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2020-03-02 03:19:3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1)由于现实生活、工作压力、处事失误等因素而产生内心冲突,引起不良情绪反应/(是较强烈的、对个体威胁较大的现实刺激引起心理障碍,体验着痛苦情绪),属于生活中事情,有现实意义且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求助者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未超过2个月/(超过2个月未超过半年),不能自行化解(3)不良情绪反应在理智控制下不失常态,基本维持正常生活、学习、社会交往,但效率下降,没有对社会功能造成影响/(遭受的刺激越大,反应越强烈。多数情况下,会短暂失去理智控制,难以解脱,对生活、工作和社会交往有一定程度影响)(4)情绪反应的内容没有泛化/(反应对象被泛化)

3、如有心理测验就写

4、根据以上依据诊断为……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1、根据病与非病三原则排除精神病

2、对照症状学标准:(1)引起的心理冲突与现实处境没有什么关系,涉及生活中不太重要事情,没有现实意义且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2)痛苦的情绪体验持续时间为2-3个月,未超过3个月/(超过3个月)(3)精神痛苦时间较难以解脱,对工作和学习有一定影响(4)心理冲突的内容出现泛化

3、根据许又新教授神经症评分标准:在严重程度、有无泛化病程上得分小于6分且大于4分/(得分大于6分,可以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4、该求助者的症状主要有……持续时间较短/(长),社会功能受损程度不严重/(严重),未达到/(达到)神经症的诊断标准,故考虑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神经症临床评定方法

1、病程:不到3月为短程评1分;3月到1年评2分;一年以上评3分。

2、精神痛苦程度:可以主动设法摆脱1分,需借助外界2分,无法摆脱,即使别人帮忙也无济于事3分。

3、社会功能:轻微妨碍1分,显著下降2分,完全回避3分。(2和3的评定至少要考虑三个月的情况,时间太短不可靠。) 总分为6分及以上,神经症诊断成立。4-5分可疑神经症,需进一步确诊,3分及以下排除神经症。

鉴别诊断

1、抑郁性神经症:与精神病、抑郁症、焦虑性神经症相鉴别

2、严重心理问题:与精神病、具体神经症、一般心理问题

3、疑病症:与精神病、具体神经症、严重心理问题、躯体疾病

4、精神病(偏执型精分):与具体神经症、偏执性精神病

5、焦虑症:与精神病、严重心理问题、具体的其他神经症

6、其他神经症:(1)与精神病(2)与一般心理问题(3)与严重心理问题(4)与焦虑症:焦虑小神经症在症状表现上主要是焦虑,有持久的痛苦不能解决,对社会功能造成严重影响,出现泛化和回避,反应也与初始事件不相关,持续时间长,大于3个月或半年。而该求助者虽然也以焦虑为主要特征,但未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没有泛化和回避,而且持续时间小于3个月,因此可以排除焦虑性神经症(5)与抑郁症:该求助者存在明显抑郁情绪,情绪低落,意向下降,兴趣下降,但皆因心因冲突引起,且程度不严重,无自杀倾向和自我评价低等症状,为严重影响社会功能和逻辑思维,因此可排除抑郁症(6)与恐怖症:恐惧性神经症的特点是对不应感到恐惧的对象和情景感到恐惧。该求助者的症状是对疾病的一种正常情感体验,切恐惧不是其最主要症状,因此排除恐惧性神经症

如何对非精神病性心理问题进行系统分类诊断?

