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2020-03-01 16:30:19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以南通如皋为例

要:长期以来,我国把人才竞争作为竞争核心要素。随着市场竞争加大,传统的资源和资本等要素驱动经济发展已不可持续,人才和创新驱动将成为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文章以南通如皋为例,创造性提出运用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平台,采用校企联合的人才引进模式的构想,并为该模式成功实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人才引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人才强国战略逐步实施推进,地方对高等人才的需求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南通如皋凭借着地处长江三角洲紧邻上海的天然区位优势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获准设立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这为如皋寻求两岸经贸合作的提供了重要机遇,也对其人才支撑提出更高的要求。根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地方要改进人才管理方式,积极建立符合自身实际需求的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在当前情形下,如皋怎样结合自身优势,在政策支持下改革创新人才引进模式和管理体制,深化海峡两岸经贸合作,最终形成可推广的典型案例,是一项亟待研究的课题。

随着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的深入,如皋市也一直在寻求两岸产业转移对接的机遇,2012年底,南通市累计引进台资企业40家,吸引的项目总投资额达到20.7亿美元。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紧邻上海,与张家港、苏州隔江相望,素有江苏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长寿之乡的美誉。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的设立,成为如皋寻求两岸经贸合作的新平台。

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的设立使如皋在深化两岸产业合作中找到了自身的位置,为推动新一轮改革提供了重要机遇。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无论是招商引资、项目带动、产业升级的发展,还是成功对接苏南经济体做大做强,都离不开人才支撑和推动。离开了人才,如皋区域经济社会建设、成为区域增长极的目标实现都无从谈起。经过几年的努力,南通市在建设自身把握重要机遇期过程中,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重大近几年,我国大陆和台湾地区进行的经济合作日益频繁,《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的签署更是激发了新一轮两岸合作的热情,合作规模逐渐扩大,合作领域不断加深,合作水平快速提高,合作形式日益多样。根据2012年底数据,两岸贸易总额已到达1689.816亿美元,而这个数字在1979年仅有0·77亿美元。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台湾就掀起对大陆的投资高潮。据统计,截至2013年底,大陆累计吸引台商实际投资达28.47亿美元,俨然成为台商对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地。台商投资领域也从过去投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向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转移,这不仅促进岛内经济结构升级也有利于大陆经济发展和企业竞争力增强。2008年以来,两岸举办的产业搭桥活动有几十 场之多,并在首届两岸合作论坛后就确定了液晶面板、无线城市、LED照明、冷链物流等十多个产业作为重点推动项目,极大调动了两岸同胞的热情和信心。

海峡两岸经贸服务基地的建设迫切需要把各类人进展。目前,全市共有普通高校6所,南通大学作为南通地区唯一一所地方性综合大学聚集了一定数量高级人才。截至2012年末,全市拥有各类人才96.51万人,每万人中人才占有量超过1322人,高层次人才超过4.4万人,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19.09万人。南通市人才培养虽然取得重大进展,但整体上人才总量仍然不适应海峡两岸产业合作与结构升级的需求。且人力资源质量整体水平偏低,与国际接轨能力差,不利于如皋全面融入苏南、接轨上海,走向世界。在处于重要战略期的当下,实现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上的重大突破是南通亟待解决的难题。 1.海峡两岸合作背景介绍

3.校企联合的人才引进路径的构想

2.南通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才集聚到事业中来,迫切需要调动人才的积极性与创造性。如皋可以依托区域经济吸引力以及服务基地的发展前景,推行多种形式的校企联合实习基地建设,创新性的探索出一条人才引进路径。具体而言,本着“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如皋积极协调寻求两岸服务基地内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实现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服务基地为高校学生生产实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针对社会需求特色培养学生。高校学生尤其是具有较强国际接轨能力的经管类学生通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积极为企业服务,达到利益共赢的结果。采用校企联合的人才引进路径将直接带来三个效果,

一是促进了大学生就业。一方面大学生通过参加实习尤其是台资企业学习,实践能力、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升,就业能力大大增强;另一方面实习与就业相结合,拓宽了大学生就业渠道,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是为企事业单位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了条件。两岸的经济发展联系越密切,企业越是需要熟悉两岸事务、产业、投资和把握经济发展态势的各类人才为其服务。企事业单位通过吸收大学生实习,有利于从实习生中选拔适应单位需求的优秀人才,为事业发展提供人才储备,也降低了用人成本和风险,起到了“人才蓄水池”的作用。

三是为如皋的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在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中,只有人才优势才能转变成技术优势、产业优势和竞争优势。地方企业与学校的合作可以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能够使项目引进与人才引进的相互促进,既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又为人才素质进步创造契机。

4.如皋推行校企联合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人才引进模式的SWOT分析

4.1优势分析

南通市经济发展迅速,对台资吸引力巨大。南通市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势头迅猛,地区生产总值(GDP)长期保持 10%以上的增长速度。即使在2008年全球遭遇经济危机,我国国内经济总体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南通的增长势头依然强劲。十二五以后,中央规划确定的GDP增长目标是7%,国家更加强调转变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受政府主动调控因素的影响,

南通市的GDP增速有所回落,但长期看城市未来的经济发展形势依然被外界看好。高速的经济增长带来的是强劲的人才需求。南通这个巨大的市场对刚毕业的大学生而言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台商在南通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建成后,如皋通过区位优势、生态环境、服务设施会吸引更多的台商,进而促成商户项目的落户,最终成为一个接收人才的就业新场所。

