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液室

2020-03-02 22:54:0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静脉输液应急预案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

一、输液反应的分类

临床常见输液反应有发热反应、循环负荷过重、静脉炎、空气栓塞、液体外渗等。

(一)发热反应

1.原因发热反应是静脉输液治疗中最常见并发症,引起发热反应的原因主要为输入致热物质(致热源、死菌、游离的菌体蛋白、药物成分不纯等)、输入的溶液或药物制品不纯、消毒保存不良、输液器表面附着硫化物、输液过程未能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等所致。

(1)与输入的液体与药物质量有关:输入的液体或药物制剂不纯、变质或被污染,直接将致热源输入静脉;药液配制时间过久,污染机会增加;液体中加入多种药物时,若配伍不当,影响药液质量等因素,造成输入体内的致热源增加而发生发热反应。

(2)与输液器具有关:目前带有空气过滤器及终端过滤装置的输液器广泛应用于临床,对减少发热反应起到了一定作用,但普通输液器对5um以下的微粒滤除率较低;或生产过程中带入的机械微粒等成为致热源;输液器具过期、包装不严、漏气等亦会引起发热反应。

(3)药品配制操作中的污染:药物配制治疗室环境洁净程度不达标、切割安瓿时消毒不严,导致大量微粒污染药液而导致发热反应的发生。

2.症状多发生在输液后数分钟至1h。表现为发冷、寒战和高热。轻者体温在38℃左右,严重者起初寒战,继之高热,体温可达41℃,并伴有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烦躁不安、昏迷甚至危及生命。

(二)静脉炎

1.原因

(1)由于长期输注高浓度、刺激性较强的药液,破坏了细胞的渗透平衡,影响血管内膜的正常代谢功能,使静脉壁的通透性增高,组织细胞严重脱水、坏死等导致静脉炎发生。

(2)静脉内放置刺激性大的塑料管时间过长或长时间在同一部位输液,引起局部静脉壁发生化学炎性反应;

(3)输液过程中无菌技术不严,导致局部静脉感染。

2.症状 沿静脉走向出现条索状红线,局部组织发红、疼痛、灼热、肢体肿胀、有时伴有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

(三)液体渗漏

液体渗漏包括渗出和外渗。渗出是指非腐蚀性药液进入周围组织。外渗是指腐蚀性药液进入周围组织。

1.原因

(1) 针头或留置导管脱出:由于患者过度活动;针头固定不当;针头或肢体放置位置不当等使针头脱出或针尖穿透血管壁,使药液进入血管外组织而引起。

(2)血管因素:老年人、糖尿病、动脉硬化等患者,由于血管壁弹性降低、管腔狭窄、静脉回流减慢等,导致静脉内压力增高,易导致液体渗漏。

(3)药物因素:长期输入高渗液体、碱性液体、缩血管药物或化疗药物等,使血管渗透压、血管内膜及血管局部的酸碱平衡失调,血管弹性降低,脆性增加而导致渗漏发生。

2.症状 因渗漏的药液性质和种类不同,临床表现存在差异性。

(1)一般药液渗漏:局部组织肿胀、苍白、疼痛、输液速度减慢。

(2)高渗液、碱性液、或细胞毒性液等刺激性强的药液,局部出现红斑、水泡、焦痂、溃疡或严重的组织坏死。

二、输液反应的预防及应急处理流程

(一)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静脉输液操作规程。

2.输液前认真检查药液及输液装置质量。

3.刺激性强的药液输注前充分稀释。

4.根据患者年龄、病情及药物性质,调节输液速度,防止药物漏出,有计划的更换输液部位,保护静脉。

(二)应急预案

1.患者发生输液反应应减慢或停止输液,必要时更换液体及输液器,根据反应类型及程度进行相应处理:

(1)发热反应:低热患者减慢输液速度,通知医生,加强观察;高热患者,给予物理降温,遵医嘱给抗过敏药物及激素治疗;

(2)静脉炎:更换输液部位,患肢抬高制动,局部用95%的乙醇或50%硫酸镁溶液湿敷(早期冷敷,晚期热敷),每日2次,每次20min,也可用中药外敷(金黄散局部外敷);超短波理疗,每日1次,每次10~20min。

(3)发生液体渗漏时,应立即停止输液,更换肢体和针头重新穿刺;抬高患肢以减轻水肿,可局部热敷20min,促进静脉回流和渗出液的吸收,减轻疼痛和水肿。

2.合并感染,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

3.病情严重者就地抢救,必要时行CPR。

4.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并记录。

5.报告药剂科、感染办、护理部。

6.保留输液器和药液,必要时送检。

7.患者/家属有异议时,按相关程序封存液体及输液器具。

输液反应的应急预案及处理程序

应急预案

1.严格查对工作。

2.严格药物配伍禁忌。

3.药物现配现用。

4.连续输液者24小时调换输液器。

5.急救物品、药品保持应急状态。



应急程序

1.发生输液反应时,立即撤除所输液体,从新更换液体和输液器。

2.报告医生、护士长及值班医师,夜班报告护士长。

3.情况严重者就地抢救。

4.做好护理记录,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一般情况和抢救过程。

5.输液器、药液用无菌包布包裹送化验室检验。

输液过程中出现肺水肿应急预案及应急程序

应急预案

1.输液前评估患者,了解患者病情。

2.心肺功能不全者严格控制输液滴速,做好记录。

3.加强巡视,告诫患者不得自行调节输液滴速。

应急程序

1.立即停止输液或将输液速度降低最低。

2.及时与医生联系进行积极处理。

3.将患者安置为端坐卧位,双下肢下垂,减少回心血量,减轻心脏负担。

4.高流量吸氧,湿化瓶内加入20—30%的酒精,或遵医嘱使用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

5.遵医嘱给予镇静、利尿、扩血管和强心药物。

6.必要时四肢轮扎,每隔5—10分钟轮流放松一侧肢体止血带。

7.认真记录患者抢救过程。

8.患者病情平稳后。加强巡视,重点交接班。

发生静脉空气栓塞应急预案及应急程序

应急预案

1.严格排尽空气。

2.输液时勤巡视患者,注意观察静脉皮条内有无空气。

应急程序

1.发现输液器内出现气体或患者出现空气栓塞症状时,立即阻拦空气输入体内,更换输液器或排空输液器残余空气。

2.立即通知管床医生及护士长。

3.将患者左侧卧位和头低脚高位。

4.密切观察病情变化,遵医嘱给予氧气吸入药物治疗。配合医生积极抢救。

5.认真记录病情变化及抢救经过。

输液室工作计划

输液室工作计划

输液室工作制度

输液室亮点

输液室亮点

输液室质量

输液室工作总结

输液室工作计划

输液室工作计划

输液室工作

《输液室.doc》
输液室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