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2020-03-02 05:18: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在浓浓的和谐氛围中激起深深的情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与评析

靖江市惠丰小学黄健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21课《大江保卫战》。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点面结合” 的写作方法。

2、凭借课文的语言材料,体会人民子弟兵一心想着人民,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热爱解放军、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1、同学们,1998年的那个夏天,你、我、他,所有的人都不会忘记!那个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灾。

2、(播放视频,边看视频边描述):看吧——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

3、(出示句子: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此时,(伸手示意学生齐读)——

4、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奔赴灾区,和当地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学生读题)。

【点评: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课伊始,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立刻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拉近了时空的距离,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使学生感受到情势的危急;再加上教师深情并茂地诵读,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帮助学生快速进入课文情境,为品读下文奠定了情感基调。】

二、研读交流,体验情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大堤抢险

1、在这场大江保卫战中涌现出了许许多多抢险救人的感人场面,让我们随着课文亲临抗洪抢险第一线,和英雄们一起经历那激动人心的分分秒秒。

2、7月27日凌晨两点,当九江赛城湖大堤塌陷的时候,四百多名官兵是怎

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出示课件)让我们认真朗读第二自然段,最令你感动的地方反复读、仔细品,并在相应的地方记下阅读时的感受、体会。

3、学生自主阅读,写感受。

4、学生交流感悟,教师相机点拨。

【 点评:这一教学环节的设计,突出的特点是发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在读中感悟,把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语言文字的训练有机结合起来,充分感受战士们英勇无畏的献身精神。】

5、教师小结:战士们英勇无畏,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曲豪迈的英雄赞歌。正如书中对联所写——(出示课件)“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请你向老师这样读!(指名读、齐读)

6、这副对联,似乎让我们看到了——(引导学生联系上文回答)

7、这一幕幕就在我们眼前(播放视频)!

8、齐读第二自然段。

【点评: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让交融的感情之舟把教师、学生、文本一同载向感动的天地。借助媒体再现大堤抢险场面,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和情感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此时,“所有的语言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最好的方式是“读”:让学生尽情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这一环节使知识与能力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达到和谐统一。】

(二)学习第四自然段:黄晓文事迹

1、大家激情昂扬的朗读,使老师的心灵又一次受到了震撼。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出了许多英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

2、(出示课件)快去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吧,多读几遍,做好介绍黄晓文英勇事迹的准备,最好能配以适当的动作(可以和同桌相互讲讲)。

3、学生读课文,做好复述故事准备。

4、请学生复述黄晓文事迹(配上合适的动作)。

5、(针对讲得好的学生,鼓掌)你讲得如此精彩,老师相信你对文章的感悟一定很深,说说,你从文中悟到了些什么?『顺势引导:„„黄晓文真不愧是一名——学生答:铮铮铁汉;教师板书)』

【点评: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充分发掘文本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积累,并

在积淀中内化课文语言,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设计这样的教学思路,目的在于体现这方面的要求,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把书面语言文字建构成画面,利用创造性复述,讲演结合,体会英雄铮铮铁汉的本色。】

6、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啊!课前,大家搜集了不少这样的事例,谁来给大家介绍介绍?

7、学生介绍感人事例。

8、多感人啊!他们的英勇事迹可歌可泣,他们用年轻的生命在浪尖上铸成了永久的丰碑!此时此刻,老师只想用一个词来形容他们——(指黑板:铮铮铁汉)。

9、其实,不仅黄晓文„„是铮铮铁汉,我们应该说——(生答:所有参加抗洪抢险的人民子弟兵都是铮铮铁汉!)

【点评:交流收集的资料,充分体现对教材的二度开发和利用,拓展学生学习空间。学生在语言组织中既丰富和延伸了课文内容,又内化了文章情感,使原有认识更加“有血有肉”,进一步感受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三、顺势迁移,点拨写法

文章第二自然段着力描写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以突出大决战的惊心动魄、气壮山河,让我们看到了群体的英雄精神面貌,这是“面”的描写;第四自然段则着力刻画黄晓文的个人行为,以一个点带动一个面,这是“点”的描写。这两小节点面结合,相得益彰,更突显出了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点评:此环节意在渗透“点面结合”的作文教学,体现语文工具性的特点。借鉴和迁移 “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把品味文章的表达方法设计在学完第2节和第4节课文后,乘势品味,,学生的认识会由模糊走向清楚,由清楚走向领悟。】

四、拓展延情,升华情感

1、98抗洪后,有一首歌《为了谁》唱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唱的就是这群铮铮铁汉,让我们一起来听听。(播放歌曲)

2、(学生听歌曲)看着这感人的画面,听着这悲壮的歌曲,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呢?

3、同学们,你们现在知道他们为了谁吗?(生答)为了祖国,为了人民,为了肩上这份保家卫国的责任啊!(出示课件)他们就是人们心中新时期最可爱

的人!让我们向他们也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吧!全体起立,敬礼!

【点评:运用多媒体播放战士们在非典、汶川地震、雪灾等重大灾难中冲锋陷阵的情景,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用少先队员特有的方式敬礼致意,表达对所有人民子弟兵的崇高敬意,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练习写作,学以致用:

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一次大扫除或一次课间活动的场面。

【点评:此环节让学生模仿文中“点面结合”的写法进行迁移练习,使学生由方法的领悟走向实际的运用,整个过程循序渐进,实现“学以致用”的目标。】

【总评】

一堂成功的课应该能够从情感深处激发学生热爱学习、热爱生活的激情,让课堂短短的四十分钟,成为师生共度的一段难忘时光,让短短的一节课留给学生无尽的回味,乃至带给学生深远的影响。《大江保卫战》一课教学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一新理念。从整体上看,这堂课有以下两方面的特点:

一、以情为切入点,创设教学情境

情感的课堂,就是心灵感动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灵魂塑造灵魂!在本课教学的一开始,首先用录像以及教师饱满的情绪、激昂的叙述,去营造紧张的气氛,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激发阅读文本的愿望。在此基础上,营造浓浓的感动氛围,让学生在感动中“潜心会文”,与文本对话,实现文本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并以“言”传情——说出自己的感动之处;以“声”传情——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感动。整堂课,教师全心投入、热情洋溢,学生以情悟情,以神会神,真正受到了感染和升华。

二、以读为本,倡导自主探究

“以读为本,自主探究”是本教学设计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它贯穿了整个课堂教学的始终。教者都力图引导学生自主读书,让学生在反复的朗读中与文本亲密对话,自主投入到课文中去感受、体验、思考,并进行汇报、交流,从而感悟课文的内容,使学生与作者进行心灵的碰撞与交流。在这种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学生对“人民子弟兵的英勇无畏”便有了更深的感受。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doc》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