4.2劣势分析

服务基地企业接受实习生积极性不高。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进驻的企业尚处于起步拓展阶段,面临巨大的经营风险。与高校联合创办实习基地的模式虽在国内不在少数,但在台资企业集中区还是首次尝试。企业讲究经济效益,在合作效益存在很大不确定性,未有典型成功案例的条件下,企业大多不会想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有些企业认为临时性实习对公司的运作没有太多帮助,公司还需要安排专门的工作人员指导管理学生,对公司日常运作造成一定的干扰。不仅如此,如果将重要工作任务分派给实习生,实习生的专业知识不过硬和技能不够扎实,会造成工作上的纰漏。另一方面实习生参与工作会导致公司信息安全问题。相比台湾在教育科研的投入,大陆对高校支持明显不到位,这导致实践教学老师水平的良莠不齐,我国高校的实习指导师资力量不足,与企业合作中不能够很好管理学生;有些教师自身缺乏对企业经营管理、台资企业特点、台湾文化的了解,使结果大打折扣。

4.3机会分析

政策扶持力度大。江苏省制定很多优惠政策,支持地方招商引资以及支持台资企业发展。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帮助台资企业克服困难,确保企业能够实现持续健康平稳发展。江苏省在2009年颁布了《关于支持台资企业健康平稳发展和加快转型升级的若干政策意见》)涉及到台资企业融资贷款、企业投资方向、税收减免、知识产权保护等多个方面。2012年为了更好引导台资企业产业转型升级,推进科技创新,江苏省出台了《关于贯彻落实“六个进一步”新要求的实施意见》。意见提出深入开展苏台经贸合作,特别强调金融合作的重要性。优惠的政策加上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无疑会给南通的台资企业创造更多的机会、提供更多空间,同时也对人才提出了新的挑战。《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地方创新人才管理方法,鼓励人才与地方行业相结合。南通市创新性通过建设教学基地建设引进人才的方式,顺应了国家的政策,高校人才不仅熟悉国际环境而且通过参与台资企业实习能掌握到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通过技术外溢效应为内地企业带来新鲜的知识和技术,甚至带动人才管理制度的创新。

4.4威胁分析

两岸政治敏感,文化差异大。《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在签署过程中,台湾区“绿营”支持者普遍持反对态度,认为两岸开展贸易往来会制约台湾发展。虽然经过激烈的交锋,ECPA得以最终签订,但由此可看出,岛内仍存在不少对大陆持敌对态度的群体。除此以外,台湾地区与祖国大陆长期处在隔离状态,台湾地区实行资本主义制度,祖国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二者不同的社会制度,必然会有文化上的差异,而文化上的差异在短期内很难消除。这种理念上的碰撞很有可能造成大陆人才台资企业适应不良或无法有效管理。

5.政策建议

5.1政府加大政策支持,构建人才引进保障

南通市地方政府要建立服务型政府意识,由过去对人才管理转变为人才服务。首先政府部门需要做好人才权益保障和建立社会保障机制。由于校企合作教学的人才引进模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前做好保障工作既解除了学校和企业的后顾之忧,又推进了人才与地方产业的深入融合。除此以外,地方应启动专项资金,大力支持实习基地建设。虽然各级政府提供了多重形式对高校教育科研进行资金支持,但在校企结合建立实习基地方面还缺少相应的专项建设资金支持。人才基地的构建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没有地方政府资金支持,仅凭高校单方面推动的话,很难有成效。南通政府应启动对实习基地建设的专项资金支持,提高校内实习基地建设水平,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才。

5.2建设“人才储备基地”,为构建海峡两岸人才交流合作奠定基础

大陆高校与台资企业的对接的方式对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具有巨大推动力。其核心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所需人才的培养、核心技术进步、文化的创新等等。在两岸经贸的合作发展中,人的因素、文化与教育的因素、科学技术的因素所起到的作用是巨

大的。两岸寻求合作要在全球市场中参与竞争,人才的交流合作是必不可少,如果没有人才、技术、技术成果、创新理念,一切的进步发展都无从谈起。从发展的视角看,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在刚刚起步,其它后续的相关合作内容和配套措施也在研究当中,还会带来许多令人惊喜的消息。随着南通市开放程度进一步扩大,两岸合作逐步加深,不仅在经贸平台上,其他各个领域交流合作的也会不断深化。经济快速发展形成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形成推动两岸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强大动力,将推进两岸在人才培训、学术探讨、项目研究、学者互访等方面的交流合作。

5.3努力成为上海自贸区的功能扩展区

南通市积极利用临近上海的区位优势,积极抢抓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改革红利,主动融入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全力做好集聚高端人才、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旅游休闲度假产业、打造长寿文化的各项准备,努力将如皋海峡两岸经贸交流服务基地作为上海自贸试验区主要面向台资的功能配套区,争取实现与上海自贸试验区部分功能、政策、人才的共享。通过与上海自贸区的对接,不仅大大的增加对台资吸引,对人才聚集也有巨大帮助。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波特(美).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李学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转型发展步伐[J].求是.2011,(22)

[3]刘志标.从后发到先发:关于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的理论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11,(04) [4]兰启发,郑瑞玲.对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的福建人才战略的思考[J].经济与社会发展, 2006(1) [5]朱正伟,刘东燕,何敏.加强高校实践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大学教学,2007(1)

[6]沈良峰,高文华.改革实践教学,强化学生综合能力[J].中国地质教育,2006(4)

[7]周峰.21 世纪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8)

[8]黄诗君,阳林,章争荣.工科专业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新模式研究[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

[9]杨海明,王志跃.新时期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探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3)

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

人才引进

岚县四种模式推行人才柔性引进

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人才引进程序

人才引进材料

人才引进申请报告

人才引进管理办法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doc》
创新人才引进模式促进海峡两岸经贸合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