023.46 营业成本率 47.12% 40.06% 41.25% 营业利润率 -61.79% 6.75% 6.16% 管理费用率 82.52% 34.09% 34.92% 营业费用率 25.52% 13.12% 12.02% 所得税贡献率 0 2.37% 2.10% 综合税负率 5.94% 9.25% 8.59% 2006年度A酒店有限公司与当地同行相比,营业利润率、所得税贡献率等指标极度下降,综合税负率也明显偏低,而管理费用率、营业费用率增长较快,营业成本率也有所上升,从上述数据分析也可以得出,该公司2006年度存在着少计收入、多转成本、虚列费用的疑点。 (5)主要疑点归纳

通过以上全面而细致的评估分析,评估人员认为2006年度A酒店有限公司主要存在的涉税疑点有:一是少计收入、多转成本、虚列费用;二是少申报缴纳房产税;三是少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四是少申报缴纳印花税;五是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六是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

(二)紧扣疑点 约谈举证

1、拟定约谈提纲。为了使约谈工作顺利开展,并最终取得实效,评估人员在约谈开始前精心准备,从约谈话题的切入点,方式方法的把握,约谈难易程度,在约谈过程中会遇到那些问题和困难,以及要求纳税人提供那些资料都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整个评估工作由表及里,由内及外,有条不紊地按计划展开,最后收到了拨云见日的效果。

2、送达>。评估人员针对在案头评估过程中发现的疑点情况,根据评估约谈工作的规定,向该公司下达>,通知办税人员孙某前来接受约谈,并要求同时报送2006年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固定资产、其他应付款、营业成本、库存商品等明细账簿。

3、初步约谈。评估人员就评估疑点,与孙某进行了充分的意见交换,有关约谈情况记录如下:

(1)关于公司经营业绩的总体情况。孙某说: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社会事业的蓬勃发展,带动了整个市经济开发区的大发展,该公司地理位置优越性得到了充分的展现,其原有的经营规模、档次与所处的地理位置极不相称,因此,市经济开发区的领导要求我们扩大经营规模、提升服务档次和质量,经公司董事会研究决定,于2004年7月开始新建一幢高达十层的豪华宾馆,集餐饮、住宿、洗浴、休闲娱乐为一体,新的营业大楼于2006年4月交付使用。营业大楼虽投入使用,但有关成本费用与同期相比都有了大幅度的上升,而营业收入并没有随之高速增长,因此2006年经营业绩并不理想,当年亏损了近四百万元。

(2)对于新投入使用的营业大楼没有申报缴纳房产税的疑点。孙某解释说,营业大楼虽于2006年4月交付使用,但工程决算是委托中介机构进行的,一直到2006年12月决算报告才出来,在此之前因营业大楼没有确定的价值,也就无法进行会计处理,由于其价值未记入固定资产,所以就没有申报缴纳房产税。面对孙某的这种解释,评估人员从会计制度、财务管理和税收政策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宣传讲解,孙某对评估人员的意见表示认同,同意自查补报房产税。

(3)关于少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疑点。孙某解释说,该公司是原地新建营业大楼的,没有新购置土地情况,查询土地管理部门交换的信息也未有该公司购置土地的信息,因此该公司少申报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疑点被消除。

(4)少申报缴纳印花税疑点。孙某称公司是否与营业大楼的承建商签订了合同,其并不清楚。

(5)对于2006年4月、5月、12月份的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增长幅度异常的疑点解释。孙某解释说,一是随着经营规模的扩大,从业人员的增加,日常管理费用与以前各期相比有所上升,主要是新招录人员的培训费用、服装费,还有就是低值易耗品、办公用品等费用;二是随着新营业大楼的投入使用,水、电、汽等费用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三是2006年度投入使用的固定资产较多,导致了提取折旧费用的大幅度增长。对于是否存在多提折旧问题,孙某讲解释说,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是由财务负责人李某进负责的,他不清楚具体情况,无法做出解释。 (6)其他应付款年度变化异常疑点。孙某解释说,主要是由于12月份营业大楼入账造成的,公司只支付了很少部分的工程款项,大部分款项是由承建商垫资的,在进行帐务处理时,扣除已支付的款项,其余都记入了“其他应付款”,其中还包含一些设备应付未付的款项。

