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2020-03-02 02:37:2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56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自已的芬芳,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筒帕的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的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的用丝、毛和棉混纺而成。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把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竹筒饭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地区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映着灿烂的笑脸,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里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舞蹈的灵魂。舞蹈是以孔雀的各种姿态为基础,然后凝结着傣族儿女的审美意趣创造面成的。还有不少的舞者尽情地挥洒自已的即兴之作,有的边跳边唱,有的甚至边跳边喝酒痴如醉,不拘一格,连续跳上几天似乎也不会累。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傣族虽然是少数民族,但他们的热情、古朴给我留下了刻的印象。那精美的服饰装点着这片土地,也装点着傣族人民幸福美满的生活。

1

2

端午节的味道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特别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着小豆的叫豆粽,掺枣子的是枣粽。在很久以前考试时,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粽带上,因为枣粽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艾叶、蒿草、白芷都属于中药。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住的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进嘴里,可以驱寒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忠臣屈原投河而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船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哪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哪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的龙舟队伍奋勇激进看着他们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熏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点燃,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熏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2

3

傣族的民风民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五十六种语言汇成一句话。”56朵鲜花一齐绽放,每朵鲜花都有自已的芬芳,都有不同的民风民俗,其中最吸引我的还是傣族。

走进傣族人的生活,可以看到傣族人最具特色的挂包“筒帕”。傣族人生产筒帕的历史悠久,制作精美。从前的筒帕用麻、棉纺织而成,现在的用丝、毛和棉混纺而成。筒帕式样美观,制作精致,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民族特色。筒帕上有许多彩色的条纹,交错在布包上,错落有致。一条银色的铃铛挂在布包上,有时还发出异常清脆的响声,十分悦耳精致美观的筒帕搭配上有民族风味的傣族服装,更是别具一格。傣族的筒帕不仅漂亮,对傣族的姑娘小伙来说,筒帕还是表达爱慕之情的信物。对于我这种业余“吃货”,最先要干的事就是品尝傣族的独特小吃—竹筒饭。将新鲜的竹节砍下,把糯米放在竹节里,加水浸泡若干小时,用芭蕉叶或干净的甘蔗叶将筒口塞住,放到火上烤,再将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上,轻轻敲击,剥去竹筒的薄皮,便获得一条圆柱形的米饭。竹筒饭融糯米香、青竹香于一体,是最具民族特色的风味食品。

如果你是阳历的4月13日至4月15日到傣族地区来游玩,那么你要小心啦,因为这是傣族在过新年——泼水节,所以稍不留神,就会成为“落汤鸡”!到了泼水节,傣族的男女老少就穿着节日的盛装,挑着清水,先来到佛寺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映着灿烂的笑脸,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傣族人民能歌善舞,所以在泼水节里自然也少不了舞蹈。孔雀舞优美、雅致、抒情,是傣族

3

4

端午节的味道

夏季最期待的节日就是端午节了,看着那三角形状的粽子,特别馋人;闻着艾草淡淡的香味,沁人心脾。划龙舟、赶鸭子,都是我最喜欢的节日娱乐。雄黄酒的传奇故事,熏苍术的祝福,无不透露着节日的喜庆。

端午节吃粽子是从古传承至今的一个重要习俗。包粽子主要是用荷塘边盛产的嫩芦苇叶,也有用竹叶的,都统称为粽叶。粽子的传统形状一般都是三角形的,人们会根据粽馅为粽子命名,全是糯米的叫糯米粽,糯米里掺着小豆的叫豆粽,掺枣子的是枣粽。在很久以前考试时,家长大多都会给孩子包几个枣粽带上,因为枣粽又叫“早中”。剥开那层墨绿的外衣,露出里面雪白的米肉,甜糯的香味,早已将我的馋虫勾起来了。甜糯的粽子,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在门上挂艾叶、蒿草、白芷等植物,也是端午节的一个传统习。艾叶、蒿草、白芷都属于中药。先煮两个鸡蛋,等鸡蛋煮好以后,中间剥开蛋白,取出蛋黄,在原本蛋黄的位置放入用艾草或蒿草住的一件银饰品,合上鸡蛋,用纱布包住,塞进嘴里,可以驱寒咳嗽。艾叶、蒿草的清香,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赛龙舟也是端午节的重要习俗之一。相传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忠臣屈原投河而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划龙船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在我的家乡每年都会举行赛龙舟比赛,还会在江面放置许多鸭子,几个龙舟队伍相互竞争,哪个队伍抓到的鸭子多,哪个队伍就获胜。每年,我都会站在江边,看着江面上的龙舟队伍奋勇激进看着他们比赛。龙舟对屈原的纪念,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传说屈原投江之后,屈原家乡的人们为了不让蛟龙吃掉屈原的遗体,纷纷把粽子、咸蛋抛入江中。一位老医生拿来一坛雄黄酒倒入江中,说是可以药晕蛟龙,保护屈原。一会儿,水面果真浮起一条蛟龙。于是,人们把这条蛟龙扯上岸,抽其筋,剥其皮,之后又把龙筋缠在孩子们的手腕和脖子上,再用雄黄酒抹七窍,认为这样便可以使孩子们免受虫蛇伤害。熏苍术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之一,就是用苍术消毒空气,将天然的苍术捆绑在一起点燃,燃烧后产生的薄烟不仅散发出清香,还可以驱赶蚊虫,令人神清气爽。雄黄的传奇,薰苍术的祝福,这是端午节的味道。

