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沧桑十年》有感——浅谈红卫兵

2020-03-02 14:32:2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读《沧桑十年》有感

——浅谈红卫兵

关于*的书很多,之所以选读马识途的《沧桑十年》①,是有原因的。首先,“马识途”这个名字是起得很好的,这也恰是我在众多关于*的书中选择《沧桑十年》的首要原因;再者,他的目录也是很具有吸引力的,例如,“窗口西洋景”、“如今何处找好人”、“死人死人再死人”、“狱友群像”、“出狱再入狱”等等,比传统的史料类书要读着更有感染力。

其实,我真正读的并不是马识途的《沧桑十年》整本书,而是《沧桑十年》的目录及我感兴趣的一些章节,例如,第十九章“再度‘走资’”中的“红卫兵女政委”。所以,此处我只能谈谈我感兴趣及印象深刻的章节,例如,红卫兵以及关于红卫兵的一些了解和想法。

马识途说,“我们宣传部就来了一个造反的大头目。„„号称有百万大军的政委,曾是省革委的副主任。„„起初闻她威名,我有些顾虑„„”似乎在人们的认识里红卫兵可以用“造反”、“狂热”、甚至是“粗暴”、“愚昧无知”几个词高度概括,人们都对其“敬而远之”,生怕一不小心惹火上身。其实,这是人们的认识缺陷。

红卫兵是分不同派别的,除了造反派红卫兵之外,还有老红卫兵、保守派红卫兵和极左派红卫兵之分。老红卫兵又称老兵,是最早的红卫兵,是率先打破常规的干部子女“阶级队伍”,*后不久很快失势。紧跟老红卫兵出场的,是保守派红卫兵,依靠党组织的学生“积极分子”,大部分是出生好的。造反派红卫兵是红卫兵运动的主流,最高领袖指挥的平民子女造反者,成分复杂。极左派,基本政治和社会制度的批判者,其最激进的一翼对文化大革命的意义进行了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出现了一些标新立异的观点,号称“新思潮”。

此处马识途说的“造反大头目”,应该就是红卫兵的造反派一员。造反派红卫兵的领袖和核心人物多为在文化大革命运动初期受过打击、排斥或者自认为政治境遇不佳的学生。在毛泽东发动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运动中,这些学生得到平反,他们组成造反派,攻击那些曾经伤害过他们,压制过他们的党委、工作组、老红卫兵或保守派。他们带着报复性的目的而来,也难怪会让人“有些顾虑,不知道能不能和她相处得好”,何况马识途还是“*中的一个老干部”。

然而,这位四川大学的女学生却和马识途相安无事的处了一段时间,甚至还“有事无事,就做倾心的交谈”。她对马识途比较尊重,倾听他的意见,马识途也为她“平反”:“我觉得她既不是可怕得像青面獠牙的魔鬼,也不是能力强得有三头六臂的强人。其实也不过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因缘时会,做了造反派的头目”。读到这儿我开始怀疑红卫兵的定义和初衷,我不明白他们和别人(不是红卫兵的那些人)有什么区别,甚至我也开始抛开“红卫兵女政委”的头衔去认为她只是一个学生。仿佛这一切不过是六七十年代淹没在历史长河中的一段“艳遇”。我没有看到大字报,没有看到批斗,更没有看到造反。

“她真心地对我说,她是学数学的,她和绝大多数的学生确是出于对毛泽东的无限忠心,才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起来参加‘文化大革命’的。在造反中她的确发现有些人革命动机不纯,有野心。她并没有权利野心,也不想捣乱。但是后来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她的意料,她已经被卷进政治的漩涡里去,身不由己,跟着滚来滚去,抓老干部,打砸抄,打派仗,不知会怎么收场”。

除了她之外,到底还有多少人身不由己?加入红卫兵只是对毛泽东衷心的表现,还是“青春期激情占了很大的比重” ②?据我所知,“红卫兵”,即“保卫毛主席的红色卫兵”,他们对毛主席崇拜,甚至以经达到了盲目的地步,这点可以从《红卫兵誓词》中窥得一二:“我们是保卫红色政权的卫兵,党中央、毛主席是我们的靠山,解放全人类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毛泽东思想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最高指示。我们宣誓:为保卫党中央,为保卫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们坚决洒尽最后一滴血” ③。我想,这与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有关。红卫兵多以青年学生为主,他们大多出生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左右,新中国成立之际,全国刚解放不久,红军、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等都还近在眼前,孩子们一边听着革命英雄的故事,一边接受着共产主义人生观教育和阶级斗争教育,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因为有了毛主席、有了共产党,才有了新中国,毛主席于他们祖辈及他们那一代人来说,就是神一样的人物,无所不能,跟着毛主席准不会出错。

据说,中国的孩子要吃苹果,父母们教育,苹果是苹果树上长出来的,要先种苹果树才能吃到苹果;日本孩子要吃苹果,父母教育,中国的孩子会种苹果,他们的苹果又大又甜。于是,中国孩子学会种植苹果,日本孩子学会了侵略。一个人所接受的教育对他的影响是终身的,是不可忽视的。所以,马识途说“这场‘文化大革命’,我们这些老干部,是受害者,他们那些造反的娃娃,其实也是受害者”。孩子们的心机都是单纯的,哪怕是对毛主席的狂热支持,也是单纯的而无功利的,只是*“一经把广大群众发动起来后,被一些政治野心家所利用,就像一群放出笼的老虎,已经无法控制,形成了暴民政治”。不排除有“蒯大富”之流心术不正的人存在,但更多的是在一种精神指使下的懵懂无知,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

“我们有些老干部,看待造反派,特别是红卫兵,正如他们当时把我们老干部都看成是背叛毛主席的修正主义分子,一群‘牛鬼蛇神’一样,把他们都看成是只会打砸抢的捣乱分子,一群妖魔鬼怪,是不够实事求是的。那些造反派里面的确有坏人,也有政治投机分子,正如我们老干部队伍里面也有坏人和政治投机分子一样。”没有经历、不知道真相,就没有发言权,马识途以过来人的身份讲他的十年,讲他对红卫兵的认识,他不但有发言权,而且他的发言还比较中肯,比较可信。

提到*,红卫兵无疑是其中比较亮色调的一笔,备受争议,说法不一。就像当年武则天称皇,众议纷纷,武则天在其死后留无字碑一座,且待后人评说;毛泽东晚年关于台湾及*的事说“我虽未盖棺也快了,总可以定论吧!„„这两件事没有完,这笔遗产得交给下一代„„你们怎么办,只有天知道” ④。他们都很明智地把有争议的事留给了后人。红卫兵的是非,他们自己说不清,也只能由后人评。而我也只是谈了自己的想法。

注:

①马识途,沧桑十年(长篇纪实小说),中央党校出版社,1999年版。 ②徐友渔,《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行为动因的调查和分析》,《中国社会科学季刊》1996年夏季号。

③曹宏编著,《**往事追踪报告》,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10年8月版。

④逄先知、金冲及主编,《毛泽东传》,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2003年版。

读《留德十年》有感

读《背包十年》有感

读《暗访十年》有感

读《暗访十年》有感

沧桑巨变六十年

读《辉煌六十年》有感

读猫生十年有感

读十年徒步中国有感

读《辉煌六十年》有感

读《十年

《读《沧桑十年》有感——浅谈红卫兵.doc》
读《沧桑十年》有感——浅谈红卫兵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