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2020-03-01 19:14:4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一)

流感的预防

同学们,今天的卫生知识讲座讲的是关于流行性感冒也就是流感的预防。也许你们会问,流感就是我们所说的感冒吧,其实,流感跟感冒不是一回事。感冒一般是由普通的呼吸道病毒引起的,发病不太急,病情较轻,好得较快;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随着喷嚏、咳嗽、说话咳出的飞沫而传播。起病很急,起先怕冷,继而发热,体温迅速升高至39—40℃,甚至更高。同时流感还伴有明显的头痛,全身酸痛,软弱无力等症状。病情比较重,还会反复感染,严重的还会并发病毒性心肌炎,所以我们必须加强预防。

冬春季节是学校传染病多发季节,学校是人群密集的场所,学生是传染病易感人群.为了保证学生身心健康,保证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结合我校实际,特做如下决定,请同学们遵照执行:

一、加强晨检及时就医

加强晨检工作,保证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如发现学生出现发热等流感样症状,班主任、卫生委员要做好登记和上报工作,并动员学生及时就诊,暂停上课,重者进行隔离治疗,直到病愈。

二、开窗通风

注意教室、宿舍等公共场所的通风换气,每天通风不少于2小时,保持空气新鲜、清洁;下课后,学生应到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

三、勤洗手 学生一定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注意勤洗手。研究结果表明,感冒病毒在手上能存活70个小时。感冒患者在擤鼻涕、挖鼻孔时会将病毒沾在手上,健康人若与患者握手或在公共场所接触了患者触摸过的物品,手上就会带有感冒病毒。所以勤洗手十分关键。

四、劳逸结合

注意劳逸结合,每天保证至少有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以增加抗病能力。经研究表明,人在睡眠时体内会产生一种有提高免疫力作用的物质。因此感冒病人保证充足的睡眠十分重要。

五、少去公共场所。

在流感流行期间,应少到公共场所。尽量减少去人群密集的地方,减少感染几率。与流感病人接触时,最好戴口罩。

六、注意生活细节

根据气温变化增减衣物,合理均衡饮食提高人体免疫力。在夏、秋季节要注意防寒保暖,尽量减少发生流感的诱因。冬季尽管出汗较少,也要多饮水,多吃水果和蔬菜。高脂肪、高蛋白、高糖饮食会降低人体免疫力,饮食过咸,会使唾液分泌及口腔内的溶菌酶减少,并降低干扰素等抗病因子的分泌,使感冒病毒易进入呼吸道黏膜而诱发感冒,故提倡清淡饮食。勤换牙刷,人们每天都要使用牙刷,如果上面带有病毒,则容易反复感染;另外,牙刷常处于潮湿状态,病原体易滋生繁殖,对身体健康极为不利。注意脚部保暖,脚对温度比较敏感,如果脚部受凉,会反射性地引起鼻黏膜血管收缩,使人容易受感冒病毒侵扰;同时提倡冷水洗脸。

七、加强体质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学生长时间坐在教室里,要增加室外的体育运动,改善学习的紧张情绪,增强体质,增强抗病能力。

八、随时消毒和终末消毒

对发病学生所在的班级和宿舍进行随时/终末消毒,流行期间要对教室、宿舍进行空气消毒(过氧乙酸、乳酸、紫外线、食醋等),食醋熏蒸法对预防流感有良好效果,食醋用量5-10毫升/立方米,加水稀释一倍,置火炉上温火加热到食醋蒸干,每日1次,连用3天,可有效控制流感病毒的传播。教室、宿舍地面每天坚持采用湿式打扫,疾病流行期间坚持对地面进行消毒。

九、药物预防

金刚烷胺类药物目前公认对甲型流感有预防效果,其作用机制是抑制病毒进入上呼吸道上皮细胞,但由于这些抗病毒药物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因此不易推广应用。亦可用中药贯众、板蓝根、藿香、生甘草各9g煎服,每日一剂,连用三日。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二)

食物中毒的预防

食物中毒是指摄入了含有生物性、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者把有毒有害物质当作食品摄入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这是一类经常发生的疾病,会对人体健康和生命造成严重损害。青少年正处于身体生长发育阶段,因此,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首先了解一下食物中毒的种类。食物中毒主要分为细菌性食物中毒、真菌毒素食物中毒、化学性食物中毒、植物性和动物性食物中毒。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中毒主要以细菌性食物中毒多见。另外,菜豆中毒、豆浆中毒和因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中毒也时有发生。 那么怎样预防食物中毒呢?

针对儿童青少年的特点,应该主要做到以下几点:

1、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饭前便后要洗手。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会把致病菌从人体带到食物上去。比如说,手上沾有致病菌,再去拿食物,污染了的食物就会进入消化道,就会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

2、选择新鲜和安全的食品。购买食品时,要注意查看其感官性状,是否有腐败变质。尤其是对小食品,不要只看其花花绿绿的外表诱人,要查看其生产日期、保质期,是否有厂名、厂址等标识。不能买过期食品和没有厂名厂址的产品。否则,一旦出现质量问题无法追究。

3、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尤其是生吃蔬菜瓜果要清洗干净;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

4、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

5、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

6、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7、不到没有卫生许可证的小摊贩处购买食物。

8、饮用符合卫生要求的饮用水。不喝生水或不洁净的水。

9、提倡体育锻炼,增强机体免疫力,抵御细菌的侵袭。 只要从以上几个方面入手,认真学习食品卫生知识,掌握一些预防方法,提高自我卫生意识,就能最大限度减少食物中毒的风险度,预防食物中毒,保证少年儿童的身体健康。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三)

