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论热点

2020-03-03 07:32:0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0年12月11日,成都双流县一交警中队长称“领导的车子马上就要来”令堵塞车辆离开,在争论中该交警说“我只管领导的安全、领导重要还是哪个重要?”的视频被曝光后引起关注,有网友称他说的是实话。目前该交警队长已被停职并向当事司机道歉,称其当天工作压力大。

【标准表述】

“只为领导服务”,是对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背离。这表明当前在我国政府中仍存在部分素质较低的行政人员,也说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实际操作中被部分地区扭曲甚至抛弃。

人民公安为人民”,这是公安的口号,也是公安的理念。若按此理念来解读,公安并非仅仅是为领导安全而设,而是为人民为大众而设。梁忠作为交警队伍中的一员,在比较“正常”的执法过程中,却因“沉默的螺旋”而惨遭停职,既是自身的不幸,又是交警队伍的不幸。或许有些事只能做,不能说,至少不能大声地公众场合说,一旦成为“语录”便会无情地沦为“壁虎的尾巴”被轻易抛弃或以保全大局,或以应付舆论,或以掩饰漏洞。

[启示及措施]

在“只管领导安全”事件的整个过程中暴露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多启示,同时也需要我们转变态度,要用“理性、平和、文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才能更好的促进警民团结。公安部门积极快速应对媒体舆论的做法值得提倡。事发后,由于警方回应较及时,未造成非常大的负面影响。警方通过网络正面、及时地回应,是一种现代文明执法的延伸。这说明,警方的执法理念在改变,这种态度值得赞赏。

路面交警的执法态度和方式有问题。 在此事件中,双方都希望道路交通畅通,不耽误各自的事情。但是,由于都采取了激进的措施,导致双方矛盾加剧,摩擦升级。作为交通警察,在具体处理事件过程中,由于不注意方式方法,言语激进,动作粗鲁,以至于惹得群众不满,终于将此小事闹大,引起轩然大波。而作为一名交通参与者,被交警的不当言行激怒后,愤然抓住了交警的不当言行来整治交警,以泄心头的怨气。当时如果双方都能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想,大家能平和理性的对待,事情就会是另一种结果。

正确看待网民热传“只为领导服务”。平时,我们的警力被滥用,以至于给人印象就是交警很大一部分工作都是给领导开路,对领导百依百顺,对群众却傲慢无礼,所以激起群众的反感。但是实际上,交警很多时候,都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比如他们顶着烈日狂风疏导交通、上下班高峰时出现在拥堵路段维持秩序、打击各项严重交通违法行为以保障公众交通安全、路面巡逻打击车匪路霸飞车盗抢保一方平安。如果交警在执法过程中能更规范、更人性、更平和,群众的抵触情绪就会不那么大,警民间的关系就更融洽。这不但有赖每个交警的加倍努力,更需要警民间加强沟通,还依靠包括网络在内的舆论媒体的共同营造,而不是煽风点火断章取义的不断制造“舆论围观”事件。

将民主和法治紧密结合起来。一定要把民主和法治越来越紧密结合起来,让法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法治真正成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得力武器。如果我们把民主和法治相分割相分离,那么法治在实践中极容易反过来成为伤害公民合法权益的凶器,极容易丧失其在公民心目中的美好形象。

【背景链接】

2011年7月23日,杭深线永嘉至温州南间,北京南至福州D301次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D3115次列车发生追尾事故,此次事故已确认共有六节车厢脱轨,即D301次列车第1至4位,D3115次列车第

15、16位,最终导致200余人伤亡。有消息称是D3115次遭雷击后失去动力,临时停车,导致后续的D301次追尾。

2011年7月2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对“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遇难者表示深切哀悼,对受伤人员和伤亡人员家属表示亲切慰问,决定采取坚决措施,以交通、煤矿、建筑施工、危险化学品等行业领域为重点,全面加强安全生产。

【标准表述】

[中公教育分析]

近一段时期,我国一些地方接连发生煤矿和非煤矿山矿难、道路交通事故、建筑物和桥梁垮塌事件,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损失,也暴露出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安全生产意识淡薄,安全责任不落实,防范监管不到位,制度和管理还存在不少漏洞,教训极其深刻。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事关党和政府形象和声誉。搞建设、谋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发展是硬道理,但发展并非不计代价,更不能被少数人曲解为一切为发展让路。在发展的过程中,必须牢固树立科学、安全、可持续的理念,把人的安全放在第一位;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处理好速度质量效益的关系,切不可片面追求速度,“要钱不要命”;必须坚决把“生命高于一切”的理念落实到生产、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守住安全生产这条红线。

