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2020-03-02 17:48:45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云南省龙陵一中2017-2018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本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分卷I

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1.5分,共45分) 1.唐代歌咏扬州的名诗佳句很多,有陈羽的“霜落寒空月上楼,月中歌吹满扬州。”李绅的“夜桥灯火连星汉,水郭帆樯近斗牛”司马光的“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由此可见当时的扬州(

①来自全国各地的商帮势力强大 ②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 ③突破时间限制,夜市繁荣 ④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2.新华社北京2013年11月7日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召开在即,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大幕又将开启……改革开放对中国人来说,绝不是一个普通的概念,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开启了一场波澜壮阔的伟大改革。”其中“关键抉择”是指( ) A.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B. 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 实行对外开放 D. 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3.据统计,1978-1998年,我国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由77.6%下降到28.5%,集体工业比重由22.4%上升到38.3%,1980~1998年城乡个体工业比重由0.02%上升到18.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比重由0.48%上升到19.9%。这说明( ) A. 工业投资主体体现多元化 B. 乡镇企业成为工业的新生力量 C. 国有工业所有制得到优化 D. 我国工业产业结构得到调整

4.发生于20世纪九十年代初,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重要史实是(

)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5.下面是某人观察汉画像砖《牛耕图》后的感悟,正确的是(

A. 汉代的农用动力发生根本变化 B. 汉代耕犁更利于调节耕作深度 C. 汉代的精耕细作技术有了提高 D. 中国传统步犁的形状基本定型

6.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打着“自强”“求富”的口号,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利用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 C. 保护本国封建经济

D. 发展资本主义,抵制外国经济侵略

7.1983年4月,国务院在《关于城镇劳动者合作经营的若干规定》等文件中说明:允许个体工商户购买机动车船从事客货运输,允许长途贩运和批量销售;个体户可以起字号、刻图章,在银行开立账户等。通过这些规定可以看到( ) A. 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已改变 B.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

8.观察新中国城市化进程发展曲线,其中出现阶段“Ⅲ”的主要原因是(

A. 为完成“一五”计划 B. 正实施全面经济调整 C. 支持农业合作化运动 D. 为增强国有企业活力

9.1949年以来,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演变经历了“鼓励发展——根本改造——有益补充——共同发展”的曲折过程,其中“有益补充”地位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B. 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 C. 计划经济退出中国舞台 D. 市场经济体制开始确立

10.1961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全国各城镇精简职工队伍,到年底职工减少了872万,城镇人口减少1000万左右。1962年—1963年又减少职工1000多万人,减少城镇人口1600万左右。其直接原因是( )

A. 粮食供应紧张 B. 疏散人口准备战争 C. 人民公社化运动 D. “左”倾错误的扩大

11.据统计,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对高频词汇的解读符合史实的是(

) A. “调整”的重点在国民经济比例关系 B. “企业”的改革方向是公私合营 C. “困难”的根源是“一边倒”方针 D. “农业生产”的经营方式遭否定

12.对三大改造完成的结果和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 B. 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C.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 D.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3.位于山东聊城的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接洽商务、汇兑、装卸货物、唱戏酬神的活动场所,为商人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根据所学判断山陕会馆最早建于 (

)

A. 秦汉 B. 隋唐 C. 宋元 D. 明清

14.在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出现过一个特殊的阶段,被人称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而产生的,但是却没有前途的经济奇迹”。促成这一时期经济奇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B. 民国政府实施奖励实业的政策 C. 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 D.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15.下面是1976年与1966年相比各种生产资料年产量增长率统计表,由此表信息可以推知(

A. “*”没有影响经济的发展 B. 国家仍然重点扶持军事工业 C. 工业的发展比例出现了失调 D. “*”中生产资料仍有增长

16.17世纪上半叶是荷兰海上贸易的黄金时代。荷兰人在国际竞争中的重要手段是(

) A. 商业讹诈 B. 组建商业公司 C. 炮舰政策 D. 以武力为后盾

17.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障法》,其五个基本保障项目是老年社会保险、失业社会保险、盲人补助、老年补助、未成年人补助。这项法律旨在 (