阳光少年,清晰‘视’界—用眼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近视是屈光不正的一种。表现为能看清近处的东西,看不清远处的东西,是由于进入眼球的光线不能聚焦在视网膜上,而是落在视网膜前面导致的。不良的视觉环境,读书写字时光线不足,近距离用眼时间过长,读写姿势不正确等是造成近视发生或发展的重要原因。 保护视力,预防近视,必须了解预防近视眼的基本知识,树立爱眼、护眼意识,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一、保持正确读写姿势

1.读书写字身体要坐正,保持眼睛与书本距离为33-35厘米左右(一尺)、胸前与桌子距离应约一拳、握笔的手指与笔尖距离应3厘米左右(一寸)。

2.写字时执笔角度要合适,用铅笔、钢笔写字时笔杆与纸面的角度在40-50度之间,用毛笔写字时力求笔杆直立。

3.不歪头或躺着看书,不走路看书,不在晃动的车船上看书。

二、选择良好的用眼视觉环境

(一)读书写字视觉环境要求。

1.读书写字时要有充足的光线,窗户光线及台灯灯光要从左前方射来。不要在过亮、过暗的光线下读写(如太阳直射光线下、傍晚光线不足时)。

2.尽量不用铅芯过细的笔写作业,铅芯要软硬适中,作业用纸要洁净,书写字体不要过小。 3.选择适宜的桌椅读书写字,书桌高度以到上腹部附近为宜。

(二)看电视的视觉环境要求。

1.看电视时,人与电视机应保持三米以上距离(或保持电视画面对角线5倍以上距离)。

2.电视屏幕的高度应与看电视人的视线平行或稍低一些。 3.电视机要放在背光的地方。

4.电视的光亮度要合适,不能过亮或过暗。

(三)操作电脑视觉环境要求。

1.电脑屏幕最好背向或侧向窗户,避免出现反光现象。

2.电脑操作台应低于一般课桌的高度,座椅最好高低可调。电脑屏幕中心应与胸部在同一水平线上。

3.电脑屏幕与眼睛之间距离应不低于50厘米,视线应略低于平视线10-20度。

4.电脑操作间的光线不应太弱或太强(12平方米的房间安装一盏40瓦日光灯即可达到所需的照度)。

三、养成良好的用眼卫生习惯

1.连续近距离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应控制在40-50分钟。课间休息时要注意放松眼睛,应到教室外活动或凭窗远眺或闭目养神。 2.看电视或操作电脑时间不能过长。连续看电视或操作电脑40-50分钟左右,应休息一下眼睛,或闭目养神或做眼保健操,也可到室外运动或向远处眺望。 3.不玩或少玩游戏机。偶尔玩一下时要注意眼睛与游戏机的距离不能太近,持续时间不要超过半小时。

四、坚持做眼保健操

1.每天上下午要做一次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应注意双手干净,做到穴位准确、手法正确、力度适当。

五、保证睡眠、均衡营养、加强锻炼

1.睡眠要充足,保证眼睛得到充分休息。小学生每天睡眠10小时,初中学生9小时,高中学生8小时。

2.不挑食、不偏食,均衡饮食,保证营养全面。

3.多吃蔬菜瓜果,常吃富含维生素A食品(如胡萝卜、菠菜、动物肝脏、杏、枇杷等)。

4.多到户外活动,多参加球类运动、多观察树木花草,多享受大自然的青山绿水,使眼睫状肌得到放松。

六、定期检查视力,配戴合适的眼镜

1.每学期要检查两次视力,出现视力下降时,要尽快到医院眼科做进一步的检查。

2.如果确认已患近视,要及时到医院验光配镜。不要到不正规的眼镜店配镜。不追求过高的矫正视力,矫正视力达到5.0即可。 3.不要互相借戴眼镜。每个人的屈光度数、瞳孔距离不相同,互相借戴眼镜会出现眼疲劳等症状,影响视力,有害无益。 4.16岁以下的儿童少年配戴隐形眼镜要慎重。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四)

卫生常识

春季万物复苏,同时也是多种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流感、禽流感、流行性脑炎、腮腺炎、麻疹、水痘等呼吸系统传染病,这些传染病容易在人群密集、人员流动性大、空气污浊的公共场所发生,因此做好预防保健工作十分重要,希望每位老师和家长都要参加到春季防病工作当中来。

1、开窗:每天开窗通风一小时,胜过服用保健品。

2、流水洗手:严把病从口入,手为先的关口

3、锻炼:春天阳光中的紫外线是最好的杀菌武器,同时又是最廉价、最天然的补钙的产品。

4、除陋:不随地吐痰、不对着人咳嗽或打喷嚏。

5、及时发现、及时隔离:一旦发现自己或周围人出现发烧、四肢酸痛、咳嗽、流鼻涕、打喷嚏、全身出现皮疹或皮肤黏膜出现淤斑、剧烈头痛、频繁呕吐等症状时,要立即到医院就诊。确诊为呼吸道传染病的病人要注意隔离,在家里或集体宿舍要与健康人分开居住,必要时到医院进行隔离,生活用品和碗筷等餐具也要分开使用,并进行消毒。

