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字体要求:

2020-03-02 22:26: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语文教案字体要求: 大标题:宋体小四 黑体 小标题:宋体五号 黑体 其他内容:宋体五号

段落行距:固定值 16磅 集备内容:蓝色

个性化修改内容:红色

说明:第一单元前要有总的

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苏教版小学 二 年级 语文 学科教学进度表

2013 至 2014 年度第 二 学期 教者 二年级语文组

小学语文(苏教版)二年级下册教学目标

⒈学习习惯。

⑴继续掌握正确的读写姿势,并养成习惯;养成爱惜学习用品的习惯。 ⑵继续掌握正确的写铅笔字的方法;继续培养积极发言、专心听讲的习惯。 ⑶继续培养勤于朗读背诵,乐于课外阅读的习惯。 ⑷培养勤查字典,主动识字的习惯。 ⒉汉语拼音。

⑴继续巩固汉语拼音,利用汉语拼音帮助识字、学习普通话。 ⑵能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⒊识字写字。

⑴准确认读390(总1534)个生字。

⑵掌握本册课本安排的11个常用偏旁部首。

⑶能按笔顺正确书写、默写生字285(总982)个。能按字的结构把字写端正、写匀称。 ⒋口语交际。

⑴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听懂别人说的一段话和一件简单的事,能转述基本内容。能讲述课文所写的故事。

⑵能在看图或观察事物后,用普通话说几句意思完整、连贯的话。

⑶能就所听所读的内容,用普通话回答问题,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⑷愿意与别人进行口语交际,态度大方,口齿清楚,有礼貌。 ⒌阅读。

⑴继续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背诵指定的课文;能复述课文;会分角色朗读课文。

⑵学习默读课文,能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 ⑶能联系语言环境和生活实际,理解常用词语的意思。

⑷能凭借语言文字理解课文内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情境,知道课文的大意。 ⒍写话。

⑴能用学过的部分词语造句。能理顺次序错乱的句子。 ⑵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图画和简单事物,写几句连贯的话。

⑶学会“转述”、“劝阻”等方面言语交际的本领,能用几句连贯的话把有关内容写下来。

⑷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

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单元教材基本分析:

本单元共四篇课文和一个练习,其中包括、苏教版的特色板块《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利用好字典,遇到不会的问题要自己思考,自己解决,不能依赖老师和家长;这一单元的课文属于“识字篇”,主要是让学生增加识字量,这一单元的练习四则主要以学用字词句和说说写写为教学重点,同时继续巩固学生查字典的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查字典的方法。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

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识字1:本课识字时要求学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并且要求学生了解春节、清明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识字2:本课识字时要求学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感受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以及有关的民族风情。识字3:本课识字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借助图画感知古今文字的发展演变,了解偏旁与字、词之间的联系,认识形声字的特点。识字4:本课识字时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凭借图画理解词语。认识本课生字的构字规律以及词语间的相互联系,进一步了解形声字的特点,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学情分析:

本课一共安排了两项内容:第一是“勤查字典”;第二是“主动识字”。前者侧重于操作能力的培养,而后者则侧重思想意识的强化。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对于侧重操作层面的内容,除了要注意具体方法的指导之外,也要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而对侧重思想意识培养的内容,除了要充分重视“符合客观规律思维模式”的建构之外,同样要注意“操作技能”方面的指导和练习。有的东西看起来并不起眼,但它却一辈子有用;有的东西一时有用,但它却一辈子无用。诸如“勤查字典”、“主动识字”之类的习惯大概都属于前者。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2、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重点:训练学生勤查字典和有关工具书。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意识、态度,了解主动识字的途径。 教学准备:新华字典、投影仪。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平时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勤查字典的重要性和应具备的态度。在掌握有关查字典的方法的基础上,培养学生逐步养成勤查字典和使用其他工具书的良好习惯。 教学准备: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经过大家的学习,我们已经学会了很多的知识。可是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要学会更多的知识,我们可以请教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那就是——字典。

字典是一位不会说话的老师,我们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都可以向这位不说话的老师请教。

二、指导看图:

1、图1:图中是谁?她正在干什么?

(一位老师正在向同学们介绍字典)

2.、图2,图3:

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有谁,她们正在干什么?她们的态度怎样?

