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鼎立》教案

2020-03-02 07:00:1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师大版《历史》(七年级上) 第20课《三国鼎立》说课稿

晋江紫峰中学 王鹏程

教学目的:

⑴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们掌握曹操统一北方、三顾茅庐、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等基础知识。

⑵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分析曹操和诸葛亮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史观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指导学生运用辨证的观点分析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

⑶ 思想目标: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是从军事集团割据混战到局部统一,是历史的进步;诸葛亮和曹操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他们都对我国历史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过重大影响。

⑷ 学法指导方面:指导学生对历史事件进行逐层分析,初步训练由条件推出结果的方法及辨证地分析事件的方法;通过填写曹操统一北方的条件的简表,训练学生列表归纳史实的方法。 教学重点: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教学难点: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教学方法:目标-问、答、讲、练教学法 教具: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师:同学们,下面请大家听一段音乐,(播放课件-《三国演义》片尾曲《历史的天空》大约3分钟)

师:虽然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然而岁月留下了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后人忘不掉那一段段惊心动魄的历史,今天,就让我们一起翻开这历史画卷的一页。(教师用计算机打出板书第20课《三国鼎立》) 展示目标: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将学习什么呢?

(找三名同学将自己的预习的结果说出来) 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三国鼎立。 【老师归纳本课的学习目标】 讲授新课:

师:同学们,下面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

一、官渡之战(打出板书)

问:官渡之战什么时间发生的,作战的双方是谁,有什么结果?

学生:200年

曹操-袁绍

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生边答师边打出板书) 曹操简介:

曹操(155-219) ,本姓夏侯,字孟德,小名阿瞞,沛國人, 初平三年,曹操迎接献帝至许昌。从此曹操便开始挟天子以令诸侯。 200年初,他在官渡之战中打败袁绍;但仅隔8年,他却在赤壁之战中败于孙权、刘备,从此一蹶不振。219年,曹操病逝,享年66岁。 220年,操子曹丕篡汉,建国号魏。追尊曹操为太祖武皇帝。

师:(播放课件-《官渡之战》形势图,进行讲解) (同学们请看官渡之战示意图[扫描])

公元200年袁绍率军南下,开到黄河北岸的黎阳,从这里派大将颜良率军渡过黄河,包围白马津。曹操采取声东击西之计,佯攻延津。袁绍中计,大军西调,准备截击曹军,曹操立即掉头东进,率轻骑前往白马津解围。由于颜良没有防范,结果袁军大败,颜良战死。袁绍没有冷静地分析形势,倚仗兵多粮足,下令全军渡过黄河直扑延津,曹军一边撤退,一边把辎重财物丢弃路上,引诱袁军抢夺,曹军乘机反击,再次打败袁军。因为袁绍的力量仍然大于曹操,所以曹操决定诱敌深入,主动退到官渡一线,双方在官渡相持达半内之久。

曹操自知兵少粮缺,应速战速决,正感为难之际,袁绍的谋士许攸前来投奔。当曹操听说许攸来了,高兴得连鞋都来不及穿就跑出来迎接。许攸建议他偷袭袁绍的粮草重地乌巢,曹操大喜,亲率5000步骑,打着袁军旗号,穿着袁军的服装,夜行军混过一道道袁军防线,直插敌后方的粮草重地乌巢,将袁军粮草全部烧光。官渡前线的袁军闻讯大乱,曹操 全军出击,大获全胜,歼灭袁军7万人,袁绍仅率800多名骑兵逃过黄河,从此一蹶不振。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之后,曹操又陆续消灭其他军阀,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师:同学们,这次战役有什么特点呢? 生:以少胜多 师:(启发学生思考并讨论回答)那么,曹操为什么能以少胜多打败袁绍呢? 学生: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取得政治上的优势,实行屯田,发展经济,曾发布唯才是举令,只要有治国用兵之术,就可以做官,广揽人才。手下谋士众多。袁绍骄傲轻敌,刚愎自用,不听劝告。

