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

2020-03-03 02:56:3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2013 年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

一、关于作文题的基本分析 1.真题回放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 字的文章。(60 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剔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风险太大。

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割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了就把钻石切成了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择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对材料内容与含意的理解 今年的作文是材料作文。

材料讲述的是商人要切割一块有裂纹的钻石,众切割师因风险太大不愿动手,而一位老切割师指导年轻的徒弟成功完成操作。这则材料说明,人们做事时面对风险要取得成功,不仅需要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和良好的心态。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的正确态度立意行文,均可视为符合题意。

材料内容丰富,含意很多,例如:勇于承担风险,艺高亦要胆大,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消除顾虑勇于尝试,不计得失专注做事等,均属题意范围。

3.对写作要求的界定分析

该作文题写作要求的表述与20

12、2011年作文题写作要求的表述完全一致,进一步体现出高考作文要求的稳定性和承继性。考生需要“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的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充分理解其包含的考查指向,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

“阅读下面的材料”意在提醒考生作文立意行文须从本材料出发,而不能漠视材料,另起炉灶从而随意确定作文的主题。

“选好角度”缘于材料本身含意丰富,角度较多,考生需要对立意角度进行甄别筛选,选择“符合题意”的一项展开作文的构思,从而体现出作文对考生理性认知的衡量,彰显考生从材料出发独立思考的主体性。

“确定立意”强调了在“选好角度”前提下对立意的明确表达,考生只有对材料予以充分的理解和综合的提炼,才能够准确地把握材料内容及含意,依据自身的思考判断、知识构成等因素立意构思,它考验着考生对材料的整体把握能力。

“明确文体”提示考生在文体不限的基础上,要有明确的文体意识。在文体选择上,试题给予了考生充分的自主权,考生可选择任何一种文体进行写作,但一旦确定使用某种文体,则要明确合乎此文体要求,避免出现文体混杂的现象。

“自拟标题”给了考生广阔的拟题空间,考生可在把握材料、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自主确定标题,展现个性化认知。

“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要求考生必须在阅读作文材料基础上,依照材料的内容涵盖和含意指向,在合适的范围内确定立意,构思行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强调考生要有自己的立意构思,不得仅对原材料进行简单扩写,或对已有文章进行简单改写,更不允许照抄照搬他人作品。

“不少于800 字”是对作文提出的字数要求。考生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篇内容完整而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否则,会按“每少 50 字扣 1 分”的原则适当减分。

4.对作文题目的综合评价

2013 年是河北省进入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作文题型依然是给材料作文,写作要求也与往年保持一致。材料讲述的有关切割钻石的故事虽然与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但符合生活常理,易于接受;所倡导的经验技术与勇气相结合、不患得患失的理念符合时代精神,富有时代气息。材料内容完整,观点辩证,指向明确,寓意深刻,在审题的难度上有所降低,有效地减少了脱题现象和观点错误的出现。学生只要从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出发,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的正确态度立意行文,都会视为符合题意。综合学生的写作情况来看,勇气和心态成为最普遍的主题词,如:做事需要勇气,勇于承担风险,艺高亦要胆大,经验、技术可贵勇气更佳,平衡心态,消除顾虑勇于尝试,不计得失专注做事等。就这样的题意来说,学生在平时的阅读写作中并不鲜见,因此学生会在有效的时间内选择材料,组织语言,表达自己的认知体会。

该作文题基于新课标的理念,在做人做事的方法与心态方面给予学生思考和启示,激发学生对自己、他人、社会、人生、国家、民族的理性认知,从而会对学生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积极的引导作用和鼓励作用。从这个角度来说,该作文题的设置是很有价值和意义的。

当然,今年高考作文题也存在可商榷之处。

一是材料本身的表述中有关老切割师的评论话语有种“画蛇添足”之感,虽然此举明确提示了考生立意行文的角度和方向,减低了审题的难度,但同时也收缩了学生可立意行文的思维空间,使材料的叙述成为可有可无的文字。是否可以转换一下表述,使其既表达了对切割钻石事件的态度又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二是有关勇气和心态的话题距离学生的学习生活确有一定的距离,学生主要依据阅读积累的间接方式获得相关的体会经验,从写作的实效来说,不易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及具有文学性、思想性的文章。

