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2020-03-02 19:08:3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一、与朱元思书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

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本文先勾勒出富春江沿岸“之、山之、山之,让人们充分领略寓春江山水的雄奇秀美。(5分)

2.文中画线的句子抒发了作者的人生态度。(4分)

3.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二、记承天寺夜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

民,怀民未寝,相与步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松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2.文中写景的句子是是。3.“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的“闲人”你是如何理解的?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

之劳形。

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请直接把表现“惟吾德馨”的句子抄写下来。(2分)

3.“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对于作者这种交友方式,你有什么看法?(3分)

答:1

四、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①故虽有名马,祗辱於奴隶人之手,骈死於

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②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

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①翻译:

②翻译:

2.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3.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且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3分)

答:

五、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

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

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停数日,

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2分)

①翻译:

②翻译:

2.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

(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

(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

(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

3.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他笔下的“桃花源“其实并不存在。那么,

陶渊明描写这一世外桃源有什么用意呢?(3分)

答:

六、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

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请概述庭下的景物特征。(2分)

答:

3.作者自称为“闲人“,透露出怎样的心情?(3分)

答:

七、爱莲说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

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3分)

翻译:

2.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3.本文赞扬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比喻君子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但并不孤高自许。但在

我们生活中常听到人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你是怎样看待这两种观点的呢?

答:

一、答案:2.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急高险(峻;峭;陡)(每空1分,

共5分。最后两空中“山”的特点若答“多”者也可得分)

3.热爱(赞美)大自然美好景色淡泊名利,向往宁静闲适生活

二、1.①庭院中的月光宛如一泓积水那样清澈透明 ②但缺少像我两个这样的闲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比喻,月光

3.“闲人”是指政治上不得志的闲人,也大自然的主人,有闲情雅志的人。作

者因为“闲”,能处于功名利禄之外而能发现并欣赏到大自然的美景,表达了作

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同时,但作为一个有名无实的小官,有雄才大略却壮

志不能酬,心忧国事。自谓“闲人”,表达了作者悲凉苦闷又自嘲自解的思想感

情。

三、1.谈笑的是知识渊博的学者,来往的没有浅薄的人。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

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3.(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示例:1.这种交

友方式可取,我们就是要与那些有知识有学问的人交往,这样才能不断进步。示

例:2.这种交友方式不可取,他自命清高,看不起平民百姓。

四、1.想要和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3.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到最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五、1.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用说魏、晋两朝了。2.(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3)避秦时乱3.表达诗人的理想,即追求一种没有剥削压迫,没有战乱,人人劳动,和乐富足,宁静淳朴的和谐生活环境。

六、1.庭院的地面上,月色如积水般清澈透明,“水”中有像藻荇似的水草交错纵横,原来那是竹子和柏树枝叶的影子。2.月光清澈透明,竹栢倒影清丽淡雅。

3.既有赏月的闲适愉快 ,又有被贬的无奈与悲凉。

七、1.我惟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成长出来,却不受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并不显得妖艳。2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3.提示:针对某一种观点或将两者结合起来谈均可,但必须扣住“人与环境”的关系)言之成理即可。例如:同意第一种观点,只要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即使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独立不移。同意第二种观点,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好的环境中,你的行为品德会在不知不觉中变得高尚。相反,在污浊的氛围中,就免不了沉沦下去。因此,近墨者黑是非常有道理的。

八年级下册文言文课内阅读

八年级课内文言文

八年级语文课内现代文阅读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上课内阅读

课内文言文阅读专题复习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之爱莲说

课内文言文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内阅读答案

人教版二年级上册语文课内阅读复习题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doc》
人教版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