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年小学生庆元旦手抄报资料

2020-03-01 22:07:2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XX年小学生庆元旦手抄报资料

难忘的新年作文

一年一度的春节终于来临了。今天,爸爸妈妈说要带我去外公家拜年,我高兴地一蹦三尺高。

一路上,小草对我微笑,小树向我招手,过了一小时,我们就到了外公家,外公急忙搬出糖果给我们吃,我一看见诱人的糖果就津津有味地吃起来

吃过中午饭,外公就带我去街上买烟花。街上可真热闹,到处人山人海,车子川流不息,每个人都赶着为自己的亲人拜年呢!我和外公来到了卖烟花店,烟花的品种各式各样,有“小火轮”、“火树彩花”、“冲天炮”……经过我细心的挑选,选出的烟花肯定非同一般。被我选出的烟花分别有三样,是“五彩游春”、“小鸟”、“大礼花”。

快到傍晚了,我们也要和外公告别了,我们依依不舍地坐上车子,走后,我一直抱着外公给我买的烟花,这虽然是一些普通的烟花,但是外公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呀。

回到家了,我迫不急待的叫爸爸去点外公给我买来的烟花,爸爸首先拿出“五彩游春”点燃它的引线,过了一会儿,只听见“嗖”的一声,五只彩色的蝴蝶立刻飞上了辽阔的天空,去寻找奇妙的大自然了。接着,爸爸又点燃“小鸟”烟花,“扑”的一声,小鸟冲破了笼子,飞了出去。最后,爸爸叫我们上顶楼去,原来,要放大礼花了。大礼花好美啊!五颜六色的星光照亮了大地,像天上的七仙女下凡来到人间似的,撒下朵朵神花,整个广昌笼罩在欢乐之中。

在这个难忘的新年,我很开心,爸爸也很开心,不多说了,反正全家人都很开心!

古代中国的元旦日,并非如今通用的“格列历”公历的1月1日。从殷代定农历十二月初一为岁首,到汉代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曾有多次反反复复的改变。到民国时孙中山于1912年1月初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时为“顺农时”、“便统计”,定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改公历1月1日称为岁首“新年”,但仍称“元旦”。

直到解放后中央人民政府颁布统一使用“全国年节和纪念日放假办法”,将公历1月1日规定为元旦节,并决定全国在此节放假一天。同时为区别农历和公历两个新年,又鉴于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立春”,恰在农历新年前后,因此改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

“元旦”的“元”,指开始,是第一的意思,凡数之始称为“元”;“旦”,象形字,上面的“日”代表太阳,下面的“一”代表地平线。“旦”即太阳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象征一日的开始。人们把“元”和“旦”两个字结合起来,就引申为新年开始的第一天。

元旦又称“三元”,即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元旦一词最早始于三皇五帝,唐房玄龄等人写的《晋书》上载:“颛帝以孟春正月为元,其时正朔元旦之春。”即把正月称为元,初一为旦。南朝梁人兰子云的《介雅》诗也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还有个传说,是在4000多年前远古的尧舜盛世之时,尧天子在位时勤政于民为百姓办了很多好事,很受广大百姓爱戴,但因其子无才不太成器,他没把“天子”的皇位传给自己的儿子,而是传给了品德才能兼备的舜。尧对舜说:“你今后一定要把帝位传交好,待我死后也可安心瞑目了。”

后来舜把帝位传给了治洪水有功的禹,禹亦像舜那样亲民爱民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都十分受人爱戴。后来人们把尧死后,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尧的那一天,当作一年的开始之日,把正月初一称为“元旦”,或“元正”,这就是古代的元旦。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在民国以后虽然定1月1日为新年,当时只有机关、学校以及外国经营的洋行大商号等才放假1天,老百姓并不承认,仍延承古时旧习以农历初一为新年,因此老北京的街市上与民间均没有什么欢庆活动。

解放后将1月1日岁首改称为“元旦”节后,政府仍按照几千年来使用的农历历法按农时节令,在立春前后冬闲时期的“春节”放假三天,民间办“庙会”等欢庆,传承百姓的心愿和千百年的民俗。

某年小学生圣诞节手抄报资料

有关庆元旦手抄报的资料

某年小学生科学手抄报设计资料介绍

某年防毒手抄报资料

小学生法律手抄报资料

小学生三八妇女节手抄报资料

元旦手抄报资料:庆元旦的现代诗

庆元旦迎新年手抄报

庆元旦手抄报儿童画

庆元旦手抄报内容

《某年小学生庆元旦手抄报资料.doc》
某年小学生庆元旦手抄报资料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