二、对作文评阅情况的分析 1.评阅过程说明

今年全国所有省(直辖市、自治区)都实行了网上评卷,其科学性、公平性、有效性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任何一道试题都会经过至少两名老师的评阅,作文亦是如此。系统会随机将一份作文发送给两位评卷老师,分别进行一评和二评,如果分数相差在规定的阈值之内就会取二者的平均值作为得分结果。一旦分差超越了规定的误差值,系统会把该作文转发给第三位评卷老师进行三评,然后取三者当中最为接近的两个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得分结果。如果第三位老师给出的分值误差仍然超越了阈值,那么该作文将直接由系统发送至作文组大组长进行仲裁,所得第四次评判的分数将会成为其最后得分,在此基础上,还会有领导组的抽查审阅,给予确认或修改。对有争议的试卷,专家组会进行联合审议,从而给出客观公正的最终评判。为确保阅卷质量,除了正常阅卷的一评到四评,还有系统设置的阅卷员自评程序,同时,省质检组、学校质检组和学院质检组聘请的专家也会对阅卷过程和阅卷质量进行巡回监测,及时反馈。

从评阅结果来看,本次阅卷任务总量为403678份(不含对口招生考试试卷),其中三评卷产生量为 18190 份,产生率为 4.51%;仲裁卷产生量为 780 份,产生率为0.19%;问题卷产生量为 83 份,产生率为 0.02%;审核卷产生量为 2295份,产生率为0.57%;抽查卷数量为 69927份,抽查率为 17.32%;抽查给分卷数量为 415 份,抽查给分率为 0.59%;无效卷数量为 15032 份,纸质卷产生量为6 份;雷同卷、核查卷数量为 0 份。

2.得分情况统计

2013 年作文题总分为 60 分,从统计数据来看,平均分为 41.52(含零)/41.64(除零),按含 0分卷计算,比2012 年高出 0.33 分;按不含0 分卷计算,比2012 年高出0.32 分。作文及格率为94.45%,高出2012 年1.69个百分点,创造了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及格率之最。这一方面说明今年的作文题在审题立意上具有直观性、开放性,另一方面则体现出考生较稳定的写作思维和能力,同时彰显了作文评阅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立意情况总结

由于材料当中含有指示性的语句,绝大多数考生都能把握其含意,准确立意行文。只有极少部分考生的立意属于基本符合题意或偏离题意,甚至出现文不对题的情况。

从总体考察,今年考生作文立意主要分布在以下四个层次: ①材料内容丰富,含意很多,考生凡围绕人们在生活中面对风险应具备怎样的正确态度立意行文,均可视为符合题意。如:勇于尝试,勇往直前,勇气铸就人生,勇于承担风险,有胆有识,艺高人胆大,经验可贵勇气更佳,消除顾虑,平衡心态,不计得失专注做事等。

②尚能从材料出发,照顾到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思考经验、技术、自信、成功等相关问题,并据此立意行文,对核心内容与含意有所游离者,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如:经验需要积累,技术引领成功,自信的力量,成功需要条件,实力决定一切等。

③虽然也是从材料出发,但仅仅抓住材料中枝节内容或枝节含意来立意行文,此类属于“偏离题意”。如追求事物的价值、缺陷也是一种美、转换角度看问题、在商言商等等。

④不是从材料出发,也不顾及材料的内容和含意,而是另立炉灶,确定立意,自行构思行文,属于“文不对题”。如:不离不弃,中国梦少年梦,负面对正面的影响等。

4.思想倾向概述

高考作文既是对学生认知水平、思维深度、写作能力进行考查的一种题型,也是一方独特的平台,展示着当代高中生的生活剪影、心灵空间和思想海洋,可以让你从中真实地感受到青春的气息、时代的脉搏和社会的发展。今年的考生绝大部分能够从材料出发,围绕做事时所需要的勇气或心态构思行文,关注自我心灵个人成长,关照社会生活新闻热点,审视中外历史兴衰成败,反思古今人物沉浮得失,呼唤新青年在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中要有担当风险的勇气,远离顾虑重重患得患失的狭隘,视域胸怀宽广,思想境界高远,体现出新一代学子在主流价值观的引导下无所畏惧勇挑重担、舍弃顾虑心无旁骛的时代精神。

当然,我们也从考生作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到他们学习的辛劳,升学的压力,成长的忧愁,生活的苦楚,思想的压抑,精神的苦闷„„甚而,流露出对社会人生的无奈消极失望。尽管如此,也依然可以在文章的结尾看到他们所表达出的对自己的期待,对价值实现的渴望,对美好生活美好未来的渴盼。这恰恰彰显了新课标作文教学倡导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意义,为学生生命的成长、思想的成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引导作用。

