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家风学校宣讲稿

2020-03-04 00:32:24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立家德,正家风,兴家业,优家教” 农村地区帮助家长形成有效家教家风宣讲稿

家风是指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或作风。良好的家风可以影响孩子的的性格、气质、行为习惯、道德品质,懂得敬畏,懂得孝敬…… 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构成了家风。著名法国作家罗兰曾说过:“生命不是一个可以孤立成长的个体。它一面成长,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叶。它又似一架灵敏的摄像机,沿途摄入所闻所见。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织造人格的纤维。环境中每一个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长过程的建材,使这个人的思想感情与行为受到感染,左右着这个人的生活态度。环境给一个人的影响,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无形的塑造。”从而也足见家风的重要了。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弘扬良好家风家训传承,体现时代精神,对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意义和现实意义 。

家风,又称门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多年来形成的传统风气、风格和风尚,承载着一个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文化氛围、理念、价值观和人生观等,这些建构成一个家庭或家族独特的特色。我们稍加梳理,解读一下历史,不难发现,许多长盛不衰、地位显赫的家庭家族,度会有各自兴旺发达的秘诀——家训,又可称为家风,它贯穿于整个家庭或家族辉煌的始终。

一个家族的振兴与发达,离不开引领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创立的家风和家教。家风与家教的形成都会经历一代甚至几代人的积淀和努力,它总结了前世中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独一无二适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实际的法宝,引领家庭或家族走向辉煌。好的家风就是一所学校。因为家风虽是无形的、潜在的,但对孩子的影响却是巨大的,它对孩子的成长既是一种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又是孩子行为规范的“调节器”,更是陶冶孩子道德情操的天然“熔炉。”美国的爱德华和珠克两个家庭,家风传至八代。爱德华是博学多才的哲学家,勤奋好学,为人严谨,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风范。他的子孙中有13位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位教授,80多位文学家,60多位是医生,还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当过大使,20多人当过议员。而珠克是远近闻名的酒鬼和赌徒,毕生玩世不恭,浑浑噩噩,无所事事。他的子孙有300多人当过乞丐和流浪者,400多人酗酒致残或夭亡,60多人犯过诈骗和盗窃罪,7个人是杀人犯,总之没有一个是有出息的。两个家庭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后代,父传子,子传孙,子子孙孙世世代代相濡染,相延续,在社会的大舞台上向两极发展着。所以说,家风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子女的成才与否。

家庭是圃,孩子是苗。家风如雨点,它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小苗只有在雨露的滋润下,才能健康成长。孩子只有在优良家风的熏陶下,才能出类拔萃。某中学一名品学兼优的高中生这样说:“我已经步入高中,成为一名高中生,早已养成了乐于助人、艰苦朴素等好习惯。仔细想想,这些都和我们家的家风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小时候,每次上学校之前,奶奶总爱叮嘱他几句:孩子,到学校千万别和同学磨牙(亳州俗语,指吵架或打架),如果有人欺负你,就回来跟我说,我去找你们老师。奶奶生怕这个孩子在学校和同学发生矛盾,老是有事没事给孩子上政治课,讲一些经典的故事,教育孩子遇事要宽宏大量,在学校要和老师、同学和睦相处,不要动不动就和其他人发生冲突。在奶奶的谆谆教诲之下,这个孩子基本上没有和老师、同学发生过矛盾。而他的爷爷爱给他讲很多关于他当年服兵役的经历,告诫这个孩子:现在的年轻人没有几个能吃苦耐劳的。要从小学会能吃苦,否则不能干成什么大事!他的爷爷还教导他: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环境,才能造就真正的人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方可出类拔萃。或许直到这个孩子上大学,奶奶还是会经常打电话给这个孩子上政治课,他的爷爷还是时不时在饭前饭后给他聊聊关于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等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站在历史长河之上,回顾总结无数曾经辉煌一时的家庭,还有那传承已久的国粹——国学,他们的家风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许多可称为经典的精华:齐家、治国、平天下;岳母为儿刺字“精忠报国”,“忠”为岳家之家风;林则徐勤俭持家,生活简朴,他认为“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增其过。”崇尚“俭” 为林家之家风;曾国藩以为“勤”为人生第一要义,崇尚“勤”为曾家之家风;……

