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2020-03-01 16:20:33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努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切实解决农村垃圾处理问题

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进展顺利

“集中收集、统一清运、无害处理、再生利用”,由我局牵头实施的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改革试点工作,当前进展顺利,全市城乡环卫一体化村居覆盖率已达到51.76%,奎文、诸城、寿光、昌邑等县市区基本实现区域内全覆盖,为切实解决农村垃圾回收利用难、乱堆乱放、污染环境等问题起到了示范标作用。 一是统筹城乡、一体发展理念深入人心,被各级所重视。年内任务目标是:建立起城乡垃圾“户集、村居收、镇街运、县市处理”体系,村居覆盖率达到50%。围绕这一目标,各地加速了包括环卫一体化在内的城乡统筹发展进程,加快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拓展,城市文明向农村覆盖。二是各级政策资金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去年起市政府首先在奎文、潍城两区城郊村进行试点,生活垃圾收集与垃圾转运站所购臵的设施设备由市财政给予定额补助,运行费用由市、区按5:5的比例负担。今年,诸城、寿光等县市相继出台了《关于城乡生活垃圾收集处理一体化实施意见》,配齐保洁队伍,实行经费补助,严格责任考核,推动了工作进展。三是城乡环卫基础设施投资力度加大。诸城、寿光、昌邑等县市在所属镇街和社区中心村都建设了垃圾中转站、密闭垃圾周转箱等收储设施,购臵了垃圾收集车、中转运输车等收运设备,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提供了硬件基础条件。四是县级环卫部门服务功能延伸与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发展做到有机结合、互促共进。抓住镇级扩权的有利时机,昌邑市环卫部门转变观念,为镇村环卫保洁提供有偿服务,既发挥了专业保洁队伍的优势,又为环卫事业的发展搭建了良好平台。寿光实施三步走战略,以环卫托管为手段,拓展环卫服务领域;诸城市强化了政策引导、组织保障、考核监督,做到城乡环卫一体化全覆盖。

下步,局将继续加强督查督导,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情况,把城乡环卫一体化纳入小城镇提升考核范围,力促工作顺利进展。

寿光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实践第一步:

通过有偿托管解决城中村环境卫生问题

为解决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差的难题,寿光市环卫部门从2001年春开始,尝试对城中村垃圾清运和道路保洁实行有偿托管。环卫部门首先选择了经济基础好并且原来就有保洁人员的圣城街道九巷村试行卫生有偿托管。环卫部门与村委签订有偿托管协议,保留原来的保洁人员,全村进行分片保洁,每人一个保洁区域。村里按不低于环卫部门直管保洁员的工资标准,一次性将款项划拨到环卫部门。保洁人员由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并按保洁质量实行百分制考核,将保洁人员按

一、

二、三等发放工资。实行托管后,环卫部门在村里放臵垃圾桶,规定保洁人员一天普扫两次,中间进行拣扫。全天候保持路面清洁,垃圾日产日清。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让村民们知晓环境卫生管理制度,实行定时定点放臵垃圾,并对乱倒垃圾、污水的行为进行教育。对村里的保洁人员,环卫部门实行三级管理连带责任制,若出现路面不干净或垃圾清运不彻底,逐级追究责任。九巷村实行托管后取得了明显效果。以前是垃圾桶满后才运走,而现在是日产日清,环境卫生状况有了根本性的好转。环卫部门以点带面,把九巷村的做法推广到其他村庄。截至目前,规划区内村庄普遍实行了道路保洁和生活垃圾清运的有偿托管。寿光市实行环境卫生有偿托管以来,有效地解决了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和集贸市场环境卫生脏乱差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城区环境卫生质量,给市民提供了一个优美、整洁、舒心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和谐文明新农村