6、休息:不要带病坚持上班或者上学,有病要及时休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他人。

7、保护:在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要做好自我保护。要尽量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饮食卫生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有一些不卫生的饮食习惯和行为,但很多人对此尚未重视起来,这对身体健康十分不利。“病从口入”这句话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要注意:

1、养成吃东西以前洗手的习惯。人的双手每天干这干那,接触各种各样的东西。会沾染病菌、病毒和寄生虫卵。吃东西以前认真用肥皂洗净双手,才能减少“病从口入”的可能。

2、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

3、不随便吃野菜、野果。野菜、野果的种类很多,其中有的含有对人体有害的毒素,缺乏经验的人很难辨别清楚,只有不随便吃野菜、野果,才能避免中毒,确保安全。

4、不吃腐烂变质的食物。食物腐烂变质,就会味道变酸、变苦;散发出异味儿,这是因为细菌大量繁殖引起的,吃了这些食物会造成食物中毒。

5、不随意购买、食用街头小摊贩出售的劣质食品、饮料。这些劣质食品、饮料往往卫生质量不合格,食用、饮用会危害健康。

6、不喝生水。水是否干净,仅凭肉眼很难分清,清澈透明的水也可能含有病菌、病毒,喝开水最安全

常见的饮食卫生误区如下:

1、好热闹喜聚餐:每当节假日,人们大多喜欢三三两两到餐馆“撮一顿”,或是亲朋好友在家聚餐,又热闹又便于交流感情。这样做不利于健康,不符合饮食卫生,特别是当前这一非常时期,最好实行分餐制。分餐的做法是对别人和自己生命健康的负责和尊重。

2、用白纸包食物:有些人喜欢用白纸包食品,因为白纸看上去好像干干净净的。可事实上,白纸在生产过程中,会加用许多漂白剂及带有腐蚀作用的化工原料,纸浆虽然经过冲洗过滤,仍含有不少化学成分,会污染食物。至于用报纸来包食品,则更不可取,因为印刷报纸时,会用许多油墨或其他有毒物质,对人体危害极大。

3、用酒消毒碗筷:一些人常用白酒来擦拭碗筷,以为这样可以达到消毒的目的。殊不知,医学上用于消毒的酒精度数为75度。 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五)

卫生知识应知应会三十题

1、小学生应养成哪些个人卫生习惯? (1)早晚洗脸 (2)早晚刷牙 (3)饭前便后要洗手 (4)睡前洗脚 (5)勤洗头 (6)勤洗澡 (7)勤剪指甲 (8)生吃瓜果要洗净 (9)不喝生水 (10)不躺着看书

2、什么情况下应洗手? (1)饭前便后应洗手 (2)吃东西前应洗手 (3)劳动(干活)后应洗手 (4)玩游戏后应洗手 (5)触摸脏东西后应洗手 (6)触摸传染病人的东西后应洗手 (7)到公共场所回来后应洗手 (8)拿碗筷前应洗手

3、书写,阅读时,眼和书本的距离应是多少? 30—35厘米,或一尺左右。

4、为什么要及时理发和经常洗头? 理发和洗头能够清除头发和头皮上的污垢,头屑,病菌、预防头癣,皮肤病,防止生头虱。

5、为什么不能喝生水? 生水中含有病菌,虫卵,可引起肠道传染病(肠炎、痢疾,伤寒等)和肠道寄生虫

6、为什么不能吃腐败变质食物? 腐败变质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病菌和毒素,吃后会发生食物中毒,肠炎,痢疾,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7.挑食和偏食有什么害处? 挑食和偏食会造成营养素的缺乏,导致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和健康。

8、什么饭后不宜马上进行剧烈活动? 刚吃过饭,胃里充满了食物。剧烈运动后影响胃肠正常消化,可引起腹痛.恶心,呕吐等,时间久了还可引起 消化不良和胃病。

9、看书写字时要注意什么? 姿势正确,光线适宜,眼与书本保持一尺左右距离,时间不可过久,走路乘车时不看书。

10.做眼球保健操有什么好处? 消除眼睛疲劳,保护视力,预防近视眼。 11.每天应该刷几次牙?什么时间刷? 每天应该刷两次牙,早晚各一次。 12.怎样保护牙齿? (1)吃东西后漱口 (2)早晚刷牙 (3)不咬过硬东西 (4)不吃过冷过热的东西 (5)睡前不吃东西 (6)患牙病及时治疗

13、为什么不能咬笔头和手指? (1)笔头,手指不干净(有细菌,虫卵, 尘土等),可引起疾病 (2)影响牙齿和手指发育 14.怎样预防农药中毒? (1)不玩盛过农药的瓶,口袋和农药喷雾器 (2)避免口腔,鼻腔吸入农药 (3)防止农药沾染皮肤,如果皮肤沾染农药要及时冲洗净 (4)瓜果蔬菜要洗净 15.为什么不能随意挖耳朵? 挖耳朵是一种不卫生的习惯,易损伤外耳道,引起发炎或长疖子,还可能损伤耳膜,引起中耳炎,使听力下降。甚至造成耳聋。 16.怎样预防蛔虫病? (1)饭前便后洗手 (2)不喝生水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4)不咬手指及笔头

17、怎样预防沙眼? (1)每人一条洗脸毛巾 (2)不用脏手揉眼睛 (3)保持手帕、毛巾、脸盆清洁 (4)有条件的最好每人一个专用脸盆 18.随地吐痰有什么害处? 随地吐痰是一种不文明行为:痰液中含有病菌,随地吐痰会污染环境,传播疾病。