) A. 恢复国家信誉 B. 鼓励建立工会 C. 扶助弱势阶层 D. 调整劳资关系

18.“这是一个给世界带来工业文明的火种,也带来海盗洗劫般苦难的民族;这是一个,曾经让世界在她面前战栗、而今只能紧跟当今霸主狐假虎威的岛国;这是一个,人类政治文明民主化、法律化历程开始的地方……”诗中的“岛国”是指( ) A. 澳大利亚 B. 葡萄牙 C. 日本 D. 英国 19.“虽然远航的目的是寻找黄金,但客观上却取得了地理上的重大发现,它不仅发现了美洲这块‘新大陆’,而且通过实地考察探明了地球上的海洋是相通的,证明了地球是圆形的,这对科学的发展和人们宇宙观念的更新具有重要意义。”材料突出反映了新航路的开辟( ) A. 有助于近代自然科学的兴起 B. 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 C. 导致了欧洲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 D. 导致了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20.1562年,英国人约翰•霍金斯从非洲几内亚购买了400个奴隶,连同英国制造品一块运到海地出售。返程时,霍金斯运回了海地出产的食糖、金银等,这就是英国历史上最初的“三角贸易”。材料反映的英国殖民扩张与掠夺的方式有( ) ①推行不平等贸易 ②贩运黑人奴隶 ③野蛮的掠夺 ④开展圈地运动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2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说:“社会有一个梯子和一张安全网,梯子用来供人们自己努力改善生活,安全网则用来防止人们跌入深渊。”这里的“安全网”是指( ) A. 知识经济 B. 混合经济 C. 市场经济 D. 福利制度

22.1776年,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完成《国富论》一书。书中主张政治中立,不随便干预经济活动,使每个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自由地进行经济活动,如此才能有效率。这种主张( ) ①突出了市场的经济地位

②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③有利于世界市场的形成

④促成了垄断组织的出现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23.表格中石油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万能蒸汽机的推广 B. 电力的广泛应用 C. 内燃机的发明使用 D. 航天工业的发展

24.下图是近代世界贸易图,图中箭头代表贸易路线,它作为史料可以研究的主题是(

A. 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 B. 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

C. 15—19世纪贩卖黑奴的“三角贸易” D.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25.1933年,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史学家认为此项措施是新政中最受欢迎、最成功、最没有争议的措施。其原因是(

A. 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 B. 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 C. 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 D. 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

26.1840年一位英国人说:“关于我们对印度贸易的整个问题是他们是否能用他们的土地产物来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由此可以看出英国(

) A. 要把印度变为它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 B. 要转移贸易对象

C. 认为印度经济水平低,商品输出受影响 D. 对印度的贸易出现入超

27.1828年,一名德国旅行者把英国描述为一块“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性进入生活”的土地。当时英国的“新创造”来自( )

A. 颁布《航海条例》 B. 提出经典力学 C. 创立责任内阁制 D. 开展工业革命

28.下表记录了英国人弗朗西斯·德雷克的活动。推动其活动出现的主要因素是英国( )

A. 新生产方式的开放性 B. 打败了西班牙殖民帝国 C. 产生了早期启蒙思想 D. 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

29.能源短缺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为此各国政府大力倡导研发新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新能源是( ) A. 煤炭、石油 B. 电能、核能 C. 煤炭、核能 D. 电能、石油 30.17—18世纪荷、英等国的早期殖民扩张( ) 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

②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 ③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 ④促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 D. ①②④

分卷II

二、非选择题(共4小题,共55分)

3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万历二十一年(1601年),江苏巡抚曹时聘因苏州民变上疏皇帝,内中提到“吴民生齿最繁,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浮食奇民,朝不谋夕,得业则生,失业则死。臣所睹记,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明神宗实录》卷

材料二 明万历苏民无积聚,多丝织为生。东北半城皆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曰缎,方空曰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

曰唤代。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缎工立花桥,纱工立广化寺桥,以车纺丝者曰车匠,立濂溪坊,什百为群,延颈而望,粥后散归。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府志》卷三 请回答:

(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提炼明朝中后期苏州地区丝织业的发展情况。(逐条列出,不得摘抄材料原句)。(2)史学界普遍认为:明朝中后期苏州丝织业中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试从两则材料中各摘引最有说服力的一句加以论证。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表格包含了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材料一 1953—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材料二 1953—1964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单位:百万吨)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提炼1953—1956年和1957—1961年两个阶段中国和苏联在农业生产方面的主要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原因。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这乃是两种政府哲学之间的一场斗争。我们的对手们……现在提出,要进行变革和实现所谓的新政,那将会摧毁美国制度的基础……你若将政府控制权扩及人们的日常生活,那就不可能不在某些方面使它成为人们的灵魂和思想的控制者。 ——1932年末,胡佛的最后一次竞选总统演说

材料二 “百日维新”的最后一项立法,是1933年6月16日通过的《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第七条第一款规定,工人可以和雇主进行集体谈判,并将作出最低工资和最高工时的规定,从而使劳工获得了某种保护。……