师:对,任何时候的骄傲都会带来不良的后果。通过以上原因,再加上官渡之战的胜利,曹操取得了军事上的优势,用了几年的时间,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统一后的曹操满怀着豪情写下了豪迈的诗篇,是什么呢? 生: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师:这首诗反映了他的什么心情呢? 生:想一统天下。

师:可这时南方的局势又如何呢?(请同学们阅读、思考、回答) 生: 孙权对江东的统治日益巩固。

师:而刘备呢?请问帮助刘备势力发展起来的主要功臣是谁?谁来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 生:(略) 师: 此时曹操自恃兵力强大,意欲统一全国,率20万大军南下。面对强敌,刘备与孙权联合,组成孙、刘联军以不到5万人的兵力,与号称80万的曹军决战于赤壁。(打出板书)

二.赤壁之战(公元208年 孙、刘联军——曹操) (请看赤壁之战示意图)从兵力数量上看交战双方力量对比悬殊,孙刘联军处于劣势,但周瑜和诸葛亮并不惊慌。成竹在胸,选择有 利时机,制订出恰当的计策,最终战胜了曹操。请问:这是个什么计策?(同学们回答) 生:火攻。

师:对!同学们讲得很好,当时的战况如何,让我们来看录象。 (之后,播放课件-《赤壁之战》,进行讲解后,指导练习)

情景再现(古诗欣赏):

2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崩云,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师:现在,考考大家,给大家一个表格,看谁记的好 战役名称 时间

作战双方

结果 官渡之战

赤壁之战

分析思考题:两次战役仅隔八年,而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而赤壁之战又以多败少。你认为影响战争胜负的原因到底有那些?

生:战争的胜败在于人的因素,赤壁之战中的曹操骄傲了,加上北方士兵不服水土,不习水战,许多人生病,失去了战斗力,还有孙刘联军使用了正确的战术。官渡之战则不然。 师:有这样一个问题请大家思考:通常我们在舞台上所见的曹操是白脸的奸臣形象,这公平吗?根据刚才我们所学的知识,你如何评价曹操? (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结论)

评价一个历史人物,我们要看他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是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阻碍历史的发展。曹操戎马一生,统一北方,发展经济,功劳不可低估,这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当然曹操的性格也有另一面,即凶残、奸诈。有人说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我们认为,他完成统一北方之大业是最主要的方面,所以,我们评价曹操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师:赤壁之战后,曹操仅率少数败兵逃回北方,一时无力兼并孙、刘两家。孙权继续据有江东,势力还有发展。刘备也乘机占有荆州的大部分地区,并进而夺取了益州(今四川),三足鼎立的局面初步形成。可见,赤壁之战是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

三、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请同学们看“三国鼎立形势图”,老师边指边讲,尤其是各国的都城)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其子曹丕废汉献帝,自立为帝,定都洛阳,定国号为魏,东汉至此结束。(强调此时才是三国时期的开始,曹操是东汉末年人,不是三国时期人)

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定国号为汉,史称蜀或蜀汉。孙权则于公元222年在建业称帝,定国号为吴。这样三国鼎立局面形成。(指图)魏国在北方,蜀国在西南,吴国在东南,如同鼎的三足,这一局面的形成,使我国从东汉末以来的分裂割据走上了较大范围的局部统一。(请看“三国建国年表”。) 四. 小结

(观看课件,回答问题,小结全课) 五. 课堂练习六. 课后作业

《课课通》练习(当场以例题进行巩固)

三国鼎立教案

人教版《三国鼎立》教案

三国鼎立优质课教案

三国鼎立

第18课三国鼎立教案

第16课《三国鼎立》教案

4.1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教案

4.1 三国鼎立 教学设计 教案

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_教案

三国鼎立的教案和反思

《《三国鼎立》教案.doc》
《三国鼎立》教案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