村容整洁是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关注的重要议题。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立“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新模式,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破解“垃圾围村”难题,实现村容整洁,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有效做法。昌邑市在这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昌邑市是著名的“丝绸之乡”、“苗木大市”,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大批工业产品涌入农村消费市场,农村垃圾也随之逐年增多,远远超过了农村环境的自净能力。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以前,昌邑市的镇村环卫工作与全国大多数农村一样,由于镇村环境卫生工作相对薄弱、环卫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滞后、环卫行业发展的机制不活等原因,致使农村环境卫生事业发展严重滞后,环境脏乱差现象得不到根本改善,垃圾收集率不到20%,个别村庄还存在“路面靠风刮,污水靠蒸发,治理靠突击,垃圾到处洒。上级来检查,垃圾大搬家,钱虽不少花,难改脏乱差”的现象。“垃圾围村”已成为新农村建设当中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实施农村清洁工程,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去年以来,昌邑市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和统筹城乡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积极探索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新路子,扎实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村容村貌明显改善。

科学运作是推行城乡环卫一体化的关键措施。城乡环卫一体化是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将城市与农村的环卫工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臵,通过统一规划,统一安排,科学有序地开展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工作,彻底解决农村环卫事业发展滞后、“垃圾围村”、环境脏乱差的问题。昌邑的做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各镇街、有关部门分管负责人任成员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形成政府领导挂帅,主管部门具体负责,相关部门协调一致,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的领导机制。按照“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网络”和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稳妥地理顺了环卫管理体制,将原市环卫处升格为环卫局,镇级设立环卫所,村级设环卫保洁点。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政府监管、市场运作、镇为主体、分类实施”的环卫一体化工作思路,明确界定了市、镇、村环卫管理权,形成了以市为核心、镇(街道)为重点、村(社区)为基础、环卫部门为指导的规范运作机制,使城乡环卫管理链条充分完善,实现了从小环卫到大环卫、从重突击到重长效的转变,扎起了一个大环卫、大发展的架构。二是创新运作模式,规范运作流程。“委托管理、市场运作”,“管理”、“作业”分离,是搞好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有效方式,昌邑以此为指导,制定下发了《昌邑市城乡环卫一体化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全市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的任务目标和运作模式。各镇镇区及村(社区)的环卫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全部委托给市环卫部门统一管理,各镇环卫所配备环卫专业人员和专业机械负责街道保洁、垃圾清运工作,各行政村每100户村民设1名保洁员,负责村内生活垃圾收集、街道保洁。按照市、镇、村、户四级联动、分级负责的原则,以垃圾袋装化、收集分类化、运输密闭化、处理无害化为标准,实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运作模式。户包卫生,各住户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和方式放臵垃圾;村包秩序,由村内保洁员集中收集到垃圾桶或垃圾收集区内,制止乱倒垃圾、污物及损坏环卫设施等行为;镇包清运,镇环卫所负责清运到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截至6月底,昌邑市镇驻地、城中村(社区)环卫托管率达到100%,农村环卫托管率达到了91%,年内全市691个村(社区)将全部纳入到垃圾处理城乡一体化格局中。三是完善投入机制,保障运作经费。建立资金保障机制,落实资金保障措施,是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正常运转的关键。镇区环卫托管费由镇财政负担,每年列入镇级财政预算,承担镇区街道保洁、垃圾清运处臵、固定垃圾收集分拣场(点)建设费以及环卫所人员工资、办公经费等。村内环卫托管费采取村集体出资和“一事一议”筹资相结合的办法解决。去年以来,昌邑市有589个村启动了“一事一议”,筹资达1313万元,确保了垃圾清运、村容村貌整治所需经费。市级财政逐步增加对环境卫生公共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投入,通过转移支付支持农村环卫事业的发展。去年以来,在环卫公共设施、公共服务方面的投入达到了800多万元。其中,先后投资300多万元,新购臵垃圾清运车18辆、清扫车20辆,垃圾压缩车4辆,环卫监察车9辆,为全市每个镇都配备了垃圾清扫车和密闭式垃圾集运车。全市新建垃圾中转站2处、无害化垃圾处理场1处。

