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2020-03-02 10:48:27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建立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本钢是国有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具备铁、钢双九百万吨的能力,是我国生产汽车用钢、家电用钢、高强钢、不锈钢等品种的精品板材基地。现有全民在籍职工80936人(其中,在岗职工62575人,居家休息职工18361),集体职工38411人。目前,本钢现有困难职工17587人,其中全民2275人,集体15312人。从分布上看,困难职工主要集中在建设公司、综合公司等放飞和集体单位,从致贫原因上看,主要是由于职工或家属患重大疾病,家庭供养人口多、子女上学等原因造成生活困难。为了妥善解决困难职工的生活问题,践行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企业,本钢集团公司高度重视困难职工帮扶工作,建立健全帮扶救助和职工互助互济保障机制,推进帮扶管理制度化、帮扶形式多样化、帮扶活动经常化,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困难职工基本生活为核心,创业帮扶、医疗救助、助学帮扶等制度为配套的多层次、广覆盖的救助体系。

一、加强领导、严细管理,当好第一知情人和第一帮扶人

多年来,本钢各级工会组织始终把帮扶工作作为密切联系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办实事的重点工作来抓,做好职工的贴心人、娘家人。

1、加强领导,构建帮扶组织体系。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需要做大量的细致工作,为了确保帮扶工作开展得扎实有效、落到实处,本钢建立建全帮扶工作组织机构,横向上党政领导亲自抓、工会具体抓、相关部门协同配合,纵向上从集团公司、厂矿至车间班组,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困难职工的管理及帮扶救济工作,明确工作内容、责任和程序,形成了纵到底、横到边覆盖整个企业的帮扶工作网络。

2、深入调查,当好第一知情人。当好第一知情人,对困难职工知情、知心,对每个困难职工的姓名、年龄、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困难程度等情况,必须做到了如指掌,对职工的想法、要求、意见必须做到心中有数。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困难职工群体档案,本钢工会根据本溪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调整,适时地修订本钢特困、困难职工认定标准,按照认定标准,采取随时掌握和定期调查相结合,分别在基层单位和集团公司建立档案,输入微机,实行公司、厂(矿)两级动态管理。对因各类突发事件造成生活困难的职工,及时建立档案,纳入帮扶范围,确保调查建档不漏一人,帮扶救助不落一户。

3、明确责任,当好第一帮扶人。制定下发《本钢困难职工管理办法》,建立“第一责任人”组织网络,明确各单位工会主席为帮扶第一责任人,各级工会必须对困难职工做到 “五清”:困难户清、家庭状况清、困难原因清、解困措施清、帮扶效果清,确保困难职工家庭达到“六有三不”(有粮、有菜、有油、有衣、有被、有煤;房子不漏、孩子不辍学、不发生意外)。对困难职工本人及家庭发生的突发事件随时报告,采取相应应急救助措施,第一时间帮扶困难职工。

二、创新帮扶体系,实现帮扶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加强帮扶制度建设,进一步创新和完善本钢帮扶工作救助体系,促进帮扶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帮助困难职工脱贫解困。

1、建立领导干部联系困难职工”牵手送温暖”制度。制定下发《本钢牵手送温暖活动实施办法》。通过工会牵线搭桥,领导干部主动与特困职工手拉手结成帮扶对子,并相应制定帮扶措施,明确帮扶责任,一方面对特困职工从生活上给予帮助,一方面积极推荐鼓励家庭成员参加技能培训和提供再就业机会,让有自救能力的家庭尽快摆脱困境。新事业公司李强等10多名困难职工家属,通过牵手送温暖活动,都在厂区浴池、休息室安排了临时工作,提高了家庭收入。几年来,本钢各级领导干部和工会干部先后与4301户特困职工家庭结成帮扶对子,其中1174户特困职工家庭已摆脱贫困。

2、建立困难职工家庭创业扶持制度。一是由公司工会为困难职工提供无息贷款,鼓励和引导困难职工家庭进行创业脱贫;二是想方设法为困难职工家属安排临时岗位或开辟增加家庭收入。发电厂5名困难职工家庭生活困难,妻子均无工作,公司工会为他们贷款25000元,在发电厂工会的帮助下,安排他们的妻子在厂区开办职工爱心洗衣店。总医院1名困难职工因本人患病无法正常工作,妻无工作为维持生活及孩子上大学支出,以自己住房做抵押向银行贷款开办学生用品商店,缺少流动资金经营陷入困境,公司工会及时为其贷款1万元帮助其恢复了正常经营。几年来,相继有150余名职工通过”造血”帮扶提高了生活水平,改善了生活状况,摆脱了贫困。

3、建立温暖助学制度,解决困难子女上学难题。为解除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点燃困难职工家庭生活的信心和希望,本钢工会从温暖工程基金中拨专款给予资助,并逐年加大对困难职工子女上学帮扶的救助力度。每学期开学前,本钢各级工会采取走访慰问、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将助学金及物品送到孩子手上。几年来,共资助729名困难职工子女升入大学,累计资助金额达98.5万元。

