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

2020-03-03 21:00:56 来源:范文大全收藏下载本文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

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进餐、睡眠、上课、盥洗、穿脱衣服等十多个环节。幼儿生活习惯与自理能力是“动力定型”的建立过程。若一开始由错误的教养方式可得错误的动力定型,将会导致一生的不良生活习惯或生活不能自理。反之,若一开始建立良好的动力定型,无疑会终身受益。现在的孩子大多数是独生子女,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加上小班幼儿年龄小、依赖性强、顽皮,一旦整天生活在一个班集体里,势必很不习惯、很不适应。众所周知,要搞好一个班级,建立常规是必要的。但绝不能限制孩子去遵守。小班一日生活安排有十几个环节,有几十条常规,要刚离开家庭的三岁的孩子去遵守这些常规是不容易的。且往往使孩子们觉得苦恼。我不去压制他们,而是用我的爱去催化他们,想方设法运用种种孩子能接受的方法,把常规转化为他们的自觉生活习惯。下面我结合自己实际的工作体会,就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供大家探讨。

一、分清阶段、把握重点。

从小班一开学开始,我就对小班幼儿一年中的常规培养做好定位,分成若干个阶段:

我把小班上学期进餐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在老师帮助下,能安静地进餐。

2、在老师指导下,会使用餐具。(左手碗,右手拿小勺。)

3、在老师帮助下,坐姿自然。

4、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不用手抓菜、不用汤泡饭、必须用手抓菜时,事后能用餐巾擦干净。)

5、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收拾餐具。

6、在老师帮助下,能基本不挑食。

7、在老师提醒下,能初步做到桌面干净、地面干净。小班下学期进餐的培养目

标制定为:

1、在老师的帮助下,能愉快地进餐。

2、在老师帮助下,学习吃各种饭菜。

3、在老师帮助下,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4、在老师帮助下,知道“四净”。(桌面干净、地面干净、身上干净、碗内干净。)并能初步做到“四净”。

8、在老师帮助下,基本学会咽完最后一口离开座位,并收拾好自己的餐具。

9、在老师帮助下,按固定时间吃完自己的一份饭菜。

10、在老师帮助下,餐后学习收拾桌面。

我把小班上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学会脱鞋袜。

2、在老师帮助下鞋袜放在固定地方。

3、在老师提醒下,学会解扣子。

4、在老师帮助下,学会脱衣服。

5、在老师帮助下,学会穿鞋子。小班下学期穿脱能力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在老师帮助下学会正确穿袜子。

2、在老师提醒下,能分清裤子的前后。

3、在老师帮助下,学会按顺序穿衣裤。

4、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叠小被子。

5、学会把枕头放在叠好的被子上面。

我把小班幼儿上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按老师要求,轻声走进卧室。

2、按老师要求,临睡及起床时保持安静。

3、在固定的地方穿脱衣服。

4、能在30分钟内按时入睡。

5、午睡时能自己表示大小便。小班幼儿下学期睡眠习惯的培养目标制定为:

1、能保持卧室安静。

2、学习将脱下的衣裤折叠好,并放在固定的地方。

3、在老师帮助下,能按时午睡。

4、在老师帮助下,睡眠时,不玩其它物品。

5、午睡时能主动表示大小便。

6、睡醒后,不与同伴讲话。

小班上学期的前半学期:以适应、熟悉为主;后半学期:以初步遵守为主。小班下学期的前半学期:以巩固、适应为主;后半学期:以乐意遵守为主。

二、内容分层、循序渐进。

作为保育教师都希望把自己的班级常规抓好,但是每班幼儿的特点是截然不同的,要培养千万不可以“一刀切”,更不可急于求成,常规培养不能只追求即时效果,应循序渐进。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体会,我深深感到常规教育必须有一个“序”,即什么常规在什么时候教下去才适当,深入到什么程度才适宜,遇到问题,如何去调整,都应象会计做预算一样有一个统盘的考虑。

下面我就如何培养幼儿穿脱折叠衣服的常规培养为例,我实施的“序”是这样的。小班上学期的培养目标是:认识自己的衣服和正反,会脱衣服,知道放在固定的地方。 小班下学期的培养目标是:在老师帮助下会穿脱衣服,初步学会扣纽扣,初步有放整齐的意识。我们做老师的都知道,幼儿间的差异性很大,其中存在多方面的因素。这是由于小班幼儿观察能力尚不够细致,动作也不够协调、灵活。因此,在小班时,要幼儿掌握正反翻转的要求显然是不适宜的。小班孩子衣服的翻转工作大多数的是由老师来帮助完成的。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南瓜娃娃不见了》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阅读和操作活动,学会了分辨衣服的正反、前后。通过活动能力强的幼儿,能大胆尝试自己穿脱衣服。知道应将脱下的衣服及时翻转好,这样才不会出现香瓜娃娃把衣服前后反穿、里外反穿的错误。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各方面能力都上了一个台阶,我采用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方法;结合幼儿穿着的衣服,从标志、缝线、图案等方面来教幼儿学会区分里外、前后,逐步让幼儿知道应该衣服应该怎么穿才是对的。这时候的幼儿接受能力逐步增强,学起来也快。