(7)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疑点。评估人员先从该公司资金筹集方面说起,孙某介绍说,公司为了尽早建成营业大楼,资金缺口太大,公司股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股东自行筹集资金累计达500多万元,但与新营业大楼所需的建设资金数额比,真是杯水车薪,资金仍有些缺口,加上银行贷款十分困难,2005年公司决定向社会个人借入资金,以缓解公司的资金压力,目前共有个人借款300多万元。面对这种情况,评估人员抓住“战机”,一着不让,问:既然是个人借款,是否有利息方面的约定,是否有利息支付。孙某说:为了能及时获得足够的资金,公司与出借人约定了年息15%,利息按年支付,目前已支付了已满一年期限的借款利息。评估人员又问:是否已代扣代缴了个人所得税?评估人员这一问,孙某满脸疑惑,回答:扣什么税?评估人员这下心中可有了底了,基本断定了该公司在支付个人借款利息时没有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评估人员又将个人所得税政策的相关内容进行了讲解,并当场向孙某发放了一本市地税局编印的“个人所得税知识问答”。孙某说:不知道支付个人借款利息还要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当即表示,今后要认真学习税收政策,回去后要对照税收政策的规定严格自查自纠。

(8)多转营业成本疑点。2006年营业成本率与同期比上升了4.72%,与同行业平均营业成本率比也有5%的差距,对于是否存在多转成本问题。孙某解释说,这主要是物价上涨造成的,并称其公司的服务质量是消费者公认的,而在消费价格上却与同行相差无几,因此有些财务管理指标与同行比有差距应属正常现象,不存在多转成本的问题。

(9)少计收入的疑点。针对孙某的上述解说,评估人员按事先设计的约谈提纲,对孙某进行了开门见山的询问,评估人员问:根据统计部门发布的公报显示,2006年全市饮食服务行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2.7%,而贵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只增长了3.28%,是否存在少计、未计收入问题。孙某解释说:由于新建营业大楼,工程施工给公司的正常运行带来一些负面影响,从而也影响了公司的营业收入,不存在少计、未计收入的问题。评估人员又问:公司在取得营业收入时,是否均向消费者开具了发票。孙某解释说:公司为了加强票款的管理,规定收银员在收取款项时,必须向消费者开具发票,因此该公司不存在取得应税收入不开发票的问题。

4、评估人员案头核查。评估人员对A酒店有限公司提供的2006年度管理费用、营业费用、固定资产、其他应付款、营业成本、库存商品明细账簿进行了核查,有关核查结果如下:

(1) 通过核查“营业成本”、“库存商品”明细帐,并未发现该公司的多转成本问题,虽然该公司2006年度的营业成本变动率达4.72%,但市物价、统计部门发布分析报告反映2006年度我市农副产品价格同比上涨4.6%,两者相比基本吻合,因此该公司2006年度多转成本疑点可以消除。 (2) 2006年4月、5月影响管理费用和营业费用主要因素有:一是管理人员和营业人员增加发生了培训费用、服装费用等,合计297573.271元;二是新购置固定资产的折旧费用,每月新增加54210.48元;三是新配置的办公用品、低值易耗品摊销等,合计561004.36万元。评估人员通过核查“管理费用”、“营业费用”明细帐,并没有发现该公司虚列费用的蛛丝马迹。另外,评估人员对该公司2006年度发生的与营业收入密不可分的水、电、汽、燃料等数据进行了统计,因为这些数据指标能较为客观地反映该类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同时,也为下一步的实地核查做好准备。 所属期

相关指标 2006年度 水费 101963.78 电费 652028.80 汽费 402740.00 燃料 385577.52 (3) 根据评估人员对该公司提供的资料的核查和办税人员孙某的约谈, 尤其是对“其他应付款”明细账进行了认真的核查,并未发现其有少计应税收入的问题,但评估人员并没有就此放弃,一致认为有必要对该公司其进行实地核查。 (4) 2006年度该公司没有申报缴纳营业大楼房产税的会计记录。结合孙某的解释说明,该公司2006年度未按规定申报缴纳房产税的疑点得到确认,但准确的数额还需进一步核查。

(5) 2006年度该公司没有申报缴纳建筑安装合同印花税的会计记录。通过对孙某的约谈也无法确定该公司新建营业大楼与承建商是否鉴定了建筑安装合同,还有待进一步核查。

(6) 评估人员通过对“其他应付款-预提借款利息”科目的核查,发现该公司新建办公楼时的私人借款已按约定的利息率计提了利息,经评估人员统计,2006年共计发放个人借款利息168120.00元的利息,少申报缴纳个人所得税33624.00元,该公司办税人员孙某对此也给予了认同。据此该公司2006年未按规定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的疑点得到确认。

5、约谈财务负责人

评估人员根据对该公司办税人员孙某约谈和提供资料的核查情况,仍有少计收入、少申报缴纳印花税、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虚列费用、固定资产折旧计提等疑点问题没有破解。评估人员决定对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某进行约谈,依据有关规定下达了>,通知李某前来接受约谈。有关约谈情况记录如下:

