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2020-03-02 01:18:58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走进北大,一直是我多年的愿望,因为北大是所有学生的梦想天堂,可以让自己的未来更加辉煌,让生命之书添上光辉的一笔!(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终于,我来到了北大,看到了这所我梦寐以求得大学,我的心情非常激动,看到了北大的校门,仿佛看到了自己的未来。

北京大学原名京师大学堂,是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是中国当时的最高学府,1912年5月改名为北京大学,蔡元培先生任北大第一任校长,2000年4月,北京大学和北京医科大学合并成立新的北京大学,北京大学始终保持着,爱国、进步、民主、的传统,这里也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已有四人获得了最高科学技术奖,12人已成为两弹一星的元勋。通过了这些对北京大学的了解,我为北京大学骄傲,为祖国自豪。 北京大学的图书馆,这座建筑隐约透着一种迷人的古典气息,这所图书馆是全亚洲最大的图书馆,藏书最多的图书馆,约有五千多册图书,在这书的海洋中,我们是快乐的,生活是充实的,知识是丰富的,这也是北京大学最吸引人的地方。 清华大学主体所在地——清华园,地处北京西北郊名胜风景园林区,明朝时为一私家花园,清朝康熙年间成为圆明园一部分,称熙春园,道光年间分为熙春园和近春园,咸丰年间改名为清华园。

清华主楼:1966年5月落成,建筑总面积近8万平方米,是由清华大学有关专业的师生结合毕业设计而自行设计的校园杰作之一。由“西主楼”、“东主楼”和“中央主楼”三部分组成,并以四个“过街楼”联成一个整体。整个建筑气势雄伟,浑然一体,是清华校园中规模最宏大的建筑群,体现了清华师生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清华主楼不仅在教学、科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并且是学校举办重大活动、接待重要来宾的主要场所。

日晷:位于礼堂前大草坪南端的古典计时器――日晷,1920届学生毕业时献给母校。下部底座镌刻着1920级的铭言“行胜于言”的中文及其拉丁文译文,“行胜于言”从此成为了清华的校风。这种校风使清华培养了一大批脚踏实地、报国奉献的优秀人物。

水木清华:水木清华是清华园里最幽静之处,是学生晨读和休息的好去处。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句:“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两旁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丰、同治、光绪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南西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自清亭:自清亭原名“迤东亭”,在工字厅东墙外的土山上。朱自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曾任清华大学文学系主任。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字秀丽著称于世。如“荷塘月色”一文,以清华园景物为描写对象,已成为传世美文,为一代代中学生之国学范文。1948年,他因拒领美国救济粮在贫病中逝世,表现出了崇高的民族气节。1978年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将此亭命名为“自清亭”。

闻亭:它是一座古式六角亭,原为一座钟亭,建校初即有之,为号令全校作息而设。亭内有大钟一口,径可四尺。钟声清脆,远及海淀。

二校门:清华建校之初最早的主校门,是一座古典优雅的青砖白柱三拱“牌坊”式建筑。门楣上书刻有清末大学士那桐的手迹“清华园”三个大字。因1933年至1934年间校园扩建有了新的大门后,这座最早的校门就被称之为“二校门”了。它一直是清华大学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新竹清华也有同样的建筑模型。作为清华象征的二校门,见证了清华大学日新月异的发展和飞跃;它历春夏秋冬,经风吹雨打,默默地迎来送往每一位清华人。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文化大革命”中曾被毁,后恢复重建。(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今天的清华大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新时代的清华人继承爱国奉献的优良传统,秉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和“行胜于言”的校风,努力跻身世界一流大学行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北大清华校园参观旅游攻略

北大清华参观游学

参观旅游加强版

北大清华文化

北大清华校园文化

北大清华线路图

携手北大清华

北大清华著名景点

北大清华学子交流

北大清华高考状元交流

《北大清华参观旅游.doc》
北大清华参观旅游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