1、一般心理问题:符合由现实因素激发、持续时间较短(持续一个月或间断持续两个月)、情绪反应仍在理智控制之下(始终能保持行为不失常态)、不严重破坏社会功能(效率下降)、情绪反应尚未泛化的心理状态。

2、严重心理问题:由相对强烈的现实刺激激发、初始情绪反应强烈(靠自然发展和非专业干预难以解脱)、持续时间长久(两个月以上,半年以下)、内容充分泛化的心理不健康状态。有时伴有某一方面的人格缺陷。

3、可疑神经症:接近神经衰弱或神经症的早期阶段,严重心理问题但没有严重人格缺陷的求助者。

摄入性谈话法需要注意

(1)态度必须保持中性(2)提问中避免失误(3)除提问和引导语之外,不能讲题外话(4)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改变求助者的谈话内容(5)在摄入性谈话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结论(6)结束语气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做结束。 在摄入性谈话中提问问题时怎样注意避免提问失误

1、避免“为什么”的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有强烈的暗示性。

2、避免多重选择问题,因为这类问题是封闭性的,会影响咨询师获得信息。

3、避免多重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不知所措。

4、避免修饰性反问,因为这类问题不需要也无法回答。

5、避免责备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往往使求助者产生防卫心理。

6、避免解释性问题,因为这类问题可能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摄入性谈话时选择切入点(确定谈话内容和范围)

1、根据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2、根据在咨询中观察到的疑点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3、根据心理测验结果初步分析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4、根据上级咨询师下达的谈话目标深入了解相关资料。

5、谈话目标中若有一个以上内容,应分别处理。

对谈话内容的选择应把握的原则

1、适合求助者的接受能力,符合求助者的兴趣。

2、对求助者的病因有直接或间接的针对性。

3、对求助者的个性发展或矫正起关键作用。

4、对深入探索求助者的深层病因有意义。

5、对求助者症状的鉴别有意义。

6、对改变求助者的态度有积极作用,对帮助求助者改善认知和正确理解问题有帮助。

7、不可把精神分裂症的症状作为谈话和讨论的内容。

8、谈话法有效实施的关键在于咨询师是否能正确把握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权利、责任与义务

求助者的责任:①向咨询师提供心理问题有关的真实资科②积极主动地与咨询师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③完成双方商定的作业

求助者的权力:①有权了解咨询师的受训背景与执业资格②有权了解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③有权选择或更换合适的咨询师④有权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⑤对咨询方案的内容有知情权、协商权和选择权

求助者的义务:①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②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和各方面内容③尊重咨询师,遵守预约时,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咨询师。

咨询师责任:①遵守业道德、国家相关法律、法规②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③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并说明保密例外 咨询师的权力:①有权了解与求助者心理问题有关的个人资科②有权选择合适的求助者③本着对求助者负责的态度,有权利提出转介或终止咨询 咨洵师的义务:①向求助者介绍自己的受训背景,出示营业执照和执业资格等相关证件②遵守咨询机构的相关规定③遵守和执行商定好的咨询方案各方而的内容④有尊重求助者,遵守预约时间,如有特殊情况提前告知求助者。 心理咨询师还要了解哪些资料

1、心理测验的结果

2、既往病史、家族史、教养史等:性欲发展情况,躯体、精神检查是否正常,有无重大疾病和遗传疾病史。

3、案例有关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等方面缺乏的资料。

4、婚姻家庭状况及重大事件

5、个人成长史、早年的回忆、有无负性情绪记忆、重大的变化及评价

6、个性特征,以往解决问题的行为模式

7、求助者社会支持系统社会交往情况

8、对未来的希望

引发求助者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1、生物原因(1)性别(2)年龄、是否青春期、中年期、更年期(3)是否有家族疾病史(4)是否有身体疾病。

2、社会原因:①该求助者有负性生括事件②家庭教养方式③社会支持系统:该求助者未得到理解关注和正确指导等)④人际关系:缺乏交流沟通、人际接触不良等。⑤社会文化

3、心理原因:①该求助者在认知方而存在认知错误②在情感情绪方而,求助青被★★情绪困扰,不能自己解决;③行为模式,该求助者缺乏有效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技巧,而对★★问题,没有解决办法。④个性特征

合理情绪疗法

原理:埃利斯,旨在通过纯理性分析和逻辑思辨的途径,改变求助者的非理性观念,分体可以通过改变这些因素来解决情绪和行为问题。核心理论是ABC理论,A是诱发事件,B是信念,C是情绪反应和行为后果。ABC有如下关系:

