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母校

2020-03-02 10:43: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宣传文稿

今天主要介绍五个方面的内容:(1)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2)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3)美丽的仙林校区

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

(1)首先介绍一下南京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大学。我们给南京大学这样几个标签。

她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介绍三个发展历程的重要节点:一是南京大学肇始于1902年的三江师范学堂,创建者是两江总督张之洞。二是发展至建国初期,南京大学学科之全和规模之大为全国高校之冠。三是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南京大学文、理学院和金陵大学文、理学院为主体,成为一所文理学科型的综合性大学。

目前,南京大学是中国顶级高校C9联盟的成员之一,综合实力位居前列。国际高等教育权威刊物《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10年世界大学排名榜中,南京大学位列120位,较2009年世界排名跃升了48位,直逼百强,居内地高校第4位。因此,她也是在海内外享有声誉的大学之一,这是南大的第二个标签。

第三个标签,南京大学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学校,她以基础研究见长,大部分学科在国内高校中都居于领先地位。

目前,南京大学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共有8个,其中7个都是基础学科,分别是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

1 / 6

地质学、生物学和中国语言文学,这种情况在全国高校很少见。另外一个数据是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2009年公布的《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结果》,南京大学参评的28个一级学科中名列全国高校第一的3个,分别是物理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名列前五的17个,名列前十的23个,这几个数目分别位居全国高校第

3、第4和第4位。而我们看到,这些学科有一半也都是基础学科。从全球的评价体系来讲,南京大学目前有10个学科位居ESI前1%: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工程学、环境/生态学、临床医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动植物学。

尽管南京大学目前仍是一个以文理为重的综合性大学,但是新型工科和现代医科的发展却非常的迅速,这是第四个标签。去年3月以物理学院、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的同时成立为标志,南京大学正式启动了学科拓展提升战略。随后又成立了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通过优势理科向新型工科延伸。值得一提的是,南京大学发展工科和医科,没有一味地求规模,而是立足点瞄准未来20年甚至更长远的科技发展,要引领下一代科技革命的浪潮。《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工程技术领域全球大学50强榜单,南京大学位列全球第48位。这足以证明南京大学未来工科发展不可限量。

第五个标签,是从南大精神来看,南京大学拥有最适宜做学问的校风与学风。早在20世纪初两江师范学堂时期,学堂监督李瑞清就以“嚼得菜根,做得大事”为校训,30年

2 / 6

代出任中央大学校长的罗家伦,提出以“诚、朴、雄、伟”四字为校训、学风。2002年百年校庆之际,“诚朴雄伟,励学敦行”被确定为校训。这种尚诚尚朴、淡薄名利、志存高远、厚积薄发、精益求精的大学精神,成就了一批震动学术界、享誉海内外的科研硕果。例如,《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200卷,穷20年之功,集数百位名家,曾被国家领导人誉为“近百年来最为浩大的中国传统文化工程”;由闵乃本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十九年磨一剑”,一举斩获自1999年国家奖励制度改革以来内地高校独立完成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一文一理两项重大成果的问世,充分体现了南大人“做得大事”的治学风格,这种“南大精神”被国家领导人称赞为“中国大学现在需要提倡和弘扬的精神”。南京大学无疑成为中国最适宜做学问的大学。

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

南京大学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是有基础、有理由的。 一是南京大学人才培养已取得的成绩。从最高学术荣誉院士角度来看,恢复高考制度后,南京大学本科校友当选两院院士6人,并列全国高校第一。从青年科学家角度来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自1994年设立以来,已有117位南京大学本科毕业生当选,居全国高校第一。另外,南京大学12位校友成为美国科学院和工程院院士,数目仅次于清华大学的13位,居全国高校第二位。至今,南京大学培养了中国籍联合国副秘书长7位中的3位。

二是南京大学所拥有的教师资源水平。网大“2011中国

3 / 6

大学排行榜”中,南京大学教师资源位居全国高校第2位,教师绩效也被武书连排行榜排在第一位。“985工程”首批九所高水平大学中,南京大学唯一未合其他院校,专任教师是同类院校的1/2-1/3,但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就有32位。关键是南大最优秀的老师均能走进课堂。比如说,南大针对新生开设了近100门新生研讨课,有接近140位教授担任任课老师,副教授都没有资格上的。