材料三 新的改革的头一个立法,是1935年元月17日通过的《社会保障法》。该法规定:(1)对失业者、老人、病人和无丈夫的母子户,每年发给最低救济金;(2)由联邦雇主支出工资额征税,所得款项作为失业保险基金;(3)同意建立保险制度的州,可抽取这笔税款的90%供其支配;(4)由工人和雇主各付工人工资的1%,构成工人的老年保险金,到65岁以后可以领取退休金。 ——摘编自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1)材料一中胡佛有关市场经济制度的看法是什么?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为直接解决材料一所述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胡佛的竞争对手们实施了怎样的“变革”和“新政”。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如何理解亚当·斯密所称的两只“看不见的手”——“市场”和“道德”之间的关系。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公元)1500年以前,阿拉伯和意大利商人在亚欧大陆上从一个地区运货到另一个地区,而货物主要是奢侈品、香料、丝绸、宝石及香水。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豆类及南瓜、可可等。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将不能与您共度圣诞佳节。请原谅! 您的儿子:乔治 1918年12月23日 请回答:

(1)材料一告诉我们18世纪后期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简析其原因

(2)材料二中图1和图2分别产生于哪次工业革命 ?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有何影响? (3)材料三中涉及到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哪些新技术成果?(至少写出4项)

答案解析

1.【答案】B

【解析】商帮为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出现在明清时期,故①错误;由三个诗人的诗句可以看出城市中饮食服务设施完备,故②正确;三个诗人的诗句都体现出了夜市繁荣,突破了时间的限制,故③正确;李绅、司马光的诗句都体现了商业运输主要借助水路进行,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2.【答案】B

【解析】据材料“改革开放……它不仅意味着历史性的关键抉择”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体现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B选项正确;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主要目的就是明确党和国家的工作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故A选项错误;实行对外开放也是为经济建设服务的,故C选项错误;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同样体现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精神,故D选项错误。 3.【答案】D

【解析】材料中体现的是工业的产业化结构,不是工业投资的主题多元化,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乡镇企业的信息,故B项错误。国有控股企业得到下降,属于调整不是优化,故C项错误。材料中显示国有企业下降、集体工业和城乡个体工业比重上升,说明工业的产业结构得到调整,故D项正确。 4.【答案】D

【解析】深圳等经济特区的设立是在1980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是在1985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是在1988年,与此题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是我国对外开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故D项正确。 5.【答案】C

【解析】A不对,因为我国农用动力的根本变化是指牛耕,在春秋时期已经出现了;B和D是对唐朝出现的曲辕犁的描述。牛耕在春秋时期出现,汉代进一步推广,说明精耕细作技术的提高。 6.【答案】B

【解析】师夷长技以制夷不是根本目的,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是地主阶级自救运动,其根本目的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护清朝统治,故B项正确;洋务运动维护的是封建专制制度,不是保护本国封建经济,故C项错误;洋务运动军事企业是带有近代资本主义色彩的封建工业企业,民用工业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近代资本主义企业,其根本目的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故D项错误。 7.【答案】D

【解析】时间为1983年,允许私人个体户从事客货运输、贩运等措施,可以活跃商品市场,便利商品运输,单一所有制经济结构被打破,故D项符合题意;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绝对不会改变,故A项错误。B项是在1992年之后的事情。C项是1984年之后的事情,而此题的时间很明确:1983年4月。 8.【答案】B

【解析】从图中可知阶段“Ⅲ”指的是1960—1963年,此时城市化进程的发展曲线呈下降的趋势,“一五”计划于1957年超额完成,故A项错误;1960年,为了纠正农村工作的“左”倾错误,中央实施了八字方针,对国民经济进行了调整,特别是调整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比例,故B项正确;农业合作化运动于1956年完成,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国有企业活力,故D项错误。 9.【答案】A

【解析】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针对生产力落后的现状,确定非公有制经济“有益补充”地位,带动经济发展,国家政策的变化是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能够繁荣经济,适应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需要,但不是主要原因,故B项错误;1992年之后,计划经济逐渐退出中国舞台,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地位确立,故C项错误;1992年开始提出确立市场经济体制,故D项错误。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61年正处于国民经济三年严重困难时期,尤其是因为农业领域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导致农业实际产量严重减少,难以满足城镇居民的需要,所以中共中央贯彻落实“八字方针”,恢复经济,这一举动是为了缓解粮食紧张状况,排除C,A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疏散人口准备战争的相关信息,排除B;材料的做法实际上是在一定程度上纠正“左”倾错误,排除D。 11.【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人民日报》元旦献词高频词汇有‘调整、企业、国民经济、困难、农业生产’”,可以看出是在调整国民经济的比例,故A项正确;依据题干材料“1963年”,而公私合营是在建国初的三大改造时期,故B项错误;困难的根源是“左”倾错误造成国民经济比例失调,经济遭到严重的破坏,故C项错误;农业经营方式并没有遭到否定,故D项错误。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大改造运动。A选项中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标志就是三大改造的完成,因此正确;B选项是三大改造完成的影响,正确。C选项中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应该是第一个五年计划,也就是1953年,错误。三大改造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确立,即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D选项正确。 13.【答案】D 【解析】题中“山陕会馆是山西、陕西商人”,揭示当时已经形成了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而商帮形成于明清时期。 14.【答案】C