对于有着敦厚家风的家庭和家族,众多人都是顶礼膜拜,心仪向往的,甚至渴望进入那样的家族,成为其中的一员。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显赫和长盛不衰、兴旺发达的根本。良好的家风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举止,成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独秀、鹤立于整个社会“圈子”,为众多人,众多家庭所效仿。有着良好家风的家庭或家族,他们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许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阴,趁早好好地读书;懂得创业难守业更难,知难不难……在这样的家庭熏陶下成长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积淀,在于勤奋努力,明白勤能补拙的道理;明白勤为人生的第一要义,勤于学习、勤于思考、勤于努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思想丰富而多彩,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每天过得都会很有意义,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体之中时时处处散发出一种与众不同的味道——温文尔雅,一点也不显低俗;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光明磊落,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绝不小肚鸡肠;生活以俭朴着称,不贪求奢华;诚信为人,表里如一,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从善如流,厚德载物。生活中,每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性格特征、道德素养、为人处事等,无不烙上家风的印记。家风虽是一家之风范,却是铸造子女成才的熔炉。

在我校一年级年级有这样一位学生,他出生在一个两兄弟的家庭,在父母的严格教育下,他们兄弟二人都个性开朗,心态健康,学习优异。不论在家,还是在学校,都会有人称赞他们……这些都归功于他有一个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可以说这个学生生活在一个温馨而又严厉的家庭中,下面就像大家介绍他的的家风家教。

他的的父母十分重视孩子的学业,对孩子的功课抓得很紧,但也会适当的给他们玩的时间。这个孩子的父母说,以前,这两个孩子也会抱怨给他们玩的时间太少了,孩子们感觉很不快乐。如果孩子们考试疏忽了或没考好,他们会毫不客气地骂孩子们一顿,并且要孩子们写好检讨后才肯给孩子们的卷子签字。他们对孩子们的考试分数要求高,语文数学必须在九十分以上。这两个孩子说他们考试时都会有压力,但同时也会有一个目标,一个值得去奋斗的目标。

这个孩子的家一直有一个“家规”——不能过分溺爱孩子,应培养他们独立。这个孩子在一篇作文中这样写道:“一次我们全家去登山,从山脚望上去,都看不清山顶。我们好不容易爬到半山腰,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就在这时,我踩到青苔不慎滑了一跤,摔得我可疼了。我本以为会有谁过来扶我,或是爸爸妈妈会担心得要命,可结果却是爸爸的一句“没事,不要紧,快起来我们赶紧走”。说完便继续爬他的山,丝毫没有要扶我或安慰我的意思。 其实我那时已经没那么疼了,可因为他们的冷漠,使我觉得没有人关心我,便哭了起来。哭着哭着,我突然意识到不是办法,我应该自己走,哪里摔倒就从哪里爬起来!事后,我知道父母是爱我的,他们是以严厉的方式在锻炼我的能力呀!”

在这个家庭里还有很多家训家规,比如:

1、衣着整洁,讲究卫生。

2、子女称呼长辈不能直呼姓名。子女在路上遇见长辈应问候。

3、不论用餐,就座或行走都应该谦虚礼让。

4、父母呼唤,应及时答;有事交代,要去做。

5、子女要关心父母健康。

6、父母或长辈不能过分宠爱孩子,应严格管教。

7、纵然不是小事,也不要任性,擅自作主。也正因为有了这么多家训家规,才使这对兄弟在为人处事,学习等方面游刃有余,获益良多。

“发扬民主、平等协商”。良好家风的重要基础是团结、平等、和谐的家庭关系。家庭关系不正常,互相指责、埋怨、争斗,孩子感受到的是冷淡、冷酷、敌对情绪,心灵深处就会留下痛苦的伤痕。因此,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和理解,和睦相处,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家长要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感,尽量不当着孩子面吵架;要发扬民主,主动倾听孩子的意见、平等协商;在大人的正确引导之下,让孩子自由成长;开朗、乐观地和孩子一起玩,让家庭充满欢乐情趣。给孩子创造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在和谐、温暖和相互关爱的人际关系中健康成长。