(1)关于少计收入、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虚列费用疑点。李某毫不犹豫地进行了否定,并称其公司内部管理规范,纳税意识强,决不会有偷漏税情况的存在。 (2)关于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疑点。李某解释说:在2006年12月份新建的营业大楼作为固定资产入账,实际上该项固定资产在2006年4月份就已付使用了,因此,在进行帐务处理的当月计提了八个月的折旧(5-12月)。评估人员又问:依据税法的规定,房屋的折旧年限最少为20年,残值比例为5%,该营业大楼2006年度可以税前扣除的折旧限额为476583.44元[15050003.61×(1-5%)÷20÷12×8],该公司在2006年度计提营业大楼折旧费为1023764.67元,在办理纳税申报时为什么没有进行纳税调整。李某解释说:由于当年亏损严重,调整也调不出应纳税所得额来,所以在申报时就图个省事没有进行相关调整。

(3)少申报缴纳印花税的疑点。李某解释说:当时是签订了合同的,但是合同由办公室保管,财务上并没有该合同资料,办税人员不知道是否已签订了合同及合同的金额,所以是无法申报缴纳该合同印花税的,这个问题是确实存在的。

5、实地调查。

一是对A酒店有限公司进行实地调查:针对约谈仍不能破解的疑点,评估人员报经领导批准,向纳税人发出《税务事项通知书》,将调查的事项通知纳税人,就相关疑点进行调查核实。首先评估人员对企业的2006年度总账、明细账及有关报表资料进行了详细的核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一些涉税方面的疑点和问题: (1) 2006年度洗浴业收入只有180964.00元,而与其面对面经营洗浴的某个体工商户,主管税务核定的营业额达100000.00元/月,况且个体工商户的软硬件是无法与其相比的,差距之大不能算是正常情况,这也充分说明了该公司会有少计收入的问题。

(2)未按规定取得发票问题。评估人员核查发现,该公司2004年新建的营业大楼至今尚未取得正式发票,预付工程款只取得了承建商的白条收据。

(3)少申报缴纳房产税问题。根据固定资产(营业大楼)交接资料及该公司的营业记录,固定资产(营业大楼)于2006年4月交付使用,未申报缴纳房产税,计少申报缴纳房产税84280.02元[15050003.61元×(1-30%)×1.2%/12×8]。 (4)少申报缴纳印花税问题。经核查,该公司于2004年5月21日与承建商签订了建设营业大楼的合同(含装修),合同金额为1350.00万元,未申报缴纳建筑安装合同印花税,计4050.00元(13500000.00元×3/10000)。

(5)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问题。评估人员通过核查货币资金相关明细帐,发现该公司2006年共计发放个人借款利息168120.00元的利息,未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33624.00元,与“其他应付款-预提借款利息”核查情况相符。

二是对B、C公司进行实地调查。为了彻底揭下穿在A酒店有限公司身上的层层“面纱”,评估人员依法分别到B、C两公司实地调查了解该行业的有关经营情况,主要了解部分费用项目的支出情况,重点是2006年每月发生的水、电、汽、燃料费用项目,并将B、C公司的统计数据与A酒店有限公司进行了比对和分析。 企业名称

相关指标 2006年度

A酒店有限公司 B公司 C公司

营业收入 6186789.50 9554858.30 8175902.98 其中:洗浴收入 180964.00 1224325.96 981108.35 水费 101963.78 125168.64 105469.15 电费 652028.80 815029.41 680235.13 汽费 402740.00 517873.32 424329.36 燃料费 385577.52 486342.29 421876.59 水费与收入比 1.65% 1.31% 1.29% 电费与收入比 10.54% 8.53% 8.32% 汽费与收入比 6.51% 5.42% 5.19% 燃料费与收入比 6.23% 5.09% 5.16% 从水、电、汽、燃料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例关系分析,这四项费用与营业收入是正相关关系,随着这四项费用的不断发生,一定会给企业同时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而A酒店有限公司的相关分析指标与B、C公司比均有差异,尤其在洗浴业收入问题上差异明显,这也预示着该公司存在隐瞒收入的问题。

6、约谈法定代表人。

评估人员根据总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和省地方税务局《纳税评估操作规程》的规定,报经领导批准,并通过该公司财务负责人李某的安排对A酒店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吴某进行约谈。有关约谈情况摘录如下:

(1) 政策宣传。评估人员首先就相关的税收政策、纳税评估的目的和意义进行了宣传,以取得吴某的配合与支持,特别强调纳税评估工作是帮助纳税人查找可能存在的涉税问题,也是给纳税人一个主动自查自纠的机会,从而获得税务机关从轻或减轻处理。

