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出题特点预测

2020-03-02 07:46: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2010年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出题特点预测

专题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容及基本地位

(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概念

1.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是指导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思想观念体系,它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价值取向和实现途径,是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精髓和灵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和法律监督的指导思想。

2.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性:法治的实现需要相应的政策、组织和权力基础,其实现程度受制于政治文明的发展程度;法治为政治建设提供了权力运行的规则和依据。体现为:法治建立在民主政治基础之上、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服务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及生态文明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与依法执政能力,实现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例题1: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

A.在法治建设过程中,法治理念是法治发展的内在动力

B.法治理念实现了讲法治与讲政治的统一

C.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将党的领导作为重要使命

D.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党的领导

(2)彻底的人民性: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具体表现:执法为民作为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属性,确认了人民的主体地位,规定了法治建设的根本目的,内在地要求全体公民自觉树立和实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承载者,自觉受其引导,遵守法律,维护法治的基本原则和精神。

(3)系统的科学性:科学地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怎么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先进、科学的理论。在内容构成上,组成一个有机的体系。

(4)充分的开放性:广泛吸收、兼容并蓄、与时具进。

3.基本内容的概括: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由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的主要内容构成。这五个方面,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构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完整理论体系。

4.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基本内容的构成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一个科学的有机统一体。“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根本保证”基本内容构成,从不同方面反映和规定了社会主义法治,每个方面环环相扣,构成一个科学有机的整体。

注意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法治思想相区别: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构成: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三是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四是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五是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保障。

例题1:下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要素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

B.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之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C.坚持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理念

D.坚持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基础

答案:ABC.例题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基本内涵的表述,正确的有( )

A.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

B.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C.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目标

D.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

答案:C.

(二)基本内容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1.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

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

(1)人民民主是依法治国的政治基础:人民民主依法治国政治基础和政治前提。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当家作主的主要组织形式,也是依法治国的主要保障。

(2)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法制完备首先是指一个国家法律体系的健全、完善、规范、系统、协调和统一。法制完备是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也是法治建设的首要目标。形式意义上的完备,即法律制度的类别齐全、规范系统、内在统

一。实质意义上的完备则指法律制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同时符合公平正义的价值要求。

(3)树立宪法法律权威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主要内容有:(1)宪法法律是人民利益的集中表达和体现,是党巩固执政地位的法律保障。(2)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对推进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根本的意义和作用。(3)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切实维护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统一和尊严。(4)树立宪法法律权威,必须树立和维护执法部门的权威和公信力。

(4)权力制约是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依法制权,规范约束公权力,防止其滥用和扩张,保障人民权益。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和特征。权力制约,要求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

例题1:关于依法治国,正确的有:

A,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依法治国的主要组织保障。

B,法治完备是我国依法治国的根本目标。

C,权力的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

D,权力制约是法治国家的首要环节。

答案:A、C

2.执法为民:(本质要求(特征))

这里的执法,是在广泛的内涵和外延意义上讲的,是指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全部活动,不仅仅局限于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的执法司法行为。立法、公民的法律意识的培养、守法等。

执法为民的基本内涵

(1)以人为本是执法为民的根本出发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在执法目的上要以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本,在执法标准上以人民满意为本,在执法方式上依靠人民群众,实行专门机关和群众路线相结合。

(2)保障人权是执法为民的基本要求:执法为民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尊重和保障人权,切实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存权和发展权;保障人民群众的公民和政治权利;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社会、文化权利,保障特定群体的权利。

(3)文明执法是执法为民的客观需要

文明执法是社会主义道德规范对执法机关的基本要求。 具体表现:执法理念文明、执法制度文明、执法行为文明和执法形象文明。

例题1:下列做法符合执法为民的要求的有( )

A.某省法院通过决议,可以采用电话、网络等方式预约立案,可以为行动不便的伤病患者、残疾人、老年人等提供上门立案等便民服务,方便当事人诉讼。

B.某法院通过决议,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案件,经当事人申请并经各方当事人同意,人民法院可以依法简化程序审理。

C.某法院在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立调解室,由法官定期到该处指导调解,引导当事人完善离婚协议

D.某法院着力解决解决群众告状难问题,努力使上访老户和重信重访人员息诉罢访

E.某省高院通过决议,人民法庭对于边远地区或者纠纷集中地区,应当定期不定期进行巡回办案,就地立案,就地审判,当即调解,当即结案,就地执行。

F.某省高院通过决议,人民法院应当定期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旁听案件庭审。

3.公平正义:(价值追求)

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公平正义,是指社会全体成员能够按照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方式公平地实现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为什么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主价值追求?

