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充分就业村

2020-03-02 22:03:40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创新方法

——扎实开展充分就业农村创建工作

浙江省兰溪市灵洞乡

灵洞乡位于浙江省兰溪市东郊,行政区域70.2平方公里,有16个行政村,83个自然村,总人口2.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2.15万人,农民人均收入达10268元,是金华市十强乡镇和省工业经济强乡之

一。自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以来,我乡按照市劳动保障部门关于创建充分就业村的文件精神,在市就业管理服务处的指导下,以村劳动保障站为平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挖掘开发农村就业岗位,为村民提供各种用工信息,帮助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截至目前,全乡有劳动能力人数12962人,就业人员12708人,就业率达98%,其中洞源行政村和杨高桥行政村就业率达到100%。为社会和谐、经济发展,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总结前段时间的创建工作,我们的主要做法和经验是:

一、加强领导,健全组织

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和我市《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村活动的实施意见》(兰政办发〔2010〕180号)要求,我乡党委、政府把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服务居民、构建和谐的重要工作来抓,与村党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检查。成立了由党委书记、乡长为第一责任人,各村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的创建活动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乡村两级《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 1

村活动的实施方案》及三年规划,并分别与各村签订了充分就业村创建活动责任书,将创建任务分解到村、落实到人,细化、量化创建目标和任务,使创建工作有章可循、有所可依,行之有效。同时,严格按照机构、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和工作“六到位”要求,加强村级劳动保障平台建设,至目前已建成示范点16个,全部建有独立的办公场所,配备有电话、计算机、打印机、传真机、信息发布栏等必要的办公设施,20名专职保障员均有计算机上岗操作证,并统一各项工作职责与制度,张贴上墙,形成了创建工作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机制。

二、宣传发动,夯实基础

为使创建工作家喻户晓、深入人心,我乡利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至目前共计定期不定期的广播播放宣传10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组织创建动员会5场(次),出黑板报24块,悬挂宣传横幅16幅,张贴宣传标语80多条,极大地调动了村民就业的积极性,增强了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及时组织村级平台对劳动力资源进行调查,全面掌握辖区劳动力就业、技能等基本情况,重点掌握“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低保家庭劳动力和“4050”就业困难人员情况,建立统一的劳动力资源信息库,设立劳动力资源状况、劳务输出、就近转移、引导性培训、零转移农户等五大台账,坚持做到“家庭情况清、务工情况清、技能情况清、就业愿望清”四清,将村劳动力资源信息动态管理落到实处。对就业困难群体家庭开展了进家入户摸底调查,建立就业困难家庭联系卡,以有针对性地为其提供

免费职业指导服务,实施指导就业分类安置,夯实创建工作的基础。

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在深入调查发动、掌握翔实资料的基础上,我乡适时推出了“五全”服务,千方百计开发和拓宽就业渠道,对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人员,提供承诺,即时提供就业岗位,凡适合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岗位,优先用于安排就业困难人员,坚持做到“零就业家庭”出现一户、帮扶一户、消除一户,实现动态消零。

一是“全面”服务。积极与市就业管理服务处“SYB”培训机构联系,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鼓励和支持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建立和完善汇政策咨询、创业培训、项目推荐、融资服务、开业指导和后续服务“六位一体”的全面创业服务机制。至今已帮助30多位失业人员圆了自已的创业梦,当上了小老板,带动其他人员就业680多人,充分发挥了“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二是“全心”服务。充分发挥市人力资源市场、职介中心的阵地作用,及时公布“周末集市”、专场招聘会信息,积极为村民搭建就业桥梁。同时全心搜集各类空岗信息,张贴在村政务公开栏内,或有针对性的送信息上门,让村民在家门口即可挑选适合自己的岗位,至目前已采集发布用工信息60多条,为398 位求职者进行了求职登记,帮助206人次找到了就业岗位。

三是“全力”服务。为做好托底安置工作,我乡利用新农村发展趋势和居民多元化生活要求,全力开发保洁、保绿、保养、保安等公益性岗位,至目前,全乡已帮助86名困难人员在公益性岗位实现再

就业。

四是“全能”服务。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覆盖面广、扶持力度大、针对性强,为把对灵活就业和自谋职业人员给予社会保险补贴、开发公益岗位安置就业困难人员、鼓励用人单位招收就业困难人员等好政策真正落实到基层,落实到每个就业困难人员身上,自去年6月份开始,我乡建立了“村级民生事务代办员”制度,即以大学生“村官”为首席代办员,为群众做好各项经常性民生事务。该制度推行以来,全乡共完成代办事务32项。石关村的杨卸妹在接过代办员帮其办理的“4050”社保补贴存折时,高兴的说:“我一直在外打工,根本不知道缴纳社保还有补贴,有了代办员,真是好啊!”