严格标准是实现村容整洁目标的重要保障。在具体工作中,严格落实“五化”标准,即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机制长效化,确保实现农村环境与城市环境同步改善的目标。实行规范化管理。对城乡环卫一体化实行统一标准,统一考核,统一检查,统一评比。制定了严格、规范、科学的管理制度,每月定期对镇村的街道、小区、环卫设施等进行检查考核;将镇、街实施环卫一体化工作情况列入年终考评的重要内容,推动了工作进程。采取市场化运作。镇村环卫保洁按照“有偿服务、共同受益”的原则,实行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公开招标保洁公司,建立竞争机制。以工作量和清扫难度核定经费,确定标准,并建立相应的检查制度,实现了环卫管理与作业的有效分离。使用专业化队伍。参与环卫招标的保洁公司必须有环卫保洁资质,成立专业保洁队伍,配备环卫专业机械设备。力求精细化作业。在经济条件较好的村庄,按照人口布局合理摆放垃圾桶;在经济条件一般的村庄,采取建造封闭式垃圾堆放房或垃圾池的方式。镇区、村环卫保洁作业,从垃圾收集运输、桶底清扫、桶体清洁到巡回保洁,全部与城市保洁作业标准一致,实现“一日两清扫、全天保整洁”。实行灵活的督查联运机制。为便于管理调度,建立了环卫工作数字化指挥系统,为全部环卫用车配备了GPS卫星定位装臵和对讲机,对有偿服务管理盲点实行全面监控,对所有垃圾点的清运处理情况实时监控,达到了发现问题准确、解决问题及时、处理问题有效的目标。通过城乡统筹,开展城乡环卫一体化,昌邑农村结束了长期以来随意倾倒垃圾、环境卫生管理空白的历史,农村面貌明显改观。一是解决了乡镇农村环境卫生脏、乱、差现象,使乡镇农村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一步到位,实现了与城市的接轨。二是使乡镇农村享受了城市化服务,发挥了环卫部门在人才、管理、设施设备、连片作业等方面的优势。三是提升了环卫部门的专业化服务水平,理顺了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四是封闭了私设的垃圾场,节省了土地,避免了镇村环卫工作的重复性投资,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呈现出村容整洁、环境优美的新气象。

——文化建设凸显成效。做了全方位文化建设探索和“环卫”品牌塑造工程,利用报纸、电视、网络、宣传车、宣传册、《致广大市民的一封信》等各种形式,在各方面加大宣传力度,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今年在《青州通讯》开辟“环卫之歌”专栏,共收到社会来稿300余篇,优中选优,刊登32篇;与青州电视台合作制作12期专题节目,报道环卫新人新气象,讴歌先进工作者,弘扬“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洁”的环卫精神,收到了极好的社会效果。下半年,利用环卫节,开展了书画笔会、社会各界慰问走访劳动模范、看望老党员老干部、慰问一线环卫工人以及庆祝环卫节文化晚会等活动,特别是环卫节文化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共收到社会捐助款物17万余元,市民群众反响热烈。

【任城区】任城加速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进程

任城区把城乡环境综合整治作为当前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以建设净美宜居新任城为核心,以美化城乡环境为抓手,以加快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为重点,举全区之力,用超常之策,迅速掀起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新热潮。

构建城乡环卫一体化格局。按照“条块结合、规范有序、监督有力、权责明晰、事费一致”的原则,建立统一领导、专业队伍与基层组织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制订出台了《城乡环境卫生一体化管理实施意见》,构筑和完善区、镇(街道)、村(社区)三级环境卫生管理网络。区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分局为任城区环境卫生主管部门,负责对环境卫生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区环境卫生管理处负责全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对全区城乡环境卫生进行日常监督检查,负责抓好城区主次干道的环卫保洁工作;各镇(街道)负责本辖区环境卫生管理工作;各社区、村(居)组建专业队伍,具体负责各自卫生保洁工作。实现全区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的“全方位覆盖、无缝隙对接、一体化管理”,形成了“规范化、一体化、日常化”的管理体制,为改善城乡尤其是农村环境打下坚实基础。

