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任讲话稿

2020-03-02 18:58:5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教师心理健康讲座

教师职业是太阳底下最光辉、最神圣的职业,它维系着千百万孩子的健康成长,维系着千百万家庭的幸福快乐,因而应该是最蕴含生命力和创造性、充满幸福和欢乐的职业。教师们为了这一职业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也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人们把教师比作园丁、春蚕、蜡烛、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绚丽的晚霞……,荣誉的背后我们的教师们背负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和压力,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以辽宁省14个城市的168所城乡中小学2292名教师为调查对象,调查产生了一个令人惊诧的结果: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8%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此后不久,上海对全市中小学教师的一次调查,也得出类似的结果。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调查显示,全港接近有7000名教师已经患了经常焦虑症……

一、教师缘何“心病”不断?我想,造成教师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

职业特点:教师的工作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品质与个性,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在知识突增、信息爆炸、大众传播媒介迅速发展的今天,教师在很多知识上不再比学生“闻道在先”,威信受到了一定的动摇和影响,由此产生一定的心理压力。他们的教育对象大多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在个性方面存在着许多缺陷,如自私、任性、依赖、孤僻、缺乏集体意识和劳动观念、意志薄弱等。同时,他们的自我意识觉醒早,又受到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思想困惑多,心理冲突多,教师工作中的难题增多了,已有的方法不能解决新的问题,新的理论和方法又没有系统全面地掌握,因此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教师本人:教师对自身能力、水平认识不足,过高估计自己,自我期望值过高,经常导致活动失败而引发心理压力。另外教师本身的人格缺陷,如名利思想、患得患失、追求完美、意志力差等造成的心理压力;三是教师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角度不正确而造成心理压力。

社会环境:首先,社会成员对教师的要求和期望过高,这种要求和期望最主要地体现在对教师培养人才的质量上。学生、家长、学校及各级领导、社会上的其他人都以升学率的高低来评价教师。他们要求教师恪守职业道德,只求奉献,不讲享受,认为教师应该安贫乐道,任何事情都比一般人做得好。其次,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脑体倒挂导致教师的心理失衡和心理压力。越来越富的大款与教师长期的贫困形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超负荷的劳动负出、劳动创造出来的巨大的潜在价值、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巨大推动作用与教师微薄的工资收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再次,社会发展过程中许多不正之风的蔓延及其对学生的影响,使得教师的成就动机难以实现,因而造成教师的心理压力。

二、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能积极地悦纳自我——即真正了解、正确评价、乐于接受并喜欢自己。承认人是有个体差异的,允许自己不如别人。

2.有良好的教育认知水平——能面对现实并积极地去适应环境与教育工作要求。例如,具有敏锐的观察力及客观了解学生的能力;具有获取信息、适宜地传递信息和有效运用信息的能力;具有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

3.热爱教师职业,积极地爱学生——能从爱的教育中获得自我安慰与自我实现,从有成效的教育教学中得到成就感。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教师的教育心理环境是否稳定、乐观、积极,将影响教师整个心理状态及行为,也关系到教育教学的工作效果。

5.能自我控制各种情绪与情感——繁重艰巨的教育工作要求教师良好的、坚强的意志品质,即教学工作中明确目的性和坚定性;处理问题时决策的果断性和坚持性;面对矛盾沉着冷静的自制力,以及给予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6.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有健全的人格,在交往中能与他人和谐相处,积极态度(如尊重、真诚、羡慕、信任、赞美等)多于消极态度(如畏惧、多疑、嫉妒、憎恶等)。

7.能适应和改造教育环境——能适应当前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教育环境,为积极改造不良教育环境、提高教学质量献计献策。

三、缓解心理压力的方法:

知道了问题的严重性,我们就应该想办法保护自己。

我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哲学家带领他的弟子们来到一片旷野,问: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弟子们有的说铲掉它,有的说用火烧,有的说撒上石灰,还有的说斩草需要除根。哲学家摇摇头说:“如果没有理想的答案,明年再到这里来吧。”第二年,弟子们都来了,只见昔日的旷野如今已长满了绿油油的庄稼。他们突然醒悟:原来除掉杂草的最好办法是——种植庄稼。

