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小论文

2020-03-03 11:31: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思乡之愁何处诉 —— 剪不断的离愁别绪

小组成员

组长:张昱妍

ppt制作:吴彩 ,张昱妍 资料收集:付思敏,陈竹韵 论文:唐心雨,陈想 讲解:付思敏

美编:鄢钰,黄潆,陈迩涵

序·曲

自仓颉造字以来,天地之间诞生了文字。千百年源远流长的历史在时间的长河中呼啸奔腾。入唐以来,繁盛的诗歌掀起了朵朵剔透无瑕的浪花,如同从日月的光辉中孕育而成。而思乡缠绵的诗句,更是独树一帜,鲜明脱俗,脱颖而出,成为众中之最。

例如晏几道写的那一首《鹧鸪天》: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

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

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 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还有李白写的《菩萨蛮》: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

何处是归程?长亭连短亭。”

鹃·啼·泣·血

湓城的杜鹃开始啼叫;苦不堪言的悲啼从四面八方向白居易涌来。于是,他这样感叹道:“住进湓城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如泣如诉的啼声绵长婉转,尤其在晨昏隐晦,万物唯静的时刻,悲鸣响彻海天之间。

另有一首杜牧的诗写道:“蜀客春城闻蜀鸟,思归声引来归心。却知夜夜愁相似,尔正啼时我正吟。”

犹有一首愈加凄惨的诗,只道:“山前杜宇哀,山下杜鹃开,肠断声声血,即行何日回。”与之同病相怜的秦观写有一首《踏莎行》,写道:“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大文豪朱熹闻听杜鹃之啼也不禁感慨:“不如归去,孤城越绝三春暮。”撰写《本草纲目》的李时珍也曾描述:“杜鹃,出蜀中,今南方亦有之。状如雀鹞,而色惨黑,赤口有小冠,春暮即鸣,夜啼达旦,鸣必向北,至夏尤甚,昼夜不止,其声哀切。”

伴·月·相·思

月与思乡,似乎总是离不开的。带着一抹冷艳而凄凉的金,似乎成为了这种愁思的代表色。我们总是会在月光的沐浴下忆起,那似乎已渐渐被我们所遗忘的一方小小的土地,那承载着满满的童年记忆的小屋与炕头。

于是一种名为思念的情绪便源源不断地涌来。它不是情人间的思念,亦不是家人间的思念,也不是友人间的思念。只是单纯的,对一片土地的怀念。怀念那伴着青草芳香的土地,与那里的回忆。

王建有诗云:“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乳白色的月光洒满庭院,月亮,好似一种联络的工具,思念寄托于此,通过远方另一轮明月——亦是同一轮明月——的月光,洒满故土。

还有一篇脍炙人口的诗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如今在我们看来也许只是有文采并且早已深刻在脑海中的普通诗句,却已然忘却李白写此诗的心情。那是一种深沉的惆怅与悲哀,带着若隐若现的思绪,饱满的情感倾泻于短短二十字中。

尾·声

自古乡愁难解,丝丝缕缕乱如麻。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有人说,背上行囊就是过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乡,其实每个人都明白,人生没有绝对的安稳,百花齐放,姹紫嫣红;山舞银蛇,万里冰封。人世间最美的风景看多了也会不禁感到厌烦,既然我们都是过客,就该携一颗从容淡泊的心,走过山重水复的流年,笑看风尘起落的人间。无论何等光辉,诸位诗人心中,却皆有乡愁。无论天涯海角,金杯玉盘,故乡总是那团剪不断,理还乱的离愁,堆积在心头。

由古至今,文人墨客笔下总有一席之地,留给故乡那片净土。正是月是故乡明!这一片土地上,承载着童年的记忆,多么旖旎,多么繁华的城市都不能与之媲美。

如今,人人都梦想到国外去,都巴不得离开这片乌烟瘴气,贫乏穷困的土地。可是这里深深埋藏着我们的根哪!根若死了,叶子还能活么?我们是炎黄子孙,中华儿女,我们传承着先祖的血脉,面对日益恶化的环境和落后的科技,我们应该选择面对,而非逃避。只要万众一心,共怀对故乡的热爱。离国家的振兴,成为科技强国的路途还会远吗?

语文教学小论文

学生语文小论文

小学语文教育叙事小论文

小学语文小课题研究论文

小论文

小论文

小论文

小论文

小论文

小论文

《语文小论文.doc》
语文小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