(1)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根本目标。公平正义是衡量法治实现程度的重要标尺。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2)公平正义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当前,影响社会和谐的主要因素,物质上基本已由“有”与“无”的矛盾转变为“多”与“少”的矛盾。随着物质上矛盾的发展变化,人民群众对平等享有、平等保护、平等参与、平等选择、平等竞争、平等发展的关注期待越来越强烈。因此,只有在法律制度上充分体现公平正义的理念,从收入分配、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公民权利保障、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施政、执法司法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致力于消除各种导致社会不公的矛盾和问题,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要求。

(3)公平正义是立法、执法和司法工作的生命线

(4)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公平正义的基本内涵

(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公平正义的首要内涵

具体内容为:(1)平等对待,就是指法律对所有社会成员一视同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2)反对特权,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必然要求。(3)禁止歧视,不允许任何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公民受到歧视待遇。

(2)合法合理是公平正义的内在品质。要求做到合乎法律、利益均衡、理性兼顾。

(3)程序正当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与载体。确保充分参与、裁判中立、程序公开、程序约束。

(4)及时高效是衡量公平正义的重要标尺。及时高效,要求以公平正义为前提和基础,以最短的时间,以最少的成本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程度的公平正义。要求做到完善体制、平均成本和提高效率。

例题: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价值追求,政法工作必须严格贯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秉公执法是最基本的要求

B.“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要求政法工作必须探求绝对事实

C.坚持程序优先原则

D.坚持公正与效率并重的原则

答案:A、C

4.服务大局:(重要使命)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是服务党和国家大局,这是社会主义法治本质和法治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和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为什么说服务大局是重要使命?

(1)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必然要求

A.作为上层建筑,法律必须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为各种市场主体创造自由公平、规范有序、安全稳定的环境,保障服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B.作为人民意志和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法治必须按照人民的意志,服务党和国家大局,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保障和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要求和功能体现。

(2)服务大局是法治工作的地位和性质所决定:A.以法律制定、实施、遵守等为主要内容的法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必然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大局,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切实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B.作为国家治理方式,法治必然服务于国家的根本任务和根本利益。现阶段,党和国家大局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法治必须致力于实现党和国家这一根本任务,维护党和国家这一根本利益。

(3)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实践的经验总结

服务大局的基本内涵

(1)把握大局是服务大局的前提条件。大局集中代表和体现整体与全局,是整体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其地位具有根本性,代表着整个国家和全体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决定和主导着国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体现社会的发展方向和根本要求。

(2) 围绕大局是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

围绕大局,就是要坚持决策部署以大局为目标方向,具体工作以服务大局为行为准则,工作成效以服务大局为检验标准,全面保障服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3)立足本职是服务大局的基本要求。主要内容包括打捞思想基础、全面充分履行职责和依法正确履职。

要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之间的关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的有机统一,坚持法律效果、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内在一致性。具体执法活动,法律效果是首要的基本标准,社会效果、政治效果是最终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的根本标准。

例题1.服务大局要求正确处理好“法律效果、社会效果和政治效果”的统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这是“三个至上”的要求

B.法律效果是首要标准

C.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是根本标准

D.当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冲突时,应当优先追求社会效果

答案:A、B、C

例题2.服务大局是指服务于中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经济建设。下列做法符合“经济建设”要求的有( )

A.某法院通过决议,对于企业初创时期的犯罪行为,可以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B.某法院组织法官们主动到企业走访,了解企业的司法需要

C.某法院依法主动为企业提供法律服务,全力支持企业发展

D.某法院通过决议,在财产保全方面,尽可能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尽量减少对企业的负面影响。

答案:BCD

例题3.《学习科学发展观读本》指出,“一切立法建议、司法解释、执法规范、改革措施,都要着力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便捷高效的服务环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A.这是服务大局的要求B.经济对法律起决定作用C.法律对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反作用D.司法应为经济保驾护航

答案:ACD

5.党的领导:(根本保证)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主要是思想领导、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

党的领导的基本内涵

(1)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领导。要求做到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2)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

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核心是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领导。

A„„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发展道路。首先,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党领导人民设计的国家制度是法治建设的基本框架,讲法治不应当也不可能离开国家制度这个政治的核心问题。以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我国国家制度,是党的政治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体现,也是推进法治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制度。其次,必须立足于我国的经济制度、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第三,必须积极借鉴和吸收古今中外各种优秀法律文化成果,尤其不可忽视本国法律文化传统。

B.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中国司法的特色表现在:在司法制度的本质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在司法权的来源上,司法权来自人民,属于人民;在司法权的配置上,侦查权、检察权、审判权、执行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配合;在司法权的行使上,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既依法独立公正行使职权,又自觉接受党的监督、人大监督、政协监督、群众监督;在司法权的运行方式上,坚持专门机关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等等。

C.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我国,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本质上高度一致。用政策指引立法方向,实现政策的法律化,是实现党的政治领导的根本途径。必须正确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的关系,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或完全等同都是错误的。

(3)坚持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党的组织领导,主要就是通过推荐重要干部,加强立法、执法司法机关党的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组织的作用,推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在法治领域得到贯彻落实。