是的,铲除杂草的最好方法是——种植庄稼。如果我们把来自各方面的压力称之为杂草的话,那么教师的心理自助就是绿油油的庄稼。如果你觉得你近来不太好,有些抑郁、焦虑、透不过气来,不妨来试试下面这些调节情绪的方法:

第一个方法:轻装上阵。

“心是有限的舞台,那里不可能摆放太多的座位。”所以,从学生放学的那一刻起,你就要把时间交给自己,整理整理一天的用品,写一写明天需要的东西,做这些事时可以听听你喜欢的音乐,或者是悠扬的曲子,或者是最新流行的歌,都可以帮你缓解一天的压力。或者你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随手可触的地方,哪怕只看一两段,这一天里你总算给了自己一点时间,为自己而活着。你会发现,你不但是教师,还是一个不错的歌星、诗人、或者哲学家……只要你愿意,一切都是美好的、美丽的、美不胜收的!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旅行者步履蹒跚地走着,他左手拿着一块大石头,右手拿着一块砖头,背上背着一代泥土,腰上缠着一圈圈草绳,头上还顶着一个南瓜。大家会觉得可笑,可是我们往往就是这样,自己身上所累,自己浑然不知。

他遇到一个农夫。农夫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要拿着一块大石头呢?”旅行者回答,“咦!对啊!我实在没有注意到。”所以,他把那块大石头扔了,觉得这下好多了。 他又碰到一个村庄里的人,那人问他:“疲惫的人啊!你为什么头上顶着那么重的南瓜呢?”旅行者说“真高兴你告诉我!我不知道我在做什么呢!”所以,他又把南瓜扔掉,更轻松地赶路了。

一个又一个,村庄里的人使他知道了抛弃不必要的负担,所以,他一个又一个地把包袱丢掉。最后,他是自由的人,轻轻松松地赶路去了。

生活中,我们同这位旅行者一样,也给自己的心理负载了太多的负担,不必要的禁忌、消极的思想、阴郁的情绪以及时时困扰心灵的焦虑等等,都让我们举步维艰,而我们自己却不知道。我们总是关注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试图获得他人的支持,更加重了对心灵的束缚。所以,放下不必要的心理负担,才能轻装上阵,这样既可以集中精力于你应该完成的事,也可以给内心腾出更多的空间,使心理的潜力释放出来,享受精神的自由。

第二个方法:简化生活。

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样一篇文章吧! 生活原来如此简单

有个年轻人在脚踏车店当学徒。有人送来一部有毛病的脚踏车,年轻人除了将车修好,还把车子擦洗得漂亮如新,其他学徒笑他多此一举。后来,车主将脚步踏车领回的第二天,年轻人被聘到那个车主的公司上班。

——原来要获得机会很简单,勤劳一点就可以了。

有个小孩对母亲说:妈妈你今天好漂亮。母亲问:为什么?小孩说:因为妈妈今天一天都没有生气。

——原来要拥有漂亮如此简单,只要不生气就可以了。 有个牧场主人让他的孩子每天在牧场上辛勤地工作。朋友对他说:你不需要让孩子如此辛苦,农作物一样会长得很好的。牧场主人回答说:我不是在培养农作物,我是在培养我的孩子。

——原来培养孩子很简单,让他吃点苦头就可以了。

有一个网球教练对学生说:如果一个网球掉进草丛里,应该如何找?有人答:从草丛中间地方开始找。有人答:从草丛的最凹处开始找。有人答:从草最长的地方开始找。教练宣布答案:按部就班地从草地一头搜寻到草地的另一头。

——原来寻找成功的方法很简单,从一数到十不要跳过就可以了。

住在田边的青蛙对住在路边的青蛙说:你这里太危险,搬来跟我住吧。路边的青蛙说:我已经习惯了,懒得搬。几天后,田边的青蛙去探望路边的青蛙,却发现它已被车子压死了。

——原来掌握命运的方法很简单,远离懒惰就可以了。 有一只小鸡破壳而出时,刚好有只乌龟经过,从此以后,小鸡就背着蛋壳过了一生。

——原来摆脱学生的负荷很简单,放弃固执就可以了。 有几个小孩都想成为一位智者的学生,智者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要他们每天擦拭烛台使之光亮。结果一天天过去了,智者一直没有出现,大部分小孩已不再擦拭那烛台了。有一天智者突然到来,大家的烛台都蒙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被大家叫做“笨小孩”的孩子,在智者没来的日子里也每天擦拭烛台,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智者的学生。