图2:在小姑娘的房间里,妈妈正在指导她使用字典之类的工具书。

图3:一位老师指导学生查阅字(词)典。(看,同学们学得多专心、多认真啊!)

3、你们还记得查字典的方法吗?谁来说一说。(音序查字法补充音序、音节的区分、部首查字法)

(两种查字典的方法都可以)

4、看图,图上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图4:同桌的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拦路虎”,他们就向字典请教。他们不仅会向字典请教,学习时还互相帮助,真好!

5、6:在家中,两位同学读书时遇到了困难,都在查阅字典。字典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和朋友,在学校,在家,都要勤于查阅,这样才能及时解决困难,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补充介绍其他种类的字典、词典。

《新华字典》《中华大字典》《通用规范汉字字典》《现代常用汉字规范字典》《异体字字典》《国际标准汉字词典》《现代汉语词典》等。这些工具书都是我们学习的好帮手。

三、你读过哪些课外书?你使用过字典吗?在什么情况下用的?

同桌说一说,再指名说。遇到不认识的字、读音吃不准的字、不理解的字词就及时查字典解决。

四、查字典比赛:

拿出你的字典,用你最熟悉的方法查一查,完成表格。

五、小结: 字典等工具书是不会说话的老师,在字词方面遇到疑难,不管在学校还是在家里,不管是阅读书报还是完成作业,都可以通过查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来解决。所以,让我们把字典放在身边,随时使用,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课本彩图或教学挂图,并结合课内外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了解主动识字的意义和应有的态度,结合勤查字典的教学培养学生逐步养成主动识字的良好的习惯。

教学准备:预习:准备汇报自己课外学会的生字、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只有勤于查阅字典等工具书,才能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天我们学习的是“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中的“主动识字”。 教师板书课题,齐读。

主动识字就是怎样识字呢?交流自己对主动识字的理解。

教师介绍:同学们都很喜欢读书,而学习各种知识,就得先识字。我们的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它很美,内容丰富。生字一方面要靠老师教,一方面要靠自己主动学习。这样,才能认识更多的汉字,读更多的书,掌握更多的知识。

在你认识的字中有哪些是自己主动学来的,是在什么情况下学的?(交流:阅读时查生字、大街上看招牌、商店里看货物名称及说明、唱歌时学歌词、游览时看景点名称和介绍??)

二、指导看图:

1、看第3页上面的图,同桌相互说一说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2、交流讨论:

⑴ 图上的小学生在做什么,他手里拿的是什么?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生字卡片领读。)

⑵你认识卡片上面的字吗?说说你是怎样认识的?

(在课堂上,老师请这位同学当小老师,让他拿自己准备的材料领读。)方法:查字典、向身边人请教

3、看第3页下面的图,图上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左面的是一个学习小组的四位同学,通过图片主动识字,并请老师评判。右面的是两位同学在游览时主动识字。从图上可以看出,这些小学生识字的态度都很认真,内心十分喜悦。)

4、你自己游览过哪些地方?通过游览认识了哪些字?

(先小组交流,再指名说一说。)

5、教师小结:

生活中处处有学问,我们不仅要在学校主动识字,而且要在课外,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心,主动识字。不认识的字可以有选择地记下来,回来查字典解决。

三、作业设计:

准备一本课外识字本,把你在课外认识的字记下来。比一比,谁认识的字最多。 板书设计: 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

勤查字典 主动识字

教后反思:能很好地说出图上的内容,对勤查字典、主动识字有了一定的意识。但培养良好的习惯,坚持主动地去做,还需长期引导和关注。

识字1

学情分析:

学生到了二年级下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具有了一定的识字能力。“教是为

了不教”我们教师应该着手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了。在课堂上尝试运用小组学习、小老师等方法来渗透自学生字,也好为我们下一阶段的“课外识字”做好铺垫,打好基础。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2、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3、了解一些传统节日和民间风俗,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韵文;了解这4个节日的传统风俗。

2、正确书写“拜”字和“墓”两个生字。

教学难点:能结合课文插图和词语,串词成句。

教学准备:课件、生字卡;课前让学生了解相关节日的习俗。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真观察图画,能把图上描绘的事物同所学的词语联系起来,凭借图画和生活经验理解词语。

2、了解春节等传统节日的风俗民情,感受祖国灿烂的民族文化。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词语。

教学准备:课件、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交流信息,激趣导入:

1、同学们,刚刚度过的是什么节日?(元宵节)你还知道一年中的哪些节日的名称?

