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节约

2020-03-02 10:43: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1 《勤俭节约》主题班会

《勤俭节约,从我做起》第1课时

一、乐享目标:

1、通过教学,教育学生懂得,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一个小学生应具有的美德。

2、明确勤俭节约,关键是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爱惜粮食、爱惜物品、自觉节约用水、用电的好习惯,树立勤俭节约、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的意识。

4、教育学生把节俭落实到平时的生活中。

二、乐享活动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有关名人的节俭典型事例。

2、准备向全校师生发出的倡议书。

3、让学生提前准备思考身边的浪费现象及可行的改进措施。

4、收集有关节约的诗句、名言警句。

三、活动过程:

谈话导入:同学们今天中午在食堂吃的什么?餐盘里的饭菜都吃净了吗? 我们在不经意间就形成了浪费,伟大领袖毛泽东曾说过:“浪费是极大的犯罪”。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勤俭节约,是一种创造;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今天,我们的主题班会就谈谈怎样做到勤俭节约.

(一)听一听:讲勤俭节约的故事:

从古到今,有许多人用自己勤俭节约的美德,谱写了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树立了一个个光辉的榜样。你们知道哪些勤俭节约的故事呢?

学生自行讲自己知道的勤俭节约的故事:

1、勤与俭的故事

2、周总理的故事

3、雷锋的故事:

听了故事后请大家谈自己的感受。

今天,我们不愁吃穿,生活无忧无虑。但是在我们身边有很多同学却不珍惜这样的幸福生活,肆意地浪费。我们一起看一看视频短片,你有哪些感受呢? (播放视频) (二)小品表演“如此浪费”

小品内容梗概:从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洗手、拖地费水,吃饭浪费粮食,学习浪费电、纸张,讲究名牌四方面进行表演。同时主持人在旁加以适当的点评,把一个浪费学生的形象诠释得栩栩如生,赢得同学们阵阵掌声。

感谢同学的精彩表演,我刚才看到同学们都开怀地大笑。其实,这个小品表现的又何尝不是我们的日常生活呢?只不过它是以一种夸张的艺术形式将我们生活中的浪费现象放大了而已。试问,在座的同学们,有谁敢说自己从没浪费过一滴水、一度电,抑或是一张纸、一粒米呢?下面请同学们来说说自己身边所见到的一些浪费现象。

(三)真心话大冒险:讨论身边的浪费现象

大胆说出自己在生活中的浪费行为(鼓励学生勇敢面对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学生的自信和改过的决心)

校园七大浪费行为

1)不关紧水龙头 2)肆意攀比高消费 3)不随手关灯和电扇等

4)大量使用一次性用品 5)浪费粮食 6)光线明亮时仍开灯 7)浪费纸张(纸张只使用一面)

(播放图片)面对日常生活的这些浪费现象,我们也许早已习以为常。然而,当我们随手扔掉一块馒头时,父母也许正在为全家人的一餐饭食而辛苦奔波。当教室里的电灯在“孤独”工作时,西部山区还有很多孩子仍然在点着蜡烛的教室里上课。当肆意放开水龙头任意让水白白流走时,远方还有无数人因缺水而生命垂危„„面对日常生活的这些浪费现象,作为现代的小学生,我们应当怎么做呢?

(四)讨论面对浪费现象我们应该怎么做? 1.做到不开无人灯(外出上课、中午吃饭) 2.教室光线充足时,要把灯关掉 3.饮水机要及时关 4.电脑、投影不用时要关掉

5、平时同学们不应该浪费饮水的水.课间洗手不玩水,洗完手,及时将水龙头拧紧

6、珍惜粮食,避免剩餐;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看到浪费粮食的现象要及时制止,不挑食、不偏食,减少浪费

7、不浪费纸张,节约用纸。不损坏公物。

教师:看来同学们想的点子还真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五)关于勤俭节约的名言警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悯农 李绅

俭朴生活不但可以使精神愉快,而且可以培养革命品质。——朱德 俭,德之共也,奢,恶之大也。 ——《左传》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诸葛亮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李商隐 天下之事,常成于勤俭而败于奢靡。——陆游

希望同学们牢记这些名言警句,因为节约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精神,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发扬与光大;节约还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责任,培养节约意识,形成节约习惯。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厉行节约,坚持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树立节约资源的意识,现在我们齐读节俭歌。

(六)节俭歌

一滴水,不算多,一滴一滴汇成河,一粒米,不算多,一粒一粒积满箩, 一块石,不算多,一块一块修亭阁,一棵树,不算多,一棵一棵绿山坡。 晴天防雨天,丰年防灾祸,细水长流不浪费,人人唱好节俭歌。

只要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自身做起,相信节约的行动一定会在我们的校园里成为一种校园时尚。

(七)倡议书

今天,我们共同发出倡议:现在起,珍惜每一滴水,节约每一度电,用好每一张纸,不浪费一颗粮食,用对每一分零花钱,珍惜每一天。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现在开始,从我做起,勤俭节约,共创节约型校园!

附:

周总理的故事

周总理是个生活勤俭节约的人。在重庆的八年中,他的工作比大家忙,睡得很少,但生活却和大家一样,照例是三钱油,五钱盐。有些时间特别忙碌,每天只能睡

二、三个小时,同志们担心他的健康,吃饭时给他加了个炒榨菜,而周恩来同志却语重心长地说:“八路军在前线打敌人,吃的还是窝窝头,我们在后方,没有理由更多享受。

周恩来总理有一件补了又补的衬衣,别人叫他换新的,但他舍不得丢掉,每次破的时候都会叫邓奶奶戴着她的老花镜,一针一线仔仔细细地帮他缝补好。这件衬衣虽然有许多补丁,但他洗得干干净净,穿在身上他觉得很满意,依然显得精神抖擞。 雷锋的故事

雷锋始终保持劳动人民的本色,一向以艰苦为荣、奢侈为耻,克勤克俭,厉行节约,珍惜一针一线、一滴油、一粒米、一分钱、一度电,把一切能节省下来的都节省下来,克服暂时困难,支援国家建设。他要求自己:“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部队求之不得每人发两套军装、两套衬衣、两双鞋,当司务长把这些东西发给雷锋时。他却说:“有一套就够穿了,我现在穿的这套带补丁的衣服,也比我小时候穿的不知要好多少倍呢!剩下一套给国家节约啦。”

勤与俭的故事

从前,有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

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 一天比一天好。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

《勤俭节约.doc》
勤俭节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