(1)A不是C的直接原因(2)B不合理的、不现实的信念导致情绪困扰和神经症(3)治疗核心是通过改变不合理的信念来改变、控制情绪及行为结果

过程:(1)心理诊断阶段:寻找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

(2)领悟阶段:实现三点领悟:(a)是信念而不是诱发事件本身引起了情绪及行为后果。 (b)求助者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反应应负有责任。(c)只有改变了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各种症状。

(3)修通阶段: (a)与不合理信念辩论(b)合理情绪想象技术(c)家庭作业(d)其他方法(4)再教育阶段:重建心理与行为模式。

阳性强化法

〔一)基本原理:

1、行为主义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2、如果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

3、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止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是阳性强化法。

(二)工作程序

1、明确治疗的靶目标

2、监控靶行为

3、设计新的行为结果

4、实施强化

(三)注意事项:1.设定的目标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2.阳性强化的标准应是现实可行的,可达到的3.设计一个渐进强化时间表,促使行为超期望方向发展4.当求助者出现适当行为时给予强化5.内外强化物要同时使用,对求助者要有足够的吸引力6.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怎样和求助者商定咨询方案(目标)

1、先向该求助者介绍咨询目标的内容及制定的原则;

2、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按照属于心理学范畴的、积极的、具体(量化)的、可行的、可评估的、双方可以接受的多层次统一的等项内容逐一商定;

3、咨询目标是双方商定的,不能由咨询师或求助者单方制定;

4、当求助者与咨询师的意见不一致时,以求助者的意见为主;

5、咨询师应对咨询目标进行整合;

6、最终制定的咨询目标以文字或口头形式固定下来;

7、咨询目标制定后,经双方认可,可以进行修改。

咨询时怎样制定咨询目标

1、全面掌握求助者的有关资料,列出求助者的全部问题

2、判断求助者心理问题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3、选择优先解决的问题

4、向求助者说明有效咨询目标的基本要素

5、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整合

心理咨询方案的主要内容

1.咨询目标

2.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与义务

3.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

4.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

5.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

6.咨询的费用

商定的咨询方案可以随着咨询的进程而有所调整。

选择咨询方法的一般原则:

1、不同的问题应选择不同的方法;

2、不同的阶段可选择不同的方法;

3、根据不同对象选择不同的方法;

4、不同的专长和经验会影响方法的选择。

制定咨询目标的原则?

1、与求助者共同协商制订咨询目标,协商不成,以求助者目标为主;

2、正确判定求助者的期望与咨询目标的关系。

3、向求助者说明不能把他的快乐、满足作为咨询目标;

4、向求助者说明,咨询中发现更深层的问题,需对原有目标做出调整,重新确立新的目标。

为求助者拟订有效的咨询目标

与求助者协商确定咨询目标,如协商不能确定,以求助者目标为主。拟定的咨询目标是:

(1)近期目标:(缓解情绪,减少不良行为,改变不合理认知。)缓解焦虑情绪、逐渐减少强迫行为次数(商定该次数),直到强迫症状消失。使用Scl90、SAS测验,使焦虑分数、强迫分数降低至正常范围。

(2)远期目标:使求助者正确看待自我,接纳自我的不完美,走向自我认识和自我实现的终极目标。

为求助者拟定咨询方案

1)对方案实施的简单说明:对某人的咨询方案(在与求助者达成口头或书面形式的咨询协议后,实施以下方案)

2)说明咨询总体目标

3)方法选择与理由:a)针对求助者,采用的咨询方法是:b)选用以上方法的理由是:

4)矫治的操作原则:a)各阶段功能及目标b)咨询的中断和转介

5)具体操作步骤:(一)心理帮助阶段:心理帮助阶段内的各个具体阶段描述:a)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b)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二)巩固提高阶段:c)该疗法实施阶段的原理及实际操作d)该阶段咨询效果的评估:方法与指标(语言、行为、情绪等。)