[措施]

中公教育总结以下措施: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动力强劲,增长速度较快,能源原材料、交通运输、建筑等市场需求旺盛,各地有许多工程、项目处于集中建设阶段,安全监管难度增加,安全生产任务更加繁重。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坚持“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深刻总结事故教训,全面加强安全生产,遏止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再度发生。

首先,实现安全生产,重在防患于未然。近期尤其要对以铁路、公路、桥梁为重点的交通运输,以煤矿为重点的矿山,以危险化学品为重点的工业领域,以在建住房项目为重点的建筑领域,全面排查并消除隐患。只要发现问题,该整改的迅速整改,该停工的立刻停工,该停用的坚决停用,不能姑息任何借口,不能放过任何隐患。

其次,搞好安全生产,关键要抓落实。为加强安全生产工作,近年来中央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国家也制定了大量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许多要求已是反复强调、三令五申。至今安全生产事故仍然频发,主要是已确定的许多政策措施没有落实到位。当前必须狠抓制度落实,切实纠正一些地方、部门、企业有法不依、有章不循、纪律松弛、责任不到位的现象,真正做到依法准入、依法生产、依法监管。

一、背景:

物价问题无疑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它的每一次上涨都牵动着政府和百姓的神经,去年六月份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也将“价格上涨压力加大”作为突出问题之一,随后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又将“控制价格总水平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重点任务之一。

二、导致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

1、世界经济的持续强劲增长,加大了通胀压力。全球经济日益呈现良好的增长势头:美国在去年第二季度已经重拾增势;日本经济虽然受地震的影响较大,但复苏的形势良好;欧元区经济发展态势明显好于预期;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继续快速增长,其中中国、印度和俄罗斯的增速尤为突出。在全球经济持续强劲增长的情况下,供应限制因素增强,通胀风险增大。

2、我国经济仍将高位运行。我国经济的高位运行对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驱动非常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将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城乡居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劳动工资水平上升再加上社会保障体系覆盖面的扩大,一方面将直接抬高企业成本和产品成本,诱发成本推动型通胀;另一方面,将提高城乡居民的消费能力,导致需求推动型通胀。

3、固定资产价格持续上涨,投资高位反弹压力较大。

房价虽不直接计入CPI,但房价持续上涨将通过房租、水暖费、装修材料等项目传导到CPI之中。今年上半年,我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虽然同比增幅有所下降,但仍保持在较高的增长平台上,而且投资反弹的趋势比较明显。在利率偏低、货币信贷投放过多、企业盈利大幅增长、经济增长主要依靠投资推动等基本因素没有根本性改观之前,投资反弹的压力较大。

4、消费增长势头明显回升。根据历史数据,固定资产投资资金中的40%左右将逐步转化为消费资金,近几年高速增长的投资资金必然释放出巨大的消费能力,而强劲的出口也会提高企业的效益和就业岗位,另外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扶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民的实际收入水平,这些因素累积起来将共同促进消费增长。

5、食品价格上涨有蔓延之势。受国际粮食库存下降、国际价格传导等因素的影响,近期国内粮价有可能继续保持小幅上涨趋势。而粮食又是食品生产链的源头,能在较大程度上决定食品价格的走向。

6、市场流动性充裕,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物价上涨终究可以归结于货币现象。由于经常项目顺差和资本项目顺差居高不下,导致经由外汇占款被动投放的基础货币持续多增。充裕的资金终将会形成购买力,促进物价水平上扬。

7、国际原油价格和主要有色金属高位波动的影响。去年以来国际原油价格震荡盘升,国内三大石油巨头要求成品油涨价,油价的调整,使得我国CPI受到直接影响,并成为通胀的主要压力之一。

三、缓解物价上涨的关键之策:

1、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进一步落实扶持农业生产的各项措施,保持农业稳定发展。把握好储备粮油糖投放力度,落实好小包装成品粮油储备制度。抓好冬季蔬菜生产,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完善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降低农副产品流通成本。加大新疆棉外运力度。继续实行化肥生产用电、用气和铁路运输价格优惠政策,保障化肥生产供应。

