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2020-03-01 19:17:5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2011年12月5日 16:57

早上,到不远的小菜场买菜;下午,在社区文化中心跳太极操;晚上,戴上志愿者红袖章,在小区里巡逻„„于六香一年前搬来直呼“不习惯”,而现在,她觉得自家小区“宜浩佳园”真得挺“宜居”。“宜浩佳园”位于浦东新区临港新城。记者近日从临港新城唯一的街道——申港街道获悉,目前,像于阿姨一样从本市其他区县或全国各地陆续“移民”来的,大约有1万人。为提升他们的幸福指数,街道进行了一系列创新社会化管理。

功能跟着需求走

宽宽的路,高高的楼,就是难得见到人。5年前,临港新城的几个居民区“人比楼少”。这也难怪,公交出行不便、看病要跑很远、买菜也没菜场,谁愿意在这里“隐居”?

2006年11月30日,临港新城有了“管家”——申港街道。至此,老百姓的一个个生活难题,有了“管家”去跑腿。

百姓缺什么,就解决什么。申港(社区)街道党工委书记、办事处主任张校平说,完善城市功能,就要跟着百姓需求走。市民买菜难,建菜场;公交出行不便,开社区巴士;购物难,建大超市;就学难,办中小学;就医难,建卫生服务站„„如今,临港新城里标准化菜场建起来了,大小超市进驻了,申港1路、2路也跑了起来。另外,还建起了两所幼儿园、一所小学和两所中学,居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方便起来。

“移民”达万余人

目前,临港主城区有6万多常住人口,海事大学、海洋大学、电机学院的学生占了一半多。随着生活配套设施的完善,三所大学的职工家属、机关事业单位的公务员等,开始“移民”至申港街道,从几百人、几千人,到如今的1万余人。

“这里的环境好,人更好,我决定和老伴在这里养老了。”于六香说,是街道、居委干部的服务,留住了她的心。

服务体现在一个个细节上。在临港新城过年的居民,都能享受到一项特殊的待遇——街道领导、社区工作者在大年初一,一家家上门拜年;居民提出晾衣服不方便,街道在小区里定制了晾衣架;市民广场跳舞没有场地,街道立马出资建设;老百姓缴纳水电费等不便,街道协调后把上海社区服务中心公用事业缴费终端接到了居委会„„

临港“移民”来自五湖四海,申港街道1万多名居民的籍贯竟遍布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如何让他们成为“临港人”?前不久,街道建起了沪上首家五层楼的社区生活服务中心,开设婴幼儿早教中心、老年日托所、手工制作间、书画室等。在便民的同时,让居民们渐渐感受到温暖。

临港今后更迷人

轨交16号线明年通车,从临港能直达龙阳路;上海第六人民医院临港分院明年建成,名医将在新城坐堂。

街道还把建筑工地的来沪务工者作为重要的服务对象,送戏、送电影、送健康、送法律、送便民服务已经成为习惯。

临港新城“羽翼渐丰”,人气渐旺。上海海事大学团委书记杨大刚也是临港的“第一代移民”,他的妻子明年二月生产,小杨说,他将选择临港作为宝宝的出身地。他相信,这座新城将愈发迷人,“移民”一定能在这里享受幸福生活。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发言稿

如何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指数

提高人民幸福指数发言稿

幸福指数

临港新城

坚持三项优先,提高幸福指数

三峡库区移民幸福指数调查与分析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学校提高班主任幸福指数主要途径

《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doc》
临港移民幸福指数提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