19、“四害”指的是什么? 苍蝇 老鼠 蚊子蟑螂 20.被狗咬伤后怎么办? 立即去医院或卫生院治疗,及时注射狂犬疫苗。

21、小学生每天应至少保持多长时间的睡眠? 10小时

22,苍蝇,蚊子能传播什么病? 苍蝇传播:肠炎、痢疾、伤寒、甲型肝炎等。 蚊子传播:乙脑,疟疾。 23,肝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什么? 甲型肝炎:主要通过病人粪便污染水源,食物传播 乙型肝炎:主要通过血液及血液制品传播。 24,为什么不能随地大小便? (1)污染环境 (2)传播疾病 (3)不文明 25.为什么刷牙时要每人一把牙刷? 防止互相传染疾病 26.怎样预防感冒? (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 (2)经常开窗通风换气 (3)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4)不去病家串门 (5)感冒流行时不去公共场所

27、家里有了肝炎病人怎么办? (1)及时治疗 (2)隔离消毒(用开水煮病人用过的碗筷,毛巾,衣物。用消毒剂擦拭病人用过的家具等) (3)接触病人后要洗手 (4)不吃病人吃剩的东西

28、怎样保持教室的清洁卫生? (1)每天扫地,扫地前先洒水 (2)常擦桌椅和门窗 (3)不乱扔纸屑果皮 (4)不随地吐痰 (5)桌椅摆放整齐 (6)注意通风换气 29.维护公共卫生应做到哪些? (1)清扫室内外环境 (2)不随吐痰 (3)不乱丢纸屑果皮 (4)不随地大小便 (5)不在墙壁桌椅上乱画 30.吸烟有什么害处? 烟草中的有害物质能损害呼吸系统,可引起支气管炎,肺癌等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六)

爱护牙齿小知识

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今年9月20日全国爱牙日主题是:口腔健康促进--面向西部,面向儿童。宣传口号是:健康的牙齿能伴随您终生;爱牙健齿强身;定期检查口腔,早期治疗口腔疾病;早晚刷牙,维护口腔健康;科学用氟,预防龋病;使用含氟牙膏刷牙有益口腔健康;坚持使用含氟牙膏,正确使用含氟牙膏;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刷牙。

牙齿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器官,它是构成咀嚼器官的主要部分,也与语言、容貌和健康有密切关系。牙齿分乳牙和恒牙。乳牙坏了还能生出新牙,如果恒牙坏了就不会再生新牙了。恒牙要伴随人们度过一生,一旦损害,就会影响到整个牙齿的健康。所以,我们要珍惜和爱护牙齿。保护牙齿除了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等众所周知的方法外,还有一些行之有效的自我保健措施。

一、剔牙。

在咀嚼食物过程中,牙齿间隙经常夹进食物的纤维 (如韭菜、芹菜、瘦肉等),它们对牙齿和牙周组织都有损害,应及时剔出,但要注意不要过于经常剔牙,这样牙缝有被撑大的可能。

二、经常叩齿。

自古以来,善养生的人都强调“齿宜常叩”。清 晰,饮食未进,牙和牙龈经脉未充,轻轻叩齿,能促使其血脉畅通, 用以保护牙齿。“清晰叩齿三十六,到老牙齿不会落”。其方法是 “口唇微闭,先叩臼齿50下,次叩门齿50下,再错牙叩齿50下,每日早晚做一次。

三、正确咀嚼。

咀嚼的正确方法是双侧或两侧交替使用牙齿。

四、纠正不良习惯。

有些婴幼儿由于有吮拇指、舔牙、咬牙、张口呼吸、咬嘴唇等习惯,造成牙齿的错畸形。纠正不良习惯有利于牙 齿保健,牙齿排列不齐应尽早娇正。

五、常饮茶水。

茶叶中含氟,有预防龋齿的作用,常饮茶水或以茶水漱口可收到护齿和清洁口腔的作用。

六、慎服某些药物。

四环素、金毒素等药物可使牙齿发黄或釉质 发育不全,日后易发生龋齿。因此,怀孕哺乳期的妇女和婴儿期的孩子不要大量或长期服用这些药物。

七、食谱广、营养好。

牙齿的发育离不开各种营养食物,因此,不论是成人还是少年儿童,饮食要多样化,不要偏食。

八、保精护齿。 肾主骨,齿乃骨之余也。肾精充沛,则牙齿发育政党而长得坚牢。故养肾蓄精也是牙齿自我保健的一种手段。

九、防止外伤。

不要用牙齿启瓶盖等坚硬物品,防止牙齿损伤。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七)

远离烟草,珍爱生命

今年5月31日是世界卫生组织发起的世界无烟日,主题是“重视针对女性的性别与烟草营销”学校开展“远离烟草,珍爱生命”宣传教育活动,关注未成年人的健康,引导他们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 吸烟对人体的八大危害

