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家风情

2020-03-02 15:54:3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9.渔家风情

活动目标:

1.了解渔民特有的衣食住行等生活方式,感受到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2.探究渔家风俗人情,感受渔民在历史发展中表现出来的勤劳勇敢和智慧。 3.感受世世代代渔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赖以生存的大海的敬畏。 教材分析与建议:

情景导入:教材以一幅“渔民驾船出海归来,即将靠岸,鱼虾满仓,岸上有一渔村,渔家妻子携带鱼筐,满怀期盼和喜悦翘首期待”的图画和一段导语开篇。画面上附有一首福建渔歌。教师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导课,引发学生探究渔家风情的兴趣。 看渔家生活:教材分为“风情住宅” “海边‘霓裳’”“靠海吃海”三个二级标题。以图文形式分别介绍了渔民的居住、服饰、饮食风俗三个方面有代表性的特色。教师可组织学生分组就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依据教材和自己查阅的相关资料进行探究,然后交流,感受渔家生活的独特。

访渔民出海:教材从“渔家工具”“渔家号子”“渔家俗语”三个方面呈现渔民出海劳作的生活状况。可通过图片或实物的形式让学生认识一些渔具,通过“船眼”的传说和来历让学生感受到渔民生活的艰辛。通过视频欣赏和“喊一喊、唱一唱”的活动形式感受渔家号子体现出来渔民的勤劳勇敢。“渔家俗语”的搜集和交流体会渔民独特的生活习俗文化。 观祭拜海神:教材呈现了“妈祖”“龙王庙”“田横岛祭海节”三种有代表性的渔民祭拜海神的形式。教师可适当补充一些图文资料,或者让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引导学生感受渔民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畏。

最后一段优美的文字结篇,既照应开头,又给学生留下继续探究渔民生活的余韵。 活动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渔民的悠久历史文化和他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畏。 活动准备:

教师准备:渔民生活劳作的各种图片以及相关视频。 学生准备:搜集各地渔民生活的文字资料和图片。 活动过程:

一、激发兴趣,情境导入

1.播放音频:福建渔歌《海上归来鱼满仓》 2.谈话:同学们通过这首渔歌感受到了什么? 3.学生阅读教材的情景导入图,然后交流所观。 4.师激情导语(教材中的开篇语)。

【设计意图:本环节主要以教材提供的图、文、歌三种资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看渔家生活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住在海边,你们了解渔民现在和以前的生活吗?让我们从住、穿、吃三个方面来探究吧。

2.学生分成三个小组分组学习,整理探究。

3.学生分组汇报,教师适时出示资料图片,带领学生进一步认识和感受各地渔民各具特色的居所、服饰和饮食风俗,以及形成的原因。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让学生分组探究,汇报交流,带领学生感受渔民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体会渔民的智慧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通过小组汇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自主发现和积累知识的能力。】

三、访渔民出海 1.过渡:自古以来,渔民以海为生,我们先来认识一些常用的渔具吧! 2.图片出示相关渔具,交流它们的用途。 3.谈话:渔民把造船称为“排船”,并且在船头画上“船眼”,这是为什么呢? 4.学生阅读老渔民的话和“船眼的传说”,了解相关知识。

5.导语:渔民在劳作时,会喊一些整齐有力的号子,称为“渔家号子”。

6.视频欣赏拉网号子。

7.喊一喊,实践体会渔民与风浪抗争的精神风貌。 8.交流渔家俗语的意义,并补充积累。

9.师提出问题:通过了解渔民的劳作,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通过教材所给资料,让学生了解渔民劳作的艰辛,多让学生交流,谈体会,从而引导他们感受渔民的勤劳勇敢。】

四、观祭拜海神

1.过渡:中国渔民的祭海活动丰富带有神奇色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2.播放教材中提供的三种不同祭海场景中的一种,学生观看后组织交流感受。 3.学生交流自己查阅资料或经历过的其它相关渔民祭海的风俗。 4.师激情总结(教材中的结课语)。

5.课堂实践作业:让学生通过写一段话,或者一首诗歌表达对渔民的所感所想。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渔民祭拜海神的场景,感受渔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以及对大海的敬畏。课堂实践作业旨在让学生抒发自己真实的感受,对整课的内容和活动得到情感的升华。】

银湖湾渔家风情庄园二期建设项目意向书

日照渔家简介

渔家乐项目策划书

欧洲风情

异域风情

风情女人

英国风情

异国风情

关中风情

假日风情

《渔家风情.doc》
渔家风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