组织好煤炭生产供应,优先保证发电用煤运输,确保城乡居民生活和企业正常生产电力供应。增加成品油特别是柴油产量,确保敞开供应。

2、完善补贴制度,安排好困难群众生活。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优抚对象、城乡低保对象、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发放价格临时补贴,增加对大中专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学生食堂的补贴。各地区要尽快建立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和最低工资标准。

3、增强调控针对性,改善价格环境。继续落实治理和规范收费的各项规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偏高的收费标准。把握好政府管理价格的调整时机、节奏和力度。保持天然气价格稳定。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

4、加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严格粮食收购资格审核,加强粮食收购资金监管,取缔无照收购、无证加工棉花的行为。关停违规建设的玉米深加工企业。加强农产品期货和电子交易市场监管,抑制过度投机行为,取缔非法交易。健全价格监管法律法规,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强化执法,重点打击恶意囤积、哄抬价格、变相涨价以及合谋涨价、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严厉查处恶性炒作行为。完善价格信息发布制度,稳定社会预期。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切实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公众对“三公经费”的期待,并非简单的“少花钱、不花钱”,关键要明明白白、合情合理。除公开外,公平公正也应更加强调。

近日,“三公经费”引发热议。98个国务院要求公开“三公经费”的部门,已有超过八成向社会“晒”出账本。

公开,无疑是进步。把政府花钱放入“鱼缸”,体现建设透明政府、责任政府的主动选择和积极姿态。更重要的是,“公开—监督—回应”的互动,能提升公众对政府的认同和信任,进而促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进步。

正因此,公开带来的质疑值得珍视。国家人口和计生委是否有必要如此频繁地出国?水利部近亿元的公车费用是否都用在本职工作上?中科院平均每天高达27万元的接待费用花在了哪儿……回答好这些问题,是公开的本义所在,也是政府部门的职责所在。

公众对“三公经费”的期待,并非简单的“少花钱、不花钱”。政府部门正常运行,当然需要各种经费。行政成本的存在本身没问题,关键是这笔账要明明白白、合情合理。公务出国可以,顺便游山玩水则不应该;吃工作餐也可以,但“我为工作喝茅台”,公众肯定不答应。即便“三公经费”是零,也且慢鼓掌——没准儿,这要么不作为,能推的推、能拖的拖,该干的不干,该查的不查;要么乱作为,“堤内损失堤外补”,用车、出国、吃饭都找人埋单。前者是懒政,后者是腐败,公众都不愿看到。

公开“三公经费”引来质疑,有公开内容不够规范的因素,也有公众了解不足、随意揣测的因素。但更应该看到质疑声浪后的“潜台词”:公众真正看重的是其是否用得合理、花得公正。

所以,面对质疑,最好的回应是进一步做好“公开”的文章。

目前的公开,口径较窄。比如,财政部公布的是“财政拨款预算数”,这样的“小口径”,把更庞大的事业收入、预算外收入等锁在了门内。公开内容,也大多是笼统数据,不足以让公众识别其费用是否合理。比如“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除审计署细化到每辆公车的平均费用外,大多数部门只是交代几个简单数据。公开也缺少必要的说明,比如公务接待,有的部门花了几个亿,有的部门只花了几万元,由于没有人员基数,公众难以分析比较。

公开本是为了接受监督,而这样口径不

一、标准不同、内容不清、语焉不详的公开,将难达初衷。无论是公开的口径、内容还是具体方式,都还有待进一步统

一、完善。改进预算编制的办法和程序、健全监督体系、建立问责制度等,都是“三公经费”的制度“笼头”。通过对比“三公经费”的多少及其效果,也可以同步考察政府部门是不是管了不该管的事,是不是应当让渡某些职能,从理顺职能方面促进“三公经费”的公平公正。只有不留死角的公开,才能实现有效的监督,真正衡量出行政成本的高低及效益。

“三公经费”,公开只是开始。我们期待相关部门能主动及时地回应公众质疑,期待政府部门能积极有效地厉行节约,更期待中央部门“三公经费”的首次公开能成为一个契机,推动行政成本走向合理,推动财务制度走向透明。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

《申论热点.doc》
申论热点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