1.吸烟对呼吸系统的危害:据测定,每吸入1毫升烟雾,可带进50亿烟尘颗粒.正常人的呼吸道防御作用也远不能清除这样浓的气溶液,加上干热的烟雾刺激,都可破坏呼吸道的防御系统,使气管粘膜凝结,支气管痉挛,气道阻力加大,肺活量下降,并能破坏肺泡内的吞噬细胞,引起咽炎,气管炎,甚至肺癌.据统计,近几年来肺癌死亡率,与40年前相比,男性增长了18倍,女性增长了6倍,60%的肺癌死亡病例都是因长期吸烟所致.2.吸烟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吸烟能使心血管痉挛收缩,血流变慢,血压上升,脉压差变小,心跳加快,甚至心律不齐,心排出量减少.烟草中的一氧化碳与血红蛋白结合,削弱血红蛋白的载氧能力,造成组织缺氧,引发心肌梗塞,心绞痛.大量吸烟可以引起头痛,头晕,还可引起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血压持续升高.3.吸烟对消化系统的危害:烟毒能使消化道粘膜发炎,胃液和胰液分泌降低,同时影响溃疡病的愈合.还可引起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胃肠消化功能失常.另外烟雾中的有臭气体,氨能刺激口腔,导致牙出血,牙色变黄而松动,口臭,味觉大减,影响食欲及胃肠健康.4.吸烟对神经系统的危害:吸烟对神经系统,先有短暂兴奋,可随即产生持久的麻痹作用,扰乱了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动力平衡,引起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还能降低听觉神经的敏感性,使人过早的失听.长期吸烟可以出现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恍惚,失眠多梦,反应迟钝等神经衰弱症状.5.吸烟对面容的损害:国外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吸烟者比不吸烟者面容早衰5年.因为烟草中的有害物质损害肌肉内血管及皮下血管,造成营养障碍.久则导致皮肤无光泽,弹性,脸色晦暗而干燥,过早出现皱纹.因此,吸烟能催人老化.6.丈夫吸烟对妻子健康的危害:丈夫吸烟,妻子是被动吸烟者.被动吸收含有超过两倍的尼古丁,三倍的焦油,五倍的一氧化碳,五十倍的致癌物质.调查发现,吸烟的女性肺癌发病率比不吸烟的女性高2倍,平均寿命短4年.7.吸烟对妇女妊娠的危害:烟毒能通过血液渗入胎儿,使胎儿的大脑,肝脏,心脏产生损害.同时吸烟能促使早产,流产,死产.吸烟还能引起不孕症.美国一项调查研究证明,吸烟者患不孕症的较不吸烟者多两倍.因此,为了下一代的健康,孕妇应戒烟.8.大人吸烟对小孩的危害:父母吸烟,孩子就有两倍的机会染上呼吸系统疾病,如感冒,咳嗽,支气管炎,哮喘,还可使孩子生长,智力发育迟缓,学习成绩下降.同时孩子也会比较容易染上烟瘾,这对其身心健康是非常有害的.

红十字急救知识

(一)

急救与互救

重要生命体征的观察

当人们遇到严重疾病、外伤等,生命体征会发生变化,通常可以通过对脉搏、呼吸、瞳孔等观察,作出初步判断。

一、脉搏

正常人在安静状态下脉搏约60次/分~100次/分。在现场急救中,脉搏最便于检测。只要挠动脉测到搏动,表示心跳存在。但测不到挠动脉的搏动时,并不能肯定心跳已停,而要测颈动脉、股动脉的搏动,只有这些大动脉的搏动已消失时,才能作出心跳停止的判断。在检测脉搏时,可用中指及无名指,避免用拇指,以免将自己拇指的动脉搏动误认为被测者的搏动。

二、呼吸

检查呼吸是否存在,首先观察病人胸、腹部,当有起伏时,则可肯定呼吸的存在。然而在呼吸微弱时,就是从裸露的胸部也难肯定,此时需用耳及面部侧贴于病人口及鼻孔前感知有无气体呼出(见图),如确定无气体呼出时,表示呼吸已停止。当被检查者呼吸已停止或微弱时,就需要进行人工呼吸。

判断呼吸的方法

三、瞳孔

眼球近似圆形,中央圆孔称为瞳孔(pupil)。其外层为一透明膜,称为角膜,光线可以透入眼内。正常两侧瞳孔等大、等圆,大小可随外界光线的强弱而变化,并且双侧瞳孔同步变化。若两侧瞳孔不对称,缩小或放大,不整,对光反应迟钝等,表示有病态。如果对光反应消失,角膜反射消失(用头发触其角膜无任何反应),是死亡的表现。若瞳孔放大,在排除由于药物引起,也是临床死亡的重要指征之一。 在现场急救中,瞳孔也是必查的项目之一,是判别生命体征存在与否和抢救效果的重要指征。 现场心肺复苏的工作 1.脱离伤害源

对触电者迅速脱离电源;对溺水者迅速进行打捞;对自缢者的绳索应尽快剪断,剪断前要抱住病人,以免摔伤;对一氧化碳中毒抢救要迅速打开门窗、关闭煤炉或煤气阀门,将病人搬至户外通风,但要注意保温等。 2.判断

判断意识:可通过轻轻摇动病人肩部,大声呼叫“喂”,对认识的人可大声呼其名,若均无反应,可用手指甲掐人中穴约5秒钟,再无反应时,表示病人意识丧失。若病人意识存在不必进行心肺复苏。 判断呼吸:判断有无自主呼吸,在保持气道开放的情况下,当观察到胸部没有起伏,将耳部及面部侧贴近患者的口和鼻处,聆听或感不到气流时,可以判定患者呼吸已停止,这是进行人工呼吸的指征,而这一检查过程只应用几秒钟的时间完成,以免耽误抢救。在决定实施人工呼吸的同时,必须观察有无其他严重的损伤,如有颈椎、肋骨、胸椎骨折时,应根据伤情及体位选择人工呼吸的方法(如口对口等)。

