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问题最困扰中国

2020-03-02 01:46: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中国经济再次走向过热,投资银行纷纷调高2010年第一季度经济增长率至12%左右,这是两会之后中国经济提出的第一份问卷。

两会期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两会传递出的最强音。从两会到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月,中国经济仍沿着既有规律往前——投资驱动、低附加值的出口、潜在通胀隐忧、长期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中国经济正在发生什么?目前中国经济还有什么风险?我们需要对全年经济作什么样评估,并提出合适的建议?我们邀请了参加两会或关注两会的经济学家一起讨论,他们有国务院参事任玉岭、燕京华侨大学校长华生、人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元春和光大证券(601788)研究所副所长潘向东。

中国经济有隐忧

刘元春:未来中国宏观经济面临的最大风险是什么?从2008年到2009年来看,是外需出现大幅波动。但未来这种风险可能性较小,因为外需本身是一种周期性的变化过程。

未来最大的风险是什么?从短期来看,是流动性泛滥所带来的资产泡沫;从中期看,则是中国在过度刺激经济之后所带来的一系列中长期问题。这是因为投资有两面性,在当下即是需求,在未来是供给,投资驱动型模式在短期会表现出推动经济发展,但在中期和长期则表现为一种萧条。

现在很多人谈论未来投资会出现大幅下滑,经济可能会二次探底,这肯定是错误的,去年基础建设大规模投资,在中国这样的一种体系下,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企业化行为,将导致政府内在机制自我膨胀,即中国一旦启动投资之后,就很难依靠宏观调控去刹住车。

如果这种模式延续下去,我们结构调整是没办法进行,现在我们只是简单地用环保门槛、低能耗门槛对两高(高污染、高能耗)企业限制,但没有起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就是改变中国政府制度性的内在膨胀机制。

潘向东:目前中国经济面临几个困境。第一个困境是人民币升值和贸易战会成为常态,上周美国非农就业率超出预期,美国经济回升得到了基本确认,但美国经济复苏也面临着转型,奥巴马政府提出依靠低碳经济和出口来拉动经济的模式。

如果美国依靠出口,也就是传统的制造业必须要起来,其通过的办法无非是三方面:第一是美元的贬值,提高国内产品的竞争力。第二是通过贸易战来增强竞争力。第三是通过战争来扩大军工产品的出口和生产。从目前来看,贸易战的概率最大。

第二个困境是复苏带来的通货膨胀的问题。这一轮复苏主要是通过扩张性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拉动。一般来说,经济增长滞后货币发行大概是6到9个多月,通货膨胀会在货币发行之后大概是12到16个月开始显现。

最后一个困境是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在哪里?我们现在面临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转变,但技术从何而来?两会期间政府反复强调结构调整,但目前只能拭目以待。

华生:中国经过三十年的改革开放,原来的经济改革的动力已经衰竭,所以我们要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其实改变经济发展方式不是今天提出来的,已经提了五年、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但我们的经济增长方式没有调整过来,为什么?因为要改变一个方式,你就必须知道现在方式是什么,然后你才知道往什么地方改。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方式是什么?一句话来概括是强势政府主导的经济发展方式,这是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一个显著特征。

这种模式带来了巨大的问题,所以改变经济发展方式势在必行。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首先要改变政府的职能,但我们看到两会以后旧有方式还在加强,政府越学越聪明,他们对经济主导的能力更强了。

最大问题是房地产泡沫

华生:从两会看中国,楼市问题是中国的最大问题,两会上代表委员们谈论最多的是房价,现在房价之所以居高不下,越调控越上涨,最主要在供给和需求都出现了很大问题。

从供给方面来说,首先是中央政府的问题,因为我们的土地供应是严格按照计划供给的,要保住18亿亩土地红线,国家有计划将土地指标分配给各个省市和地方。

同时,中国出现了畸形的城市化,目前有将近1.6亿农民工进城,加上他们的家属,共有两三亿,这些人离开农村,但没有离开土地,他们同时还占住了农村的宅基地和承包地,导致农民工在农村土地不能够释放。这两个原因导致我们整个土地供给处于一个非常紧张的状态。

其次是地方政府,因为我们住宅土地都必须经过地方政府收购后进行拍卖,地方政府又在土地上切了一大刀,使得住宅用地供给严重受限。

最后,房地产企业也在普遍囤地,因为土地价格在上涨,我们并没有强有力的控制措施。

所以,住宅问题实际是土地供给的问题,是在现有体制下的一种扭曲和变形。

从需求上看,目前国内对房地产的需求是被过度地刺激和夸大了,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均可耕地面积比较少的国家,我们人均可耕地面积跟韩国差不多,比日本好不到哪儿,但我们住房的条件像北京、上海这些地方房价都是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是世界高地。房地产如果再不下决心进行调控,不但老百姓不满意,而且孕育着巨大的金融风险。

潘向东:房地产现在面临的困境是体制上的困境。主要由供给和需求引起的。目前市场供给普遍不足,原因是土地的招拍挂制度。同时,我们的需求又在增加,原因之一是消费结构升级,居民对房地产或汽车刚性需求加大。原因之二是老百姓缺乏投资的渠道,他们在寻求通过投资房地产进行保值增值。房地产的问题如果再不解决,就会发生与2007年下半年和2008年上半年一样的问题。

实现居者有其屋

任玉岭:今天房价高企和广大工薪阶层买不起房,解决好“住有所居”要从四方面入手。

第一就是要从中国实际出发。目前我们有些地方领导在报纸上高喊中国人不一定要有自己的住房,如果这些地方领导能把自己视为百姓的一分子的话,他们就不会讲这样的话。要使大家居有其屋,并不是说一定要拥有房产权。我一直主张在尽可能修建保障性住房的同时,也要大量兴建廉租房。

第二,现在房地产遇到的问题,并不是建安费成本过高问题。2006年我曾经到温州苍南县调查,有一个面积为28万平方米的小区,土地是政府提供的,住房售价才610到630元/平方米。所以中国住房的建安成本是很低的。因此,要建房就应该请老百姓、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来核定建筑成本,然后按这个成本和应该给开发商的合理利润进行招标。

第三,解决“住有所居”一定要有银行工作相配合。长期以来,银行只要看到房地产商有土地,就会大方地向地产商进行贷款,而较少问这个土地是怎么得到的?很多地产商是靠先卖房,后买地再建住房的,这必然造成大家争抢土地。所以,要控制房价,实现住有所居,必须有银行工作的相配合。同时,银行应该大力支持棚户区改造,支持廉租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设。

最后,解决“住有所居”一定要坚决打击房地产开发中的商业贿赂。今年1月10日,国务院出台了促进房地产平稳发展的通知,内容都切中要害,但这次国务院的通知能否很好发挥作用,关键在于政策的执行力能否确保。

中国房地产问题浅析

建筑节能终考 五大问题困扰

八大问题困扰我国职业病防治

房地产问题

调查显示中国三成多软件企业受软件盗版问题困扰

困扰星美物业公司的管理问题……

最牛房地产广告语

房地产最实战说辞

如何走出房地产经纪行业招聘难的困扰

房地产调控问题

《房地产问题最困扰中国.doc》
房地产问题最困扰中国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