五是“全程”服务。为巩固帮扶成果,提高就业援助对象就业稳定性,各创建村还采取上门、电话联系或走访用工单位等形式,坚持对已就业的援助对象进行跟踪回访,及时了解他们就业处境,协调他们与用人单位的矛盾,对就业后再次失业的困难人员,及时提供帮扶。跟踪服务措施的实行,确保了全乡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不低于98%。

四、因地制宜,科学安排

在创建过程中,我乡最值得提倡和推荐的经验是:多年来我们一直按照“以村建业、以业强村、带动周边”的发展原则,立足各村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科学合理安排生产布局,形成了“一村一品一特色”的就业富民工程,铺就了“充分就业村”创建的星光大道。

一是发展特色农业解决劳动力。在发展特色农业上,我乡既有

面上的思考,更注重点上的布局——利用城郊区位优势,发展城市“菜篮子”农业。通过科技扶持和产业化经营,现已形成上郭、下郭应时蔬菜,方村紫皮甘蔗等“一村一品”的格局。科普的渗透与传播,更是起到了以点带面、辐射农家的“强磁场”效应,目前大棚蔬菜种植已由以往单一的一茬向两茬、三茬向多茬延伸,种菜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三分之一。甘蔗种植全面推广地膜育秧和大田地膜覆盖直播,已有14个甘蔗营销大户把生产的甘蔗组织销往沪、宁、绍、杭等地。据初步统计,全乡在特色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已有220户创业成功,带动农民就业4400人。

二是发展规模工业转移劳动力。我乡蕴藏丰富的石灰石资源,拥有14家水泥生产骨干企业,6条现代化的回转窑水泥生产线,在全国25个省投资水泥产业168家,是浙中西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故有“水泥之乡”美誉。所以我们充分发挥这一资源优势,做好企业用工与岗位需求的有效对接,使之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重要载体。至目前规模工业和项目建设为全乡提供就业岗位3000多个,其中洞源行政村700个,白坑行政村300个,杨青桥行政村500个,西山寺行政村300个。

三是发展招商引资业吸纳劳动力。积极利用石关村交通区位优势特出,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以建材项目为载体,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成了一批投资项目落户灵洞,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尤其是新型建材工业园区发展迅猛,就业空间巨大,2010年招商项目为全乡直接提供3000多个就业岗位。

四是发展第三产业分流劳动力。洞源村拥有天然的森林资源优势,境内有有名的“六洞山”森林公园、“地下长河”、“赵四小姐祖居”等有名景点,立足这一地缘优势,我乡大力发展以旅游、度假等为重点的第三产业,仅2010年该产业的发展就带动附近农户实现了1500万元增收。村民章锦昌办的农家乐,年创收30万余元,转移剩余劳动力10多人。

五是发展来料加工业消化劳动力。我乡毗邻义乌小商品市场,交通位置便利,为此我们乡党委、政府抓住机遇,为村民牵线搭桥,大力发展来料加工业务。目前全乡共有15个行政村、1797户家庭参与来料加工,加工人员达1902余人,2010年发放来料加工费达1200多万元。杨青桥村已成为加工专业村,全村有510户农户,人口1529人,参与来料加工的有900多人。收入高的每年有上万元,低的也有4000元,近70%的村民因参与来料加工盖起了新房。

二〇一〇年三月十三日

退货或者换货:亲,请确保吊牌包装等都在,没受过其它外力影响,并不影响二次销售呵。地址是:上海闵行区浦江镇杜行东街42号朱月娇 13167165390 15618778361

另请寄的时候一定写明您的旺旺ID号或者订单编号及退换货说明情况,方便我们查核,谢谢(我们不收到付件)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充分就业村创建工作总结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总结

村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计划

创建充分就业村材料目录

积极创建充分就业村工作报告

村创建充分就业社区工作计划

《创建充分就业村.doc》
创建充分就业村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