例题1.下列关于党的领导的内涵,表述正确的有( )

A.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唯一的指导思想

B.党的政治领导的核心是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

C.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国家法律是两种最重要的社会控制手段,在本质上是高度统一的

D.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组织领导,主要通过干部任免实现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答案:BC

例题2.党的领导的要求的有( )

A.某省高院要求,各级法院要积极与当地人大及其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联系,以征求意见、邀请人大代表参加庭审

B.某法院积极办理人大交办、督办案件

C.某法院邀请数十名人大代表参与执行

D.某法院邀请当地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对一起案件进行调解。

答案:BCD

(三)基本地位和基本作用

1.基本地位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灵魂,它全面系统、深刻科学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法治的内在规定性,反映和规定着社会主义法治的性质功能、宗旨使命、目标方向、价值取向、实现途径和根本保证等重大问题。其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有着更为直接的指导意义。

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对社会主义法治的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才能有正确的思想理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确保社会主义法治的正确方向,切实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地统一起来,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才能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始终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执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始终坚持并不断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健康发展。因此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保障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思想和理论武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提出,是对前三次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成果的继承、发展和升华,它标志着我们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规律、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2.基本作用

第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一切立法活动的思想先导;第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我国行政机关及其公作人员严格公正文明执法的思想基础;第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确保我国司法坚持正确方向、实现司法公正的思想保障;第四,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增强全社会法律意识的价值指引;第五,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推动法学研究繁荣和发展的重要保障。

专题

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属性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是贯穿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线和灵魂,也是区别于西方资本主义法治理念的根本和关键。坚持“三者统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五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才能浑然一体,从而具有生命力和强大活力。

注意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构成上的表述: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和精髓。二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原则。

(二)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的必然要求。

(1)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三者统一”,作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内在地要求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始终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

(2)为什么坚持党的领导就是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主要内容来看,坚持党的领导,意味着社会主义法治的各项实践工作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自觉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这本身就包含了坚持党的事业至上的基本要求。

(3)为什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就是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坚持执法为民、公平正义与服务大局,要求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人民群众的需要作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重点,把人民群众的满意视为加强与改进工作的标准,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正是人民利益至上的必然要求。

(4)为什么坚持依法治国就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坚持依法治国,要求全社会对宪法法律的一体遵循,党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执法、司法要严格实施宪法和法律,自觉维护宪法和法律权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正是坚持宪法法律至上的内在要求。

资料来源:法律教育网http://——法律教育网提供更多免费资料下载

最后得出结论:可以说,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 “三者统一”的内在需要,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实践要求。

(三)切实把“三个至上”的要求落实到社会主义法治的各个方面

必须坚持党的事业至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坚强领导和根本保证;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树立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

为什么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和宪法法律至上是高度统

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党的事业归根到底,也是为了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利益,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相统一的体现,是党的事业和人民利益的法治保障。因此,党的事业至上、人民利益至上、宪法法律至上实质上是一致的。党的事业是关键、人民利益是根本、宪法法律是保障。作为有机统一体的“三个至上”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鲜明标志,共同反映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必然要求。

(四)注意新书中的表述:

传统中国:民为邦本的思想;公正执法的思想;以法治国的思想,礼法并用的思想。

西方资本主义法治思想:这些理论与观点有:人民主权论、基本人权论、权力制约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法律至上论,等等。

毛泽东法治思想:宪政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健全法制和依法办事等思想,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理论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思想,(没有毛泽东思想)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的法治思想,是改革开放以来(不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应用于治国理政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法治思想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例题1,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错误的认识有:

A马克思和恩克斯在其著作中没有使用过“法治”这一用语。

B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是毛泽东法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C依法治国是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D西方资本主义法律思想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

答案:AC

建国以来法治的巨大成就:具体表现在八个方面:确立了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现了领导干部职务和政治生活的法治化转变;中国共产党依法执政能力显著增强;基本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人权得到可靠法律保障;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的法治环境不断改善;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断提高;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得到加强。总之,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取得的重大进步,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形成,提供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经验和教训:必须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正确方向;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执法为民;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价值追求;必须坚持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坚持依法执政

坚持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党执政的基本方式之一。坚持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党领导人民制定法律、实施法律、并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必然要求,对于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具有重大意义。

例题1.关于依法行政说法正确的有:

A,合法行政是依法行政的重要要求。

B,合理行政是社会主义对行政执法和行政管理更高的要求;

C,高效便民是依法行政的必然要求;

D,公务人员的行政能力,决定了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水平。

答案ACD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司考出题点

司考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出题热点

司法考试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大纲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讲义

司法考试大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主观题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巧计口诀

万国司法考试专题讲座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考试分析

国家司法考试大纲——社会主义法治理念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出题特点预测.doc》
司法考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出题特点预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