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优秀]

2020-03-03 13:39:3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浅析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

当前,我国经济正在进入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关键时期,党中央围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出台了相关政策,进一步加大了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对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支农、扶农作用寄予厚望。但由于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主要依赖于中央银行的再贷款,目前央行又进一步压缩再贷款规模,这制约了农发行信贷资金的有效投入,其支农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地发挥。因此,寻求相对稳定的、多元化的资金来源,拓展农发行负债渠道成为农发行经营的当务之急,笔者就此作一简要分析:

一、信贷资金来源现状

(一)央行再贷款相对压缩。农发行原发放的粮棉油收购货币资金主要依靠中央银行政策性计划供应的再贷款,即增发的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作为一种高能货币,流转在商业银行存款备付金运作机制中会产生派生存款,从而使社会贷款供应总量倍增,会引发通货膨胀的压力,弱化中央银行宏观调控职能。因此,央行为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逐步压缩了对农发行的再贷款规模。

(二)财政资金存款相对减少。虽然我国人均GDP达到1000

— 1 —

美元以上、农业在GDP中的份额降到25%以下,已开始进入工业反哺农业的阶段。财政支农和中央对农业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增强,特别是2005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政府将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在稳定目前各项农业投入的基础上,把新增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切实向农业、农村、农民倾斜,逐步建立稳定的农业投入增长机制。财政支农资金逐年增加,并没有导致农发行可使用资金的增加,相反财政存放农发行的资金却相对减少,特别是实行粮食风险基金直补农民和退耕还林补贴实行在农发行贷款挂帐的政策后,存放农发行的财政补贴资金时间更短,数量更少。

(三)贷款企业存款有限。为防止企业挤占挪用收购资金,农发行执行严格的封闭管理制度,企业贷款收购粮棉油严格按收购进度投放贷款,企业销售货款归行必须在两个工作日内分割收贷收息,因此,企业资金都不会在农发行账户上存放多久。特别是在当前粮棉油收储企业经济效益差的情况下,要企业在农发行存放一定比例的资金,并不是很现实。即使有采用职工集资、企业借款等形式筹集风险准备金的办法,但也随时有挤占农发行收购资金的危险。

(四)发行金融债券成本高,利润空间小。去年,人民银行批准农发行发行408亿元的债券,其中一年期180亿元,半年期228亿元,总体的发债利率水平略低于再贷款利率。但如果— 2 —

说按照中央要求发放仓储设施建设等中长期贷款,应该有中长期的资金来源相对应,否则,无法实现资金的周转、流动性。如投放三年期贷款,发行三年期的金融债券,债券利率达4.0%左右,加上营运成本1.2%,达到5.2%,若再出现部分不良贷款,将没有利润,甚至出现亏损。

(五)银行资本充足率低,后续发展能力严重不足。资本充足率是衡量一家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指标,按照《巴赛尔协议》的规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不应低于8%。但对于中国银行业来说,资本充足率过低一直是个老大难的问题。农发行成立之初,中央财政转入200亿元资本金,仅占农发行2004年末贷款余额的2.9%,在农发行10年来的累计信贷投入中所占份额更小,而农发行不良贷款由于企业挂账、不合理资金占用等居高不下,导致农发行资本充足率一直偏低。由于农发行一直以来经营效益低下,因此,不可能通过经营利润来补充农发行资本金。资本金严重不足,资本金充足率偏低,严重制约了农发行抵御风险和业务拓展能力,限制了农发行后续贷款投放能力。

二、信贷资金筹集建议

农发行的资金来源单一依靠人民银行的再贷款,不仅增加人民银行发行基础货币的压力,而且很难满足农发行对‚三农‛信贷资金增加投入的需要。目前除继续争取使用中央银行再贷

— 3 —

款解决粮棉油收购信贷资金需要外,还要积极开辟市场化融资渠道。

(一)争取金融机构存款和邮政储蓄资金转存

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抓紧制定县域内各金融机构承担支持‘三农’义务的政策措施,明确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构、网点新增存款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采取有效办法,引导县及县以下吸收的邮政储蓄资金回流农村。‛

邮政储蓄因其‚抽水机‛的身份,成为中央文件明确的改革的关键。从邮政储蓄改革的环境来看,邮政储蓄在央行的原有转存款在2003年8月1日前仍按高于法定利率2个百分点以上的转存款利率付息,同时邮政储蓄新增存款由邮政储蓄机构自主运用,年利率降低,邮政储蓄新增存款转存央行再也不能享受原来的巨大利差优惠,反而还需为吸收的定期存款倒贴利息,形成利差损失。自2003年8月1日起,邮政储蓄在中央银行的原有存款分5年逐步转出:第一年为10%;第二年为15%;第三年为20%;第四年为25%;第五年为30%,未转出部分仍按高利率付息。邮储资金将只保留10%在央行,转存部分必须选择新的出路,改变只存不贷的局面。至2003年末,邮储存款超过8700亿元,去年末更是达到1.07万亿元。

因此争取国家出台政策,规定金融机构在县及县以下机— 4 —

构、网点新增存款必须用于支持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比例,未达到国家规定比例的差额强行转存农发行或购买农发行金融债券,由农发行对其资金管理使用。当差额过大时,作为一种惩罚,应规定转存款执行低利率。而邮政储蓄资金大部分来源于农村,因其不具备直接投放贷款的资格,因此,除争取国家政策规定转交农发行管理使用的资金比例外,还可按市场化运作方式,与邮政储汇局谈判,通过大额协议存款形式转存更多的邮储资金,由农发行管理使用,其利率应低于央行再贷款利率。

若能筹集到部分金融机构的新增存款和大笔邮政储蓄资金,将能解决农发行业务发展的资金瓶颈问题。当然,大笔资金存入解决了农发行发展的需要,也不能不顾风险一味投放,还必须解决期限内未投放资金的管理和升值问题。

(二)发行金融债券。农发行从去年开始发行金融债券,是以国家信用为基础,积极开展市场化发债筹资,进一步拓宽筹融资渠道,引导和归集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和农村,充分发挥农发行支农职能的有效途径。但发行金融债券要受其时效和期限的制约,受市场认可度的影响,而且随着国家实施更为稳健的货币财政政策,资金利率已进入上升轨道,债券发行成本面临上涨压力,因此发行债券较适合短期的、流动性较强的贷款需求,若要继续发行债券以增加支持农业和农村发展的中长期贷

— 5 —

款,利息率水平将会更高,利润空间减小。

(三)充实资本金。农发行资本金不足,降低了抗御风险的能力,也制约了农发行的经营发展。国家应出台《政策性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规定一定比例的经营利润和中央财政每年预算注资来充实农发行资本金,以增强农发行的经营能力和发展后劲。

(四)免税政策。国家应尽快出台政策性银行法,规定农发行的业务经营政策,免缴所有关于收入、利润和收益方面的税收,以此增大利润,充实资本金。

(五)建立国家农业发展基金。争取国家出台政策,规定各商业银行按存款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农业发展基金交农发行管理使用,利差由财政补贴,使资金取之于农,用之于农。

(六)境外筹资。争取办理国际金融组织的转贷业务,拓宽农发行信贷资金渠道。

— 6 —

*农发行信贷工作总结

*农发行信贷工作总结

农发行信贷工作总结

浅议农发行信贷文化建设

*农发行2004信贷工作总结

农发行某信贷工作总结

农发行2004信贷工作总结

农发行信贷年度工作总结

农发行信贷工作全年总结

*农发行2004信贷工作总结(材料)

《浅析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优秀].doc》
浅析农发行信贷资金来源[优秀]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