判断循环:判断患者有无心脏停搏,不能以小动脉(如挠动脉)无搏动为准,应以颈动脉、股动脉无搏动,方可确认为心脏停搏。由于颈动脉易触及,故而急救时,以检测颈动脉为准(图13-2)。由于有些病人,心搏较慢,故而检查颈动脉搏动是否存在需5秒~10秒。对尚有心搏者,不需进行胸外心脏按压。凡有胸部外伤、脊椎骨折者,均不能做胸外的心脏按压。 判断循环触摸颈动脉方法 3.呼救

一旦伤病员心跳或呼吸停止或很微弱,应在立即抢救的同时紧急呼救他人来协助抢救,或向医院和医疗急救部门打电话寻求援助,但这项工作应有他人去做,决不能停止抢救去打电话。 4.病人体位的正确放置

在抢救的同时立即摆好病人的体位,为人工呼吸及心脏按压做好准备。放置要就近、迅速。如果病人倒俯在地面上,没有禁忌病症时应将病员整体翻转仰卧在坚实的平面上(地面、木板面均可)。复苏的标准体位应使患者呈正仰卧位,头、颈、躯干平直,双臂应放于举过头的部位,解开上衣,暴露胸部。单人复苏时,抢救者应跪在病人胸部一侧,双人复苏可在患者同侧或两侧。 现场心肺复苏的步骤

第一步(A)控制气道(airway control)

心肺复苏首要的一环是立即开放气道,可采取仰头抬颏法(图13-3),也可用仰头抬颈法和托颌法(图13-4),同时还应清除口腔及气道内异物,如用手伸进口内挖去异物、呕吐物等,若为液体(如溺水者)可采用倒水方法排出。有些仅因异物窒息而呼吸停止者,当畅通呼吸道后自主呼吸常可恢复。当病人有自主呼吸后,仍应采取有利于气道开放、仰头抬颏的体位,并松解病人的颈部衣物。若发现内、外衣裹住胸部(包括胸罩),应迅速解开或剪开、撕开。

开放气道

上图由于舌和会厌引起气管阻塞下图用仰头、抬颏使松懈(仰头抬颏

法) A.仰头抬颈法B.托颌法 第二步(B)呼吸支持(breathing support) 当畅通气道后,病人仍无自主呼吸,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1)口对口法此法进行人工呼吸是为患者肺部供应氧的首选快速有效的方法。病人仰卧,有条件时可在其口上盖一层薄纱布(亦可直接口对口接触),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颏,另一手捏住病人的鼻孔并用该手顺势将病人头部向后仰;术者吸足一口气,以自己的口包住病人的口用力吹气,此时应见病人胸部抬高。吹气毕即刻与病人的口唇脱离,放开捏鼻孔的手,使患者胸部自行恢复。术者换气后,再重复上述过程。吹气的频率,抢救开始后首先吹气两次,采用单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心脏15次后,吹气2次,即15:2。采用双人心肺复苏时,每按心脏5次后吹气1次,即5:1。每分钟约16次。每次吹气量为800毫升~1200毫升,吹气时随时观察病人胸部有无起伏,有起伏者说明人工呼吸有效,无起伏者说明气道通畅不够或吹气不足。

(2)口对鼻法如果病人口腔紧闭或者口腔有严重的损伤,难以做到口对口封闭时,可采用口对鼻吹气。方法及频率等同口对口法。 第三步(C)循环支持(circulation support)

当判定心跳已停止,应立即进行人工循环(胸外心脏按压)。在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病人(以成人为例)仰卧在硬木板上或平的地面,头略低,操作者跪在患者右侧,以右手掌根部放在胸骨中1/3与下1/3的交界处,左手掌交叉重叠在右手背上,伸直肘关节,借术者自身体重,向下有节律地压迫胸骨,使之下陷4厘米~5厘米,按压后即放松,使胸骨复位,但双手不要离开胸壁,按压和放松时间应该相等,各占50%,如此反复进行。按压频率每分钟60次~80次,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单人复苏为15:2,双人复苏为5:1。

心脏按压部位要正确,如部位过高,则胸骨不能下陷,起不到效果。如果过低,则可能将胃内容物挤出,甚至使呕吐物误吸入肺。如向两侧胸部错位易致肋骨骨折,造成气胸、血胸等。若向下错位严重者还可引起剑突骨折,致肝破裂等。抢救者按压胸骨时双臂应绷直,双肩在病人胸骨上方正中垂直向下用力,活动时用髋关节为支点,以肩、臂部重力向下按压。

心肺复苏有效的体征和终止抢救的指征

(1)观察颈动脉搏动,有效时每次按压后就可触到一次搏动。若停止按压后搏动停止,表明应继续进行按压。如停止按压后搏动继续存在,说明病人自主心搏已恢复,可以停止胸外心脏按压。

(2)若无自主呼吸,人工呼吸应继续进行,或自主呼吸很微弱时仍应坚持人工呼吸。

(3)复苏有效时,可见病人有眼球活动,口唇、甲床转红,甚至脚可动;观察瞳孔时,可由大变小,并有对光反射。 (4)当有下列情况可考虑终止复苏:

①心肺复苏持续30分钟以上,仍无心搏及自主呼吸,现场又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可考虑终止复苏; ②脑死亡,如深度昏迷,瞳孔固定、角膜反射消失,将病人头向两侧转动,眼球原来位置不变等,如无进一步救治和送治条件,现场可考虑停止复苏;

