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团结一家亲

2020-03-03 13:41:02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民族团结一家亲

在二连边防检查站五十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历代官兵始终把维护民族团结作为维护口岸和谐稳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面对纷繁复杂的边境环境,边检官兵恪尽职守,无私奉献,在严密口岸管控、维护社会稳定、增进民族团结,树立文明窗口形象等工作方面,始终保持着边防部队的政治本色,在祖国北疆奏响了民族团结的动听乐章。

树立民族团结理念 打牢民族团结基础

二连边防检查站自觉将民族团结工作作为最大的政治来抓,实施民族团结工作“一票否决制”,将重不重视民族团结、会不会抓民族团结工作作为干部考核任用的硬指标、工作中的硬任务。该站把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民族理论和民族团结、军民团结教育纳入政治教育工作中,贯彻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抓好抓实民族团结工作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在加强民族团结工作的实践中,该站坚持把学习《民族区域自治法》、熟悉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作为官兵开展民族工作的基本素质要求和走近少数族群众、团结各族群众的有效途径,积极向官兵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宣传民族团结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月”等紧贴官兵实际的活动,以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使民族团结思想潜移默化地根植于官兵心中。

掌握民族语言,是融入少数民族群众的基础。该站始终把学习、应用蒙古语作为加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工作来抓紧抓实。针对本单位蒙古语业务学习资料缺乏等情况,这个站选拔蒙古族干部担任教员,及时收集编译了蒙古语学习材料,定期组织官兵学习蒙古语,并坚持学以致用,在边防检查中积极倡导官兵用蒙古语同旅客交流,拉近官兵与出入境蒙古旅客的距离。同时,这个站还主动参与蒙古族群众集体娱乐活动,为官兵创造学习使用蒙古语的语言环境,提高官兵的民族语言水平。如今,这个站90%的检查员都能用蒙古语与出入境旅客进行简单沟通。该站2007年该站被评为全盟“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先后有多名官兵被盟市、自治区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称号。

紧紧抓住爱民主线 做实民族团结工作

六十年代初,边检站党委积极响应党的发展农副业生产的号召,决定自筹资金建立牧场,东苏旗政府和牧民给予了积极的支持,无偿的划出自己的草场,表示子弟兵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不仅要帮助,而且要帮助建好。检查站的牧场正是在他们的大力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从此,检查站的官兵与附近的牧区群众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站里的汽车去牧区办事,会主动给牧民捎日用品、接送病人,站招待所免费接纳来二连边事的牧民住宿,给牧民们照相,为牧民提供了极大的方便。进入八十年代末,由于牧区生产经营体制的变化,牧区出了一些困难户,站党委把工作重点放在了扶贫帮困上。巴特尔是格日乐敖都苏木有名的贫困户,家中没有劳动和力,羊群无人管理,200多只羊只剩下十几只,两个孩子小,女主人又重病缠身。检查站1995年将他家列为扶贫户,先后无偿提供建筑材料万余元,帮助他家翻修房屋,修筑牧场井台,每月提供50元的生活费,5年多累计捐助2万余元,免费提供药品1500多元,彻底改变了巴特尔家的生活状况。1990年9月,沙大队牧民敖力亚在准备倒场时,发现过冬井台倒塌,无力修复,眼看一家五口人,几千牲畜过冬无保障,急得团团转。站里得知消息后,积极组织车辆、人力、物资为其抢修,共出车4辆次,干警10人,用一天时间抢修好了井台。进入新世纪,边检站党委紧紧抓住爱民这一主线,深入进行了思考与调研,大家一致认为帮助驻地贫困牧民脱贫致富、过上幸福生活是践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对此,该站党委不走形式,不摆架子,主动联系,确定重点帮扶对象,制定长远计划,坚持不懈抓落实。2005年,因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环境逐年恶化,,格日勒敖都苏木贫困牧民海虎一家饲养的牛羊不得不全部变卖,加上家里孩子多,失去生活来源的海虎一家生活水平急转直下,只能依靠政府的救济度日。该站主动将海虎一家列为站内的帮扶对象,经常为他家送去一些生活用品。2006年6月份,站党委经过研究后多方筹措资金为海虎一家购买了一辆价值13500元的农用小型拖拉机,帮助海虎和他的儿子参加了驾驶员培训,考取了农用车驾驶证,还多方为他联系跑运输,经过半年的辛勤劳动,海虎一家不仅摆脱了贫困,到2006年年底时还有了7000余元的存款。

公安边防部队开始实施“关爱无助儿童工程”后,该站把这项深得民心、赢得民心的爱心工程工作纳入已经实施了近五年的救助活动中,在确保已有救助对象救助效果的前提下,又主动担负起各民族失学儿童的救助责任。