(2) 情况介绍。评估人员请吴某介绍该公司的经营情况,据吴某讲,该公司新建营业大楼开业后,由于资金周转较为困难,采取了现金打折消费、赠送礼品等措施招揽顾客,以提高顾客的一次性现金支付率,使得正常收入与同期、同行比都有所下降,再加上2006年1-3月份公司上下一直都在筹备营业大楼的开业事宜,给公司2006年度的经营业绩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以到出现史无前例的巨额亏损,„„。 (3) 重拳出击。吴某的高谈阔论一结束,评估人员面对精明的对手,也不甘示弱,而是牢牢抓住已有信息数据与之周旋,打出重拳。当评估人员请吴某对该公司洗浴业2006年度收入较少情况进行说明时,吴某的表情显得有些异常,并出现了不安状态,吴某犹豫了一下说:由于洗浴业是新上的经营项目,又没有实际经营管理经验,所以收入情况不佳,无经济效益可言。评估人员含蓄地说:贵公司的水不会白流吧。接着评估人员要求吴某对A酒店有限公司与B、C公司在相关费用指标方面的差异作出详细解释和说明,尤其是水、电、汽、燃料等费用方面指标的差异,并郑重声明侥幸不会有益处的,俗话说:法网灰灰,疏而不漏。 (4) 堤防决口。在评估人员诸多锦囊妙计的围攻下,在国家法律武器的震慑下,吴某的思想防线全部崩溃,道出了该公司2006年少计收入的苦衷,低声说道:“近年来,公司由于新建营业大楼导致资金紧张,企业的正常经营经受到了严重影响,加上饮食服务行业税负相对较重,在税收问题上玩了一把火,为了省点税钱,设立了帐外帐,隐匿了一些洗浴业和饮食业未开发票的收入,没有想到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真是应了那名古话:手莫伸,伸手必被捉。还请税务机关给我公司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保证以后不会再有税收违法行为的发生。”

(5) 疑点确认。评估人员对该公司的“帐外帐”进行了核查,发现该公司2006年度隐匿洗浴业收入1130984.00元、饮食业收入306722.00元,合计少计收入1437706.00元,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合计629435.62元。

随着收入、成本、费用等疑点的尘埃落定,评估人员对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疑点进行了最后的分析评价。评估人员根据税法的规定对该公司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申报相关项目进行了调整:一是少计收入1437706.00元,应调增当年的营业收入,与少计收入相关的成本费用629435.62元,应调增当年的营业成本;二是应补缴的营业税71885.30元、城市维护建设税5031.97元、教育费附加2156.56元、地方教育附加718.85元,合计79792.68元,应调增当年的营业税金及附加;三是应补缴的房产税84280.02元,应调增当年的管理费用;四是新建的营业大楼至今未取得正式发票,当年计提的折旧费1023764.67元,应调减当年管理费用;五是应补缴2004年度的印花税4050.00元,应调整所属年度的损益。经上述调整后,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为:-3820625.87+1437706.00-629435.62-79792.68-84280.02+ 1023764.67=-2152663.52 (元)。经评估调整后,该公司并无应纳税所得额,评估人员还是心存疑虑,又将调整后的收入和成本与取得收入密切相关、且无法人为进行分割的水、电、汽费用的相关指标进行再统计、再分析。相关的统计分析如下表: 企业名称

相关指标 2006年度

A酒店有限公司 B公司 C公司

评估调整前 评估调整后

营业收入 6186789.50 7624495.50 9554858.30 8175902.98 水费 101963.78 101963.78 125168.64 105469.15 电费 652028.80 652028.80 815029.41 680235.13 汽费 402740.00 402740.00 517873.32 424329.36 水费与收入比 1.65% 1.34% 1.31% 1.29% 电费与收入比 10.54% 8.55% 8.53% 8.32% 汽费与收入比 6.51% 5.28% 5.42% 5.19% 调整后的水、电、汽费用与营业收入的比,A酒店有限公司与B、C公司相比基本一致,调整后的收入7624495.50元与按照市统计局发布信息测算的收入7349890.71元也基本相符,由此可以判定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已无少计收入、多转成本、虚列费用的可能。通过上述各环节、各步骤的分析和评估,评估人员认定该公司2006年度无少申报缴纳企业所得税的问题,但存在办理虚假纳税申报的违法行为。