——原来想实现理想很简单,只要实实在在地去做就可以了。 有一支淘金队伍在沙漠中行走,大家都步伐沉重,痛苦不堪,只有一人快乐地走着,别人问:你为何如此惬意?他笑着说:因为我带的东西最少。

——原来快乐很简单,不要斤斤计较就可以了。

原来生活很简单,简化生活,没有过多的奢望,一切就轻松起来。

2015.10.9 王展慧

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讲座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给我们提供的这次学习机会,使我们有幸领略名师的风采,在这里,各地数学教学领域的佼佼者,登上三尺讲台,为我们演绎自己对“乐学”课堂的理解,三位名师的课堂总是让人惊喜,他们的讲座让我感触很深,自己平时课上的磕磕绊绊总算是找到了一 丝出口的光亮。三位名师的讲座各具特色,特别是罗鸣亮老师,他的 简约的课堂设计和精彩幽默的讲座让我记忆犹新。

一、做一个和蔼可亲的老师

罗老师是福建省教研室小学数学教研员,课堂上他以轻松幽默的 教学方式,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在简单的师生互动后,那接地气 的沟通与举止很快就取得学生的信任,学生能大胆地与之交流,表达 自己的观点。我注意到他真的是弯下腰来看着孩子的眼睛,认真听孩 子说话,所以那个学困生才会拿着话筒跟罗老师说悄悄话:“我咋说?”让在场的老师们都放声大笑,我在笑声的背后,看到了孩子信任的眼神。如此陌生而紧张的环境,让学生获得安全感,他用自己的肢体语言与话语轻松地做到了。在讲小数的意义一课时,罗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就是 0.536 跟罗老师有什么关系,问题一出学生们就被吸引了,纷纷大胆猜测,有的学生说是老师生日,刚说完其他学生就指出不正确,有的学生说是老师的体重,但是其他孩子又纠正了, 不管在 0.536 后面加上克还是千克都不对呀。还有的学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说是老师的身高,罗老师没有评价学生说的对不对,而是认真的倾听孩子们的想法,留给孩子们充足的时间去思考,最后老师在 0.536 的后面写了长度单位米并告诉孩子们,是老师 40 年前的身高时,孩子们和听课的老师们都笑了。一节课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结束了,使孩子们都感觉到意犹未尽,不想离开。让我深刻地感觉到罗老师的幽默风趣,和蔼可亲,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亲切感,也让听课的老师们感觉到这位男老师的和蔼可亲, 反思一下我们是不是对学生也做到温柔可亲 呢!

二、做一个“讲道理”的老师 罗老师一直致力于构建“讲道理”的课堂,为什么罗老师要反复 强调数学教师要讲道理,数学课堂学生要讲道理呢?这是因为,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照本宣科、死记硬背的现象仍然屡见不鲜。记得他讲她有个妹妹也是一位小学班主任,妹妹班级的学生成绩在当地的几所学校中都是数一数二的,一次罗老师问她妹妹一个问题:“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怎么做?”妹妹说用乘法呗,罗老师又说为什么用乘法,妹妹没有回答上来,罗老师说那你是怎么教学生的?妹妹说:我就告诉学生,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只要看到“的”就在的下面画个 X 就用乘法计算。后来福建省教育部对学生做过检测,检测的题目都要求学生不但写出答案还要写出理由,大部分学生只知道答案却写不出理由,有的学生在测试卷中写道:不会写,有的学生在测试卷中还写道:你懂的。经过研究发现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往往专注于演绎预定的教学设计,而忽略了作为教学的主要对象——学生,教师并不去思考学生想什么、有什么困惑?课堂没有安排充裕的时间和空间给学生讲道理。学生在学习中也不去想为什么学?怎么学?久而久之,学生失去讲道理 的欲望变得不想讲道理、不会讲道理,严重压抑了学生的个性、能 力和思维的发展。回来以后我也反思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真的读懂教材了吗?领会教材编写意图了吗?理解教材的知识之理了吗?有没有留给孩子充裕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讲道理?很多时候学生没有把道理讲清楚我就迫不及待地公布答案或者觉得学生表达的太慢、不清楚就帮助学生把道理说完了。