2、那我们在寒假里,还度过了一个最盛大的节日,叫——生接(春节)。[相机板书词语:春节]对,春节是我们中国人的新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除了春节,我们国家还有很多传统节日。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识字1》,来了解一下我国的四大传统节日及民间风俗。板书课题:识字1(齐读)

二、看图说话,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看大屏幕,看看图上画的是哪些传统节日?人们在这些节日里做些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相机出示词语。

2、自由读韵文,要求:看清音节,读准字音。

3、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4、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字卡,开火车读

(2)课件出示词语,指名读,相机正音

强调容易读错的音。如:“扫” 和“粽”的声母是平舌音,不要与翘舌音混淆;“饺子、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清明、踏青、月饼”后鼻音。

(3)齐读课文:

过渡:读完了课文,你知道课文里介绍了几个传统节日?这四个节日分别有什么风俗

呢?这些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是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过的,这里除了清明节按阳历(24节气之一)外,其他三个节日是按照农历来过的,每个节日都有不同的故事和不同的风俗民情。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第一个传统节日——春节。

三、再读课文,随文识字:

1、学习第一第一行词语:春节、饺子、拜年

同学们,你们年年都过春节,知道春节是什么时候吗?(农历正月初一那天,也至正月初一及后面的这几天)正月,正音:zhēng,第一声。

过年了,看看图上的这家人围在一起在做什么?(包饺子)

[相机出示词语:饺子] 指名学生读词语。

(1)看看这个“饺”字我们就知道这是一种很好吃的食物,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个“饺”的?。(引导学生分析形声字“饺”的特点,加强记忆)

(2)你知道饺子是怎样做成的吗?你吃过什么口味的饺子?包饺子时,人们除了包进去鲜美的肉馅,还包进去了什么?(新年的祝福、美好的希望??)

指导朗读词语。

(3)春节期间是亲朋好友们喜欢互相拜访表示节日的祝贺,这就叫[相机出示词语:拜年]指名学生读词语。

①出示“拜”字,观察:“拜”字什么结构?像什么?(拜:会意字,古文字是双手下加“--”表示地面,会意为磕头时两手按地。本义表示恭敬的礼节。而我们现在说的“拜”通常是指两个人面对面,两手相对抱拳表示祝福或祝贺。)“拜”字还可以跟哪个字交朋友?

②指导书写“拜”字。认识手字部,指导学生观察“手”字做偏旁后的变化(看)。右边四横,可结合拱手的动作(从外看看到四个手指)记忆。

③说说你今年都给谁拜年了?都说了些什么话?现在你能给老师拜年吗?再给同学们拜年又怎么说?要是给老奶奶拜年你应该怎么祝福她呢?要是做生意的人亲戚拜年又该怎么说呢?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祝福语,你一定要正确的运用,说到别人心坎里,让别人真心的感到高兴。

(4)春节除了包饺子和拜年这些风俗外,你还知道有哪些风俗?(贴春联、放鞭炮、守岁等)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总把新桃换旧符。”

简介春节的相关典故。年的传说。

(5)指导朗读第一行词语:春节 饺子 拜年(指导读出春节的喜庆、祥和?)

(6)你能把这三个词语连起来说成一句话吗?试试看!

若学生说不出,教师再点拨(春节到,包饺子,开开心心去拜年。)

(7)你会用哪些成语来形容过年时欢庆的气氛?

“张灯结彩、欢聚一堂、普天同庆、喜气洋洋”,相机出示练习一的这些成语,并齐读成语。 过渡:过完了春节,再过不久我们即将迎来了第二大传统节日,那就是——清明。

2、学习第二行词语:清明、扫墓、踏青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清明节)

(2)老师介绍清明节:二十四节气之一,在4月

4、5或6日。民间习惯在这天扫墓。

(3)清明节当天,人们除了去给死去的亲人上坟外,还会给烈士们献花圈,你看少先队员们怀着崇敬的心情来到纪念碑前祭扫革命烈士,这就是:扫墓。[相机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读词语]

①出示“扫”、“墓”,让学生识记。

“扫”和“墓”分别还可以怎样组词?

