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思维与写作

2020-03-02 05:31:4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创新思维与写作

尚志中学孙永刚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的语文水平怎样,作文是一个衡量的尺度。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阵地,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最重要的一个途径和表现就是指导学生进行创新写作,同时创新写作也是改变现在中学生写作范围单一,思想僵化,文章千人一面现状的重要途径。我认为作文教学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角色首先要转变。长期以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处于“居高临下”的地位,在一些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教师总是向学生单向传输有关的写作知识、技巧,形成了“教师命题——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教师评改”的结构模式。往往是教师一布置作文题目,学生便皱眉、叹气,痛苦不堪,然后搜肠刮肚。有些学生往往不去从生活中发掘写作材料,而是编撰故事,有相当多的学生在作文中不惜“牺牲”父母,把自己写成孤儿,演绎出曲折动人的故事。写作乏术,向生活开刀,开生活的玩笑,让人痛心。要知道,作文是一种复杂的综合性的精神生产劳动,是一种行为运作状态过程,要靠个人的内在动力而非外在压力,没有学生的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教师讲得再多再好也收效甚微。因此,教师应高度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开放性,主体性的原则,以改变过去那种僵化、机械的老路子。

在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这个大前提下,我还试着从如下几方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写作能力:

一、培养想象思维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

法国思想家狄德罗说:“精神的浩瀚,想象的活跃,心灵的勤奋——就是天才。”一切创造都伴随着想象。所谓想象,一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

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二是对于不在眼前的人或事物想出它的具体形象。想象是创新的翅膀,没有想象,就没有创新,善于创新,就必须善于想象,作文一旦失去了想象,就会黯然失色,缺乏生机;而丰富的想象,能使文章生气盎然,光彩夺目。因此,写作教学中训练想象能力,进行想象性作文训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式之一。要培养、训练学生的想象能力,一是结合有关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课文是学生写作的范例,充分利用课文资源,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练习改写、续写、扩写等想象性作文,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再造想象训练。二是运用形象思维,进行创造想象。我们不妨多让学生写一些《假如我是„„》、《我希望„„》、《新世纪畅想》、《三十年后我们再相见》之类的作文,并且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多看一些科幻方面的佳作,让学生进行合理的假设、推测、联想、想象,从而有所创造。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想象,以拓展其思路,发挥其创造性。三是填补“空白”,以想象激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位哲人曾以这样说过:“想象就是创造力。”而对文学作品中“空白”的填补,是语文教学课堂中激发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创新的重要手段。我在教读《七根火柴》这篇小说时,在和同学一起探讨小说中补写“昨夜”的暴雨的环境描写时,我引导:在这样的暴雨中,无名战士是怎样度过这漫漫长夜的呢?一下子就激起了同学们的热烈的讨论。随后我及时出了一个作文题《暴雨中的一夜》,要求同学们对暴雨,对无名战士的心理作出描绘。面对着这个激发想象的文题,许多同学当堂就完成了颇足一观的文章,从他们的文章里,我们可以看到迸射而出的想象的火花和在字里行间翕动着的想象的羽翼。文学作品里留有大量的“空白”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发现填补,从而激活学生的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培养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

发散型思维是创新思维的主要思维方式,是指沿着不同方向、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从多方面寻找问题的多个答案的思维方法,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摆脱传统习惯的禁锢,突破常规的束缚,闯出新路子,提出新颖独到的创见。因此,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进行求异性作文训练,乃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主要手段。

培养学生发散思维,一是运用多向思维,开拓学生思路。拿到一个作文题,学生往往囿于习惯思维,只能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即大多数人首先想到的那个方面,以致落入窠臼,步入后尘。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多角度立论,深入发掘题目的含义,从而提出新思路、新方法、新方案。如以“伞”为话题立意,就有好多角度:(1)炎炎烈日,伞顶住暴晒,把阴冷留给人们;暴风骤雨,伞使人们免受淋漓之苦。伞具有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别人的高尚风格。(2)从纸伞、油布伞到形形色色的折叠伞、自动伞、帽子伞„„看到的是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普普通通的伞,正是我们观察社会生活的一个窗口。(3)青年一代应自尊、自强、开拓、创新,而不应该在别人的“保护伞”下虚度光阴。同样是伞的联想,由于角度不同发散出不同的立意,“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学生的思路打开了,立意就不会千篇1律了。在作文中,如能恰当地运用发散思维,就要横扫“千人一面”的局限,写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也就是写出了新意。二是运用逆向思维,鼓励学生“反弹琵琶”,即打破传统的思维程序,把问题作反向思考。运用这种思维方式,常常会翻出新意,收到出人意料、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世人在谈及《三国演义》中马谡这一人物时总是认为他“言过其实、刚愎自用,徒有虚名”,然而我在让学生