(一)、何为数学道理 道理,道之理也,用《老子》的话来讲,即指事物的本源、规律及法 则。数学道理指的是数学知识的本质,数学学科的定理、法则、算理 等知识的产生、发展及每个规则的确定其背后都蕴含着深刻的数学道理。

(二)、如何讲道理 学生真的一无所知吗?不是的。课堂,要善于“留白”,留给孩子思考的空间和时间,教师通过唤醒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创设富有张力的问题情境,在教师适时、适当的问题启发下,多给孩子表达的机会,让孩子想说、敢说、会说,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深刻 “道理”。知识都有丰富的形成过程,只有让学生经历、感知、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才能深刻理解知识的本质,明晰知识规定的道理。数学不应该只让学生知道“是这样的”,而更要知道“为什么是这样的”。没让学生深入思考其背后的道理,那么数学知识就缺乏了深刻性及生命力。例如,教学《长方形的面积》一课,许多教师都围绕着“长方形 的面积=长×宽”这一公式开展教学活动,可课到后来,学生依然存在困惑:“为什么长是长度,宽也是长度,怎么它们一相乘,就变成了面积了呢?” 这一困惑说明并学生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本质仍然不了理解。为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依次提供如下四个图形:让学生根据经历从数格子到不数格子的抽象过程,先是接着借助方格图,让学生观察、说理、发现:长方形的面积要先看每行有几个,有几行,相乘的出来的总个数就是长方形的面积。最后再抽象到直接 给长和宽的长度,让学生发现长与每行的个数、宽与行数之间的关系,从而领悟长方形面积公式形成的道理所在。在去哈尔滨之前我就背了《周长的认识》这一课,当时我觉得这一课很简单了,让学生知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就可以了,课背的也特别简单,但是从哈尔滨回来以后我又重新仔细研究了一下教材和参考书,上网找了一些优秀的教学视频看,又结合罗老师讲的让学生充分地明白道理,并会讲道理的观点,我又重新背了这一课。我从概念入手“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的周长”,首先得让学生理解“一周”表示什么,所以课的导入部分我让学生说说你对“一周”理解,大部分学生都认为“一周”就是 7 天,只有一个学生说一周是一圈的意思,我说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一周有关的知识,今天课堂上一周表示哪一个意思呢,一会你们就知道了。然后我设定一个小情境:卡尔又胖了,爸爸给他制定减肥计划,每天让操场 跑一圈,第一天他是这样跑的,学生看了都说跑得不对,这时我就让 学生说说为什么不对,应该怎样跑,然后又出示第二幅图,学生又纷 纷说不对,并说明了理由,最后在我的引导下让学生总结出:从一点 开始沿着操场的边绕一圈再回到这儿,这一圈也就是操场的一周。概 念中学生对“封闭图形”的理解应该是个难点,所以我设计让学生描 完几个图形的一周以后让学生看看这个图形能不能描出他的一周,学生说不能,我就追问为什么不能,他和刚才的图形有什么区别,怎么才能让这个图形也能画出一周来,在我的引导下学生纷纷发表意见,从而理解了封闭图形的一周的长度,也就是周长。 讲道理归根究底,就是教师首先要提升自己的数学专业知识,设计有效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明确道理。在课堂教学中,要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在讲道理中理解知识本质,促进学生真正地掌握知识、驾驭知识,发展思维,增强能力,让学生在“讲道理”中发展学科综合素养。

2016.04 郝云平

女工主任讲话稿

政教主任讲话稿

政教主任讲话稿

教学主任讲话稿

德育主任讲话稿

政教主任讲话稿

朱主任讲话稿

德育主任讲话稿

教导主任讲话稿

王主任讲话稿

《主任讲话稿.doc》
主任讲话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