②指导书写“墓”字。上下紧凑,“大”的撇捺舒展,在字中最宽。

(4)、清明前后春光明媚,草木吐绿,人们喜欢到郊外散步游玩,这就叫:踏青。(形象记忆,踏着野外青青的小草,欣赏春光)[相机出示词语] 谁能告诉老师,你是怎样记住这个“踏”字?“踏”字还可以怎样组词?

(5)、指导读好第二行词语:清明 扫墓 踏青(指导读出对革命烈士的敬仰和怀念。)

(6)、拓展:学到这里,你想到了那首古诗?能背出来让大家听听吗?指名背诵古诗《清明》。

(7)、你能用学习第一行词语的方法把这三个词语连成一句话吗?

(清明节,去扫墓,高高兴兴去踏青。)

3、学完了这两行词语,你有什么发现?(前面一词是节日的名称,后面两个词语是节日的习俗)

4、小结:今天我们就先了解春节和清明这两大传统节日,端午和中秋两个传统节日留到下节课我们再来学习。那么下面老师想检查课前布置给你们的任务你们完成得怎么样?

四、课堂总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识字1》,现在你能完成下面的填空吗?(课件出示填空题) 读了课文,我知道了( )、( )、( )、( )这四大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的时候吃饺子、( );清明节的时候去( )、踏青;我还知道( )节,人们有( )的习惯。

五、课后作业:

1、熟读《识字1》,思考除了课文介绍外,端午和中秋还有哪些习俗?

2、搜集关于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的诗歌。

板书设计:

春节 饺子 拜年

清明 扫墓 踏青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本课9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新词卡片。

2、按“扫、拜、墓”的笔顺书空。

二、继续看图学习生字词:

1、出示第三幅图,观察说话。

(1)、人们正在干什么?这是什么传统节日?[相机出示词卡:龙舟、端午]教师介绍“端午节”。

(2)、端午节这天,人们除了喜欢赛龙舟,还喜欢吃什么?[相机出示词卡:粽子]

2、出示第四幅图,观察说话。

(1)、图上画的是什么节日?你知道吗?[相机出示词卡:中秋]教师介绍“中秋节”。

(2)、中秋节这一天,全家人坐在院子里干什么?[相机出示词卡:月饼]

(3)、同学们看图上的人都相聚在一起了,这就叫“团圆”。[相机出示词卡:团圆]

(4)、学生借助拼音读以上生字词。

(5)、指名认读、正音。

如:“粽子、月饼”中的后一个字读轻声。

3、小结:刚才我们学了两组词语,你们知道有哪两个传统节日?(端午、中秋)端午节,民间风俗是什么?(包粽子、赛龙舟)中秋节呢?(全家人要团圆,赏月,吃月饼,赏桂花、吃螃蟹、石榴)

三、指导读韵文:

多种形式练读,读出节日的欢乐。

范读、自由读、互读、齐读。

四、拓展训练:

1、我们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除了课文介绍的这四个传统节日外,你还知道哪些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又有哪些习俗呢?

2、有个小朋友学了这篇课文,写了这样一组词串——元宵 汤圆 观灯。你能像他这样,用词串的形式写一写我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及风土人情吗?讨论交流,师生共同完成(课件出示)

(元宵 汤圆 观灯;七夕 鹊桥 乞巧;重阳 登高 赏菊;冬至 祭祖 馄饨 )

五、指导书写,检测效果:

1、说说你是怎样记住“团、饺、饼、端”这4个生字的。

2、教师范写生字。(大口框方正,略长;食字旁中的竖提要空,端的立字旁中间拉长。)

3、学生描红书中田字格里的生字。

4、在《习字册》上描红、仿影、临写生字。

5 6

7

1.

2.气氛。

、认读课后词语。、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词语。、听写词语,检测效果,及时反馈。 作业设计: 写出食字旁、提手旁的字。 选一个传统节日,结合自己的经历写一段话,注意体现民俗和节日板书设计: 端午 粽子 龙舟

中秋 团圆 月饼

教后反思:

四大传统节日的民俗较为清晰;补充的节日还要在强化,尤其是节日的时间和民俗要熟练对应。可加节日按时间排序、民俗连线填空等练习。

字体要求

策划书字体要求

公文字体要求

公文字体要求

自荐信字体要求

公文字体要求

毕业论文字体要求

策划书字体要求

策划字体要求

通讯稿字体要求

《语文教案字体要求:.doc》
语文教案字体要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