【解析】“一战”期间,民族工业出现了快速发展的局面,被称为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列强忙于“一战”,无暇东顾在这个间隙中民族工业获得了快速的发展,但是“一战”后,列强资本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衰落下来。故选C。 15.【答案】D

【解析】“*”时期群众纷纷停工停产闹革命,经济发展受到了很大影响,故A项错误;钢、原煤、原油等生产资料的增长幅度较大不代表军事工业被重点扶持,重工业并非只有军事工业一种,故B项错误;C项“出现”一词错误,工业发展比例失调的情况在新中国成立初期“一五”计划期间就已经初露端倪,并非“*”时期才出现,故C项错误;图表显示,从1966年到1976年这十年“*”期间,我国的各项生产资料都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说明这一时期经济有一定程度的发展,故D项正确。 16.【答案】B

【解析】荷兰在竞争中的重要手段并非商业讹诈,故A项错误;联系所学知识,知道17世纪荷兰成为世界商业霸主,其途径是组建东印度公司,故B项正确;炮舰政策是英国工业革命后奉行的政策,故C项错误;各国殖民活动均以武力为后盾,故不是荷兰竞争的重要手段,故D项错误。 17.【答案】C

【解析】从《社会保障法》的内容分析可知,其目的是扶助弱势阶层,故C项正确;A项是金融方面措施的目的,不符合题意;B项是工业方面措施,不符合题意;题干不涉及劳资关系,D项排除。故选C。 18.【答案】D

【解析】英国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源地,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英国对外殖民不断扩张,由于殖民地众多,曾被称为“日不落帝国”;但经历过两次世界大战后,英国的经济、军事实力均下降,再也无力统治世界;同时,英国最早确立“君主立宪制”,是近代政治文明民主化开始的地方,故这首诗就是描写英国的,故答案为D,其他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19.【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侧重强调新航路开辟对“科学的发展和宇宙观念更新”的重要意义,据此可知A项符合题意,正确;“把美洲纳入世界大家庭”不是重点所要强调的,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资本主义萌芽在远航前(

14、15世纪)已经产生,材料中更无体现,排除C;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项不符合史实和题意,正确。故选A。 20.【答案】B 【解析】材料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三角贸易”的情况,依据材料文字及所学知识可知①②③表述都符合史实,也符合题意,B项正确;圈地运动是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英国的圈地运动13世纪就已出现,与题干信息无关,所有带④的选项都不正确,ACD三项均排除。故选B。 2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梯子和安全网”是象征性的说法,梯子含义是指社会存在一定的财富高低差别以驱使人们更加努力的向上奋斗,安全网是指建立社会保障的福利项目,减少因贫富悬殊过大而引发的社会动荡,所以答案选D,A B C三项与上述材料“安全网”含义不符。 22.【答案】C

【解析】结合英国工业革命这一大背景分析,即可排除②,垄断组织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故排除④;符合题意的是①③,故选C。 23.【答案】C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从1870—1900年即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石油的产量迅速增加,主要是因为内燃机的发明和使用,C项正确。万能蒸汽机的推广与石油的使用无关,排除A。电力的广泛应用、航天工业的发展,与石油的使用无关,排除BD。综上所述,本题答案为C。 24.【答案】D

【解析】注意示意图的出发点是英国,反映了英国在世界贸易的中心地位,与新航路开辟后引发的欧洲商业革命无关,故A项错误;由于是贸易图,不能反映英国“日不落帝国”的形成,故B项错误;示意图不能反映“三角贸易”,故C项错误;示意图反映了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成为世界工厂,产品运销世界各地,体现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故D项正确。 25.【答案】C

【解析】题干材料信息未体现调整农林结构并降低了产品价格,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信息不能说明基本解决就业并消除了危机隐患,且与史实不符,故B项错误;据题干材料“罗斯福提请国会通过法案,成立‘资源保护队’”和 “有250万青年参与,开辟了740多万英亩国有林区和大量国有公园”可知将失业救济与环境保护有机结合,故C项正确;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政府将资源保护放在新政首位,故D项错误。 26.【答案】A