二连浩特市东城区残疾贫困户刘玉珍因为一次手术事故造成了残疾,丈夫离家出走杳无音讯,大儿子迫于生计外出打工,小儿子刘金宝刚刚上初中,面临着辍学的危险。残疾贫困户吕三友2005年因为心脏病突发去世,留下了聋哑妻子和正在上小学的吕宝、吕玲两兄妹,两个家庭都没有经济收入,靠民政部门和邻里的资助生活。该站主动承担起了照顾三名贫困儿童学习的工作,每个学期为他们捐款解决学习费用,经常派出大学生干部为他们辅导功课检查员杨书媛还连续三年帮扶吕宝、吕玲兄妹一家,与他们结下了深厚的情感。家住格日勒敖都苏木的蒙古族小姑娘娜仁是二连浩特市蒙古族中学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因为家中经济条件困难,父亲又患有脑部疾病,一个哥哥和一个姐姐已经因为家庭贫困辍学在家,她无力缴纳在学校学习的生活费用,被迫退学回家。该站干警为了让她重返校园,主动协调二连市蒙古族中学有关领导,请学校从学习和生活的角度给予关照,并替娜仁缴纳了新学期的伙食费500余元,让她重返了校园。二连边防检查站关爱无助儿童重返校园的事迹得到了内蒙古日报、二连浩特电视台等新闻媒体的关注,电视台还专门在“3〃5”学雷锋日采访了有关人员,并呼吁社会各界学习边检官兵的精神,关爱帮助贫困儿童重返校园。

打造边检特色品牌 服务各族出入境旅客

开展提高边检服务水平活动以来,二连边防检查站广大官兵心系百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不讲条件、不计得失,积极探索服务各民族出入境旅客的方式方法,用青春与热血为驻地各族群众和中外旅客撑起一片爱的天空。

这个站立足国门口岸和边检主业,广泛开展向出入境旅客宣讲民族团结、提供优质服务活动,通过对出入境旅客、员工发放宣传单,宣传民族团结的先进典型,为其提供更加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进一步增强同各族旅客的交流,让他们了解党的民族政策,加强对旅客的正面引导,让旅客对各民族间团结、和睦、共同发展有了正确的认识。通过定期开展以讲政策、讲法规、讲边防检查业务,为各民族出入境旅客解难答疑的“三讲一答”活动,走进外出留学、劳务的少数民族群体解决实际问题。在验放现场,这个站实践推广了“三声四快”、“快乐工作”、“微笑服务”等工作法,为各民族旅客提供贴心、暖心服务。

2011年8月18日,二连边检站服务热线接到从蒙古国打来的求助电话称,59名四川籍劳务人员被骗到蒙古国一工地从事建筑工作,自6月份出境以来,工程承包商不仅恶意拖欠工人工资,还指使人员对他们进行打压。不堪忍受的59名劳务人员寻机逃离了工地,已30多个小时粒米未进且身无分文,现被困蒙古国扎门乌德市,无力承担每人近300元人民币的客票和通关费用,请求边检站予以解救。获悉情况后,二连边检站立即启动跨境救助机制,第一时间成立由站长任组长的解救指挥领导小组,并通过直通电话向蒙方边检部门通报情况。同时,安排会晤人员迅速赶到蒙古国扎门乌德口岸,商请蒙方边检机关协调本国警方及口岸联检单位,保障受困劳务人员在蒙期间安全,并尽快办理通关事宜。经过4个多小时反复磋商,受困的59名务工人员乘坐蒙古国扎门乌德边检站提供的专车安全抵达二连口岸。二连边检站开启2条专用通道快速办理了通关手续,并帮助劳务人员与家属取得了联系,安排车辆将所有劳务人员送上了返乡的列车。

该站还积极提升综合服务效能,打造边检特色亮点便民举措。在“预约通关”、“绿色通关”、“紧急救助”等服务举措的基础上,针对各类遇险、病重旅客的通关需求,双方边检机关建立了跨境紧急救助协作机制,执勤业务五六科建立了残疾旅客“绿色帮扶档案”,近几年先后为150名中蒙出入境旅客备案登记,并及时为他们提供优质高效快捷的通关服务。 边检官兵将深化民族团结活动转化为执勤执法工作的动力,上升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对国家忠诚的高度,将民族团结作为干好以边检执勤为中心的各项工作的一条红线,一项根本性、长远性、基础性的工程,以满腔热诚践行着“履行边检神圣使命、争当民族团结模范、争做忠诚边防卫士、促进边疆和谐稳定”的誓言,以实际行动为部队全面建设和民族团结工作做着新贡献。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

《民族团结一家亲.doc》
民族团结一家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