4、建立职工互助互济制度。一是推广建立企业内部职工医疗互助机制。我们先后以维检公司、冷轧厂等单位作为试点单位,建立职工医疗互助基金会,资金来源采取行政出一点,工会拿一点,职工交一点的方式筹集,由工会负责基金的日常管理使用。维检公司一职工孩子免疫力丧失,患有多种疾病长年住院,爱人无工作无收入,维检公司启用医疗互助基金3000元对其进行救济。发电厂一职工患脑瘤,爱人无工作照顾不能自理的婆婆,发电厂工会及时对走访慰问并送去救助金5000元。互助基金会成立以来,共发放互助金43.2万元,帮助重病职工109人,有效地减轻了职工医疗负担,使职工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本钢现已有15个厂矿建立了职工大病医疗互助基金。二是通过职工互助互济储金会,解决职工因突发重大疾病或生活中发生临时困难时应急使用资金。储金会资金为应急借用,临时垫付,需及时偿还。职工缴纳100元入会,所集资金以活期存款的方式存入银行,利息纳入帮扶互助基金,如工作关系调出或退休,本金返还职工。全公司45个储金会目前累计资金300多万元,平均每年借款8000多人次。三是积极组织职工参加中国职工保险互助会《在职职工住院医疗互助互济保障计划》,为职工构建多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帮助患病职工减轻因病住院造成的经济负担。为提高职工参与积极性,使更多的职工享受到住院医疗互助保障,我们在加大宣传力度的同时,对每人50元的参保互助金,采取公司、厂矿两级工会使用工会节余经费各承担20元,职工承担10元方式筹集。今年8月至今,按照自愿参加的原则全公司共有60家单位64560名职工参加了互助互济保障计划。

三、拓宽帮扶渠道,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 几年来,本钢工会积极筹措帮困扶贫资金,内聚优势,外聚合力,努力拓宽帮扶渠道,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送温暖。

1、采取定期和随时救济形式,分层次做好困难职工的救济。制定下发《本钢困难救济经费管理使用规定》,采取普通困难救助和特殊困难救助相结合的方式,普通困难职工救济由厂矿工会定期研究发放救济款,实现救助经常化。当职工家庭发生突发性重大事件,严重影响基本生活时,公司工会予以特殊救济,以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特殊困难职工救济采取随机性,发生一例,救济一例。

在每年的新年、春节期间,积极筹措资金,加大救助力度对困难职工进行集中救助。近3年来,春节期间共发放救济款651.37万元,购买救助粮油125.3万公斤。救助困难职工达5.6万人次。在送温暖活动中,本钢各级党政领导都深入到职工家庭、医院病房,走访慰问困难职工,把党的温暖、企业的关怀送到困难职工的心坎上。

2、开展“应保尽保”活动。我们对于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的特困职工,积极开展“应保尽保”活动。一方面积极引导其到社区和街道办事处,办理社会低保待遇;另一方面积极与政府民政部门、社区办事处联系沟通,使符合办理社会低保的特困职工都能纳入社会保障体系,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职工落实社会保障政策,实现和发挥社会化帮困的最大效应。

3、建立本钢帮贫扶困物资调济中心。将困难职工经常性救助工作与职工群众经常性捐赠活动有机相结合,把职工群众自愿“按需捐赠”的物品,用于困难职工家庭。本钢帮贫扶困物资调济中心于2003年成立,为充分发挥“救急济难”的作用,把好事做实,我们规划出专用的物品陈列间及库房,制定了严格的库房管理及物品接收、发放制度,并由专人负责管理。 “中心”成立后,开展不定期大规模的捐赠活动7次,收到家用电器,床上用品、厨房用具等物品共计13.5万件,发放捐赠物品12.7万件,累计有5.9万人次领取了生活必需和急需用品,。

4、以工会职工消费合作社为载体,开展帮困活动。本钢工会把职工消费合作社作为开展帮困送温暖的一条有效途径,多年共实现销售额5600多万元,让利职工近560万元,先后安臵困难职工家属30人,并从职消社的盈利中,拿出3万元,为特困职工无偿捐助每人价值200元的生活日用品。被中华全国总工会评为“模范示范社”。通过职工消费合作社这个载体,使送温暖活动更加具体化、经常化。 本钢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的实施,使困难职工得到多层次、多方面的救助保障,稳定了职工队伍,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促进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和谐发展。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创新思想政治工作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努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建立劳动关系和谐企业长效机制的思考

建立学习型企业,构建陕西和谐交通

夯实公安工作基础努力构建长效机制

构建和谐企业

构建和谐企业

《建立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doc》
建立帮困送温暖长效机制 努力构建和谐企业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