5.文体情况辨析

2013 年高考作文文体要求继续沿用“明确文体”的表述,与以前所使用的“自选文体”“自主确定文体”相比,该要求更进一步明确提醒考生在构思行文时一定要有明显的文体意识,显示出文章明确的文体特征。评分细则针对文体问题特做了如下说明:试题对文体未作限制,考生可选任何一种文体进行写作;考生一旦确定使用某种文体,则要合乎此文体要求。试题给予考生自由选择文体的权利,考生可根据题意并结合自身对某一文体的驾驭能力展开行文,只是在选定文体之后不得因随意变换而致使文章文体不明,否则,在表达项中是要扣分的。

今年考生作文所选取的文体样式更趋于一致,基本上是议论文一统江山。由于审题难度相对降低,内容和语言成为其衡量优劣的关键因素,论点、论据、论证成为其区分高下的重要尺度。因为考生大多受到高考求稳因素的影响,不愿以其它的文体方式来做尝试,只有一小部分考生勇于选择自己所喜欢或擅长的文体进行写作。而事实上,只要立意准确,内容充实,思想深入,表达流畅,符合文体要求,任何一种文体的文章都可以得到相应的分数。文体本身无高下之分,关键在于是否运用得当。

从阅卷情况来看,进行论证分析的议论文继续占有绝对的主导优势,少量的说理性的散文与之相伴随,而写人记事形象生动的记叙文、展现情节刻画人物的小说以及书信、诗歌、戏剧等文体则成为陪衬。但无论如何,今年作文的文体特征还是明显的,文体杂糅的情况较为少见,高考作文对文体规范性的引导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三、对作文现状的分析

今年是河北省实施新课标高考的第二年,作文的出题方式保持了与 2012 年的一致性,完成了题型上的平稳过渡。高考作文评阅也不断改进,从评分细则制定到评分细则讲析,从标杆卷厘定到标杆卷评讲,从试评卷打分到正评卷评阅,从正评卷监控到对评卷老师的指导,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认真,一丝不苟,努力实现评阅结果的科学化、准确化和公平化。同时,规范的评判标准,合理的评阅方法、务实的分析总结会对来自教学一线的阅卷老师起到良好的引领作用,促进全省作文教学的改革和发展。希望以下的现状分析能够给大家提供更有意义的参考:

1.近95%的考生能够准确立意。

材料叙述的指向性是很明确的,考生大多从老切割师的话入手确定题意,或谈面对风险时的勇气或谈做事时的心态,或二者结合兼而有之。近95%的作文能够紧扣材料,准确立意,只有极少数的作文无视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另起炉灶,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需要说明的是,从高考作文发展的趋势来看,审题的难度在降低,立意的角度多元化,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不要审题,任意表达。考生还是应该理解作文的内容和含意,进而选好角度,准确立意。一旦离题万里,尽管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语言精彩,也不会取得理想的成绩。

2.作文文体特征更趋于明确。

作文要求中有“明确文体”一项,考生可自主选用恰当的文体样式构思行文。今年,有 90%左右的考生选择了议论文(包括散文化的议论文)的文体,其他样式的文体较为少见。虽然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文体本身无高下优劣之分,但议论文行文思路相对稳定、框架结构容易把握,也易于得到阅卷老师的认可,因而议论文成为考生的首选。

3.用语合乎情理,表达准确规范。 评分细则表达项中规定:能够使用规范的现代汉语,用词准确,句与句之间衔接自然,句式选择得当,可视为“语言流畅”。多年以来,由于高考作文评阅对中学作文教学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考生作文的语言表达已基本趋于准确规范。今年的作文大多词语准确,用语得当,句式多样,试卷中极少出现非规范的现代汉语,网络用语也能够较为合理的使用,体现出考生良好的规范意识。