围绕办中国最好的本科教育,南京大学形成了金字塔形,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近两年重点实施了“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

概况地讲,“三三制”就是将本科四年学制根据人才培养的规律划分为三个培养阶段,给予毕业生三条发展路径。从培养模式来看,它将传统专业教育“从一而终”的刚性培养模式变革为菜单式可选择的自主学习模式;从课程选择来看,它将以往由专业选择决定课程范围转变为学生根据兴趣选择课程,从而决定专业学位的新思路。在“三三制”下,本科生进校后不再戴有专业“帽子”,而是以院系大类为单位进入“通识培养阶段”,选修通识通修课程;学生经过自主选课,满足某个专业的“专业准入标准”后,进入“专业培养阶段”;专业培养为学生提供每个本科专业最核心的学科专业课程,随后学生进入“多元培养阶段”;在多元阶段里,学生一边完成相应专业的“专业准出标准”要求,一边可以从“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个性化成才通道。

4 / 6

基础人才培养一直是南京大学的传统优势。在我校现有的12个国家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数量仅次于北京大学的18个。基地班设有硕、博士点,配备院士、长江学者、杰青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凭借国家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实施重点培养;出国率30%以上,保研率60%以上;实施宽口径,厚基础的培养模式,注重与工程技术学科以及社会学科的融通,凭借扎实的基础可选择相关工科深造或选择就业。

拔尖计划,又称珠峰计划,是教育部支持高校培养我国未来的国际一流科学家,从2010年开始启动的“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南京大学是首批开展该计划的十余所高校之一。南京大学“拔尖计划”以理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为基础,设立了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计算机科学、天文学、大理科等7个“拔尖计划班”。入选“拔尖计划”后,学生将获得教育部支持的额外的培养经费,并享有多项专属的培养方案。如专门的导师指导、柔性的考核办法、单独的奖助学金,以及优先享受海外学习、境外实践、学术会议等国际交流机会,优先获得直博,提前进入实验室等。2011年,共有153名本科新生入选南京大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

我们建立了以课程为主导的顶尖师资全球引进模式,确立学术、生涯“双导师制”,以不低于1:5的师生比配备,由学术品德高尚的院士、“长江学者”、“杰青”及资深教授担任,作为“学术引路人”引导学生步入学术殿堂;为了扩

5 / 6

展顶尖教师资源,我们建立了以课程为主导的顶尖师资引进模式,在全球范围内招聘试验区荣誉课程的授课教师。

在就业方面,南京大学的文理优势为学生今后更高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一方面,对于南大的很多学生来说,就业考虑排在次要位置,他们首要的考虑是继续深造。因此,2010届本科毕业生升学出国的比例达到了60.39%,在同类985高校中都处于前列;而选择就业的只有38%。另一方面,南大毕业生读研可以选择的口径也非常宽。在院校方面,很多毕业生可以被推荐到清华、北大、中科院等科研院所,到国内外其他高校深造学习的也很多,达到20%左右。在专业方面,由于都是理科的宽基础性,学生选择工科读研或者交叉到其他学科都很容易。

南京大学非常重视全人教育,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国际化视野。大力开发国际化课程,每年聘请60多位外籍教师任教,500多位海外教授来校讲学,其中不乏诺贝尔奖得主等世界著名学者。

南京大学现有学生社团100多个,在籍注册社团成员约5000名。其中,交响乐团、民乐团是江苏省乃至全国最优秀的大学生艺术团,曾多次出访欧洲、北美洲、亚洲多国交流演出,成为大学生国际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在2009年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合唱团、交响乐团分别在声乐和管弦乐比赛中荣获一等奖。另外,南京大学辩论协会也非常著名,多次获得再过比赛中摘得冠军。

6 / 6

回母校发言稿

回母校感想

回母校演讲稿

回母校演讲稿

回母校感想

回母校宣讲演讲稿

回母校欢迎仪式答谢词

回母校感想:思想汇报

二十年后回母校

毕业生回母校演讲稿

《回母校.doc》
回母校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