千年的传统延续至今,每一样习俗都被传承,端午节的味道也被记忆。甜糯的粽子,奋勇激进的赛龙舟,清香的艾草,传奇的雄黄,神奇的熏苍术,这都是我记忆中端午节的味道。

4

5

家乡的春节

我的老家在和县白桥镇,那儿虽没有都市的繁华,但却处处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情我爱我的家乡,更爱家乡的春节。

家乡的春节差不多在腊月初就开始了。人们都要腌制咸货,还要把肉、鸡、鱼,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预备充足。

腊月二十三俗称“过小年”。下午四点时,村里上下就响起了鞭炮声。奶奶端着糖瓜甜烧饼,摆上灶台,擎了一炷香插在“灶王爷”的供台上。我问奶奶这灶王爷是干啥的?奶奶忙说:“不要乱说!这一天,灶王爷要去玉皇大帝那里汇报工作,汇报咱这一家在这年里表现得好不好,做坏事了没有。因为灶王爷家有18口人,而且他们都喜欢吃甜食特别是灶糖和芝麻糖,所以要准备那些供品。一会儿还要用红纸写上‘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条幅,贴在灶头旁,当然还要家家放鞭炮恭送灶王爷上天才行。”当时我在心里想:灶王爷,你一定要在玉皇大帝那里夸奖我们哦!

除夕可真热闹。家家户户赶做年菜,孩子们穿上新衣,与小伙伴们一起放鞭炮,玩要嬉戏,我也不例外。一切都要趁早,年夜饭,在午后两点钟就开始准备了,油焖河虾蒸肥蟹、香菇肉片、松鼠鳜鱼、红烧肘子,这可是爷爷的拿手菜。爷爷说要荤素搭配——醋熘白菜、凉拌三丝,清口开胃。奶奶的人气最高了,爸爸妈妈都围绕着她原来是在包饺子。妈妈调馅,爸爸擀皮,我和奶奶只管包饺子。爸爸意味深长地说:“团圆饭什么叫团圆饭。饭不重要,重要的是团圆,一家人在一起的感觉,家的感觉。”

香味四溢的年夜饭好了,我们]全家人围坐在一起说一说一年的经历,来年的憧憬,其乐融融。

漫长的守岁,还好有央视春晚。歌声悠扬,舞蹈曼妙,一片祥和美满;相声睿智,小品逗人,充满欢声笑语。

正月初一最为隆重,拜谱是必不可少的。同族全家老少全都到大街上来,挂起一文高的家谱,摆上供桌,放上苹果、香烟、香蕉、糖果,悬挂十挂千头鞭炮,捏着百个二踢脚乒乒乓乓地放起来。上百口的李姓人氏,一起弯腰屈膝叩首的场面十分壮观隆重,使我浑身有了一种归属感。

可是我对拜年的礼节仪式一窍不通,为了完成拜谱的仪式,我特地问了爷爷该怎么做男子拜年首先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这抱拳可不能乱抱,男子尚左,也就是男子用左手握右手,这称作“吉拜”;相反则是“凶拜”。大过年的,来上一个右手握左手,就是触人霉头了。接着是叩拜,即跪拜磕头。最后抱拳拱手。女子拜年是万福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肋间,上下微晃数下,双膝微微下蹲,也可以鞠躬拜年

春节结束,我也要回到马鞍山了,但家乡的风土人情令我难以忘怀。我爱我的家乡我爱家乡的春节,更爱家乡的民俗风情。

5

6

舞草龙

家乡的元宵节是仅次于大年初一的日子,这一天的重头戏非舞龙灯莫属了。

晚上七点,一轮皎洁的明月装点着夜空。突然,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一条威猛的草龙“飞”了出来。到处都是围观的人群,鞭炮声此起彼伏,我的心一下子燃烧起来。这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呀!以草龙长十米左右,它那两颗明亮的眼睛忽闪忽闪的,活灵活现:两条长长的龙须由彩灯组成,五颜六色,美极了!

爷爷与他的队友们举着草龙,青筋凸显的大手充满了力量。龙珠当然是由德高望重的爷爷把握。草龙在爷爷的带领下,飞快地盘旋着,远远望去,仿佛一条真龙在腾云驾雾。爷爷和他的队友们才行进不到100米,就来到了一户人家。还没到门口,就听到里面传来“噼噼啪啪”的鞭炮声,这户人家一早就把厅堂收拾好,准备好鞭炮,恭候草龙的到来,并且极力邀请龙灯队在家里稍作停留。家里自酿的米酒,喜庆的香烟、糖果,让红红火火的年味儿更加浓厚了

“三分龙,七分舞。”这是爷爷常说的一句话。的确,龙要舞才能显出它的威风。只见爷爷转动龙珠,在前方开道,龙头紧跟其后跃跃欲试,仿佛一口就能吞下那颗又大又亮的龙珠。龙身跟随龙头有节奏地飞舞着,这招“蛟龙漫游”甚是流畅。忽然,爷爷将龙珠滑向了龙尾,龙头紧追不舍,来了个“龙头穿裆”的招式,引得围观的群众一片喝彩。主人赶紧拿出香烟、糖果、茶水来招呼大家,据说草龙经过的人家这一年一定行好运。一路上,鞭炮声、锣鼓声、喝彩声不绝于耳。

鞭炮声中,妈妈大声告诉我:“我们鄞州区的舞草龙还申请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呢!舞草龙的师傅都是百里挑一的,并且早早就开始排练了,有最基本的游走动作,也有回头、摆尾、叩首、盘旋等高难度动作。舞草龙可不单是力气活,还要求技术和配合。”

一阵“噼噼啪啪”鞭炮声过后,一群簇拥着威武的草龙,向着下一户人家,向着美好的生活出发了。

6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人教版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500字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作文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doc》
六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作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