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2020-03-03 04:57:5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2016年7月1日,和全体党员干部职工一起收听收看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7月8日参加了局党支部组织的“学七一讲话”专题讨论会。通过学讲话和参加讨论,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内容丰富、思想深刻,并以“不忘初心”为主线,对加强党的建设具有里程碑意义。

一、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是对我们党历史经验的最新总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也将成为党领导改革发展事业的行动纲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和实践观,体现了理论上的清醒和政治上的坚定,体现了对历史经验和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体现了足够的底气和自信,体现了崇高使命与担当。“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个方面逻辑结构非常严密,既是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更是新的理论升华,是我们今后继续前进的根本遵循。“不忘初心”意味着牢记党的宗旨、牢记党的奋斗目标,“不忘初心”的目的在于把握当下、面向未来、继续前进。如果说“不忘初心”说明了“是什么,为什么”的问题,那么“继续前进”就是要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总书记提出的“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八条要求,融历史经验和现实指向于一体,融民族前途和责任担当于一体,把坚守共产党人的本真作为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的一种追求,向人民展示了自身的价值。总书记讲话的特点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个是高屋建瓴,从历史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讲得非常全面、非常深刻。另一个是接地气,讲出了全党甚至全国人民所希望听到的声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可以说是我们党形象建设的一个行动纲领。总书记的讲话突出强调了从总体性、连续性的角度考察我们党的历史。通过三个“伟大飞跃”和三个“焕发出新的蓬勃生机”概括了党从成立至今为民族的复兴和人类的发展所作出的重大历史贡献。总书记的讲话具有深厚的历史感。讲话中两次提到中华民族5000年的文明,同时提到社会主义500年的历史。在这样的历史长河中考察党的历史,有助于把握历史规律。总书记也讲到了中国共产党执政60多年的历史和30多年改革开放的历史。讲话体现了对历史经验和对历史规律的深刻把握。这样的历史思维,能够增强自信心和使命感。总书记的讲话把总结历史、关注现实、总结未来紧密地结合起来。总书记的讲话中“历史”一词共出现了40次,是出现频率比较多的词汇之一。总书记的讲话对我们党95年来三个“伟大历史贡献”有一个新的总结,把我们对党的历史的认识提升到了新的高度。对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终结论作出了有力回应。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人类历史发展的全球视野总结了中国共产党95年的光辉历程和伟大贡献,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自信与担当。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深刻地阐明了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群众、中华民族、中国社会的历史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所具有的宏观历史贡献和历史价值,以及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过程中所必须继续坚持的社会历史价值追求及其实现路径、政治要求和政治逻辑。总书记对当前的形势和任务有着准确地判断、清醒地认识。关于我们党的进京赶考依然没有结束的论述对全党的告诫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强烈的问题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担当意识。而“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显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勇于担当的历史责任意识。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会到越是接近胜利的时刻,越要保持忧患意识。“今天,我们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这句话含义非常深刻,它体现了一种直面现实的责任担当意识。

二、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来说明如何做到“初心”当中的两个永远保持——永远保持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主语和主体就是我们中国共产党。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党自身怎么有资格、有能力不丧失执政地位,进而践行自己的初心和承诺,完成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七一”讲话从加强党的建设规律、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问、从严治党的基础、党的作风是反映党群关系的“晴雨表”,增强党的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等等方面作出了回答。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要以先进模范为榜样,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定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实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社会历史价值追求。“不忘初心”要得到很好地贯彻落实,还要靠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而且不是一般的执政党,是要长期执政,如果不把自身建设好,就不能把我们的国家治理好,把我们的社会治理好。这顺应了实践的诉求,也顺应了老百姓的希望和要求。要实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主要需要解决实现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的有机统一,实现思想建党与制度建党的有机统一,要坚持“四个自信”,坚持理论创新。实现“初心”最重要的是理想信念的问题,要坚持远大理想与共同理想相结合,坚持理论基础与阶级基础相结合,在实践中坚守政治红线和道德底线。中国共产党95年辉煌历史,就是一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奋斗史。“人民至上”是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现实与未来的价值立场,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才能面向未来、面对挑战、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三、“不忘初心”,重在实践。当前,“不忘初心”,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就是履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人民的庄严承诺。“不忘初心”就是不能忘记我们党的历史,不要忘记我们党走过95年历史所经历过的苦难,所创造的辉煌。“不忘初心”的落脚点是对于现实和未来的发展要有一套科学的办法,而这些方法集中体现在习近平总书记阐述的“不忘初心”的八个方面。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是一个直面改革深水区的重大问题,“不忘初心、直面现实”的建设性的中国方案。落实这一方案要拉近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距离,培养好一批理想信念坚定且知行合一的基层党员、干部,解决好文化嵌入与文化保存的关系,增强社会活力实现和制度构建的整体性,以及更好地在基层治理中坚持人民立场,以发挥农民的创造性。

四、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明确将“文化自信”明确与“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并列提出的新表述。总书记的报告,在“不忘初心”中向世界昭示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执政自信。表明中国共产党有信心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对实践的指导,迎着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方向不断前进的自信。这样一种自信,不仅是面向全党,也是面向整个中国,面向全世界。这其中既有实现中国梦的自信,也有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的自信。习近平总书记豪迈地说,“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完全有信心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中国方案”。这是对国内外研究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一个积极回应,一个主动回应,这句话具有深意,这说明我们有底气、有信心。而总书记所说的“文化自信”中的“文化”包括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总书记在“文化自信”方面特别强调了核心价值观的问题,这是一个重大的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自信”的全面阐释为解决好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问题指明了正确方向,为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供了正确的指导,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奠定了深厚的民族文化的根基。 我们的自信不是空穴来风,是有实际的依据,是建立在巨大的实践成功的基础上的。特别是建立在亿万中国人民的信任和拥护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四个自信”的论述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自信观,即自信与否并不能必然地与经济挂钩,自信一定内含着对历史和人民的敬畏,自信必然内含着兼容并蓄,同时自信重在传导。中国共产党在制度层面上做出的重要创造,建立起符合中国国情的、“强大自我完善能力的先进制度”则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制度保障。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教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doc》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心得体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