4.关注生活,关注社会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高中生不仅要在课堂上学习知识,提升素能,更应该放眼社会,投入生活,关注人生。“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学生也是存在于社会生活的网络之中,他们在用思想与生活对话,与社会沟通,奏响自己的心声。习近平主席勇于实现中国梦的倡导,袁隆平无畏失败的潜心尝试,独臂钢琴师刘伟直面生活的勇气,李彦宏不惧失败的勇敢,陈光标突破世俗的魄力,李安导演勇闯奥斯卡的成功,季羡林坦然放弃多项“桂冠”的平静,吴清源对弈前徜徉于《道德经》的洒脱„„还有曼德拉、普京、比尔·盖茨、乔布斯、杨澜、邓亚萍、李娜、张继科、韩寒等等一系列中外名家、非凡人物甚而包括寻常农妇、普通工人也都进入学生的视野,流泻于高考作文之中,传递着考生对生活、对现实的思考。

5.成果令人欣喜,问题让人忧虑,今年的作文也依然存在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希望引起老师和同学们的注意。

1.少部分考生作文偏离题意或文不对题。

材料的内容和含意是考生立意行文的依据,是文章中心的来源,依然有少部分考生在写作时或无视材料的存在,或从材料的枝节入手,或在材料内容和含意的基础上随意粘连,导致文章偏离题意甚至文不对题。

2.文体样式选择依然过于趋同。

今年的作文,绝大部分考生依然选择了议论文的文体样式,文体的单调性更加突出。需要说明的是,新课程标准将作文文体划分为论述类、实用类和文学类三大类文体,一改过去的议论文、说明文和记叙文的说法,从三个维度提出了写作的要求,从言说方式上提出写论述类文章,从功用角度提出写实用类文章,从创作风格角度提出写文学类文章。高考作文要讲求个性化、思想性和区分度,考生应用适合的文体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议论文、记叙文、散文等都应该成为高中生所应具备的文体样式,实现高考作文文体的“百花齐放”。

3.语言表达,文字书写有所欠缺

中学阶段,有些同学在学习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语言文字的基础,语言表达方面的训练也相对较少,导致阅读积累欠缺,表达能力不足,语法混乱、语句不通的现象普遍存在。文字的书写问题也普遍存在,有的试卷别字频出,错字连篇;有的字迹不清,无法辨识;有的勾画涂抹,卷面模糊。这不仅影响到表达项的得分,还会影响到老师的正常阅卷,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4.套用或抄袭已有精彩语句、语段的状况有所抬头。

在作文备考中,我们不反对考生对已有的语句语段进行锤炼借鉴,借以增强表达的气势,显示作者的文采,深化文章的思想,渲染文章的情感。但考生不应直接套用或抄袭已有精彩语句、语段,机械地使用会使语言滞涩,风格杂糅,导致语言表达与题意和文章内容格格不入,不仅没有为文章增色,反而暴露出自己表达能力的不足。因此,提醒考生要有所收敛,谨慎使用。

本次阅卷,部分考生善于套用的精彩语段依然是如下几个:

盈盈月光,我掬一抔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

某某

如果说生命是一座庄严的城堡,如果说生命是一株苍茂的大树,如果说生命是一只飞翔的海鸟。那么,某某就是那穹顶的梁柱,就是那深扎的树根,就是那扇动的翅膀。没有某某,生命的动力便荡然无存;没有某某,生命的美丽便杳然西去。

生活如海,某某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某某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某某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5.文章内容“滥竽充数”。

有极少数的同学,不是将心思用在审题立意、构思作文上,而是对作文进行剪贴化处理,或直接抄袭试题本身的阅读材料,包括科技文、文言文、文学类文本、实用类文本、语言表达题等;或添枝加叶简单改造,在每一文段开头增加一两句话,主体部分依然是抄袭阅读材料;或部分语段自己写,部分抄袭阅读材料等等,可谓花样繁多,层出不穷,考验着阅卷老师的眼力和智慧。我们认为,这是一种不良的态度,是一种对自己不负责任的表现,希望引起同学们的警惕。

四、对新课标背景下高中作文备考策略的建议

作文教学是新课程标准下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教学的主导,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写作的结果与分数,还应训练学生的思想认知和写作思维,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使学生在发扬个性的同时,也能够走出狭小的自我空间,将视野与胸怀转向他人、社会、人生,获得人格的历练与精神的提升。

就高考作文题来说,它肩负着阅读考查、思想考查和写作能力考查等多项功能, 材料通常取自于社会现实或与人生社会紧密关联,引导着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对自我发展的追求和对国家社会的担当,进而给学生以修身立德、行为处事方面的启示。作为整个高考中分值最大的一道试题,作文坐拥着语文学科 40%的“江山”,教师和学生都不应忽视对作文的备考。在此,结合今年高考作文的评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以供参考。