结合《失街亭》写读后感时,启发学生换一角度想想,结果有的同学立出了“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为贤有前”的新意,公然替马谡辩护,批评诸葛亮。这同样是逆向思维的功劳。对学生的这种大胆,敏锐的立意,应给以热情的鼓励,充分肯定。有很多俗话、成语,往往只强调某一方面的道理,我们可以用来作为触发学生发散思维(特别是逆向思维)的材料,引导学生大胆创新,想别人所未想,言别人所未言,从而写出既异想天开,又合乎情理的文章,如“没有异想,何来天开”、“商界就应见风使舵”、“开卷未必有益”、“班门弄斧赞”、“不在其位、也应谋其政”、“知足常乐戒”、“好酒不怕巷子深吗”、“卖瓜就得自卖自夸”等。总之,教师要尽可能多的挖掘能引发学生发散思维的材料,营造自由宽松的氛围,引导学生在慎思、明辩的前提下破旧立新、推陈出新。三是运用侧向思维,引导学生的思维避开众人注目的正面,从一般人不注意的侧面进行思考,寻找突破口,解决问题。

三、指导学生多阅读,从别人的文章中汲取营养,拓宽阅读面。除读过语文教材之外,不再阅读其它语文类书籍,这是大部分中学生的阅读现状。从阅读中领悟不到生活的真谛,把阅读和写作割裂开来,导致相当多的中学生看不到阅读的真实意义,不愿把大量的时间用在阅读上,名家名篇对中学生的熏陶作用难以在他们身上发挥,自然也就写不出优秀的文章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平时多注意积累材料,存储信息。这样,学生在写作的时候,头脑里积累存储的材料信息,就会像电影一样,一幕幕浮现于眼前。“长期积累,偶然得之”,这是培养灵感的基本条件。必须引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开辟第二课堂,拓宽阅读视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满腹诗文,在写作时,就会洋洋洒洒,以至一挥而

就。入选中学语文教材的课文大多是一些经得起推敲的好文章。而所有的好文章本身都在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写。论证学习要注意积累的道理可联想《劝学》篇中的精彩论述,选取其中的名句使用;论述廉洁奉公的道理可联想教材中古人王翱的事迹可作事实论据;

四、培养学生语言的创新能力,指导学生要善用修辞。

修辞是作文的魔水,如果将这些“魔水”恰当地洒在应试写作上,就可点石成金,化难为易。如:2000年高考一位考生这样写道:“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语文从那古人口中娓娓道出;语文被当阳桥头的张飞一声吼出;语文从忧国忧民的范仲淹的笔端流出;语文在浔阳江头的琵琶如琴弦上回荡,语文带我们到天姥山的仙人洞里体验神奇,到景阳岗的青石板上感受惊险;它让我们深味‘逝者如斯\'的感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忧愁,‘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无奈,‘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残荷听雨声\'的萧瑟„„(《冷香飞上语文》)。这段文字,排比、比喻、拟人、引用手法大量运用,不仅增加了文章的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气势和感情,取得了生动形象、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表达效果,使人受到了感染,语言创新,很有文采。为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也要进行这样的训练。如:以“爱心”为话题,我班学生这样写道:“爱心就是寒夜里悄然为你生起的一堆火,爱心就是黑暗中倏然为你点亮的一盏灯,爱心就是危难时刻向你伸出的一双帮扶的手,爱心就是走投无路时向你坦然敞开的一扇热情的门„„多形象、多生动,多么有感染力。这样的文章怎能不打动阅卷者,获得理想的分数。我们的老师,要有意识培养学生这方面写作的意识。

五、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提倡个性化写作。

创新其实并不是可以孤立存在的东西,它是需要有自由作为必要前提和基本条件的,自由是因,创新是果,创新实际上只是自由思想的自然结果和最终表现。离开了自由就不可能有创新。只有在写作教学中给学生足够的自由空间,激发出学生创新的潜能,学生自由发挥、自由想象,才敢于想、敢于写,才能写出体现自己个性的创新文章。

总之,要打破以往学生作文千篇1律、万人一面的状况,就需语文教师进行创新写作教学,给予学生开放、创新的自由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有个性的作文。“教无定法”,只要我们勇于探索,勇于实践,就能不断开拓创新写作教学的形式;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就不再是一句空话,学生创新写作的翅膀才会更加丰满,也才能写出丰富多彩的文章。这正是我们教育工作者所期待的。

创新思维与创新作文

用思维创新引领写作科学实践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

辨证思维与作文写作

创新思维与教学实践

广告与销售创新思维

横向思维与创新作文

创新思维与实践论文

《创新思维与写作.doc》
创新思维与写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