家风就像一棵树,一棵枝叶如盖的百年大树,子子孙孙都在它的荫蔽之下。勤奋问学、艰苦卓绝、言必行行必果、尊老爱幼、问鼎事业、友善、和睦、民主、敬业、书香……都可成为家庭或家族应该传承的必须的家风。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在泱泱数千年的华夏文明之中,随时可现,处处可寻。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家训和家教,为后世学习的典范。《国语》、《论语》、《颜氏家训》、《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教和家训的精神。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要形成好的家风,做父母的就得事事从自我做起。曾经在我校开家长会时五年级一位家长这样说:“我觉得我做得比较好的就是在小孩读小学的时候,陪同孩子一起练习游泳和书法,不断提高为人父母的素养,同时努力将自己的家庭变成人才的学校。”

在佃坝镇中心小学有这样一位家长,虽然孩子的父母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父亲能吃苦任劳任怨,还时常帮助左邻右舍,母亲能操持家务,聪明和善,在家中从来不争吵,遇到问题总是心平气和的商量,一有时间,就会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在学校的情况,不单单是学习,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老师的教学等,谈天说地,一家人其乐融融。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这个孩子总是面带微笑,快乐健康的成长。常言道积极的生活态度对我们很重要,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子女总是和蔼的面容,从不在晚辈面前讲家中生计的困难。在以前,孩子们小时候每到开学前些天,父亲忙于东奔西跑的筹借学费但父母没有告诉他们这些,记忆中父母讲给孩子们的都是:“明天会更好,你们遇上了好时代要好好学习,不管上什么学校家里都支持,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只要是孩子们想要买的书籍或一些学习用品总是会如愿以偿,当孩子们由小学升到初中,到高中,每成长一个阶段,这种积极的态度便转换成一种精神,鼓舞着孩子们。今天不必要建一堵完美的墙,只需要砌一块完美的砖,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向前走,这是认真做事的第二点家教;一口吃不了胖子,凡事不可心急但必须认真去做认真对待,从小事做起,不管是在校读书还是在家中,应该给孩子们建立主动做家务,主动去做自己分内的事情的思想;父母亲言传身教的是勤奋节俭,自己的衣服鞋子都是穿的实在是破了穿不出去了才买新的,吃饭时总是把好吃的菜让给孩子们吃,从小孩子们就耳濡目染传承这种勤劳和节约的风气,也教会了孩子们不浪费不奢侈。 第三点是为人要善良,真诚待人,在孩子们年纪很小的时候,孔融让梨、司马光砸缸、等这些耳熟能祥的故事就印在大家的脑海里,父母亲教导孩子们做人做事要诚实,做人,要诚实、诚信、知错就改。“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父母从小就教育孩子做人要诚实,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就要改正,不能撒谎。要让孩子们知道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的道理,富裕的生活要靠自己双手来创造,有奋斗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当父母对孩子说记得家中最开心的事情是孩子们考试取得了好的成绩,而丰盛的饭菜是父母们的一种鼓励的方式,孩子们会觉得与亲人们聊聊学习上生活上的事情总是那么开心、有趣,不管孩子们的学业到哪个阶段成长到什么年纪,这种开心、有趣的感觉都从不会减弱。四是孝敬父母,尊敬长辈。百善孝为先!家风是一条应该牢记的座右铭。有了它,我们才可以在社会上立足,才能让自己走的更远!铭记家风,为自己的人生做奠定而坚定的基础,踏出坚定的步伐,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家风对于家庭的发展和延续是至关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设发展的结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浓缩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会精神文明的细胞,社会和谐进步的脊梁,国家繁荣昌盛的前提和基础。众多的家庭需要创建家风的魂魄去支撑,去走出家庭家族昙花一现的辉煌,走出“富不过三代,穷不过三代”的生活怪圈。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社会风尚的健康发展前提,每个家庭都应构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风和家教,作为家庭的核心人物责无旁贷应该担当起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给力社会风尚进步发展;给力伟大的“中国梦我的梦”的实现;千万个家庭组合成一股强大的振兴中华力量。

宣讲稿: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

家教家风

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家教家风

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家风家教

《家教家风学校宣讲稿.doc》
家教家风学校宣讲稿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