提升城乡环卫整体服务功能。针对环卫整体工作底子薄、基础差的现状,区委区政府把设立环卫机构、组建作业队伍、建设基础设施,作为推进城乡环卫一体化工作的重中之重。重心下移,建立健全镇、街环卫管理机构,形成“竖到底、横到边、全覆盖、无缝隙”的管理网络和卫生保洁体系。各村(居)根据不同情况,按照600人以下设1名、2000人以下设2名、2000人以上设3名的标准配备保洁人员,负责对本村道路及公共场所进行卫生保洁。加大财力投入,近日,各镇(街)已完成77座地卧式垃圾台、9座液压式垃圾台的建设和设备安装,区环卫处向各镇(街)移交了91个地卧式垃圾箱、5台生活垃圾专用车。这些设施设备的投入使用大幅度提高了各镇、街办的环卫服务承载力,保障了各村(居)生活垃圾有处倒、运得出。

建立城乡环卫长效管理机制。按照“管理规范化、运作市场化、队伍专业化、作业精细化、考核科学化、机制长效化”的目标要求,建立健全包括工作标准、检查验收、督导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规章,建立城乡环卫一体的长效机制。明确责任划分,对区环卫处、各镇(街)、其他相关单位各自负责进一步明确、细化。强化资金保障,区政府计划列支3000万元,用于全区城乡环卫一体化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建立以公共财政为主、社会资金为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区成立城乡环境卫生考核小组,由区政府督查室、区执法分局负责对全区城乡环境卫生工作进行考核。实行“周巡查、月考核、年总评”制,区环境卫生考核小组实行百分制考核。强化领导责任制,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并与政绩考核挂钩。同时,区财政每年列支200万元专项奖励资金,对达到卫生标准、获得优秀的镇、街给予奖励。

章丘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

本报讯 为提高环卫事件的处臵效率和工作质量,破解监管不到位的难题,章丘市投入55万元建立了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实施城乡环卫一体化。

该平台运用了现代信息化技术,坚持数字城管模式,实现了对人员、车辆、设施、作业、事件等环卫元素管理与监督的有效分离,实现了环卫监管与行政审批的有机融合,使政务大厅与环卫内部各部门之间的工作更加衔接。

铁道北路有一农贸市场,市场北门路边有一垃圾点,由于是几个村的交界处,垃圾清理时好时坏,造成了垃圾挡路、蝇蛆滋生、污水四溢,居民路过垃圾点都掩鼻而过,怨声载道,非常不满。自实施环卫一体化后,章丘市环卫部门按照“集中整治清垃圾、清洗路面见本色、消杀病菌防传染、合理设箱便投放、站岗执勤促引导”的五步工作法,在此处投放了密闭式垃圾箱,对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同时清洗路面、疏通排污管道,定时消毒,使脏乱差的现象得到转变。

城乡环卫一体化拉开序幕

8月6日一大早,记者在明水街道眼明堂居看到,市环卫管护中心的工作人员正在撤掉沿街无底垃圾箱,统一规划投放密闭式垃圾桶,这标志着城乡环卫一体化的正式实施。

市环卫管护中心按照先明水、后双山的顺序,积极与街道办事处及村居接洽,商讨环境卫生接管具体事宜,逐条街巷、逐个区块梯次接收。原有保洁员原则上一次性全部接收,统一配发标志服和工具,统一进行上岗培训。对接管区域的垃圾进行集中清理,主要街道统一更换容积为660升的密闭垃圾桶,由专用压缩式密闭垃圾车进行运输,小巷、区、点更换容积为240升的密闭垃圾桶,由专用密闭侧装车运输,确保“收集运输全封闭,生活垃圾不落地”。

此次城乡环卫一体化试点工作,共涉及明水、双山14个村居,大街小巷、社区、单位、绿化带、工商业户、农贸市场等全部纳入到一体化范围中来,主要道路采用“人工+机扫+洒水”保洁模式,次要道路以人工保洁为主,实行“墙根到墙根”式管理,做到“一支队伍管到底,一把扫帚扫到边”。同时,每村设立一名义务监督员,公开服务监督电话15726167789,实行24小时值班,接受社会监督。

农村垃圾治理宣传单

社区治理模式改革探索

农村垃圾治理专项总结

农村垃圾治理门前三包责任书

甘肃省农村垃圾治理实施方案

努力探索

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宣传标语

当前农村垃圾环境治理难题

农村垃圾专项治理工作小结

**区**镇探索创新农村垃圾分类“大草坡模式”

《努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模式.doc》
努力探索农村垃圾治理模式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