三、结合儿歌、培养技能。

在常规活动中,洗手、入睡、穿脱衣裤是最重要的三项。在培养和训

练中,孩子们不是把先后顺序弄错,就是细节达不到要求。在情急之中我想:为何不把它们编成儿歌,这样既可让孩子熟练地掌握要领又可把握动作的先后顺序。如在穿脱衣服这一常规的实施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样两首儿歌:《穿衣》、《扣纽扣》——

穿衣:

抓领子,盖房子。 小老鼠,出洞子。 吱扭吱扭上房子。扣纽扣:

小纽扣,要扣好。 从下面,往上扣。 一颗颗,要扣牢。

在午睡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样两首儿歌:《睡前要小便》、《午睡歌》——

睡前要小便:

幼儿园,静悄悄。小朋友,要睡觉。

睡觉前,要小便。呼噜呼噜睡得好。

午睡歌:

午睡到,午睡到,小朋友们准备好,

先放枕头后铺被,再把鞋子摆放好。

先脱裤,后脱衣,钻进被子睡着了。

在盥洗这一常规的培养过程中,我和孩子们一起编了这么两首儿歌:《洗手歌》《漱口》——

洗手歌

吃饭之前要洗手, 轻轻拧开水龙头。

先把小手打打湿,再用肥皂搓搓手。

搓手心,搓手背, 甩甩小手真干净。

漱口:

手拿小茶杯, 喝口清清水,

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来。

儿歌编好后,孩子们很快就学会了儿歌。特别是在洗手这一环节中,有的孩子忘记了动作的先后顺序。但只要在老师的点拨下,背一背儿歌,动作要领就掌握了,小手也洗的很干净。

四、家园配合,关键所在。

常规培养离不开家长的配合,家长要和幼儿园的老师一齐努力,形成合力,是幼儿常规养成的关键。

(一)首先,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能配合幼儿园的教育,进行辅导、巩固。其中关键是家长要放手让幼儿自己动手,许多家长因为怕孩子做得不好、嫌孩子做的太慢,就包办代替,使孩子失去了许多锻炼、巩固的机会。所以,做好这方面的家长工作十分重要。

(二)常规培养并不仅仅针对幼儿,教师也要对家长进行升班教育。例如,在小班学期结束前,我们将中班要建立的常规进行小范围的实施,初步了解幼儿可能产生的反应,然后利用家长学校,进行全面升班教育,并发放一些辅助材料。上面写清楚需家长在假期中巩固、丰富的常规教育,并介绍一些具体方法(如:折叠小被子、衣服等)。这就为中班开学时常规的建立与适应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例外,对于个别能力差的幼儿,教师与家长应个别联系,一同协商培养的措施,并让家长配合指导。

(三)利用家长园地,向家长宣传合理为幼儿穿着衣物的知识,并同个别家长联系,让他们注意自己孩子的着装、多考虑一些孩子的生活细节问题。现在,有的家长为孩子购买衣服只凭自己的审美观点,不考虑孩子

身心的特点。不是衣服太紧,不透气;就是衣服穿脱不方便,影响孩子的行动;有的衣服还不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么太妖艳,要么太老气。孩子的穿戴应有孩子的特点,我们教师可利用家长园地和与家长个别交谈的时间提醒家长做到这一点。让家长也加入到培养良好的常规习惯的队伍中来,真正做到家园同步。

此外,培养好常规,我们还要注意具体培养的一些方法,要像设计教学活动一样精心地设计常规培养的各个环节。我在幼儿常规培养时经常采用一些游戏的方法,教会孩子怎样做,懂得遵守每条常规的道理。例如:我用木偶表演的方式向孩子介绍一日生活的常规,让孩子多次练习,他们就会做了。讲“小手真高兴”的故事给他们听,教孩子学习诗歌《洗手歌》、《两只手》,让他们养成常洗手的习惯。讲“皮球的好朋友”的故事,让孩子有收拾玩具的习惯。讲“小椅子生气了”的故事,让孩子懂得爱护公物。我每提出一个要求,都让幼儿懂得要求的内容。当他们能做到了就及时表扬他们。我对生活常规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一个时机突出一个重点。先抓吃饭、睡觉和盥洗,再抓上课坐端正、认真做操、有礼貌、友好相处等。对食欲差的幼儿就少些少些的添饭,使他们有信心吃完;对不愿午睡的孩子,先带在身边,等他们情绪稳定了,再陪他们睡。孩子能愉快吃饭、睡觉,情绪稳定了,他们在学习常规过程中保持愉快的情绪,常规也就成习惯了。另外,我还经常利用空余时间,让孩子开展一些穿脱衣服、折叠小被等小型的比赛,让孩子巩固一些常规技能。只要我们老师做有心人,平时加强检查,坚持不懈。幼儿在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形成良好的常规是指日可待的。

张琴2010年6月

如何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常规

小班幼儿良好常规习惯该如何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生活习惯培养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阅..

小班幼儿生活常规培养的现状研究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浅谈小班幼儿一日常规培养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案例分析

小班幼儿常规培养及感想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doc》
培养小班幼儿良好生活常规点滴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下载全文