1.重视个性,关注社会

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关注自我生活的基础上更要以自觉的主体姿态关注社会、思考人生,要敏锐地发现生活中的新问题,洞察现实中的热点焦点,敢于做出理性的思考,发表自己的见解,亮明自己的观点,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思考者,这是写好高考作文的思想基础。

2.注重理性,活跃思维

今年高考作文的特点之一就是注重考查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应具有思辨性。材料作文需要学生在整体把握内容和含意的前提下,能够从现象与本质、过程与结果、共性与个性、内因与外因、量变与质变、主观与客观、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认识与实践、物质与精神等多角度理解题意,通过筛选、比较确定自己文章的中心展开行文。因而考生在备考中,要加强理性思维的训练,培养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为写出有理性、有思想、有才识的文章打下良好的基础。

3.感情真挚,健康向上

《考试大纲》明确要求高考作文要“感情真挚,思想健康”,倡导树立正确、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作为新时代的中坚力量,中学生担负着社会、国家赋予青年的重大责任,应当把客观的认知、健康的思想、积极的态度、真实的情感注入高考作文,而不是写人生的灰色、社会的阴暗、生活的失望、责任的逃避、勇气的丧失等内容。中学生还处在成长时期,没有真正地步入社会,对人生社会的认识还不够客观,对事物事理的认知也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因此,有些内容和情感是不宜流露在高考作文中的。

4.准确立意,打造亮点

“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对于作文来说,无论哪一种类型都必须把握材料的内容和含意,准确地审题立意,这直接关系到作文的选材、布局乃至文章的深度,是作文的生命线。在此基础上,就要打造文章的亮点,使其在评阅过程中脱颖而出,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视角开阔,立意高远;思想深刻,论证深入;标题新颖,用词精炼;凤头豹尾,前后照应;衔接恰当,过渡自然;字迹工整,卷面整洁等。

5.积累素材,丰富内容

高考作文命题尽管范围宽广,灵活多变,但总体来说还是可以找到相对应的几大方面,如自我体验、自己与他人、自己与社会、自己与自然等。考生只有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收集积累相关的素材,用心思考其蕴含的做人做事的道理,构建自己个性化的素材库,才能够在考场上信手拈来,灵活运用,写出精彩。 6.锤炼语言,优化表达

语言“有文采”是作文“发展等级”的给分因素,就是要求作文用词贴切,句式灵活,善于运用修辞手法,文句有表现力。虽然一篇文章之中这几项要点无须全都具备,但语言表达还是要流畅自然,凸显个性,如引用名言警句,运用修辞手法或灵活变换句式等。学生在备考时要注重锤炼作文的语言,提升表达的意蕴,增强文章的思想性、文学性或艺术性,从而显示出自己扎实的语言功底和良好的表达能力。

阅卷分析是对今年阅卷情况的总结,我们更希望通过关照“昨天”展望未来,寻找到高考作文更广阔的的空间。

唐山一中的李双老师对高考作文进行点评

2013年是河北省高考采用全国新课标卷的第二个年头。从作文试题来看,延续了2012年全国新课标卷新材料作文的选材方式,依然选取了叙述性材料,材料的理解角度设置合理,难度适中,“要求”也和去年完全相同。

作文材料出自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报》所载文章《不知道价值手才不发抖》。只是进行了一些概括和剪裁,以便符合新材料作文试题的要求并适当增加立意角度。

这则材料中包含四个主要元素,即商人、一般切割师、老切割师、年轻的徒弟。但从材料中心来看还是“老切割师指导年轻的徒弟成功切割了钻石”,从材料的主旨来看还是借老切割师之口点明的“思想”:“要有经验,技术,但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从近年来河北省作文评分细则来看,只有抓住叙述中心和主旨立意才属“符合题意”,而抓住次要事件立意属“基本符合题意”,抓住一个孤立的词语无限生发属“偏离题意”。所以,我们认为,凡是能够围绕正确认识“切割钻石成功”的原因立意行文均属符合题意。

“切割钻石成功”的原因很多,可以综合把握,也可围绕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来立意。如:

1.从年轻徒弟的角度来看,他可以与他的“师傅”不亲自动手切割形成对比。他与师傅的不同在于他“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他“不因可能的后果干扰操作”,“没有失败的顾虑”,“心态平和”等。这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据此可以立意为“有勇气去做才可能成功”“抛弃(放下)顾虑(杂念)”“多虑使人怯懦”“不要畏惧失败”“做事要专注”等。 2.从老切割师的角度看,钻石切割成功,少不了他的功劳。是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方案中自然也包含“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他知己知彼,深谙“目的颤抖”(目的性越强,越不容易成功)之理,这是很高的人生智慧;他“技艺高超”,“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既是“技术”,更是“经验”。据此,可以立意为“丰富的经验是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技艺(能力)过硬是成功的基础(前提)”等。

3.从师徒两人的角度看,立意为“技艺+经验+勇气+专注=成功”虽然符合题意,但容易空泛。如果认真辨析也不难发现一个辩证角度:任何一件事都不会随便成功的,年轻的切割师的成功,靠的不仅仅是他有勇气,还有师傅的经验、技术等。所以考生从这个辩证的角度思考也许认识更为深刻。

再看看材料中另外两个元素:商人和一般切割师。

从商人的角度看,他最多也就是“咨询了很多切割师”,或者是考虑到了“价值”才不会贸然行动而已。我们认为这不在文章主旨之列,故属于“基本符合题意”。一般切割师,担心风险太大,都不愿动手,虽然其“谨慎”态度有可取之处,但过度的谨慎会失去良机,这一角度其实应该是年轻的徒弟的反面,如果强调谨慎的重要性,也不在文章主旨之列,亦属“基本符合题意”。

至于孤立地抓住某个词语无限生发的“偏离题意”的情况,错误比较明显,不再具体分析。

总体而论,2013作文题目有以下特点:

1.角度较多,容易发挥。

2.暗含思辨,可以深论。

3.启人联想,暗合现实。这道作文题,回避了热点问题,不容易猜题押题,又比较深婉地联系现实。例如,考生可以联系“改革开放”,“我们的学习”等,论述我们需要放下价值的考虑或者抛弃功利之心,也许更容易成功。

从选拔性考试的角度看,这个作文题是不可多得的好题。

【相关链接】

2013年3月14日《羊城晚报》刊载的《不知道价值手才不发抖》原文 有一位商人在南非用不菲的价格买下了一块罕见的钻石,这块钻石晶莹剔透,大如蛋黄。但美中不足的是,钻石中间有一道裂纹。商人带着心爱的钻石来找一位著名的钻石切割师帮忙。那位切割师看过钻石后大加赞赏,说:“这块钻石虽然有一道裂纹,但完全可以切割成两块,而且切割完后,每一块钻石的价值都会超过原来这块。但问题是,一旦切割失败,这块钻石就会四分五裂,而破碎成很多小块钻石后,价值就会大打折扣,甚至可能一文不值。我不想冒这个风险,所以我无法帮您。”

后来商人经商时,相继又去了几个国家,遍访了多位钻石切割师,但都同样遭到了拒绝。商人的一个朋友得知情况后,推荐他去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找一位老切割师,据说这位切割大师技艺了得,手法精湛,经验特别丰富。商人来到阿姆斯特丹,找到了那位大师。

大师用显微镜仔细观察了一番钻石后,开始给商人讲解切割时可能带来的风险。商人打断大师说,这些已经有人给他讲过无数次了,他早就清楚了。但让商人感到意外的是,这位大师并没有拒绝,表示愿意帮忙,并且马上报出了服务费用。商人同意了报价。这时,大师叫过来一个看上去非常年轻的小徒弟。这个小徒弟在他们交谈时一直远远地坐在自己的操作台前,背对着他们忙自己手里的工作。

小徒弟接过那块钻石,按照师傅的吩咐,抡起手里的小锤一下子就把那块价值连城的钻石击成了两块,然后看也没看,把钻石递还给师傅,又去接着做自己的工作去了。

商人惊讶得目瞪口呆,问大师:“他在您这儿工作很长时间了吗?”

“没有,才三天。但就是因为他不知道这块钻石的价值,所以手才不会发抖,动作也准确果断。

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

全国各地高考语文作文及解读

山东省高考语文作文材料解读、

河北省高考高分作文

河北省高考优秀作文

全国高考河北省语文作文评分细则新

高考全国卷河北省优秀作文

河北省语文中考作文

年高考时评作文

高考语文作文大押题及解读

《 年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doc》
 年河北省高考语文作文解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