③当现场危险威胁到抢救人员安全(如雪崩、山洪爆发)以及医学专业人员认为病人死亡,无救治指征时。

红十字急救知识

(二)

外伤出血及止血

外伤引起各部位出血,特别是较大的动脉损伤引起的大出血,如果不及时止血或处理不当,可能危及生命。一般认为出血的速度和量是主要影响因素,如失血1000ml时发生在数小时或十几小时内,不一定就危及生命;若这发生在几分钟内,就可导致死亡。出血量越大,出血速度越快危害越大。如失血量超过总血量50%时,就可能引起死亡。故而外伤出血,特别是大出血,要及时、有效地止血,然后进行其他急救处理。

1.外伤出血的几种类型

按出血状态,分为毛细血管出血(呈渗出状,速度慢,可自行停止或稍加压即可止血);静脉出血(呈连续不断地涌出,为暗红色);动脉出血(呈鲜红色,小动脉损伤为一股股冒出,稍大的动脉呈喷射状)。 按出血的部位,可分为外出血,内出血。

此外有一种常见出血类型称为皮下出血,常为跌、挫、碰、撞、挤压等对软组织的损伤,发生皮下淤血、淤斑,如有小血管破裂还可引起血肿。皮下出血一般可从体表易观察到,采取压迫等处理容易控制。 2.止血方法

(1)手指压迫止血毛细血管出血和小静脉出血,一般用压迫法就可止血。在现场可用消毒的纱布等覆盖伤口,有时可用手指压在伤口上或压紧包扎即可。有时创面较大,且需要及时止血时,在伤口近心端上方,摸到搏动血管后可用手指或掌部用力将血管向骨面压,紧急时可隔着衣服压。但这只是急救的应急措施,不适合于长时间使用和运送。故在使用的同时,就要寻求适当的止血材料或其他方法(如四肢用止血带)。不同部位出血及压迫方法见下图。

指压锁骨下动脉;②指压肘窝内动脉;③指压股动脉止血

A.指压颞浅动脉止血B.指压颌外动脉止血 A.指压桡、尺动脉止血B.指压胫前、胫后动脉止血

A.指压颞浅动脉止血B.指压颌外动脉止血 A.指压桡、尺动脉止血B.指压胫前、胫后动脉止血

(2)加压包扎止血当体表以动脉或静脉出血,创面较大,用手指压迫不易止血时,可在伤口上盖无菌纱布或干棉垫,并加压包扎,其压力以止住血为好。如在四肢可抬高肢体。有时创伤发生在肢体可曲部位,可利用加压曲肢止血,见下图。 加压包扎止血法

A.加压包扎B.加压加垫曲肢 (3)止血带止血当四肢大出血,创面大或不整齐,用加压包扎不能止血时,可选择止血带止血。止血带最好为有弹性橡皮带,如现场不易取得,可就地选用布制止血带(用有一定强度的布料、衣服撕成1cm~2cm宽的布条),或用三角巾绷带等代用,不可使用铅丝、电线等。在上止血带前,于出血处近心端,垫以毛巾、衣服、布料等,然后在尽可能靠近伤口情况下,一手捏住止血管短端,另一手持止血带长端,将止血带适当拉长(有弹性时)压在短端,绕伤肢二周,至伤口无出血时打结。如若用三角巾及布条等无弹性物,以勒紧伤口无出血为度打结。

上止血带的止血效果较好,但若使用不当,会增加病人痛苦,甚至造成肢体坏死,故而必需掌握方法,应注意:

①止血带不能过紧,以正好能止住伤口动脉出血为度,也不能过松,以免只压住静脉,而未能压住动脉,反而使止血带下端肢体充血; ②上好止血带后,必须在止血带上清楚写上止血带的时间,若不能在止血带上表明时,也应用可靠方法(如在患者衣服上)注明; ③要嘱咐护送人员,于途中上肢每隔半小时,下肢每隔1小时放松止血带1次,若放后出血已止即不再扎上,若出血未止,隔3分钟~5分钟后再扎上; ④上好止血带的肢体,应很好固定,减少晃动,冬季需注意保暖,选择最近的途径和最快的工具,将伤员迅速送到医院,使上止血带的时间越短越好;

⑤上好止血带后,要定时观察,发现伤口下端肢体肿胀或变青紫等异常情况,要及时放松止血带检查,调整其松紧度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八)

医疗急救小常识

1、正常人神志清晰、语言流利、行为活动自如。如果有人“不明白了”,呼吸、心跳存在,按压或针刺“人中”穴无反应,有可能是昏迷了,昏迷时间越长,病情相对越重;

2、正常成人的体温是36-37 ℃;

3、正常成人脉搏60-100次/分,均匀有力;

4、正常成人呼吸16-20次/分,一呼一吸时间均等;

5、正常成人血压界于140/90mmHg(18.6/12kpa)-90/60mmHg(12/8kpa)之间。

6、正常成人瞳孔直径2-4mm,等大正圆;

7、正常成人体内血液总量约占体重的7-8%。

一、休克

1、定义及分类:是有各种原因引起的循环机能不全,导致组织血流灌注不足,组织细胞缺氧和重要器官损害而产生的综合病症。主要表现血压下降、面色苍白、皮肤潮凉、脉搏微弱、少尿、表情淡漠、反应迟钝或异常。

引起休克的原因很多,根据发生的原因不同,一般可分为一下几类 : (1)、创伤性休克:由于多种严重损伤如:骨折、大面积烧伤、挤压及战争创伤等引起组织器官广泛而严重破坏所致。