(三)评估结果处理

综合以上分析、约谈、实地调查等情况,完全有理由确定:A酒店有限公司2006年度少计收入、多列管理费用(未取得发票的固定资产折旧),同时,还存在少申报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用附加、印花税、房产税、个人所得税的事实,也还有虚报亏损问题。据此,评估人员制作《纳税评估报告》,考虑到该公司以前年度纳税信誉较好,又是外地客商在我市兴办的企业,征得领导同意,作出差异符合性结论,制作《纳税评估建议书》要求纳税人限期自查申报,并建议税收管理员全程跟踪,提供服务,帮助该公司做好自查自纠工作,同时做好有关帐务的调整和处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企业所得税亏损额弥补的后续管理工作,并要求该公司对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年报重新进行填报。因该公司补缴2004年度印花税4050.00元,可能导致2004年度多缴企业所得税问题,建议其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或由主管税务机关纳入后续管理。

A酒店有限公司在税收管理员的指导和帮助下,在限期内提交了自查申报表,并对2006年度企业所得税进行了重新申报,重新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为-2152663.52元,同时,将有关申报资料、税票的复印件提供给了评估人员。A酒店有限公司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补缴的税金及附加如下:

1、营业税:71885.30元。

2、城市维护建设税:5031.97元。

3、教育费附加:2156.56元。

4、地方教育附加718.85元。

5、房产税:84280.02元。

6、印花税:4050.00元。

7、个人所得税:33624.00元。 另外,评估人员又将承建A酒店有限公司营业大楼的承包商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违法信息传递给了该承包商的主管税务机关,建议其调查处理。

(四)评估建议

1、随着税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规范管理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对我们的税收管理员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税收管理员应成为财税政策法规的宣传员、涉税工作的调查员、税收信息的采集员、纳税服务的服务员和征纳双方的联络员。通过对本案的评估分析可以看出,企业财务人员在基本会计、税收管理、发票管理等知识方面相当的匮乏,以至发生了违反税收法律、法规和规章的事情,主要原因我们的税收管理员对企业的了解不够、深入不够、服务不够,我们的税收管理员要勤于下户,经常到自己的管户去看看,了解纳税人的所思、所想、所盼,动态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态,只有这样才能做好我们税收管理工作,也才能真正做好涉税服务工作。

2、切实抓好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培训。目前,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成为制约税收管理质量和效率提高的瓶颈,许多税收管理员不是不想把工作做得最好,也不是责任心不强,而是自己受教育的程度不够,原有的知识老化,感觉投师无门,致使自己的业务能力有限,主要表现:会计基本不懂,微机基本不会,就是税收政策也模糊得很,因此,当务之急是搞好税收管理员的教育培训工作,不能把教育培训当成任务,更不能做样子,走形式主义,而应成为习惯,做出成效。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思路,采取分级、分类轮训、定期培训的办法,全面开展岗位技能培训,以提高税收管理员的业务素质。内容包括会计知识、税收政策、纳税服务、巡查技能、微机操作、工作流程等,尤其是会计知识的更新培训。

3、优化资源配置。现在有不少地区反映,税收管理员的管户过多,导致管理员苦不堪言,时传怨声。发掘工作潜能,是解决税收管理员管户过多、管理质量不高、人力分布不合理问题的一项“细活”。一要尊重税源实际,根据辖区税源数量、结构、地域分布和基层人员构成等现状,合理配置税收管理员力量。二要合理确定管户数量,根据税收管理员个人能力和管户难易程度,科学测算工作任务,合理分配管户数量,确定工作标准,做到量才施用、量力而行。三要落实好分局长(科长)管户制度。各级税源管理部门负责人在履行好行政管理职责的同时,要亲自负责好本单位的重点税源户管理和服务工作,为其他税收管理员做出表率。

4、强力推进评估工作的信息化进程。目前的纳税评估工作人机结合的成份多,计算机在纳税评估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相关的软件开发也相对滞后,一些评估指标的选择、预警值的确定还不是很科学,导致基层评估工作效率不高、质量不高。

5、强化对企业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由于财政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管理工作的缺失,目前企业会计从业人员鱼龙混杂,有没有执业资格的,有一人在多个企业兼职的,„„。这些情况的存在,造成企业的会计核算、财务管理质量低劣,出现偷漏税的情况也就不足为怪了,这也严重影响了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目前,税务部门对会计从业人员进行管理还缺乏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支撑,建议有关部门大行务实的工作作风,加快立法进程,尽早让税务部门成为会计从业人员的管理者。

三、案例点评:

酒店评估案例

某酒店评估案例

评估案例)

酒店案例

水泥评估案例

白酒评估案例

二手车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商场评估案例

纳税评估案例

《A酒店评估案例.doc》
A酒店评估案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