6)咨询效果的评估:完成阶段性评估后,通过访谈法、观察法、测验法等方法和外部语言、行为、情绪等指标对咨询效果作整体评估。

如何把握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和方法

1、时间:(1)在开始咨询一次或几次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进行评估(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评估

2、方法(维度):(1)对照咨询前后心理测验的结果进行评估(2)求助者自我报告(3)求助者家人朋友同事的报告

(4)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5)咨询师对求助者各方面的观察

对拟订的咨询目标的有效性进行评价

(1)符合心理学原则:解决求助者认知、情绪、意志、行为方面的困扰,属于心理学范畴

(2)积极的:消除或减轻求助者的痛苦、最终达到心理健康,所以是积极的;

(3)可行:对求助者而言是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进行,符合自身能力,咨询师也能提供条件,因此是可行的。

(4)具体:将近期目标集中在症状的消除上。

(5)可接受:咨询目标是双方协商的符合求助者愿望,咨询师也可以解决,协商不成以求助者为主,所以是可接受的;

(6)可评估:可通过问题的改善程度,如强迫出现次数、心理测验分数作为量化评定指标。 (7)符合多层次统一

如何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

1、尊重:完整接纳、一视同仁、以礼待人、信任对方、保护隐私、真诚为基础

2、热情: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耐心认真、不厌其烦、是求助者感到温暖

3、真诚:不等于说实话,不是自我发泄,要实事求是、适度

4、共情: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必要时验证,因人而异,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善于把握角色,考虑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5、积极关注: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咨询前的准备工作:如服装、表情;

2、礼貌接待、礼貌用语:

3、间接询问求助者需要那些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问;

4、结束后表明态度能否提供帮助;

5、避免紧张情绪

6、语速适中吐字清晰、避免使用方言;

7、反复说明保密制度;

8、不吸烟、不做多余、下意识动作。

阻抗

阻抗本质上是求助者对心理咨询过程中自我暴露于自我变化的抵抗

原因:

1、阻抗来自成长中的痛苦,旧行为的结束和新行为的开始都将使该求助者产生痛苦,进而产生防御和抵抗,形成阻抗

2、阻抗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阻抗的产生源于失凋的行为填补了某些心理需求的空白,即求助者从中有获益,也来源于求助者企图以失调的行为来掩盖更深一层的心理矛盾和冲突。

3、阻抗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求助者只是想得到咨询师的某种赞同意见的动机;求助者想证实自己与众不同或咨询师对自己也无能为力的动机;求助者并无发自内心的求治动机

表现形式:

1、讲话程度上的阻抗:沉默、寡言、少语、赘言

2、内容:理论交谈、情绪发泄、谈论小事、假提问题

3、方式:心理外归因、健忘、服从、控制话题、最终暴露

4、咨询关系: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

处理沉默:

1、由求助者引起的沉默类型怀疑型、情绪型、茫然型、思考型、内向型、反抗型

2、咨询师缺乏面谈技巧

3、咨询师的对策沉着冷静灵活

应对阻抗的要点:

1、解除戒备心理:不要草木皆兵,不要有征服意识,不要乱贴标签

2、正确进行诊断和分析

3、以诚恳帮助对方的态度对待阻抗

选择量表对求助者进行心理测验

1)选择直接与临床表现有关的量表,量化问题严重程度。如判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程度,可选用SAS等。

2)用与临床表现有密切关系的问卷和量表,探求引发临床表现的内在因素。如探索求助者焦虑的人格因素,选EPQ等。

3)选用病因探索性量表,探究远期影响因素。如选用“生活事件量表”了解两年以内的重大事件等等。

4)为排除其他疾病而使用量表。

测验的种类: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心理卫生评定量表

MMPI——探寻其病理人格特征以及做精神病的鉴别诊断

EPQ——了解人格特征及认知

SCL-90——了解其在身心方面的自我评价及症状严重程度;评定咨询效果

社会事件量表和社会支持量表—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

SAS——在焦虑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SDS——在抑郁方面的状态及程度

通常从哪些方面来判定求助者心理紊乱的严重程度?