(2)、低血容量性休克:由于大失血如溃疡大出血,宫外孕破裂等或大量体液丧失如剧烈呕吐、腹泻等引起循环血量急剧减少所致。 (3)、感染中毒性休克:这类休克的发生主要与细菌的毒素作用有关,常见的疾病有大叶性肺炎、中毒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产后感染等。

(4)、心源性休克:由于心脏本身病变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使心输出量急剧降低而发生的休克,常见的急性心肌更塞,严重的心肌病,重度心力衰竭等。

(5)、过敏性休克:由于对某些药物如青霉素、血清制剂如破伤风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引起的过敏反应。

2、抢救休克的原则

不论何种类型的休克,其共同的病理生理改变是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因此应及早补充血容量保证组织和器官的血量灌注。

(1)、尽快增加病人的血容量:采用输液、输血等药物,我们在第一现场人要做的就是让病人平躺,静静的等急救人员的到来。 (2)、尽快的提高和维持病人血压。

(3)、对过敏性休克可给予0.1%肾上腺素0.5毫升皮下或肌肉注射。并用氢化考的松100----200毫克静脉滴注。

二、中暑的急救

1、症状:病人有头疼、头晕、口渴、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呕吐、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为中暑先兆症状;接下来是烦躁不安、面色苍白、皮肤潮冷或干燥无汗,嗜睡、昏迷、体温高达40度,并有呕吐或惊厥,最后呼吸紧促、瞳孔光反射及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可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心力衰竭、呼吸衰竭而死亡。

2、急救处理:对先兆中暑应立即离开高温环境,到阴凉安静地方,补充清凉含盐饮料;对重症者用冷水、冰水或酒精不断擦浴,同时用风扇吹风或在头部、腋下和腹股沟处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至38.5度左右;对危重病人应及时送往医院。

三、电击伤的急救:

1、电击又称触电,由于人体直接接触电源,受到一定量的电流通过所致。(或者雷击) 2、症状:触电后马上失去知觉,皮肤有不同程度烧伤,头皮下有血肿,肌肉痉挛、惊厥。或者面色苍白、口唇发绀,脉搏微弱、严重的直接死亡。

3、急救处理:尽快脱离电源,迅速关闭电门;呼吸中枢麻痹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心 跳停者应立即施行胸外按压.

4、如有颅内压增高,可做腰椎穿刺。

5、局部创面清创处理、包扎。

6、对症治疗。

四、烧烫伤的处理

1、烧烫伤是由于火焰、热水、热气、热油或其他化学物品引起的烧伤、电烧伤、放射烧伤等,作用在身体表面所引起的损伤。判断烧伤的轻重和选择治疗方法,首先根据烧伤面积及其深度。

2、估计烧伤的深度

通常临床上用三度分类发:第一度烧伤,皮肤发红、烧灼疼,仅表皮浅曾烧伤,3---5天自愈。第二度烧伤,可分为浅二度和深二度两种。浅二度伤及真皮浅层,皮肤起水泡、水肿、疼痛,如不发生感染,一般在2周左右愈合,不留伤疤;深 二度及真皮深层,皮肤苍白带灰色,其中间有红斑,局部组织坏死,容易发生感染,一般3----4周,可留瘢痕。三度烧伤,全部皮层坏死,甚至波及深部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皮肤颜色灰白、硬韧、失去弹性、感觉消失,表面干燥,2----3周后焦痂下液化,容易发生感染,愈合极慢,愈后引起严重瘢痕。

3、症状:初期呻吟叫喊,有恐惧,精神紧张,重症时烦躁不安,严重的可进入休克状态。

4、急救处理:在现场急救中首先设法扑灭受伤者身上的火焰,组织伤员自救。可用棉被、毛毯等覆盖灭火。或者用水浇灭,迅速脱去燃着的衣物,不能脱去的,及时用剪刀剪开,防止烧伤加重,然后用清洁的布单包裹伤部或全身,迅速送往附近医院救治;注射杜冷丁止疼;及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静脉输液、输血抗休克治疗,同时抗感染治疗;对症及创面处理。

5、化学烧伤:简单一说,强酸、强碱类、磷烧伤 首先用大量的水冲洗,然后送医院急救。

五、骨折及挫伤扭伤的急救处理

1、骨折的特有体征:畸形,骨折段移位后,受伤体部的形状改变。反常活动,在肢体没有关节的部位,骨折后可有不正常的活动。骨擦音或骨擦感。以上三中,只要发现其中一 中,就可确诊。

2、急救:骨折急救处理目的,在于用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抢救生命,保护伤肢。能安全迅速的运送医院,以便获得妥善处理。一般处理:凡是有骨折可疑的学生要迅速通过简要的重点检查,了解伤情,一切动作要稳妥。创口包扎;妥善固定,固定可避免骨折端在搬运时转动而更多的损伤软组织、血管、神经或内脏,固定后立即止痛便与运输。患肢可与木板或与健康的肢体绑在一起固定,千万不要随意搬动学生。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阜新市清河门区实验小学

卫生知识讲座

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高一卫生知识讲座

学校食堂卫生知识讲座

卫生健康知识讲座

卫生知识讲座演讲稿

卫生安全知识讲座

春季卫生知识讲座

卫生健康知识讲座稿

小学生卫生知识讲座[1]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doc》
学校卫生知识讲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