【解析】由“用他们的土地产物”即原料“偿付我们准备输出的工业品”即商品,可以理解英国贸易的实质。A项正确,B、C两项是对材料的误解,D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27.【答案】D

【解析】题干时间“1828年” ,正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的进行,使英国“每年都有近乎神奇的新创造进入生活”。所以D项正确。《航海条例》颁布于1651年,经典力学提出于1687年,责任内阁制于18世纪中叶开始,所以ABC三项排除。 28.【答案】A

【解析】本题的关键是时间信息。材料中提到黑奴贸易、野蛮掠夺和商业战争,反映的是新航路开辟后的英国早期殖民扩张。早期殖民扩张源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开放性,所以选A;弗朗西斯·德雷克是协助英国海军打败西班牙舰队,排除B;早期启蒙思想产生于17世纪,排除C;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经济成为主流,排除D。 29.【答案】D

【解析】材料中涉及到的是能源问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能源。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因此电能是新能源;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能源,并不是新能源。石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能源,主要是供给内燃机的使用。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 30.【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早期殖民扩张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为资本原始积累创造了条件加速了欧洲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过渡,①②③正确,故B正确。

31.【答案】(1)丝织业最发达;是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从业人数多;有一定分工;技术水平高;出现雇佣关系;形成了劳动力市场。

(2)材料一:“机户出资,机工出力。”材料二:“匠有赏主,计日受值”。这里的机户(主)是早期的资本家,机工(匠)是早期的雇佣工人,机户和机工之间形成了资本主义性质的雇佣关系。 【解析】第一问根据材料概括资本主义萌芽出现部门、地区和市场等;第二问主要是从材料中找相关材料验证即可。

32.【答案】(1)1953年至1956年:苏联粮食产量增长迅速。中国粮食产量增长迅速。

说明:苏联是由于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生产上,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中国是由于“一五”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全面建设的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 (2)1957年至1960年:苏联粮食产量时有起伏。中国粮食产量大幅度下降。

说明:苏联是赫鲁晓夫改革没有摆脱斯大林体制和改革脱离实际等因素影响,导致垦荒地区上交的粮食减少。中国是主要由于决策失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等因素的影响。

【解析】由材料可知,1953至1956年,中国和苏联的粮食产量都出现了快速增长,原因为苏联进行赫鲁晓夫改革,重点放在农业方面,一定程度上改革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而中国是由于进行“一五”计划,三大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开始,计划经济体制的实行;1957至1960年,苏联的粮食产量出现起伏,中国出现下降,原因为赫鲁晓夫改革不能完全摆脱斯大林体制的弊端和垦荒种植玉米脱离实际,导致粮食产量起伏,中国为由于多快好省的建设社会主义路线及其导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等。 33.【答案】(1)看法:反对变革和新政,认为对市场的干预会产生专制。说明:规定最高工时与最低工资;建立社会保障体系;重申工人权利,给工人集体谈判的权利;举办公共工程帮助人民就业;进行大规模救济。

(2)关系:市场经济需要道德的约束。

【解析】(1)胡佛的“自由放任”与其对手罗斯福的新政成对比。解答本题需掌握罗斯福新政的具体内容。(2)言之有理即可。

34.【答案】(1)世界市场不断扩大;商业交换的品种增多。原因: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的加剧。

(2)第一次、第二次。,影响:使世界各地联系更加紧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写出其中任意四条即可得满分)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的关键信息“但是到18世纪后期新世界的种植场生产的大量砂糖、咖啡及棉花等大部分运往欧洲出售;西班牙人也向新世界引进欧洲各种水果,如橄榄以及葡萄。美洲的特产也被流向世界各地,如玉米、马铃薯、西红柿、番薯、花生、各种豆类及南瓜、可可等。”反映的贸易往来是世界性,并得到进一步发展。从时间上看,原因的分析应与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相联系。

(2)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图一“蒸汽船”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图二“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交通工具的改进对世界市场的影响:使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世界日益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3)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材料中“美国人乔治开着汽车到芝加哥邮政大厦,给远在纽约的妈妈拍了一封电报,电文如下:亲爱的妈妈:今晚我将乘坐8点起飞的民航客机飞往上海”可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有汽车、电报、飞机、电力、石油等。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历史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六月份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楚雄州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

云南省文山州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

高一历史下学期期中考试

南海一中下学期高一期中考试

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一中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 历史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永善一中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政治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doc》
云南省龙陵一中学年下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历史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