(1)临床症状表现(2)求助者的自知力(3)社会功能受损程度(4)求助者本人的痛苦(5)问题持续时间(6)问题是否泛化(7)心理测量量表的评定

咨询对象的特征

1、具有一定智力基础

2、咨询内容合适

3、人格基本健全

4、动机合理

5、有交流能力

6、对咨询有一定信任度 面质的目的:

1、促进该求助者对自己的感受信念行为等深入了解

2、鼓励求助者解除防卫、掩饰心理,面对现实,并由此产生富有建设性的活动

3、促进求助者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言语与行动的统一

4、促进明确自己资源并善加利用

5、给求助者树立榜样,模仿面值的榜样,将来有能力对他人或自己做面质

面质要注意

1、要有事实依据

2、避免个人发泄

3、避免无情攻击4。以良好咨询关系为基础

咨询师转介时要注意

1、咨询师发现自己与该求助者不匹配时,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明智地转介

2、首先征求该求助者的意见,向其说明转介的原因或理由

3、向该求助者介绍新咨询师的有关情况

4。向新咨询师介绍该求助者的情况

5、一般不干预新咨询师的活动

6、不能再该求助者面前对新咨询师的方法为人等进行评论,更不能指责

心理咨询效果通过哪些机制起作用

1、宜泄助者的感情而缓解情绪压力

2、鼓励求助者倾诉内心痛苦,并进行针对性指导。

3、探求求助者的潜意识,并使求助者领悟。

4、协助求助者改进认知结构,学会合理思维。

5、通过学习与训练,来建立积极、有效的行为模式。

6、帮组求助者捧除心理行为障碍,促进自然复愈与成长

心理咨询各种方法有效的共同因素

1、咨询师与求助者之间建立的和谐、信任关系,这是最基本的共同特点。

2、求助者求治的强烈动机、积极态度,

3、有一套双方都相信的理论和方法。

4、咨询师本身的特征。

5、促进求助者的认知改变、情绪调节、行为改善。

一切咨询的最终目的都在于启发求助者的主宰意识和激发应变能力。实战中所有产生良好效果的方法,都是注重行为,以求助者为巾心,有心理分析,合乎人性,并把求助者视为一个整体的。

制约心理咨询有效性的因素

l、一般性有效冈索,如求助者希望改善自身状况动机:对工作人员的信心,因得到帮助而产生的希望,以及工作人员的关切等。

2、特殊性有效因素,即针对性的咨询

3、求助者本身的潜在适应能力与生长、复愈能力。 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这三方而的困素是同时作用的。

表达共情应注意

1、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感受越准确越深入共情层次越高

2、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可使用尝试性、探索性的预期来表达,请求助者检验并做出修正

3、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共情反应的程度麻与求助者的问题程度、感受程度相适应

4、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如目光、而部表情、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等

5、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要能进能出,出入自如,恰到好处

6、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划分咨询阶段

1、诊断阶段(初期):包括建立咨询关系、收集相关信息、进行心理诊断、调整求助动机、确目标、制定实施方案。

2、咨询阶段(中期):是心理咨询最重要的实质性阶段。主要任务是帮助求助荐分析和解决问题,改变其不适应的认知、情绪或行为。

3、巩段(后期):这一阶段是总结、提高阶段。结束有两种:一种是一次咨询结束,要做好此次咨询的小结和下次咨询的准备。包括布置家庭作业,商定下次咨询的时问、主题。另一种是整个咨询的结束。做好咨询的回顾总结,巩固咨询成果,是求助者学到的东西可以应用到今后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另外,做好追踪研究,既是对其负责,也有利于自己总结,提高自己的咨询水平。另外,各阶段所涉及的主要内容时有重叠,这是因为心理咨询是个整体的缘故。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读书笔记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一

大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小学生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doc》
心理咨询案例分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